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14│聯準會前主席葉倫可望接任美國財政部長;全球財經界最紅的四個字母,也是這波全球資金浪潮的怪現象:SPAC,你知道是什麼嗎?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1/23,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以26票全票通過任命聯儲局前主席Janet Yellen為財長的確認程序,有關提名將會送交參議院全體表決,若果葉倫的提名得到通過,葉倫將成為美國首位擔任財長的女性。我想和大家談談她就任後的貿易、美元與虛擬貨幣議題。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BC:〈Janet Yellen's nomination as first female Treasury secretary clears key Senate hurdle Janet Yellen〉(成功被提名為財政部長,這樣一個首位女性財政部長,清除了參議院的主要障礙) ●日經:〈Yellen vows 'full array of tools' to curb China's abusive practices〉(Yellen 宣示將使用所有武器,遏制中國的濫用權利) 拜登的財政部門把北京視為最重要的策略競爭對手 ●華爾街日報:〈Yellen to Make Clear U.S. Doesn’t Seek Weak Dollar〉(Yellen 明確宣示不會刻意追求弱勢美元) 在參議院聽證會上,準財政部長表示將讓市場決定美元走勢) 分析解讀 美國聯邦參議院財政委員會1月22日一致通過葉倫出任財政部長的人事案,意味她週一(25日)將可輕鬆獲得參院全院同意,成為美國首位女性財長。 在上周參議院人事聽證會期間,葉倫表示,拜登政府將全面檢視前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貿易政策,包括中國執行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程度。各界也認為,拜登政府會繼續保持對中國加徵關稅。 現年74歲的葉倫,需要推行的計畫包括調高最低工資、大幅擴大加給薪的事假和病假等內容,而這些社會安全項目已引起共和黨反對。 以下是我認為葉倫即將面對的其他關鍵問題: 第一,赤字財政 葉倫將呼應拜登,以舉債成本便宜為由,強調目前正是增加公共開支以振興經濟的良機。但葉倫勢必受到質疑,債務即將超過GDP的100%,安全限度到底在哪裡。根據講稿,她將承認自己瞭解「美國的債務負擔」。 第二,匯率政策和匯率報告 在美國的匯率政策上,葉倫多年來態度不一,有時候甚至直接支持弱勢美元。現在她可能面臨一些壓力,要她恢復支持強勢美元;但她過去也曾強調美元走強。 第三,美中貿易關係 財政部不直接負責貿易談判,但通常會參與其中,而且財政部長過去一直是領銜與中國對話的經濟官員。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是否計劃恢復某種形式的定期對話,以及葉倫在此框架中的角色。 第四,監管和稅收 財政部長通常在金融監管和稅收政策方面舉足輕重,預計拜登政府將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並且已承諾將撤回川普的許多減稅措施。 此外,葉倫還將擔任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的負責人,這是一個旨在監控金融風險的跨部門機構。她可能被問到加強監管權的問題,以及氣候變化是否會成為監管新領域。 我特別注意三個重點,分別是美元、貿易政策和虛擬貨幣。 美國準財長葉倫已明白表示,弱勢美元並非世界末日,且美國必須努力對抗中國大陸勢力。這顯然表示前總統川普卸任後,並未人去政息,葉倫仍將延續川普的某些政策路線。 葉倫在參議院的證詞中,刻意避開了「強勢美元」的措辭,不想被冠以「弱勢美元」來強化貿易競爭力的帽子,但她也暗示,如果市場力量導致美元貶值,她也不反對。你看,技術官僚的措辭已經出現。 針對中國大陸,葉倫的證詞更是直白,「我們必須對付中國的濫用、不公且非法的行為。中國藉由傾銷產品,設置貿易障礙,以及對企業提供非法補貼,來侵害美國企業;中國一直在竊取智慧財產,並從事一些使中國取得不公平科技優勢的行為,包括強制技術轉移等。且我們對這些行為,包括中國的廉價勞工及環保標準等,正準備使用全方位的工具來因應」。這意味對亞洲投資人而言,美國的關鍵政策與前朝政府相比,可能不會有太大改變。 對於虛擬貨幣,葉倫曾經在19 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Senate Finance Committee)舉行的遠距聽證會表示,因應恐怖份子洗錢的問題時,方法必須隨科技的演變與時俱進,虛擬貨幣是尤其需要關注的問題。 葉倫說,就她所知,許多虛擬貨幣多少都會用來非法轉帳,當局應設法阻撓,確保違法者無法透過這些管道洗錢。 果不其然,葉倫此言一出,比特幣馬上走弱。我個人認為,比特幣的暴漲,反應的是全球資金浮濫下,比特幣奇貨可居的一個資產荒現象,即便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在研擬虛擬貨幣,但比特幣要成功需要政府的支持,否則很有可能曇花一現。 