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36|歐盟6/15發行了價值 200 億歐元的債券,為歐盟復甦提供關鍵資金。歐元有可能藉著疫情提升全球地位?紐約和洛杉磯可能宣佈重新開放學校,被疫情耽誤一年多的教育體系情況如何?我們又從中看見了什麼?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6月15日,歐盟開始發售支持其復甦基金的第一批債券,這是為成員國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提供資金的關鍵一步。歐盟糾糾纏纏了那麼多年,耽擱多年的歐元有沒有可能藉著疫情提升全球地位?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N:〈Joe Biden wooed many on his tour of Europe. It'll take much more to fix the damage wrought by Trump〉(拜登的歐洲之行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並修復了川普造成的傷害)
●The 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G-7 takes stronger stand against China, at U.S. urging〉(七國集團在美國敦促下,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Economist經濟學人:〈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the euro〉(歐洲的國際角色);小標:〈Europe’s currency aspirations are getting a boost〉(歐元願望正在得到提振)

分析解讀

六月份最吸引眼球的肯定就是6/13 閉幕的倫敦G7峰會,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峰會閉幕後受訪直言,一位新美國總統「並不意味著世界不再有問題」。歐洲將會「對我們不能接受的事情直言不諱」。這讓大家重新看見了歐洲。

從英國脫歐到經濟不振,這個垂垂老矣的大陸確實讓人遺忘許久,它有可能隨著疫情緩解,以及從中美對峙的地緣新政治中重新崛起嗎?曾經讓人失望透頂的歐元有機會再崛起嗎?

不過如果大家記憶猶新,歐洲議會5月20日以599票贊成、30票反對、58票棄權,表決將歐中投資協定凍結,直到中國取消對歐洲聯盟政治人物的制裁為止,這似乎表示歐盟好像硬了起來。

從2010年初到2020年底,歐洲Stoxx 600指數漲幅不到60%,落後於S&P 500指數237%的漲幅。即使算上股利,歐洲基準指數的總回報率也只有130%,而美國基準指數的回報率超過300%。今年,情況可能不同了,在落後美國股市多年之後,歐洲股市或將迎來高光時刻。

鑒於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即將實施(也就是NGEU),表明歐元區經濟增長在見底後仍有一段路要走。歐元區股市在今年上半年表現出色之後,有可能進一步上漲。

遙記二十年前歐盟推出歐元時,經濟學家都想知道,這種新貨幣是否會實現戰後時期沒有其他人做到的壯舉:挑戰強大的美元。然發展迄今,世界各國央行的儲備經理以及世界各地的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堅持美元。

如今,歐洲迎來了在國界之外建立歐元實力的機會。

6月15日終於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們發行了價值 200 億歐元(243 億美元)的債券,這啓動了為歐盟7500億歐元的經濟復甦計劃融資工作。要知道,作為促進歐洲經濟的下一代歐盟計劃NGEU的一部分,這些債券是可以與美國國債相媲美,成為安全的首選資產。

其實吧,貨幣的存在,主要是為了促進發行地範圍內的人和企業的交易,發行外國人想要持有的貨幣,可以使政府更容易以低廉的利率從他們那裡籌集資金,這反過來又降低了企業和銀行的借貸成本。

歐元已經正式在歐盟以外19個國家被廣泛使用,大約有二十幾個國家以某種方式,將自己的貨幣與它聯繫起來,儘管主要是前歐洲殖民地。根據歐洲中央銀行(ECB) 的數據,按價值計算,所有歐元紙幣中有三分之一至一半,是在歐元區以外持有的。然而,目前歐元的普及率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元。全世界中央銀行擁有的所有外匯存底中,約有五分之一以及類似比例的跨境貸款和債券,是以歐元計價,而美元的份額約為60%。

考慮到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商,歐元在交易支付中的份額更接近美元。儘管如此,石油和棉花等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

在最初的幾年裡,單一貨幣看起來好像可以與美元競爭,至2007年,歐元幾乎成為發行外幣計價債務(例如跨國公司)最受歡迎的貨幣,但不巧那年開始的金融危機,促使不安的投資者重新選擇美元作為他們的首選貨幣。

隨之而來的歐元區起起落落,在此期間,單一貨幣的生存受到質疑,似乎證明了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

