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這是妙吉祥法音廣播網,每天20分鐘的法音分享,祈願您法喜充滿,受用無窮! 此系列法音的主講者,乃是位於六龜的清涼山護國妙崇寺開山宗長 上宏下安長老尼。宏安上人出家六十餘載,從不輟於廣學顯密教義,對於弘法利生之事業更是不遺餘力,不論在時間或金錢的付出總不落人後,亦常常期勉所有佛弟子,應當盡己力弘... more
FAQs about 宏安上人's Podcast:How many episodes does 宏安上人's Podcast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56 episodes available.
May 22,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2-3.【12-3分集講述經文】:「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語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雖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心,恆不見有眾生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眾生趣亦不增不減。」【12-3分集精要】:1. 續講「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的緣起觀。2. 續解說第四種緣,四、增上緣:增上緣是指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等三緣以外,一切有助於或無礙於現象發生的原因條件。以上四緣,若就諸法的生起與四緣的關係而言,在物質現象的色法上,只須親因緣和增上緣二者就可發生作用;但在精神現象的心法上,則須四緣具備才能發生作用。3. 繼續當凡夫或聖人完全看我們當下所選擇的念(種子),例如,我們若選擇以念佛(善念)當種子,依此四種緣之理,未來將能得轉凡成聖的果報,趣不生不滅的境地;反之,則繼續受輪迴的果報!4. 如果從有情眾生的生命流轉來看緣起,佛陀告訴我們,生命不是由造物「主」所創造的,是由自己造作而成的,並且不是單一原因而來的,它是由「十二有支」因果相續而成的。十二有支又稱「十二因緣」、「十二緣起」,即:(1)無明、(2)行、(3)色、(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緣起表現在有情生命的流轉上,稱為「十二緣起」;表現在世間事事物物的生成上,則稱為「因緣所生法」。...more25minPlay
May 21,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2-2.【12-2分集講述經文】:「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語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雖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心,恆不見有眾生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眾生趣亦不增不減。」【12-2分集精要】:1. 現代科學進步,由科學儀器拍攝我們在持咒、誦經、念佛時,發現會放出不同的色光,由此科學實驗可以來說明我們前面所說無相的「第一義空」其有能「顯」的作用。故當我們在做佛事、在超度時唸的嘆靈讚[請參閱上一集]時,由於佛光映現,這時我們就可以召請亡靈,透由佛光引領超渡亡靈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以上便是空中妙有的理事運作原理!2. 另有一說法提供給大家參考,生氣會破壞我們生命的靈氣,這將會影響我們能否順利超生,所以了解此理後,我們應該盡可能做到不生氣。3. 講解正文「爾時文殊師利童真菩薩摩訶薩語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雖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心,恆不見有眾生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眾生趣亦不增不減。」,我們修行當學以上文中文殊師利菩薩的一心行法[發大莊嚴心,而恆不見有眾生相],無論做任何修持(持咒、誦經、唸佛),均當一心直下作去,莫令妄念紛飛,作到無二心,否則就如電線接觸不良般,電流斷斷續續無法暢通,會有阻礙!4. 所謂的「眾生」即眾緣和合而生。三藏中的論藏有云:此一切有為法生起所憑藉的四種緣,稱為四緣,此四緣又分色法及心法兩種。四緣即(一)、因緣:指種子與現形,換句話說,一切有為法中,能親生自果的,稱為因緣。(二)、等無間緣:等無間緣又稱次第緣,是指在心、心所的相續中,由前一剎那而開引後一剎那生起的原因。也就是心、心所於前一剎那滅謝,復給予後一剎那生起的力用。前一剎那的心法與繼之活動的後一剎那的心法,這種同起的、無間斷的相續關係,稱為等無間緣。(三)、所緣緣:所緣緣略稱為緣緣,是指心法、心所法所攀緣的一切對象,也就是一切外在事物,對內心所產生的間接與直接的緣。例如:眼識必以一切色為所緣緣,耳識必以一切聲為所緣緣,乃至意識必以過去、現在、未來等一切法為所緣緣。(四)、增上緣 。5.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世間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為法)都不是憑空而有的,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在各種因緣條件和合之下,才能現起和存在。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復存在,這就是佛教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道理。...more21minPlay