二、當今全球財經界最紅的四個字母,也是這波全球資金浪潮的第一怪現象:S PAC。 根據Dealogic 數據,2020 年美國 SPAC 募資金額高達 820 億美元,較 2019 年大增了 6 倍以上。全球大型銀行爭相追逐 SPAC 熱潮,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信貸集團)和Citigroup (花旗集團)為 2020 年前兩大 SPAC 承銷商,其次是Goldman Sachs Group (高盛集團)。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When SPACs Attack! A New Force Is Invading Wall Street.〉(SPAC新勢力入侵華爾街) 被稱為SPAC的「空白支票」公司正在追求美國最熱門的初創公司。 這是不是表明市場榮景難以持續? ●CNBC:〈Goldman says the SPAC boom will continue and found a way to spot ones that may outperform〉(高盛說SPAC榮景將可以持續,而且將走出一條讓人眼睛一亮的路徑) ●倫敦金融時報:〈Singapore steps up bid to become Asia Spacs hub〉(新加坡政府決定,押注自己成為亞洲SPAC金融中心) 新加坡交易所SGX, 希望「空頭支票」公司可以抓住亞洲科技初創公司的大量融資機會 分析解讀 現在全球財經界最熱門的四個字母「SPAC」,已經成為全球私人企業最喜歡的融資來源。Richard Branson 的企業「維珍銀河控股有限公司」(Virgin Galactic Holdings Inc.)最早在2019年通過SPAC上市,而體育賭博公司DraftKings Inc.去年也循同樣方式上市。現在有近300個SPAC正在尋求上市,它們擁有大約900億美元的現金,瘋狂地推出越來越多產品,甚至有ETF。目前為止,每天平均推出了五個新的SPAC產品。 什麼是SPAC?SPAC又稱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ies),簡單來說,是一個沒有營運資金的空殼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2年內收購另一間未上市企業。 SPAC的創辦人在上市前會有一個未公開發行的收購目標,而為彌補投資前的資訊不明,SPAC發行股票時,通常以投資單位為購買基礎,類似購買共同基金,1 單位為 10 美元,同時也給予定量權證,開放投資人在一定時間內以固定價格收購更多股票。且因為是空殼公司,所以在SPAC收購企業前,股票不太會有劇烈改變。如果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收購手續,股東可以連本帶息收回投資的金額。 如果成功收購未上市公司,則無需經過上市程序,就能直接成為那史達克掛牌上市公司,省去了寫上市報告書、來回簡報、審查的過程。難怪SPAC一時之間蔚為風潮,投資人趨之若鶩。 2020年,由於新創企業透過 SPAC上市熱度大增,帶來高額獲利空間,所以SPAC承銷開始在華爾街大受歡迎。 SPAC上市數量成長快速,2016 年所有 SPAC 只募得32億美元,但在2019 年,融資總數卻達到136億美元,3年內成長4倍以上。此外,美國2020年1月至8月初,就有超過50家企業透過SPAC方式上市,目前已取得215億美元。 解讀這現象很容易,傳統的IPO邏輯,就是你做好了我就給你錢,而SPAC是我先給你錢你再去做好。從這個邏輯的顛覆,就可以知道現在的錢有多麼的不值錢。 當然,傳統的金融專家仍認為傳統 IPO是金融市場的核心,也建議資金充足、品牌著名的大型企業,透過傳統 IPO 模式上市上櫃;但 SPAC卻能更有效的服務需要迅速上市的公司,使能敏捷應對市場熱潮的新創公司或企業,在掌握初步技術或市場優勢時就能迅速上市,獲得即時的資金挹注,提升商業規模。 SPAC的優勢,在於能降低企業上市的申請門檻、更迅速募集營運資金,更能使1年以上的上市準備時間縮短至數個月,解決了過往 IPO 上市手續緩慢、準備門檻高等挑戰。 雖說SPAC正處熱潮風口,但從過去6年的投資數據來看,可看出 SPAC 也並非完美無缺。統計指出,從美國2015年至2020年10月的313家SPAC中,只有93間企業完成收購,成功率不到30%。此外,這93間SPAC的平均損失為-9.6%,中位數回報率(median return)是-29.1%,而若只看成功取得收益的SPAC,平均市場後回報率(average aftermarket return)僅 31.3%,也比傳統 IPO的47.1%來得少,且數量只有29間。 總之,美國銀行(BofA)13日發布報告指出,未來十年想實現全電動車轉型目標,至少需要2.5兆美元,而電動車企業透過SPAC借殼上市(融資),將成為重要募資管道,未來幾年預估將出現更多案例。 美銀指出,截至目前為止,電動車製造商透過這種借殼上市方式,共募集到超過60億美元。儘管此數字與2.5兆美元仍有一大段距離,但從近日掀起SPAC熱潮來看,市場上仍有不少資金等著參與這場「電動車革命」。 SPAC並未推出商品或服務、也沒有長期商業計畫,成立目的在於募集資金以併購其他企業。這類公司去年因疫情爆發更加興盛、成為私人企業借殼上市熱門管道。 