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23 l 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比你想像的嚴重,這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Intel的CEO Pat Gelsinger宣佈將自造晶片,並提供晶圓代工及封測服務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3月23日,長榮海運巨型貨櫃輪「長賜輪Ever Given」意外擱淺蘇伊士運河,初估蘇伊士運河的受阻將讓全球貨貿每小時損失約4億美元(約新台幣114億)。
在通貨膨脹蠢蠢欲動的今天發生這個事情,如果這個不是雪上加霜,什麼是雪上加霜?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BC:〈Maritime historian sees 'ominous'
signs that the Suez Canal blockage may take time to fix〉(海事歷史學家認為蘇伊士運河堵塞,需要一些時間來解決,是個不祥的跡象)
●WSJ華爾街日報:〈Hopes Fade for
Quickly Freeing Ship From Suez Canal〉(希望迅速將船從蘇伊士運河中解救出來,但似乎越來越不可能);小標:〈Rescue teams have made progress, but authorities
were wary of offering a timeline for unsticking the Ever Given〉(救援隊雖然取得了進展,但有關當局對提供一個明確解決的時間表,表示謹慎)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 Very Big
Problem.”Giant Ship in the Suez Remains Stuck.〉(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蘇伊士的巨型戰艦目前為止仍陷於困境。)

分析解讀

屋漏偏逢連夜雨,台灣在疫情期間、好的壞的消息不斷,台積電護國神山話題還沒有燒完,長榮貨運又因為蘇伊士運河堵塞,讓全世界認識了另外一家台灣企業。現在,通貨膨脹的陰影未散,誰料得到這麼一艘近400米長的巨輪會橫擺在蘇伊士運河上,而且問題持續將近一週。這條最繁忙運河之一的「歐亞大動脈」,出現了不可思議的「大塞船」。

眾所周知,蘇伊士運河全長約163公里,連接著地中海和紅海,提供了亞洲和歐洲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全球貿易大約12%都需透過它來完成。

如何「解救」這艘巨輪,讓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傷透了腦筋。迄今為止,這次中斷已阻礙了超過327艘船過境,其中包括30多艘集裝箱船。

數據分析稱,運河封鎖會造成每小時約4億美元的損失,一天下來就損失百億,而船東和保險公司或將面臨總計超過1億美元的索賠。現在很多人關心的是怎麼善了?誰最倒霉?誰會倒閉?我覺得都是行外話。長賜輪真正的所有者,也就是法律意義上的船東並不是長榮公司,而是日本正榮汽船株式會社。所以,事件發生後,日本船東的出鏡率和受關注度比長榮高得多。

航運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發展很成熟,有一套複雜的經營模式。長賜輪是個國際分工合作的典型,也就是租船模式—A機構出資造船,由B機構負責資產管理,租給C機構實際投入航運運營。A就是日本正榮、B是貝仕船舶管理(母公司是德國貝仕集團,全資家族企業,全球多國開設了分公司)、C是臺灣長榮海運。

而長賜輪的船籍國是巴拿馬,船籍國就是船舶的「戶口」所在國,登記在哪國就懸掛哪一國的國旗,向哪一國繳納相關稅收。巴拿馬對掛本國旗的船舶管理寬鬆、稅收低廉,各國船東都很樂意去蹭個戶口,因此這類國家被稱為「方便旗」國家—這有個業內冷笑話,連內陸國也可以成為方便旗國家,比如蒙古和瑞士。

最後出場的是印度,長賜輪25名船員全部為印度籍。所以這個百年產業受損情況肯定耗時費日,最後還會船過水無痕。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蝴蝶效應已經顯現。如果不盡快「釋放」這艘船,將影響物價,甚至有評估指出,「塞船效應」會波及商店中看到的任何東西的價格。

影響最大的,主要是以下三項:

第一,「塞船」導致油價顯著上漲

隨著部分地區疫情趨緩,全球貿易有所回暖,多數企業在尋求補充庫存。在這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長賜號卻擱淺了。

運河突然被切斷,首當其衝的,是對油價的影響。在全球需要通過海路運輸的石油中,大約有30%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光是去年,歐洲每天需要從蘇伊士以東的國家進口55萬桶石油,其中52萬桶通過運河。

這次堵船,阻塞了一條重要的原油運輸路線,使得石油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攀升,基準油價在週三飆升了約6%。人們擔心石油在運河上停滯越久,越可能會擠壓原油和精煉產品的供應,從而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壓力。

第二,衛生紙、咖啡等面臨短缺

除了油價,還有物價。除了影響能源運輸,堵船還將會及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電子產品、生活用品、食品等物資。