May 20,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2-1.【12-1分集講述經文】:「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說見如來者,甚為稀有,為一切眾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眾生之相。化一切眾生向於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12-1分集精要】:1. 續講「⋯化一切眾生向於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這段正文。涅槃有多義,涅槃經云:「涅槃即無生」,由於其非因緣和合而成,且盡虛空遍法界,豎窮三世,橫遍十方,是超越時空的,所以常住不滅!其亦有「無作(為)」、「無相」、「寂滅」⋯等諸多法義!2. 往生與涅槃是不同的!往生是我們要死亡時由意願或業力引導到特定處。例如由願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或因業力往生到畜生、惡鬼道等。 3. 正文「為一切眾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這一段我們之前在6-2集有講過,所謂欲得大莊嚴相必發大心修六度萬行,修福、修慧至福慧均圓滿,這樣才能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第一義空」。4. 「第一義空」乃真實相,其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雖無相,然卻存在不滅,能顯真空妙有之用!如下列的超度唸的嘆靈讚文「南柯一夢屬黃粱,堪嘆人生不久長,有生有死皆有命,無貧無富亦無常,魂飛魄散歸何處,性朗心空望故鄉,漸對虛空伸召請,領沾經咒往西方。」中所說人在死亡脫離身體之後,是性朗心空的狀態,在此條件下,以佛法經咒的真實力是可以將亡魂召請,超渡往西方淨土的。 ...more20minPlay
May 19,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1-3.【11-3分集講述經文】:「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說見如來者,甚為稀有,為一切眾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眾生之相。」【11-3分集精要】:1. 續講述上面經文,這段正文是舍利弗在讚嘆文殊菩薩為利眾生,見於如來而心不取相之希有難得!2.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一段我們每次誦經前都會唸誦的開經偈,正可說是為此部般若經作了最佳的註解!怎麼說呢?如來是能助我們究竟離苦者,若我們能體會並悟到如來真實義,那也就能真見如來,脫離輪迴苦!文殊菩薩為幫助我們眾生透徹了解此甚深微妙的真實義,故宣說此部文殊般若經讓我們聽聞後能解如來真實義!說來這百千萬劫也難遭遇的妙法,如今我們有緣值遇,為究竟解脫實在當用心認真受持!3. 一切真實相無相,故無眾生相可得,能了知證得者,等同法身佛。4. 聽經聞法獲益多少,全憑聽聞者用心多少而定,而非學多久而定!5. 當我們了知此真實義後,能如楞嚴經中所云「破識顯見」起修,日積月累,便能達「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的無相境界了!...more21minPlay
May 18,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1-2.【11-2分集講述經文】:「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11-2分集精要】:1. 五蘊中的「行」蘊啟動時,會讓我們妄想不斷而斷除我們的善根與道心,讓我們無法安住在修持當中,導致我們落入輪迴苦惱中!故當常自我警醒!2.貪嗔癡三毒(即地獄三根)碰到五蘊就好像木材遇到火!當這「識」性火升起時,就會讓我們落入輪迴苦中!佛陀教我們可以利用念佛,來過度我們的妄想心,以救我們落入輪迴的命!所以念(唸)佛是救命的良藥!3.