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33|OECD上修2021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5.8%,全球的經濟發展怎麼觀察?國際油價創下近兩年新高,升高通膨疑慮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6月1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表示,疫苗的推出加上美國數兆美元的刺激方案,全球經濟前景正在好轉,決定上修2021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至5.8%。
美國的一馬當先令人驚喜,但全球的經濟發展怎麼觀察?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BC:〈OECD raises growth forecasts on vaccine rollouts, U.S. stimulus〉(由於疫苗接種以及美國刺激方案,OECD提高全球經濟預測)
●WSJ華盛頓郵報:〈While the U.S. Worries About Inflation, Growth Elsewhere Faces Lasting Damage〉(當美國對通貨膨脹的擔憂未退,其他地區的增長仍然面對持續的傷害)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O.E.C.D. Raises Global Growth Forecast Sharply, Citing Vaccines〉(國際經合組織大幅提高全球增長的預測,但變數取決於疫苗效果)

分析解讀

6月1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再度上修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到5.8%,看好在全球政府大手筆的激勵措施帶動,以及受惠於新冠疫苖的快速普及,今年美國更是迎來近40年最強勁的擴張。但這不代表其經濟前景萬裡無雲,全球仍未全面擺脫新冠疫情,加上美國通膨仍有升高的影響,還是可能為美國成長前景帶來風險。

OECD公佈了2021年美國的GDP預估將成長6.9%,創下1984年來最強勁的增長。在川普去年底簽署9000億美元的新冠紓困案後,贏得完全執政的民主黨政府,緊接著在今年3月通過新一輪規模達1.9兆美元的援助方案,也為美國經濟注入新的成長動能。該援助方案向大多數美國人直接發放1,400美元的支票、延長每週加發300美元失業給付的措施,並向州和地方政府撥款3,500億美元。

但OECD也警告,全球復甦將非常不均衡,甚至到了2022年底,許多經合組織國家的生活水準恐仍將遠低於疫前水準。

OECD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在聲明中表示,新興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未能取得足夠疫苗,這令人感到不安。缺乏疲苖讓這些國家的經濟根基面臨威脅,這些國家支持經濟活動的政策能力不如已開發經濟體,一旦受到疫情反撲,就可能加劇「赤貧」的情況,且一旦引發金融市場的擔憂,這些國家面臨「主權資金問題」的風險,也會隨之升高。

以英國為例,英國雖然已有6成人口接種過1劑新冠疫苖,並在5月中旬放寬防疫限制,但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因為印度變種病毒迅速在英國傳播,專家警告,英國現在正處於爆發第三波疫情的早期階段,呼籲政府應延後在6月再進行全面解封計畫。

確實,在美國和韓國等一些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水準,但OECD認為,歐洲大部分地區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彌補這一差距,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還需要兩到五年時間。到 2022 年底,全球實際產出仍將比沒有危機時少3兆美元。

原本巴西官方統計局表示,該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規模,當時GDP比上一季度增長了1.2%,但目前巴西的政局極度不穩;另外,OECD預估印度經濟將在第一季開始復甦,但不料4、5月之際,變種病毒在印度開始肆虐。

隨著疫苖擴大接種和經濟持續解封,近來美國通膨急升,引發聯準會可能提前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和提前升息的臆測。即使集至目前為止,聯準會主要決策官員仍一再重申美國經濟尚未完全從疫情中復甦,尤其是就業市場,而當前升高的通膨壓力只是「暫時」(transitory)現象,還不到調整政策的時候。但誰知道呢?

儘管如此,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和重量級產業人士,呼籲美國央行應該留意逐漸升高的通膨威脅。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揚4.2%,遠超出3月的年增2.6%,並創下2008年9月來最大年漲幅。排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美國4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年漲3.1%,超出市場預期的年漲2.9%和聯準會設定之2%通膨目標,並創下近30年新高。

另有經濟學家提出警告表示,全球製造業重鎮印度、日本、南韓、台灣、越南等亞洲國家,近來疫情急速升高,若這些國家為了防疫而關閉工廠,或一旦供應鏈出現任何閃失,勢必使全球供應短缺的問題雪上加霜。

另外,全球最大的工業集團Honeywell執行長Darius Adamczyk,呼籲華盛頓當局應留意通膨風險,並要求美國政府不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提振這個通膨升高、勞動力短缺和原物料供應吃緊的熾熱經濟。由此可知,許多大企業主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並開始擔心。

