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12 |世界銀行公布調查報告:全球的總體增長有可能達到4%;而全球最大避險基金Bridgewater 創始人認為,中國極有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World Bank世界銀行1月5日公佈了今年的《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全球經濟增長》報告,內容認為,儘管疫情復甦充滿壓抑,但全球的總體增長有可能達到4%。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BC:〈Covid pandemic could bring 'a lost decade' of economic growth, World Bank says 〉(世界銀行表示,這個疫情可能會帶來一個經濟增長失去的十年) ●華爾街日報:〈Covid-19 Aftermath Could Spell a ‘Lost Decade’ for Global Economy, World Bank Says〉(世界銀行認為,疫情過後迎來的是一個經濟增長失去的十年) ●Bloomberg彭博商業週刊:〈Global Economic Outlook Dims on Virus’s Surge Ahead of Vaccines〉(在疫苗有效之前,疫情升溫會讓全球經濟黯淡) Report cites ‘exceptional’ uncertainty about near-term outlook 報告點出了短期看得見的意外與不確定 分析解讀 世界銀行的這份《展望報告》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GDP總量在2020年縮減了2.6%之後,預計在2021年將可以增長5%,其中中國更將增長7.9%。 世界銀行估計,2021年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增速度會放慢至0.9%,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嚴重程度並不均衡。譬如,中國和越南有效控制了病毒擴散,據估計2020年的GDP分別增長2%和2.8%。生產和出口的恢復支撐了經濟活動,刺激措施更進一步帶動公共投資。 不過,世界銀行也表示,該地區其他經濟體遭受了嚴重的生產損失。下滑幅度最大的經濟體是那些延長封鎖期限,而且國內出現疫情大規模暴發的國家,例如菲律賓;或國內政策不確定的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泰國、東帝汶;以及那些嚴重依賴旅行和旅遊業的國家,如斐濟、泰國、帕勞、瓦努阿圖。 與過去的嚴重危機一樣,疫情預計將對全球活動造成長期不利影響。由於許多發達經濟體投資不足、就業不足和勞動力下降,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更慢。 另外,雖新冠疫苗問世與施打,短期內無疑對疲軟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但各國政府空前的紓困案,雖然幫助抵禦了經濟蕭條,但像美國政府因紓困案所負擔的債務,恐阻礙未來幾年內的經濟成長,而專家們也擔心通貨膨脹,可能引發另一場經濟衰退。 世界銀行並指出,去年全球債務水準首次創紀錄地飆升至GDP的99%,而美國則飆升至130%。然而,像美國等先進經濟體的國家,在2020年年初又再次提升了紓困案的規模,反觀尚比亞和厄瓜多爾等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所受到的經濟打擊更大,因為它的財務能力更不足。這些國家(新興、發展中經濟體)收入急遽縮水,使國內債務負擔更加沈重,恐引發人道主義的危機,像是債務龐大的委內瑞拉,多年來持續面臨糧食和能源短缺的危機。 我認為,決策者需要繼續維持復甦勢頭,逐步從收入支持轉向促進增長的政策。未來需要的是全面性的政策,來因應「第四波債務潮」。某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中央銀行已使用資產收購,來應對疫情帶來的金融市場壓力,這在許多情況下尚屬首次。 在面對市場失靈時,這些計劃在危機初期階段確實有助於穩定金融市場,但長期來說,也有可能削弱中央銀行的運營獨立性,冒著貨幣疲軟從而失去通脹預期錨定的風險,並增加了對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全球必須避免引發198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或是19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 二、全球最大避險基金Bridgewater 創始人Ray Dalio 1月9日發表言論,認為中國極有可能成為紐約和倫敦的最大對手,並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他大力押注,全球經濟即將發生劃時代的大轉變。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倫敦金融時報:〈Ray Dalio:China will vie to become world financial centre, says Ray Dalio〉(中國早晚將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 ●CNBC:〈Billionaire hedge fund manager Ray Dalio shares his China strategy〉(這個避險基金的億萬富豪分享他的中國策略) Ray Dalio表示,中國的利率具有吸引力,其資本市場的發展更有助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許多投資者已從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撤資。 分析師表示,人民幣升值既歸因於美元疲軟,也歸因於中國從疫情中的復甦。 ●南華早報:〈World’s largest hedge fund is doing far better in China than elsewhere, as Dalio’s Bridgewater returns 22 per cent to investors〉(這個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在中國的績效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因為Dalio的Bridgewater的投資報酬率高達了22%) 在2020年9月份,Ray Dalio為其第二隻中國基金募集了約9億元人民幣,使其資產翻了一倍。 而這個公司,目前全球管理資產規模約為1,500億美元,影響力不容小覷。 分析解讀 雖然2020年全球經濟四面楚歌,中國市場卻逆勢吸引了1兆人民幣的投資流入,Bridgewater創辦人Dalio認為,2020年是全球經濟重心發生劃時代轉移的一年。他向倫敦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並預料中國終會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Dalio表示:「綜觀歷史,最大貿易國往往會演化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國。