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EP45 | 韓國央行開出了疫情爆發以來亞洲市場升息的第一槍。 / 庫克 接掌蘋果屆滿十年,蘋果和庫克的下一步會往哪走?美國Big 5 將何去何從?


Listen Later

一週財經聚焦

一、8月26日,韓國央行(BOK)開出了疫情爆發以來亞洲市場升息的第一槍,宣佈將指標利率調高一碼至0.75%,這是15個月以來BOK首度調整利率,也是兩年又9個月以來首度升息。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Powell Signals Federal Reserve Could Slow Bond Purchases This Year〉(鮑威爾暗示,聯準會今年可能會放緩購債步伐)
●CNBC:〈South Korea hikes interest rates, the first developed economy to do so in pandemic era〉(韓國加息,它是疫情期間第一個這樣做的發達經濟體)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Delta Variant’s Spread Clouds Outlook for Emerging-Market Debt〉(Delta變種病毒的擴散,籠罩了新興市場債務前景)

分析解讀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在27日的全球央行年會上表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經濟持續朝縮減購債的目標邁進,若進展順利,可能在年底前開始實施,但距離升息還很遙遠。這讓整個市場鬆了一口氣。

不過南韓還是在亞洲開了升息的第一槍。南韓央行表示,升息是因為擔憂資產泡沫及其他金融失衡現象。南韓的家庭負債持續激增,房市也在泡沫化。不過在此同時,央行行長李柱烈似乎不大在意Delta病毒帶來的風險。

南韓國內經濟的確出現一些亮點,李柱烈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4%,而前提是疫情能在10月開始降溫。預估年通膨率為2.1%,比2%目標略高。出口強勁,主要因為國外「在家工作」風氣帶動科技產品需求,加上企業及消費者信心都已回升。

因此李柱烈表示,在當前的經濟背景下,貨幣政策已經過度寬鬆,利率低於中性,且「低到令人不安」的水準,一些人士更批評央行拖得太久。

無論從區域性與國際性的角度來看,南韓無疑是搶了緊縮的頭香。與南韓情況相似的紐西蘭,央行仍依循穩紮穩打路線,上周決定暫不升息。中國大陸7月還降低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而且可能進一步再降。日本央行(BOJ)則表示,Delta病毒將會拖經濟復甦的後腿。至於美國聯準會(Fed),雖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啟動「縮表」流程,但升息仍遙遙無期。

事實上,受到高傳染力的Delta變種病毒快速蔓延的衝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近來走勢開始低迷,殖利率則反向揚升,與美國公債的殖利率利差,最多擴增0.6個百分點。

近來東南亞國家新興債市明顯走弱,尤其是疫苗接種率相對較低,而確診病例暴增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公債殖利率因此不斷走高。

因應疫情升溫,東南亞國家再度實施封城或是新的社交距離管制,相關措施延緩經濟復甦,此外政府也對受衝擊的民眾與企業進行新的紓困方案,此舉也將增加財政負擔,不利債信展望。

根據FactSet的資料,5月中以來,印尼美元計價長期公債與美國公債,利差已擴大0.3個百分點,菲律賓與美國公債利差擴增0.6個百分點,馬來西亞與美國公債利差同樣擴大。印尼、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公債信評皆為投資級,20年期以上公債殖利率,目前約介於2.7到3.5%。 

利差擴大的另一個原因,在於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下滑,主要反映全球投資人對美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有所疑慮。另外,聯準會官員近幾個月來不斷暗示,準備讓寬鬆措施退場,將開始縮減購債。

ANZ紐澳銀行亞洲研究部主管Khoon Goh指出,同期間美元走強,意謂著新興市場發債國償債成本拉高。

相較於西方國家享有較高的疫苗覆蓋率,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疫苗接種速度緩慢許多,確診病例與死亡人數因而大幅攀升。遭Delta病毒肆虐的印度,感染人數於5月觸頂,全球人口第四大國印尼,7月分疫情大爆發,這些都是全球重災區。

很多人擔心,1997亞洲金融風暴會再次發生?