依大般若經第二會第 443 卷第二分示相品第四十七之二:「爾時佛告諸天眾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天當知一切法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謂變礙是色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領納是受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取像是想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造作是行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了別是識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苦惱聚是蘊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來分別解說五蘊如何而有:「色」因變礙而有,「受」因領受而有,「想」因取相而有,「行」因造作而有,「識」因了別而有。以上五種是生死輪迴的根,因積聚(因緣和合)則成「蘊」,五蘊若再加上三毒(執著)的介入,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輪迴苦!一切諸佛知法如幻,即離該妄,得無所住,住而實住。4. 修行者無論是行念佛或禪坐的修持,都應該要先認識五蘊,了知五蘊皆空,當下離「蘊」的運作,繼續保持修持,如是終能住佛所住!...more19minPlay
May 17,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1-1.【11-1分集講述經文】:「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11-1分集精要】:1. 一切法涵蓋內在的真實相(真諦)與外顯的世俗諦。一般「一切法即空」的說法是指對真諦的描述,真諦是能量本體(能源),而俗諦則是起用的顯相,即一切法「體、相、用」的真義。2. 往昔很多祖師為了見真實相(悟道),無不在日常生活二六時中時時用心!故多有在掃地、堆柴、走路…中悟道者!像永明延壽禪師有一位師兄弟,興教洪壽禪師,也是聞柴禾墮地的聲音開悟,還寫了很有名的偈,「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3. 積聚:有「蘊」的意思,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東西,「蘊」本身有遮蓋的作用,它會遮蓋我們的靈性讓我們對真實相不明瞭而受種種苦!「蘊」有五種:即色、受、想、行(不斷,不停的意思)、識(因分別而成。同十二因緣中的「識」。)。4.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若我們想度一切苦厄,就要有般若大智慧!於一切法中,照見五蘊皆空的實相,這樣我們就可以不被貪嗔癡三毒的作用給帶動與影響!但相反的,若我們不能透徹了解一切法性空的道理,那我們的道心就很容易被五蘊與三毒兩者交互作用的情況給消耗殆盡!5. 當我們的心受五蘊的「想」牽動而妄念紛飛時,世尊有教我們念佛這個妙法,我們一定要把握這個妙法!或許我們一邊唸佛一邊打妄想,但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繼續念到底,妄想就會被打敗!...more23minPlay
May 16,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0-3.【10-3分集講述經文】:「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10-3分集精要】:1. 學佛弟子對於所有一切事,都應該要以智慧來做評判,金剛經有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聞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生活中無論我們所說,所行,所做都要符合佛法,以般若大智來檢視什麼是真?什麼是假?這樣才不致於讓我們陷入險境!2. 鬼的通是因為業報而來,而修行者的通則是修證而來,兩者是不一樣的。鬼通會讓我們誤入歧途,而修行的通則可以是行菩薩道的方便。3. 對於無形無相的「如來」,我們若沒有得證,實在很難了知!然而只要我們能從般若經典中學習其大意,就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有判斷哪些是我們可以信奉皈依的能力。4. 真實是不需取的,如同真實相是了不可得的,雖然了不可得,卻又圓滿俱足!對於我們凡夫而言這真的是不可思議!我們凡夫所希求的大部分雖有形有相,但卻都是幻化不實的東西,所以實在不值得我們執著迷戀啊!相反的,真如雖然是無形無相,然卻盡虛空遍法界,能包容這所有一切的幻相與誘惑!值得我們去認識!5. 我們應該要去認識經文中所述的「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非不取」的含義,或許我們目前還未能證得經文中所說的狀態,但是只要我們心中有認識、了解,一旦入了此境就能有智慧「通」了!佛法是要讓我們眾生有正知、正見的,有了正知見,就不會被外境的幻相所迷惑,也才不會失去我們本俱的智慧,而在無知中不斷流轉於輪迴痛苦中!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佛的原因。6. 於一切法中,取與不取,都不應該執著!7. 法有分真諦與俗諦兩種,真諦的內涵主要是能量本體,其是永存的,而俗諦則是真諦能的發揮與運作所顯的一切現象。 ...more21minPlay