歐洲現在想要再次突破,如果不是超越美元,那麼至少是降低後者的主導地位。以下兩種情況的變化,意味著歐元有可能上漲:

1,首先是美國。美國對國際經濟政策制定的態度不斷變化,至少在川普任期內是這樣。即使在更加和解的拜登政權下,歐洲也擔心自己的利益並不總是與美國的利益一致,依賴美元會有更大的潛在脆弱性。

今年 3 月,歐元區領導人表示,提高貨幣的國際使用率,將有助於他們實現「戰略自主」。

歐盟特別惱火的是,歐洲大多數反對「美國制裁」,而該地區的企業實際上卻被迫遵守,例如對伊朗的制裁。美國利用大銀行獲得美元的需求,來監管其遠在其境外的行為,那些違反美國法令的人被處以巨額罰款。

批評人士認為,這種域外特權是對美元的不當武器化,促使那些歷年來反對提升歐元國際地位的人改變主意。

2,出乎意料的是,由於疫情爆發,第二個變化出現了。上一次全球經濟衰退,使歐元瀕臨絕境,而這次歐洲央行和各國政府,為支持其經濟而採取的迅速行動廣受好評。這種頑強的戰鬥力提高了歐元在危機中的可信度,這是全球貨幣的一個關鍵屬性。

更重要的是,創建了NGEU計劃,以及隨後的債券發行。

下一代歐盟基金是歐盟的「一籃子恢復計劃」其中之一,以支持遭受COVID-19肆虐的成員國。歐洲理事會於2020年7月21日同意,該基金價值7500億歐元,NGEU基金將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運作,並將與歐盟的2021年至2027年正常預算掛鈎。

這些債券實際上得到了所有歐盟成員國的資產負債表的支持,因此它們是共同負債,與美國的國債大致相似。這在歐洲是一個相對新穎的特色,原本那裡的借款主要是由各國政府完成的,其信用度各不相同。新的泛歐債券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無需承擔信用風險的歐元儲蓄方式(比如他們可能會向義大利貸款)。

缺乏這種「安全資產」,一直是阻礙歐元在國際上廣泛使用的一個因素。摩根士丹利銀行的 分析師Reza Moghadam表示,迄今為止,德國債券一直是不完美的替代品,但 NGEU的發行「有助於使歐元成為美元的更好替代品」。

理論上,最後一批NGEU債券將在2026年發行,儘管許多人認為該計劃會延長,不過按照全球金融標準,這筆錢也很小。歐盟未償債務總額將達到1兆美元左右,而美國有超過20兆美元的未償債務可供投資者交易,所以他們發行公債的空間相對是比較大的。

單一貨幣的一些特質仍然存在。歐元區缺乏一個連貫的金融聯盟的一些重要因素,例如銀行破產時的風險分擔。另外也缺乏財政再分配,儘管有NGEU,但意味著歐元區危機仍有可能重演。更重要的是,與美國不同,資本市場相對薄弱且支離破碎。英國脫歐後缺乏單一金融中心。

提升歐元的地位是否有助於拉近歐洲與美國的間距?這是值得懷疑的。即使歐元蓬勃發展,銀行也總是需要美元,很少有人認為單一貨幣可以取代美元。但它或許可以重新平衡國際貨幣體系,這可能有助於減少美國央行行長造成的干擾,歐元是提供貨幣多元化的理想選擇。

2019年,時任英格蘭銀行行長Mark Carney認為,科技或許可以打破美元位於國際金融核心的各種網絡效應。歐洲央行正在考慮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可能可以導致新的平衡,也就是許多貨幣共享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這樣的結果還需要幾年的時間,不過,這將標誌著二戰前的常態回歸,其中包括美元在內的幾種貨幣都有可能佔據主導地位。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歐洲長期以來一直對美國享有的「過度特權」感到憤怒與不滿,如果它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它可能會發現,要興起並不是那麼難。

二,6月20日,美國兩個最大公立學校學區,紐約市和洛杉磯,有可能宣佈重新開放學校的計畫。被疫情耽誤一年多的教育體系情況如何?又讓我們從中看見了什麼?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Economist經濟學人:〈Closing the world’s schools caused children great harm〉(關閉全球校園對兒童造成巨大的傷害)
●CNBC:〈College interrupted: Many students chose to take time off instead of remote learning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學校中斷: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許多學生選擇了休假而不是遠程學習)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Graduation Rate Expected to Stall This Year at Some High Schools〉(今年的一些高中畢業率,將陷入停滯)