但面對美國聯準會(Fed)不久即將宣佈啟動量化寬鬆(QE)政策「退場」流程,我認為,這次東南亞債市及匯市,將比上一次更有能力承受這項外部震撼。原因是東南亞多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存底,而且匯率已被低估,因此東南亞各國更有能力掩護國內市場。

日本瑞穗銀行指出,東南亞央行由於有2013年的經驗,因此外匯存底更能抵禦「退場」的衝擊。再者,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遠比當時平緩得多,也更能對抗資金外逃所引發的債市及匯市賣壓。

從以下四項因素觀察,顯示東南亞債、匯市已經更為強韌:

1.東南亞貨幣匯率已被低估
外資大舉流出的風險已下降,例如泰銖目前的實質有效匯率(REER)比5年平均水準低5%,而在上次「退場風暴」之前,匯率是偏高的11%;菲律賓披索的REER雖呈現高估,但幅度比2013年時小。

2.債券殖利率差距提供緩衝
目前印尼與馬來西亞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相較於10年期美債殖利率,分別高出約500基點及200基點(5個及2個百分點),差距遠比2013年時大得多。因此就算Fed「退場」 後,美債殖利率上升,但東南亞公債受到的衝擊也會相對較小。
泰國與美國殖利率差距最小,但泰國當局表示,由於外債金額較低,且外匯存底雄厚,因此泰銖風險也小得多。

3.外匯存底雄厚
印尼、泰國及菲律賓的外匯存底比2013年5月時明顯增加,因此一旦Fed「退場」引發外資流出,各國央行有能力賣出更多美元,來支撐本國貨幣。

4.匯市部位情勢有利
在東南亞各國中,目前外資持有印尼公債的部位高於泰國及馬來西亞,但仍比2013年時低得多,也使外資撤離的風險相對較小。反觀馬來西亞公債,由於外資持有比率較高,因此也最為脆弱。

二、8月25日,蘋果執行長Cook (Tim Cook)接掌蘋果公司屆滿十年。他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股價飆漲、營收攀升、更重要的是持續創新,如今大家關注的是,蘋果帝國和庫克的下一步會往哪走?甚至美國Big 5何去何從?

國際媒體相關報導 

●CNN:〈Tim Cook gets $750 million bonus on 10th anniversary as Apple CEO〉(提姆庫克就任蘋果CEO 10週年,獲7.5億美元獎金)
●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Biden Says Cybersecurity Is the ‘Core 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 at CEO Summit〉(拜登在CEO峰會上稱:網絡安全是「核心的國家安全挑戰」)
●Financial Times倫敦金融時報:〈The Big Tech boom marks a lasting change〉(科技巨頭的繁榮,標誌著持久的變化)

分析解讀

十年前,蘋果董事長李文森宣佈庫克升任執行長時,曾說了這麼一段話:「董事會充分相信,庫克是下一位執行長的正確人選。他在蘋果13年期間表現傑出,展現卓越的天份及完善的判斷力。」

若連同擔任執行長這十年,庫克已為蘋果效力23年,他的表現,也證實蘋果當年做了正確的選擇。

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時,外界都拿他和蘋果已故共同創辦人賈伯斯相比,庫克同時還面臨未來能否更成功的不確定性。但他成功走出賈伯斯的陰影,帶領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同時也依然是最具影響力公司之一。

若賈伯斯最為人稱道的,是以創造開創性設備重新定義消費者的科技體驗,那麼庫克的成就,就是擴展蘋果生態系統。

相較於賈伯斯,庫克唯一沒做到的一點,是推出另一款像iPhone一樣成功、具顛覆性的產品。但庫克找出了讓蘋果持續成長的方式。

庫克接任執行長以來,蘋果股價從12美元漲至約150美元,上漲近1,200%;蘋果今年度營收預估為3,660億美元,較十年前成長240%。在這段時間裡,蘋果稅前獲利增加超過十倍,自由現金流量增加逾兩倍,基本面良好,也透過實施庫藏股,把現金返還股東。

當我們談及Apple時,似乎很難不用溢美的形容詞。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一家公司,它的市值(當下)是2.5兆美元,其中80%的基礎,是建立在庫克任職期間。這個世界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CEO,曾經為股東創造了這麼大的絕對價值。

此外,庫克也是政治好手,成功提升蘋果的公共形象。川普政府對大型科技公司充滿敵意,但相較於其他公司的領導人,庫克與川普建立了較好的關係,且維持與中國大陸的密切連結。

如果用其他科技巨頭的標準看待,Apple也是盡顯它的不尋常。

它成立歷史較長(1977年就已經成立),主要以銷售硬體為主,目前主要由投資者而非創始人所控制。另外,它更加的全球化,在本土市場以外的銷售份額,已經高於Alphabet、Amazon、Facebook、MSFT、阿裡巴巴或騰訊。

