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 不想說

EP174 【鄧惠文 不想說】「表面以外的事物」-榮格心理學在說什麼 feat. 簡嘉佑 蕭歆諺


Listen Later


訪談摘要:


• 榮格熱的跡象:

天下雜誌的嘉佑提到,近期鄧惠文醫師的榮格課程受到歡迎,且榮格心理學相關書籍,尤其是理論書的銷量顯著上升,這讓他們好奇為何現代人對榮格心理學的興趣越來越高。

• 鄧惠文醫師的課程嘗試:

鄧惠文醫師表示,她的新課程「日常生活的榮格心理學」 首次直接運用榮格的專有名詞,如「面具」和「陰影」,來探討日常生活。她解釋,雖然她過去十多年來的書籍和節目內容都融入了榮格心理學觀點,但並未直接點明理論名稱。這次嘗試是團隊建議,旨在提供更「紮實」和「系統性」的內容,以區隔網路上的免費資訊,同時結合大眾易懂的生活實例。

• 現代人對榮格的需求:

◦ 嘉佑和歆諺認為現代人感到「辛苦」,儘管物質生活豐裕,卻對「自己存在的意義」產生更多疑問和心靈空虛。

◦ 鄧醫師指出,現代人面臨的空虛,是科技無法解決的內在問題。人們習慣將零碎時間用來滑手機,導致時間「浪費掉的感覺」,並覺得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工作或學習以「成長」。

◦ 這種「陽性邏輯」導致人們不斷追求填滿時間與成長,卻犧牲了空白與彈性,使得生活充滿壓力,反而產生空虛感。

• 榮格心理學的幫助:

◦ 榮格心理學鼓勵人們探索「表面以外的事物」,重新翻轉看待事物的角度。

◦ 它提供一個機會,讓「不典型」、覺得與外界不合的人找到共鳴,因為它擁抱多元和不同觀點,挑戰「高大上一定比較好」的陽性思維。

◦ 榮格的視角鼓勵人們接受並享受生活中的「空」(Calendar行事曆上的空格),因為這種空白是讓心靈產生驚喜、發生意料之外事情的必要條件。透過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發現(例如轉角遇到一隻可愛的小貓),才能獲得真正踏實和豐沛的感覺,而非社群媒體灌輸的「遇見」。

◦ 鄧醫師自身早年就有存在主義的思考,並在20幾歲接觸榮格時,被其對藝術性、挑戰傳統宗教以及關注「柔性或陰性情感面」的特點所吸引,因為當時主流的精神分析思維過於「陽性」和「確定」。

◦ 現代人可能一直都需要榮格,而現在只是時機更加成熟,因為人們意識到重視心理健康是值得且正常的。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鄧惠文 不想說By 鄧惠文

  • 4.8
  • 4.8
  • 4.8
  • 4.8
  • 4.8

4.8

9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鄧惠文 不想說

View all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心理敲敲門 by 啟點文化

心理敲敲門

155 Listeners

剛好玉見你 by 賴芳玉律師、柯萱如律師/諮商心理師

剛好玉見你

41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4 Listeners

鄧惠文時間 by News98

鄧惠文時間

67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3 Listeners

不愛就散 by TVBS

不愛就散

35 Listeners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by 曾寶儀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

113 Listeners

吳若權 權式重點 by 吳若權|中廣流行網

吳若權 權式重點

34 Listeners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by 雪力 ‧ 夏瑄澧

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16 Listeners

心身難路上的身心科 by 徐志雲、Amy

心身難路上的身心科

18 Listeners

周慕姿放心說 by 周慕姿

周慕姿放心說

34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24 Listeners

打開故事盒 by 鄧惠文、葉偉忠、梁心愉

打開故事盒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