分析解讀

在疫情剛爆發的前三個月,我一個來自加州奧克蘭的單親母親朋友突然失業,不久她的哥哥也死於Covid-19。悲傷使隔離的考驗變得更加困難——包括幫助她8歲的女兒繼續在線上學。

但後來她為女兒報名了當地家長團體提供的在線課程,該團體安排她每週六早上去看輔導老師。本月的一項測試表明,小朋友的閱讀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這個週末課程,是倡導組織The Oakland Reach在過去一年中創建的多項在線服務之一。它的聯合創始人Lakisha Young說,奧克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黑人和有色人種兒童有閱讀能力。 五年來,她的團隊一直在遊說改善他們的教育,但是當學習一下子轉向在線時,它開始聘請教師直接與孩子們一起工作。

楊女士認為,從中受益的家庭將來回到學校後,會對學校提出更多要求。她說,疫情讓我們一直在努力爭取的東西得以實現。

通常,巨大的衝擊,有時會使學校教育變得更好。例如,二次大戰催生了英國的Butler Act 巴特勒法案,該法案增加了義務教育的年限,並取消了許多公立學校的費用。另外,美國Katrina颶風淹沒新奧爾良之後,那裡的官員開始進行全面的學校改革。九年後,學生的畢業率提高了9-13%。

Covid-19 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擾亂了教育,到2020年4月中旬,世界上超過90%的學生被隔離在課堂之外。學校關閉已持續數月,這大大損害了兒童的學習、安全和福祉。然而,隨著富裕國家的年輕人的重返課堂,改革者更希望這次衝擊能帶來改變,使學校更高效、靈活和公平。

現代教育的批評者喜歡爭辯說,自19世紀以來,教育體制幾乎沒有改變。但史丹佛大學教育史學家Larry Cuban表示,傳統的學校模式已被證明太久沒有改變了。他說,家長們太過重視老式分級學校的效率和秩序,現代的教育已經有可能跟不上時代。

然而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也有理由懷疑富裕國家的學校教育是否已經過時。一個OECD組織(經濟合作組織)在富裕國家進行的測試中發現,儘管每名學生的支出一直在增加,但總體而言,兒童的學習得分並沒有比20年前好。2017年,蓋洛普 (Gallup) 的民意調查得出結論,美國只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認為自己喜歡去上學。

Covid-19和學校建築的關閉,迫使教師在幾天內轉向了遠程學習,他們用軟體拼湊了在線教學平台。課程被取消了,英國、法國和愛爾蘭等國甚至取消了大型的考試。在2020年的部分時間裡,許多美國學校甚至完全不計分,而是只有「通過」或「不通過」這兩個選項。

麻省理工學院 (MIT) 教學系統實驗室的賈斯汀·賴希 (Justin Reich) 教授表示,對於美國的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在線教學是「介於失望和災難之間」。

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顯示,平均而言,兒童學到的東西比平時少得多。到2021年3月,英格蘭的小學生落後教學課程近三個月。去年夏天對比利時兒童的測試也發現了類似的延滯。

一項針對荷蘭學生的研究發現,在2020年上半年為期八周的遠程學習期間,普通學生根本沒有學到任何新東西。另外,已經處於不利地位的兒童受害最大。荷蘭的研究發現,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孩子,學習損失要高出 50% 以上。

到2020年秋季,與早些年的兒童相比,美國俄亥俄州8歲和9歲兒童的英語學習,落後了大約三分之一,而黑人學生的考試成績,比白人學生下降了近 50%。

學校停課還凸顯了「面對面學校教育」對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當校舍關閉時,義大利的年輕人吃得更不健康。虐待兒童案例比例下降的主因,是因為老師——通常是第一個發現它的人——沒有看到他們的學生。

日本中部沼津市一所初中的老師吉永櫻說,當學校停課時,一些孩子被留在家裡,因為他們的父母仍然要出去工作,自殘案件有所增加。

澳洲墨爾本的中學教師尤安·莫頓 (Euan Morton) 也表示,一些應對在線學習的孩子在行為和態度上似乎不如預期成熟,他們的社交發展與學業發展不匹配。

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亮點。這場危機加強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繫,研究表明,這些聯繫提高了出勤率,並最終推高了成績。