在庫克的管理下,它善用了四大趨勢:一個是供應鏈的全球化:它建立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零組件來自全球各地的龐大生產網絡。在它下個月準備推出新款iPhone 13之前,就已經成功預銷售了大約為9000萬部。

除了雇傭中國工人,Apple還從中國消費者那裡賺了一大筆錢,這是它善用的第二大趨勢。 它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已經是十年前的五倍,達到了600億美元,超過全球任何一家西方公司。

在政府對高市場佔有率的企業放鬆管制的時代,Apple也成功蓬勃發展了起來。雖然手機行業競爭殘酷(想想黑莓機的興衰),更便宜的手機也仍然有著一定的競爭力,但在高端手機部分,Apple仍然一枝獨秀,光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就超過了60%。在操作系統中它也佔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它沒有與競爭對手公開競爭,而是從Google那裡獲得了巨額報酬,以換取將把Google作為iPhone搜尋引擎。

最後一個就是合法避稅安排。這部分歸功於Apple使用了合法避稅的法律結構,Apple在過去十年平均繳納的所得稅,只有它稅前利潤的17%。

目前庫克有兩個最棘手的問題。首先,在供應鏈方面,雖然Apple已經將自己的長期資產組合轉移回美國,這一比例從2012年的38%上升到了現在的70%。雖然包括晶片公司台積電在內的主要供應商,對Apple在美國進行生產並不反對,但如果中美分歧加深,或者Apple與北京的關係惡化,庫克將需要遠離中國,這將對在中國產生的利潤和世界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與此同時,來自反壟斷的熱度和Apple轉向服務發展,也可能會催化與其他科技公司的競爭,如蘋果今年就在隱私方面,與Facebook發生了衝突。它還可能更深入地推進搜索、電子商務或娛樂,打破各個科技巨頭的舒適俱樂部。

無論如何,庫克接下來的任期不太可能像第一個十年那樣成功,而他現在的決定將至關重要。

在蘋果未來動向的相關議題中,最難推測的可能是,庫克準備何時交棒。

庫克目前已是美國科技五虎中最高齡的執行長,今年11月將滿61歲,他雖不曾透露計劃何時卸任,但也說過,他不太可能到70歲還在擔任蘋果執行長。但外界普遍預期,庫克至少短期之內不會交棒。

美國科技五虎:蘋果、微軟、Google母公司字母、亞馬遜和臉書,上季財報均優於預期,反應了這幾家公司都因新冠疫情受惠。但詭異的是,在財報公佈之後,只有字母公司的股價未出現賣壓。

市場的這些負面反應,正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面臨的悖論:產品普及的程度高於以往,卻也愈來愈不受歡迎。監管機構和國會議員在選民的鼓舞下,正在審查這些公司,揚言採取重大行動,削減其權力。

在疫情期間受惠的科技公司,隨著經濟日益復甦,前景也面臨挑戰。

不過,這五家科技大咖仍擁有全球最佳商業模式。整體而言,這五家科技巨頭提供了投資全球經濟最重要趨勢的管道:數位化轉型和雲端運算,以及通信、娛樂、商業和工作。光是雲端事業,就足以推動微軟、亞馬遜和字母的成長。

這些科技巨擘各有不同的投資優勢,「逆風」的處境到底對這五家公司造成甚麼影響?以下是這幾家公司的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Amazon

亞馬遜的股價從7月底以來一直面臨壓力,當時亞馬遜表示,愈來愈多人外出購物,導致電商成長放緩,這也反映科技業者普遍遭遇的風險。

而且,亞馬遜也被監管機構和國會議員盯上,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在審查亞馬遜收購米高梅電影公司(MGM)的計畫。

不過,即使這項交易被擋下,也不會對亞馬遜的股價造成長期影響,投資人應避免過於擔心亞馬遜與監管機構的對抗,而導致錯過大局。

亞馬遜讓投資人得以投資當前經濟的三大要素:線上商務、雲端運算和運輸物流。亞馬遜的廣告業務也正持續成長,還積極進軍醫療照護和實體零售領域。

●Apple

蘋果的業務愈來愈多元,除了iPhone 12大受歡迎,其他領域也開始成長;Mac、iPad和穿戴式裝置業績維持二位數成長,服務事業上季也成長33%。

蘋果的短期利空,是新一代iPhone的升級幅度不大,該公司也示警,由於零件短缺加劇,可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蘋果近期面臨的監管風險高於其他科技業者,App Store抽取30%傭金的問題已進入訴訟程式。