船隻被堵在航道上,歐洲的商品因收不到到來自亞洲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而延誤製程,而空的集裝箱也無法返回亞洲再次裝運。運河封鎖,會造成每小時約4億美元的損失。其中,裝滿即溶咖啡的集裝箱被卡在路上,預計很快就會影響咖啡供應。傢具方面也受到波及,有很多客戶開始反應,自己訂購傢具的交付日期已經被推遲。

第三,國際航運商會秘書長蓋伊·普拉滕表示,不僅長賜號上的貨品會嚴重延誤,其他被堵住的數百艘船上的物品,也會延遲交貨,這對全球供應鏈的損害將是巨大的。考慮到包括醫療設備和個人防護設備在內的重要貨物,正在透過這些船隻運輸,我們呼籲埃及當局盡一切可能,盡快重新開放運河。」

那麼,該怎麼「解救」這艘巨輪?

目前,長賜號的船東—日本正榮汽船株式會社,已為這次事件道歉,並表示,將由荷蘭和日本打撈公司組成的專業救援隊,與地方當局合作,努力幫助船隻復位。據估計,船東和保險公司可能將面臨總計超過1億美元的索賠。

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讓船「脫困」。然而,僅靠拖船和挖泥機的組合,還不夠解決問題。研究小組還必須找到一種減輕船隻巨大重量的方法。他們可能要卸下部分船上的貨物,還需要排乾燃油和壓艙水,然後再次嘗試使用拖船推動該船。

同時,由於船上還有多個集裝箱,用起重機將這些集裝箱卸下的操作將是極具挑戰性的,該過程還可能造成損壞甚至使船體失去平衡。

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數據,2020年間,有近1萬9千艘船舶通過運河,平均每天有51.5艘。想要將大宗貨物從亞洲運往歐洲,除了海運幾乎沒有其他選擇。運河堵塞之後,一些船舶只能在非洲各地選擇替代路線,不過,航程大約會增加兩周時間,運費也會大幅增加。

2017年,一艘日本集裝箱船也曾因機械故障擱淺堵住了運河。 埃及當局部署了拖船,並在數小時內使船隻重新漂浮了起來。美國海事歷史學家表示,此次堵船事件非常少見,而且這是有史以來在蘇伊士運河上擱淺的最大船隻。

儘管蘇伊士運河最初是為處理較小的船舶而設計的,但在近50年來,蘇伊士運河已經在規模和寬度上增加了一倍。最近的一次是六年前,埃及政府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加深了主航道,並為船隻提供了一條與之平行的35公里航道,耗資超過80億美元。

不過,這些努力似乎還不夠。由於這一次的長賜號巨輪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長度堪比帝國大廈的高度,蘇伊士運河處理大型船隻的能力已經遭到質疑。

天災人禍,看來仍然沒有放過這個世界。

二、3月 24 日凌晨, Intel的CEO Pat
Gelsinger宣佈了多項計劃。
其中包括未來把更多的自有晶片製造業務外包給代工廠,以及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 200 億美元,建設兩座全新的晶片廠。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Nikkei Asia日經亞洲:〈Intel challenges Taiwan's
TSMC in chip foundry business〉(英特爾在晶圓代工方面挑戰台灣的台積電);小標:〈US tech titan earmarks $20bn for
plants in Arizona to woo Apple and Qualcomm〉(美國科技巨頭斥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建立工廠,以吸引蘋果和高通的訂單)
●WSJ華爾街日報:〈TSMC Still Has the
Edge Over Intel in Brewing Foundry Fight〉(台積電在這場日益激烈的晶圓代工戰役中,仍保有優勢);小標:〈Intel is moving in, but the incumbent
will be tough to dislodge〉(英特爾決定進軍,但既有玩家很難被打敗)
●Market Watch:〈Intel must
execute its new strategy perfectly to win back investors〉(英特爾必須完美執行其新戰略,能贏回投資者) ;小標:〈Stock market investors, burned before, will be holding CEO Pat
Gelsinger to his word.〉(之前受傷的股票市場投資人,緊盯Pat Gelsinger許下的承諾。)

分析解讀

如果你細聆聽Gelsinger的演講,你會發現,英特爾正對現有的IDM模式進行重大的變革,未來將致力於推進IDM 2.0模式。

根據Gelsinger的說法,英特爾的IDM 模式2.0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第一,建立全球化內部工廠網絡

保證可內部生產大部分的產品,這與Intel的營收及產品供貨能力息息相關。對此,Gelsinger強調,英特爾希望繼續在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

