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下载地址
(墙外)Google Drive: https://cutt.ly/flipradio
(墙内)3adisk: http://flipradio.3adisk.com/
节目收听调查
http://thehighlibrary.mikecrm.com/lp3oguC
在我们介绍了康德的认识论之后,康德敏锐的洞察了一种认识上的谬误,就是对于“本体”的滥用问题。这在科学、心理学等领域都非常的普遍,这期,我们就从“潜意识”、“命运”等词汇,进入对于当代本体概念滥用的分析。
本期问题意识:
康德揭示了对“本体”这种思想对象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想象性质,这些想象是“假”的么?“本体的想象”有何重要性?有何规定性?
1 本体想象的效力 S5-22
揭示广泛的“本体谬误”,不仅看此种谬误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何执着于这种谬误?
1.1 本体想象改变我们的作用对象 S5-8
我们从政治和社会引入,首先展示,本体想象绝不是一种“认识论”。本体想象是会产生实际行为的。
1.2 还原论的本体想象和作用 S9-16
从自然科学的“本体谬误”中,我们来看还原论秉持何种想象,是如何服务于实践的目的。
1.3 心理学的本体想象和作用 S17-22
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学科的“本体谬误”,我们来找到另一种本体想象的形式,洞察这种想象如何服务于解释的目的。
2 假的变成最重要的 S23-29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本体”是一个否定性规范,其要点在于说明其“不可知”,但恰恰,最大的功夫,会在于描述其为何不可知这个问题上,以及那些仅有的可以探索,如何可知的地方。
2.1 根深蒂固的本体想象 S23-25
本体想象可以简单的抛弃吗?不可能,本体想象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休谟认为这种习惯仅仅是“因果性”,他想得太简单了。
2.2 真正要紧的问题 S26-29
不管是康德还是维特根斯坦,对他们而言,这个“假的”、“不可说”的,却是最重要的部分。理解这一点,是理解后康德形而上学与20世纪哲学的关键,而我们的探索,也是对这个问题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