許多人擔心,若一旦強行通過民主黨原本的振興政策,對新興國家增長預期變化的幅度太大了。在避開了新冠疫情暴發之初的一些影響後,這些國家目前形勢嚴峻。印度在遭受第二波疫情衝擊後,預測機構大幅下調了對該國的預期。這些機構現在認為,印度2025年GDP將比此前估計的低9%。

在報告中,OECD還擔心,經濟產出損失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由於生產商品和服務的產能「永久性」下降,即所謂的「傷疤」,而不是需求不足。

然而,OECD也指出,貧窮國家最薄弱的地方,除了獲得疫苗的機會更有限之外,這些國家不太容易在不影響匯市的情況下,部署新的財政措施。

此外,其他在供應方面損失巨大的,是那些依賴旅遊業的國家。所以即使疫情趨緩,全球各國復甦的狀況也是不一致的。

無論如何,如今的財政激進主義相當於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一些曾經被認為源於生產限制的問題,可能是支出疲軟造成的。即使在目前正加速增長的美國,增速也仍然遠低於2008年前的趨勢水準。

這意味著,過早放棄擴張性政策,才是可能給經濟留下傷疤的真正風險。隨著發達國家從疫情中恢復,令人鼓舞的支出飆升正造成一些瓶頸。從長遠角度看,對世界經濟構成更大威脅的仍然是需求短缺,而不是供應不足。

二、6月2日,OPEC減產加上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激勵國際油價走高,本週二布蘭特油價攻破每桶70美元,創下近兩年新高。
該怎麼從全球經濟發展的角度,解析這波油價急漲的意義?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WSJ華爾街日報:〈Oil Price Hits Two-Year High as OPEC Sees More Demand〉(當OPEC看見增長的需求,油價到達兩年新高)
●FT倫敦金融時報:〈Oil prices rally as Opec+ producers agree slow supply increase〉(由於OPEC 同意緩慢增加石油產量,油價開始反彈)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Inflation Is Real Enough to Take Seriously〉(通貨膨脹陰影足以讓我們心生警惕)

分析解讀

6月2日,國際油價大漲,其中與原油期貨走勢相關性最高的Brent原油,盤中漲至71.34美元桶,創近兩年新高。

事實上,新冠疫情暴發後,國際油價一度跌至匪夷所思的負值,為此OPEC成員及聯盟中的非OPEC國家開始持續減產,進而推動油價的逐步回歸。如今,伴隨著全球庫存回歸到正常的水準,供需關係的「拐點」終於來到。

我認為,在全球新冠疫情整體上獲得有效控制後,國際原油的供大於求的局面已經消失,甚至不排除後續出現供小於求的可能,對此,資本市場已經出現下半年供給可能出現缺口的預判。若後續油價出現超預期式上漲,並考慮到其中、下游行業數量眾多,也可能會對全球市場帶來新一輪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國際油價的價格運行機制,較其他大宗商品更為複雜,但是最為核心的仍然是供需關係。如2020年疫情初期,油價跌至負值期間,全球油罐面臨「爆庫」風險時,OPEC+曾通過創紀錄的「產量削減計劃」進行應對。2021年5月,OPEC+減產聯盟中,OPEC國家的執行比例高達124%,這主要得益於沙烏地阿拉伯自願額外減產100萬桶/天,聯盟中的非OPEC國家減產執行比例也達到了90%。伴隨著前期大規模減產的持續,國際油價才逐步反彈。

先看供給端,由於之前影響油價運行的重要變數是美國頁岩油,由於自身資本開支相對保守,生產商尚未出現大規模增產動作,整體產量供給彈性較低,所以OPEC+對國際原油市場的話語權和掌控力,也強於頁岩油放量階段。所以當該組織同意,繼5、6月份原油日產量上調,將7月份原油日產量再增加84.1萬桶的消息發佈後,Brent原油價格就突破70美元,也反映出了市場未來對需求端好轉的預期,即便OPEC+轉為增產,但是其供應也不一定能夠滿足需求端的增長。

在需求端方面,為市場各方賦予信心的基礎是,以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疫情獲得有效控制,以及歐美等國疫苗的大範圍接種,將逐步帶動終端需求的好轉。儘管印度疫情對當地需求帶來巨大衝擊,但是按照國際能源總署(IEA)的預計,美國、中國和歐洲的石油需求將「強勁」復甦,石油供應過剩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IEA還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可能會在一年內恢復至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準。

