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嘉宾】
包子
一名爱听《爱情故事》的电影爱好者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0:01:28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爱情故事》的资深听众包子,一起回顾节目中的案例与观点,一起探讨这些内容给了我们何种思考与改变。今天我们和包子聊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想问大家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留言!
00:03:44 从22年到25年,三年时间,我们与爱情故事的听众共同成长,一起听过了很多故事,也有了很多思想和生活上的变化。我们很好奇,《爱情故事》在大家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什么契机让我们的节目走进了你的生活?
00:08:02 我们的嘉宾们都是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普通人,有些嘉宾的故事和表达可能相对不那么出彩甚至有点无聊,但当我们站在他们的视角看的时候,这些故事就是他们生活中很大的事情。包子始终抱着接纳的态度来收听这些故事,她说:他们愿意把自己故事拿过来、讲出来,就很有勇气了。
00:12:30 回顾《爱情故事》发刊词,有一条评论总结道:两位主播想讨论的三大话题是,时代特征、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爱情的严肃性。大家觉得这三年来,对于这三个话题,我们讨论得是否全面呢?
00:31:40 为什么爱情这么奇怪?或许答案就在它模糊的边界中。爱情和友情的边界在哪儿?爱情和亲情的边界又在哪儿?它们是如何互相转化的?人和人互动的边界又在哪儿?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节目中试图去论证和解答的。所以大家觉得,对于你来说,爱是什么?你在爱里又是什么样子?
00:52:44 在节目中,我们往往展现的是一段关系其中一方的观点和立场,只呈现一方的观点是否会太过片面?我们也需要反思,有时候即便不同意嘉宾的看法,但会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迎合……对我们来说,《爱情故事》更像是一个和朋友倾诉的地方,而非辩论场。有时嘉宾的闪躲和含糊也是很有趣的现象。
01:00:42 最后,我们收集了一些对节目的负面评价。非常感谢大家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会根据情况积极调整的!尤其是口语表达好的听众朋友,欢迎来拯救我们的“嘉宾荒”!“让大家有意识地思考爱”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我们也一直在为之努力着。感谢过去的所有嘉宾,感谢各位听众一直以来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概念小tips】
·心理学中的“投射”(Projection)概念
荣格认为,我们爱上的往往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男人会把内在的女性形象(阿尼玛)投射到伴侣身上,女人则投射内在的男性形象(阿尼姆斯)。
同时,也会把自己压抑的性格(阴影)投射给对方。
初恋或一见钟情,常是这种投射的结果——你爱的是心中的幻想,而非真实的人。
真正的爱情成长,是从“投射”到“觉察”,收回幻想,接纳对方真实的样子,也更了解自己。
简单说:爱情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你自己。
·认知科学中的范畴理论(Categorization Theory)
认知科学中的范畴理论研究人类如何将世界中的事物、事件或概念进行分组和归类的理论。它是理解人类思维、语言、记忆和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简单来说,范畴化(categorization)就是我们把相似的东西归为一类,以便更高效地认识和处理信息。比如,看到一只狗,即使你以前没见过这只狗,你也知道它属于“狗”这个类别,进而推断它可能会叫、会摇尾巴、需要喂食等。
【提及书籍】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BGM】
Supposed to Be a Love Song – Anson Seabra
【更多信息】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月亮纵队”,第一时间获取《爱情故事》播客的最新动态。我们每期节目推荐的书籍、电影,以及提到的重要理论,都会在“月亮纵队”公众号的推文中进一步讨论。快来与我们互动,分享你的感受和见解吧!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文案:阿铭
美术:太子
出品:月亮纵队
By 巨有文化4.3
33 ratings
【嘉宾】
包子
一名爱听《爱情故事》的电影爱好者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0:01:28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爱情故事》的资深听众包子,一起回顾节目中的案例与观点,一起探讨这些内容给了我们何种思考与改变。今天我们和包子聊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想问大家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留言!
00:03:44 从22年到25年,三年时间,我们与爱情故事的听众共同成长,一起听过了很多故事,也有了很多思想和生活上的变化。我们很好奇,《爱情故事》在大家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什么契机让我们的节目走进了你的生活?
00:08:02 我们的嘉宾们都是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普通人,有些嘉宾的故事和表达可能相对不那么出彩甚至有点无聊,但当我们站在他们的视角看的时候,这些故事就是他们生活中很大的事情。包子始终抱着接纳的态度来收听这些故事,她说:他们愿意把自己故事拿过来、讲出来,就很有勇气了。
00:12:30 回顾《爱情故事》发刊词,有一条评论总结道:两位主播想讨论的三大话题是,时代特征、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爱情的严肃性。大家觉得这三年来,对于这三个话题,我们讨论得是否全面呢?
00:31:40 为什么爱情这么奇怪?或许答案就在它模糊的边界中。爱情和友情的边界在哪儿?爱情和亲情的边界又在哪儿?它们是如何互相转化的?人和人互动的边界又在哪儿?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节目中试图去论证和解答的。所以大家觉得,对于你来说,爱是什么?你在爱里又是什么样子?
00:52:44 在节目中,我们往往展现的是一段关系其中一方的观点和立场,只呈现一方的观点是否会太过片面?我们也需要反思,有时候即便不同意嘉宾的看法,但会为了避免冲突而选择迎合……对我们来说,《爱情故事》更像是一个和朋友倾诉的地方,而非辩论场。有时嘉宾的闪躲和含糊也是很有趣的现象。
01:00:42 最后,我们收集了一些对节目的负面评价。非常感谢大家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会根据情况积极调整的!尤其是口语表达好的听众朋友,欢迎来拯救我们的“嘉宾荒”!“让大家有意识地思考爱”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我们也一直在为之努力着。感谢过去的所有嘉宾,感谢各位听众一直以来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概念小tips】
·心理学中的“投射”(Projection)概念
荣格认为,我们爱上的往往不是真实的对方,而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男人会把内在的女性形象(阿尼玛)投射到伴侣身上,女人则投射内在的男性形象(阿尼姆斯)。
同时,也会把自己压抑的性格(阴影)投射给对方。
初恋或一见钟情,常是这种投射的结果——你爱的是心中的幻想,而非真实的人。
真正的爱情成长,是从“投射”到“觉察”,收回幻想,接纳对方真实的样子,也更了解自己。
简单说:爱情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你自己。
·认知科学中的范畴理论(Categorization Theory)
认知科学中的范畴理论研究人类如何将世界中的事物、事件或概念进行分组和归类的理论。它是理解人类思维、语言、记忆和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简单来说,范畴化(categorization)就是我们把相似的东西归为一类,以便更高效地认识和处理信息。比如,看到一只狗,即使你以前没见过这只狗,你也知道它属于“狗”这个类别,进而推断它可能会叫、会摇尾巴、需要喂食等。
【提及书籍】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BGM】
Supposed to Be a Love Song – Anson Seabra
【更多信息】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月亮纵队”,第一时间获取《爱情故事》播客的最新动态。我们每期节目推荐的书籍、电影,以及提到的重要理论,都会在“月亮纵队”公众号的推文中进一步讨论。快来与我们互动,分享你的感受和见解吧!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文案:阿铭
美术:太子
出品:月亮纵队

431 Listeners

163 Listeners

151 Listeners

54 Listeners

41 Listeners

326 Listeners

163 Listeners

17 Listeners

122 Listeners

251 Listeners

286 Listeners

34 Listeners

30 Listeners

153 Listeners

2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