第二,將擴大對第三方製造能力的使用

Gelsinger表示,為優化英特爾的成本、性能、進度、供應等方面的進度,該公司將增強與現有第三方代工廠夥伴之間的合作,包括台積電,繼續維持合作關係。

第三,將為歐美客戶提供晶圓代工及封測服務

為此,英特爾組建了全新的獨立業務部門—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Intel Foundry Services)。該部門由英特爾首席供應鏈官Randhir
Thakur領導,擔任IFS總裁兼高級副總裁,他直接向英特爾CEO
Gelsinger彙報。

Gelsinger透露,IFS結合了先進的制程和封裝技術,且支持x86內核、ARM和RISC-V生態系統IP的生產,能為客戶交付世界級的IP組合。

看得出來,為了更高效地部署IDM模式2.0,擴大英特爾的晶片產品的供應能力。英特爾將計劃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Octillo園區新建兩座晶圓廠。此外,英特爾計劃在今年內宣佈,在美國、歐洲以及世界其它地區的下一階段產能都要擴張。

同時,為實現IDM 模式2.0願景,英特爾與其生態合作夥伴IBM共同宣佈了一項重要的研究合作計劃,專注創建下一代邏輯晶片封裝技術,該項目旨在加速半導體製造的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Gelsinger在演講發佈後,台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股價下跌,但因預期英特爾將增加支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包括尼康公司(Nikon
Corp.)、Lasertec公司(Lasertec
Corp.)、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等,股價都是上漲。

就像我曾經說的,美國已開始為重振半導體產業而採取行動。在拜登政權倡導生產回歸政策的背景下,大型廠商英特爾將投入鉅額資金,在美國建造新工廠,並同時涉足量產其他產品的代工業務。半導體是支撐數位化社會的核心產品,但最尖端的開發製造經驗,容易流向在生產上更勝一籌的台灣和韓國,這就是他們擔心的原因。

但大家也知道英特爾在7納米開發方面進展遲緩,目前英特爾的競爭對手確實走在前面。對比今年前三家企業的設備投資額,台積電(TSMC)為280億美元,三星電子基本相同。英特爾200億美元的投資,是明顯不夠的。

事實上早在1990年代,英特爾曾在個人電腦CPU領域成績亮眼,但進入2000年代後失去勢頭,最後只專注在IDM。英特爾採用從開發到生產全部自主完成的垂直整合型業務模式,但堅持拒絕為其他企業代工,只專注於自主產品的經營戰略。

當時,美國高通等廠商已開始崛起採用,他們採用「無廠」經營模式,因為英特爾拒絕為其代工,無廠企業只好選擇台積電和三星,台積電更是將半導體生產作為主業。代工企業生產的半導體很廣泛,包括家電、智慧型手機和汽車等。客戶和強有力供應商從全球自然而然湧來,技術與經驗的蓄積取得大幅進展。

良性循環在較高技術實力上的確是幫了台積電一把,台積電也因為專注代工,而與荷蘭大型半導體設備企業ASML建立了深厚的人脈。因此,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競爭力下降,充滿危機感,我們看見美國商務部官員也參加了英特爾23日的記者會,並對此計劃表示了讚許。

為迎合拜登政權的意向,英特爾此次宣佈正式啓動代工。這是此前Intel不願意做的事,但如果無廠企業希望在美國尋找代工廠商,業務的收益性將提高。未來,半導體還會用於戰鬥機和人造衛星,在軍事上也不可或缺。在川普時期,國防部就不斷與英特爾推進新建工廠的磋商。在1月拜登政權上台的同時,全球半導體短缺變得嚴重,美國政府相關人士即表示「危機感迅速提高」。

英特爾的加入讓晶圓代工市場肯定變得更加擁擠,但英特爾仍有以下幾項優勢:

第一,英特爾的晶片設計部門,仍會盡量讓代工部門為其代工;代工部門做不了的,才會尋求如台積電、三星等第三方製作。換言之,英特爾的代工部門最大的客戶其實是自己的設計部門,先天就含著金湯匙。

第二,英特爾的代工廠多位於美國及歐洲,其代工客戶如微軟、IBM、思科(Cisco)及愛立信(Ericsson)等,也多位於兩地,距離客戶更近,聯繫溝通上,會比位於亞洲地區的台積電、三星更俱優勢。

第三,在美國擴增產能及進行晶圓代工,非常符合美國政府的國家利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也已表示,晶圓製造為美國國家戰略重要一環,因此英特爾的代工部門可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財政、物力及人力等。

當然,英特爾也有其劣勢。

首先,過往代工部門以服務內部客戶為主,要轉變為服務外部客戶並不容易,英特爾並不習慣外部服務的模式。

其次,代工成本上,美國高於亞洲地區,這不利英特爾在價格上取得競爭優勢,這也是當年晶片代工業主要流向亞洲地區的主要原因。

第三,其潛在客戶多為英特爾的直接競爭者,如超微、英偉達(NVIDIA)、高通(Qualcomm)等,又外部客戶多半使用基於安謀(ARM)的晶片架構,英特爾的代工部門過往習於替自家的X86架構代工,恐不見得能夠得到很好的接納。