2020年可說是SPAC爆紅的一年。去年藉由SPAC上市募集資金的電動車企業,包括尼可拉 (Nikola)、菲斯克汽車(Fisker)、洛茲敦汽車公司(Lordstown Motors)、Canoo與XL Fleet等。 英國政府近日發表野心勃勃的「綠色革命」計畫,自2030年起禁止汽柴油新車銷售。針對公共或私人充電站,政府的投資金額高達17億美元,同時砸下7.74億美元補助消費者購買環保汽車。 最有趣的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他們看中的商機,是越來越多的外國資金投入亞洲成長快速的科技新創企業,所以新加坡正在加速規劃,希望成為亞洲地區SPAC中心。 綜合以上,我想給台灣的建議的是,台灣好不容易因為防疫以及科技半導體的獨步全球引人注目,在我們沾沾自喜於護國神山群之際,不管是我們的電動車或是5G半導體有多麼的強,不趕緊補強最弱的資本運作,一切將不過是水中月,看得見吃不著。 《經濟學人》總評 本期推薦文章 本期推薦的主題報導,談的是半導體,請見以下兩篇文章。 ●緒論第二篇:〈The struggle over chips enters a new phase〉(有關晶片的爭奪進入一個新階段);小標:〈The age of their manufacture in China could be beginning〉(中國晶片製造的年代可能正要開始) ●商業板塊第一篇:〈A new architecture〉(一個新架構);小標:〈The global chip industry is becoming at once more diverse and more concentrated. The effects will be anything but nanoscopic〉(全球晶片產業正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並且集中。後續影響不容小覷) 當微晶片在1958年發明時,它的第一個應用市場就是核導彈的內部。如今,全球每年生產了一兆多個各式的晶片,每個人平均擁有128個。越來越多的設備和機器都需要半導體晶片,電動汽車更是包含了超過3,000多個的晶片運用。新型態的電腦運算正蓬勃發展,這包括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處理。 隨著更多的工業生產需要連接,以及互聯網的發展,晶片的需求還將進一步飆升。 如今的全球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4500億美元,從來沒有一個產業像半導體一樣,可以同時擁有這種硬式科學、龐大的資本和精密複雜。它的影響廣度也是有史以來最巨大的,供應鏈一旦失靈,經濟活動有可能會立刻停頓下來,也沒有其他產業像它一樣,正處於爆發期。 過去幾年,由於中美對峙,中國缺乏滿足自身需求的製造能力,中國正在加快速度,想建立自己的半導體,但結果會如何發展,目前尚不可知。 不久的將來,經濟瓶頸將會發生在一些韓國和台灣的半導體晶片生產線上,變局將從產業變化開始。需求的激增和各種新穎的電腦運算,帶來了晶片設計的黃金年代。專門為遊戲和人工智慧開發晶片的Nvidia,現在已經是美國最有價值的晶片公司,它的市值超過了3200億美元。 尋求定製晶片以提高運作性能(減少熱量,提高速度或電池壽命)的追求,更是吸引了各種局外人進入了晶片設計的戰局。Apple在11月推出了使用自己晶片的Mac電腦(iPhone早已使用自己的晶片),而Amazon正在為自己的數據中心開發新的晶片。整個晶片設計熱潮還刺激了併購交易,例如Nvidia就出價400億美元,競購晶片設計公司ARM。在不久的未來,一個稱為RISC-V的開放源代碼設計晶的片法,或許將帶來更多的創新。 到底我們應該多擔心?我們很難忽視這些風險。如果美國退出了尖端的晶片製造業,而中國決定繼續投入資源,白宮很可能會進一步收緊禁運來阻礙中國的後續發展。晶片產業進入一個能夠互相威脅中斷的零和戰局,美國和中國都有能力使對方的經濟陷入短路。 在捍衛西方利益的同時,Joe Biden需要在相對敏感的領域(包括晶片),建立一個與中國的可預測貿易框架,以使其能夠參與到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川普一系列混亂的控制措施,就是為了阻礙中國在半導體和金融領域的發展,但這反而激勵了中國更積極地發展自己的自給自足政策。 最初的晶片被用於了核子導彈,但現在應該更明智的選擇,避免讓它成為21世紀冷戰的爆發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1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8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4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6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4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1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