蘋果成長將趨緩,但華爾街的看法太悲觀,蘋果明年度銷售仍將成長10%,高於分析師預測的3.4%。

●微軟

由於許多企業在疫情期間採用數位元流程,帶動微軟事業蓬勃發展,居家上班的趨勢拉抬了PC需求,不僅嘉惠Windows事業,也提升Surface系列平板電腦和筆電的銷量,Xbox遊戲主機也炙手可熱。

不過,微軟的成長核心趨力是Azure雲端業務、及客戶加速採用雲端版本的軟體,包括Office及Teams通訊。對於希望規避風險的投資人來說,微軟遭遇的監管風險最低。

●Google

Google上季廣告銷售激增69%,YouTube廣告營收飆漲84%至70億美元,但成長潛力還沒完全反應在股價上。

很多投資人認為,Google的核心事業--搜尋廣告業務也表現良好,卻也免費參與了母公司Alphabe在雲端和其他領域的押注,而這些押注近期可望成為市場焦點。

不過,Google在網路市場的主宰地位,也讓它成為監管機構的明顯目標。Alphabe正面臨來自司法部和多位州檢察長的反壟斷訴訟,指控其搜尋廣告的壟斷式做法,可能危及該公司的搖錢樹。

●Facebook

科技五虎中,臉書目前的爭議最大,不但白宮不滿該公司對新冠疫苗錯誤資訊的處理方式,一些國會議員也指控臉書侵害言論自由。

臉書股價今年在上漲30%後,以未來一年獲利預估計算的本益比仍僅23倍,在大型科技股中相對便宜。

此外,投資人可能忽視的一個領域,是臉書愈來愈重視商務。目前臉書擁有120萬家活躍店家,中小企業可利用臉書的龐大社群銷售商品。

《經濟學人》總評 

這期的封面設計讓人驚愕,在鮮紅的封底前,我們看見一個聖戰份子的黑白背影,在他後腦勺揮舞著槍械的,是另外一批聖戰份子。上面一排白色補充大字:「Where next for global jihad?」(下一個全球聖戰在哪裡?)

本週的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著眼於全球伊斯蘭聖戰份子,他們將如何被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勝利所啓發。經濟學人認為,憑借著意志力、耐心和狡猾,一群預算有限的聖戰士成功打敗了美國,並接管了這個規模不小的國家。對於渴望驅逐異教徒和推翻非宗教國家的穆斯林來說,這是上帝認可的一個實證,後續的漣漪效應既深又遠。
 
現在全球主要的風險,並不是恐怖分子會像2001年9 11那樣,利用阿富汗作為打擊西方的基地,因為富裕國家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想進行當初那樣的襲擊太困難了。此外,塔利班不太可能接受那種全球性的恐怖分子大型訓練行動,因為他們更渴望後續能夠得到認可和援助。

現在最糟糕的是,在那些較為貧窮贏弱的國家,例如對那些聖戰分子正在製造混亂,或想要控制領土,或與政府有著對峙情勢國家的後續效應。在巴基斯坦、葉門、敘利亞、尼日、馬利、索馬尼亞和莫三比克等地,這些情況已經發生。

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的某些地區,聖戰分子正在蠢蠢欲動。他們當中的許多人會自問:如果阿富汗的塔利班都能打敗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我們為什麼不能打敗目前這個糟糕的統治者?

阿富汗撤軍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在那些遙遠而且失敗國家所發生的事情,不僅對生活在那裡的人至關重要,對全世界其他地區也非常重要。今天喀布爾的災難,意味著更大的難民潮、更多的聖戰襲擊,以及其他伊斯蘭叛亂分子取得勝利的更大機會,這可能會影響許多國家的穩定,危及當地人,和在那裡訪問或做生意的外國人士。

另一個教訓是,想用純粹的軍事方法來打擊聖戰主義,收效甚微。長期的解決方案,是建立一個不那麼可怕、不那麼排他的國家。如果舊阿富汗政府在與權力掮客打交道時,不要那麼的腐敗和無能,這個世界或許會好一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By 天下文化

  • 4.7
  • 4.7
  • 4.7
  • 4.7
  • 4.7

4.7

3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天下文化‧相信閱讀

View all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42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6 Listeners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by 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123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27 Listeners

文森說書 by 文森

文森說書

85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4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6 Listeners

郝聲音 by Caesar 郝旭烈

郝聲音

24 Listeners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by 吳淡如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445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9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02 Listeners

請聽,哈佛管理學! by 哈佛商業評論

請聽,哈佛管理學!

32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天下學習 by 天下雜誌

天下學習

1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