最後,英特爾的制程才剛突破7奈米,落後於已能夠量產5奈米的台積電和三星,難以爭取蘋果、高通等需要使用最先進制程的客戶,這也會反向制約英特爾繼續研制先進制程的能力。

綜觀英特爾此次的業務重整,仍然著重於保住核心的晶片設計業務,期望能使用更優異的第三方制程,使其產品保持競爭優勢,在剝離代工部門後,有助於英特爾整體降低成本。代工部門則放任自行生長,以其7奈米制程爭取訂單,尋覓更多商機;且在美國政府政策扶持的情況下,自生自滅的風險也是相當低的。

總體來說,市場對於英特爾的業務重整,短期內還是認可的,但是長期狀況,顯然還是得看英特爾的自身表現而定。無論是設計部門還是代工部門,仍然有各自要面對的市場競爭環境。

而英特爾業務重整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阿斯麥爾(ASML),以及其他的晶片設備廠商,他們肯定訂單滿手。

對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尤其是台積電來說,此次英特爾的業務重整是喜憂摻半。喜的一面是,台積電可望在短期內拿到來自英特爾,需要高階制程的新產品訂單,憂的一面則是,市場上潛在的強大競爭對手又多了一個,儘管英特爾或許可能成為像是格芯或中芯國際那樣,第二層級的對手。

台積電擁有多年來投入的技術優勢,其先進制程擁有強力的護城河,也有長期以來從代工業務贏取的客戶關係。然而其最大的威脅在於:外部環境方面,中美科技戰競爭加劇,如何保持訂單最大化,內部環境則在於,如何應對台灣政府不時想插手介入其業務,以及台灣目前面臨較嚴重的缺水、缺電危機。

更重要的是,這次美國、歐盟、日本相繼興起的半導體產業民族主義,看來勢不可擋,其中最難拿捏的地緣政治變化,更不是單靠台積電可以抗衡的。

我常常說,台灣企業擅長戰術但不擅長戰略。要比戰術,台灣企業肯定可以戰無不克,但說到戰略,我覺得就很難保證一定可以獨善其身了。天佑台灣!

《經濟學人》總評 

封面故事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在深黑的封底前,是英國殿堂級搖滾樂團Pink Floyd在1973年發行的經典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月亮的黑暗面》專輯封面,只是《經濟學人》把原來的三菱鏡換成了科學實驗室的三角錐型瓶。

這首歌曲的主題,是以天文現象暗示光明與黑暗。《經濟學人》想向我們傳達,當人們在受到
黑暗力量打擊之際,也要相信正面的人生觀。上面還有兩排白色字體,大字寫的是「Bright side of
the moonshot」(探月計畫的光明面),小字則是「Science
after the pandemic」(科學與疫情)。

這期《經濟學人》共用了三篇文章,帶我們一窺了人們過去數十年的累積,如何在一夕之間凝聚成一股力量。大量的數據、實驗和見解,對這個病毒乃至醫學的未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這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事情。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一邊,共同聯合起來對付這個病毒。基於安全的考慮,實驗室空間專門用於處理病毒測試的艱鉅工作。

所有這一切,都是遺傳學以系統和變革的方式,應用於醫學的領域的成果展現。它不僅應用在瞭解疾病的病理學,而且還被用於追蹤疾病的傳播、治癒和預防。這種方法足以支撐所謂的「Natural Security自然安全」,也就是社會在面對因疾病、糧食、生物戰,或環境破壞所導致的風險時,可以具備更有韌性的抵御能力。

只要某些慢性病真的能夠被治癒,我相信藥品公司很快就會跟著調整。許多人過去總習慣把注意力集中在困擾富裕世界的慢性病上,如心臟病、癌症、代謝紊亂、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如果藥物開發能夠改弦易轍,變成指導細胞去做什麼,那麼藥廠的商業模式將會被顛覆,醫療科學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未來。

我個人感覺,科技本身無法阻止流行病的蔓延,但阻斷疾病蔓延,卻需要系統和機構更廣泛而明智地使用科技。沒有好的系統,再好的科技也只能提供中等水平的治療結果,就像許多Covid-19測試和跟蹤計劃的徒勞無功顯示的那樣。這次疫情最大的貢獻就是告訴了我們:醫療科學確實擁有改善世界的能力和熱情。現在的我們急切需要這兩者,而且缺一不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0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5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4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3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2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