確實,Covid-19幾乎沒有在孩童間造成太大傷害。在截至4月為止的一年中,5-14歲的美國人感染並死於新冠肺炎的幾率,約為50萬分之一,這大約是正常情況下,兒童死於交通事故幾率的十分之一。然而,由於這個疫情,全球各地的學校教育都被耽擱了。

如果關閉教室是預防成人致命感染的最佳方法之一,那麼這對兒童的前景造成的巨大傷害,可能還算合理。

但很少有政府仔細權衡其中的成本和風險。即使酒吧和餐館嘗試了重新開張,但許多國家仍然關閉著學校,不管是為了安撫教師的工會(因為其成員無論是否親自授課,都可以獲得報酬),或者是為了讓父母安心。

這個結果,就是這些年輕的大腦將注定缺乏刺激。英格蘭的小學生比正常情況下,受教的時機晚了大約三個月;2020年,衣索比亞兒童的學習量,比平常時期少了60-70%。

很少有政府採取了起碼的相關措施,來彌補學生損失的時間。去年投入到Covid-19紓困計劃的資金中,只有2%用於教育。聯合國發現,到去年秋天為止,只有四分之一的兒童可以獲得某種的補救計劃。在封鎖隔離期間未能掌握重要課程的兒童,學習可能會繼續落後。

據估計,一個貧窮國家的孩子如果缺課一年,並且沒有得到正確的幫助趕上課程進度,最終將可能會落後達到三年。

另外,三分之二的貧窮國家還削減了教育支出。金錢不是萬能,但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最貧困的國家每年也只為每位學童花費48美元,這是遠遠不夠的(富裕國家平均花費 8,500 美元)。聯合國預測,貧窮國家在2018年至2022年間,來自外國的教育援助,還會下降達至12%。

政府往往容易忽視教育產業,因為改善教育與學習環境需要花錢,並且可能還要面對強大的利益集團抗爭,例如教師工會。而且政客一向短視,他們不會幫你爭取他們卸任後才會產生的好處。

然而,對於明天的美好生活而言,沒有什麼可以比今天的良好教育更為重要。至少,政府應該加緊努力,修復疫情期間學校停課造成的所有損失。如果他們可以抓住機會,改寫學校的既有規則,所有一起都將更加美好。

《經濟學人》總評 

封面故事

這是一期非常西方思維的封面故事。在暗黑的封底前面,是一根生日蠟燭所點燃的巨大火焰,熊熊火焰中勘入幾個黑字,大字寫的是:「Power and paranoia」(權力與偏執);補充小字:「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t 100」(中國共產黨100歲)。

本期經濟學人用了八篇文章集一篇特別報導,詳細報導並分析中國共產黨。報導內容圍繞著7月1日中國共產黨100歲生日。這是一個一直認為自己「偉大、榮耀而且正確」的政黨。隨著它即將邁入第二個100年,共產黨確實有充分理由自吹自擂。不只是因為它存在的時間比許多批評者預測的長,更因為迄今它還在上升階段。

這個世界,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專制政權可以像中國那樣,從飽受飢荒的毛澤東時代災難中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尖端科技和基礎設施,已讓美國破爛不堪的公路和鐵路相形見絀。

中國共產黨絕對是全世界最成功的社會主義政權。經濟學人認為,它的成功掌握政權,主要來自於冷酷堅定的專制、意識型態掛帥和推進經濟增長的意願。

經濟學人認為,中國共產黨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威權主義者。多年來,西方觀察家找了很多理由,預測中國共產主義早晚要崩潰。他們認為一黨專制的國家,怎麼可能與現代經濟所要求的自由完全相容。實際上,對習近平最危險的威脅不會來自群眾,而是共產黨的內部。最不穩定的時刻,很可能是接班人問題浮出檯面時,那將使最終的政權轉移更為不穩定。

儘管共產黨的危險,不一定會迎來自由愛好者最渴望的開明統治,但經濟學人認為,這個中國王朝總會在某個時刻結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0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8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5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4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3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2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