當你看到這地位由一個帝國轉至另一帝國,由荷蘭人轉移至英國人再轉移到美國人,現在正再次發生另外一個轉移。」 中國2020年有效控制疫情,經濟得以復甦,加上吸引外資流入,國際貨幣組織(IMF)預估,中國經濟全年增長1.9%,會是全球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不過後來證明這個預估錯誤)。滬深300指數在2020年上漲27%,大贏美股標指的14%;中國國債收益率亦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的國債。 Dalio與不少資產管理從業人員都預期,國際投資者未來會持續增加在中國的投資,他稱自己1984年就開始投資中國,一直都看好中國市場,但自己也一直受到質疑,情況直到現在終於改變。 縱使中國市場不無風險,不過Dalio直言:「沒有東西是完美的,但投資需要分散。(中國)資本市場不只在增長,更是很好的投資地點,而世界對中國投資不足。」 我認為,疫情確實只是一次壓力測試,我們必須知道,這會影響未來的三大變局: 第一,在當前的零利率時代,很多國家大量舉債,不停地印鈔發行貨幣,由此改變了金錢的價值,改變了儲備貨幣的地位; 第二,美國人口的財富差距越來越大,不僅帶來了非常大的價值鴻溝,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分歧; 第三,中國的崛起對現有的大國造成了挑戰,而且在多方面展開競爭。 另外,我們必須瞭解,中國採取的是國家資本主義,因此國家將掌控這些金融事務。中國監管機構的舉動足以顯示,其對金融市場已經開始關切且不容出錯。此外,長期看多中國市場的Dalio警告,隨著美國累計鉅額債務並大量印鈔,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恐受到威脅。在此情況下,缺席中國資產將會是非常危冒險的行為。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另外一個資產管理公司GMO的聯合創始人Jeremy Grantham,在本週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股市已經走得太偏離了。他預估泡沫最晚在春季末或初夏會破裂,他建議,開始尋求相對低廉的新興市場股票作為避險。 《經濟學人》也在最新一期提及Grantham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讀。但一個想法仍將持續,目前這種股票價格主要原因是因為低利率,這是一個全球的情況。所以就算美股價格泡沫太大,但憑什麼判斷股票價格不會在全球其他地方繼續熔漲呢?也許華爾街會在2022年的年度展望中,回顧美國股市泡沫破裂的原因。但也可能,全球策略師會在股市更高的價格繼續歡呼。 《經濟學人》總評 封面故事 這期的封面設計,放上的是1月6日川普支持者衝入美國國會大廈後,一個坐在議長座位上自拍的暴民照片。上面兩排白色字體,大字寫的是「Trump’s legacy」(川普留給後人的東西),小字寫的則是「 The shame and the opportunity」(羞恥與機會)。 另外,在美國板塊第一篇〈The Republican Party: after the insurrection〉,描述的是國會裡面發生的恐怖景象,以及川普如何改變了共和黨,怎麼緊緊抓牢對共和黨的控制。而美國板塊第二篇〈Georgia’srun-offelections〉,則帶我們一窺民主黨在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的勝利,這個結果令人意外。 封面故事的報導,主要訴說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以及共和黨的喬治亞選戰失利,將如何改變美國的政治體系。 毫無疑問,川普是這場對美國民主核心發動致命攻擊的始作俑者,他的謊言激起了人們的不滿,他對憲法的漠視讓焦點集中在國會,他的煽動言論點燃了一切。川普在美國歷史上留下的註記,將是這副暴民席捲國會大廈的照片。 在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被誤認是權力的展示,但實際上,它試圖掩蓋的是兩個難以避免的失敗,一是國會正要認證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二是民主黨人正為喬治亞這個不太可能的勝利歡慶,這將使他們可以獲得參議院的控制權。 暴民的不滿將在共和黨成為在野黨之後迴盪不去,這當然也會影響1月20日即將擔任總統的拜登未來的執政。 其他推薦文章 ●維基百科20歲 本期雜誌用了三篇文章說明,分別是緒論第四篇:〈Happy Birthday, Wikipedia〉(生日快樂,維基百科),小標:〈Lessons from the success of a different sort of tech titan〉(另一個技術巨頭的成功經驗);國際板塊:〈The other tech giant〉(另一家科技巨頭),小標:〈On its 20th anniversary, Wikipedia’s reputation has never been higher〉(維基百科成立20週年,其聲譽從未像現在這樣高),以及〈A rich-world Wikipeak〉(一個富裕世界的維基),小標:〈The online encyclopedia is still growing rapidly in Asia and Africa〉(在線百科全書在亞洲和非洲仍在快速增長)。 維基百科對一個事情態度明確:那就是維基百科絕對不是可靠消息的來源,但幾乎多數人都同意,它卻是目前全球最受歡迎的百科全書。它是全球訪問量排名第13的網頁,它提供了超過5500萬種用300種語言撰寫的各類文章。對各種虛假新聞、過濾造假和市場支配力的擔憂,早已讓公眾不再相信早期互聯網曾經許諾的烏托邦世界,但這個由業餘愛好者編寫,並向所有人免費開放的維基百科卻是個例外。它是一個可以成就的夢想。 或者至少我們可以說它大部分想法成真了。不能否認,這個世界確實也因為它的存在而更加豐富。 這個成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獨特的結構,藉由捐助運作,所以維基百科從來沒有任何利潤。它也沒有接受過任何創業投資基金的支持而走向商業發展。因為不需要取悅廣告商,它可以以讀者和貢獻者的好處為優先。 其他科技巨頭應該好好研究它的成功。依靠人工智慧算法是員工人數很少而取得巨大規模的原因之一,但維基百科完全依賴人工處理。 這也有助於提升啓蒙價值觀,因為啓蒙價值觀已經在民粹主義和專制資本主義的手中受了傷。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假新聞和小道消息,對信息豐沛的富裕、自由國家而言,維基百科是一個極其方便的知識來源,但對一個較貧窮且不自由的地方來說,它可能會是一場寧靜革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1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8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4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6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4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1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