油價的上漲相對確定,關鍵是持續性和高度的問題,現在仍無法預測。

不過,考慮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創出歷史新高,以及國際油價曾經達到過147.5美元/桶的高度,當前70美元/桶的仍有潛在上漲空間,難免引發市場有關「超級週期」的遐想。(超級週期: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以數年為單位長期上漲,之後再下跌)

回顧歷史,上一輪的原油的超級週期為2000年至2008年。其間,Brent原油從不足30元美元,一路飆升超過140美元。對於這輪上漲行情的支撐因素,或者是上漲的必要條件,我將其原因歸類為「強需求、弱供給、弱美元,三者缺一不可」。圍繞這三個條件來看,現階段及中長期支撐,無法與十年前上漲行情相比。

首先是需求,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恢復尚需時日。雖然油品需求有所回升,但是部分原油需求的修復較為艱難,短期內難以達成。長期來看,受碳中和政策的鉗制(也就是綠色能源轉型政策),以交通為首的原油需求將逐步被新能源替代,油品需求上動能不足。

其次是供給,在頁岩油回歸節奏過慢的現狀下,後頁岩油革命時代,OPEC首次不用面臨「囚徒困境」;目前,OPEC擁有著史無前例的儲備產能,總計愈700萬桶/天,遠勝當前供需缺口。在這一大背景下,OPEC將會執行「增產保額」的政策,即OPEC會以逐步釋放產能的方式抑制油價的大幅上漲,進而達到延緩頁岩油回歸的目的。

再次是美元,長期而言,在「大基建」等刺激計劃下,美國經濟有望好轉,進而帶動美元指數的緩慢上行。

基於上述基礎條件的判斷,這一輪油價上漲,主要是暫時的供需錯配所致,短期內,隨著疫情轉好以及出行旺季的到來,油價或許有階段性突破的可能。但是放到中長期,隨著OPEC逐步釋放產能、頁岩油的逐漸回歸,以及潛在的伊朗產能的釋放,原油市場將重回平衡狀態。

此外,原油涉及產業鏈眾多,下游細分子行業數百個,覆蓋行業範圍遠遠大於鐵礦石,所以國際油價潛在的上漲風險同樣需要引起警惕。落實到企業經營層面,則需要相關產業鏈企業提前防範和準備。歷史數據也顯示,在高油價期間,部分石化產業盈利能力,將受到明顯的衝擊。

就目前市場環境來看,國際油價已經累積了較為可觀的漲幅,只是部分中下游化工品因自身供需關係問題,尚未出現過於明顯上漲。以聚酯行業為例,若後期國際油價進一步抬升,將對中下游產品成本端構成有力支撐,後期若疊加需求端補庫存等推動,下游化工品將出現新一輪上漲。如此一來,成本壓力會逐級傳導,所以要密切關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終端消費品價格跟隨調整,進而引發新一輪的輸入性通膨。

《經濟學人》總評 

封面故事

這期的經濟學人封面設計非常形象,它讓我們看見的是一前一後兩輛分別象徵美國與中國的巨型怪獸卡車(Monster Truck),碾壓過兩部象徵歐盟的小汽車。上面一排白色文字說明:「The new geopolitics of big business」(大企業的地緣新政治)。

本週的經濟學人共用了六篇文章,從美國、中國、歐洲以及全球的最低稅賦,到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甚至美國的電動車趨勢,做了完整而全面的分析。

這期全球版本封面故事聚焦於大企業。不過20 年前,美國還在網絡泡沫的破裂中苦苦掙扎,而中國仍在為毛澤東時代的過去而找尋方向,而剛剛建立了統一貨幣和單一市場的歐洲則似乎正準備迎來特別的發展未來。

但今天的美國和中國越來越並駕齊驅,並在全球最有價值的100 家企業中佔據了76 家。 而居於其中的歐洲企業總數,已經從2000年的41個下降到了今天的15個,顯示歐洲發展不如預期。在過去25年中,19家市值超過 1000 億美元的新創企業中,9家在美國,8家在中國,而歐洲一個都沒有。

就這些相對落後的區域而言,大企業並不比小企業好。日本企業的地位在1980年代飆升,但最終一個接一個的崩潰。大企業可能是成功的標誌,但也可能是怠惰的標誌。即便如此,合適的大型企業仍然可以是一個健康的企業生態系統的標誌,有效率的企業可以憑藉競爭脫穎而出。這是一個提高長期生活水準的秘訣。嶄新的商業地緣政治凸顯了兩個巨大的問題:它為什麼會出現?然後它能持續嗎?

總而言之,未來的大企業面臨了各種地緣新政治,所有大企業都必須提高警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0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5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4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3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2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