May 15,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0-2.【10-2分集講述經文】:「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10-2分集精要】:1. 「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此段經文是世尊在印證文殊菩薩所說的正觀如來。對於大部分的凡夫而言,因為執有的緣故,故對於無形無相的實相很難契入,也很難理解!然對於已契入真實相,見如來的眾生而言,因其心已在不可思議的實相中,故心無所取;但在初學時,因想要了解實相的心是趨向有所得的,也因為有所取而無法契入實相,需透由行法(ex.一行三昧),一步一腳印慢慢練習而自然契入。 2. 佛陀教育我們,人人均有佛性,均能透過修證而成佛作主!一般靠通靈而有的通,和修行過程中而有的通是不一樣的!前者是託靠鬼靈,後者則是靠修證而得的智慧。文殊菩薩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故宣說此般若經,告訴我們如何見如來,讓我們了知真實相,這樣才不會因為無明,在遇到不可思議顯相時因貪求而任其擺佈,陷入險境!作為一個佛弟子,應該了知佛法真義,依法不依人或境,當持戒要持戒,該修持要修持,如實修證,才不致被鬼或邪道所利用而誤入歧途!...more19minPlay
May 14,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10-1.【10-1分集講述經文】:「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實先來欲見如來。何以故,我樂正觀利益眾生。我觀如來如如相,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無生相,無滅相,不有相,不無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淨相。以如是等正觀如來利益眾生。」「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聚,非不積聚。」【10-1分集精要】:1. 所有一切山河大地、人、事等等的顯相都有其重重無盡的因緣,當此等業力現起時,不是隨我們的好惡而能改變的!我們要了解法爾如是的道理,願意隨順一切的發生,這樣才能離苦安樂。2. 「非二相,非不二相」,於佛不增,於眾生亦不減。此乃湛寂佛的實相,法住法爾,法爾如是!了知此理,當前我們就能隨遇而安,隨緣安住!若我們尚無法了解,代表我們還在無明中。3. 所謂因緣性空,凡因緣和合而生者,必有生滅相,然當其相滅時,其元素不滅,當緣會合時,元素又會重組顯相。此乃真空妙有之理。 4. 「以如是等正觀如來利益眾生」此段經文含有甚深意涵!也就是說如來是利益眾生的,若我們想要究竟脫離生死輪迴苦,就必須依前面經文中文殊菩薩觀如來的方法來正觀如來,透徹這部般若經中所言的如來義涵,即一切法其本體是空相,然空中不滅,也就是所謂的真空妙有!於心無所取,亦無不取(因為隨緣運作),非積聚,非不積聚(因為隨緣取用),若能如是見於如來焉能不離苦!5. 佛法三時期:正法時期(佛住世~西元1000年),象法時期(西元1001~2000年),末法時期(西元2001~10000年),目前我們處在末法時期的初期,雖然無法像在正法時期那樣容易成就,然而我們現在有因緣值遇到這部甚深且妙又殊勝的文殊般若經,可說是我們累世供養無數諸佛菩薩積累而來的福德,才能有此難得的機緣!故我們應該要珍惜如此殊勝難得的機緣用心修學,經中有云,若能聽聞此經不驚不畏不怖並了然於心者,此必屬大乘菩薩!若我們此生能依此經而修行者,必能究竟解脫!...more25minPlay
May 13, 2023文殊般若經講記 09-3.【09-3分集講述經文】:「文殊師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實先來欲見如來。何以故,我樂正觀利益眾生。我觀如來如如相,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無生相,無滅相,不有相,不無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淨相。以如是等正觀如來利益眾生。」【09-3分集精要】:1. 「諸法實相,亦即諸法如義,若人如是見,是謂真見如來。」,以此段文來點出「要如何見如來」。2. 佛名號十稱如下:佛、如來、世尊、應供、正等覺(正遍知)、善逝、世間解、明行足、天人師、無上士(調御丈夫)等。3. 初學佛人為了捉賊(除煩惱),常藉著持佛名號達一心不亂,然而這只是初步功夫而已,對於我們的心常尚未能掌控自如,還是會隨外境起舞!故應當勤積福德方能更上一層。4. 修行若六度萬行未圓滿就無法有圓滿的果德,沒有足夠的福慧(德),是沒有辦法靜下來坐在那邊修行的!故往昔祖師在教徒弟修行,一開始常不急於直接點破,而是讓其在生活中磨練!因為修行除重內修功夫外,無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得在生活中行六度萬行,累積福慧資糧,方能圓滿佛果!以布施而言,當盡量做到將自己所有給大眾用,與大眾結善緣!5. 禪坐,修行不是一味勇猛精進即可,需要有善知識及妙法的指引,否則容易走火入魔,陷入危險之境而不自知!6. 湛寂佛是超越時空的,非三世,非不三世,無有方所,在湛寂性中,亦不見宇宙緣起,故非二相非不二相。了知「法爾如是」這真理,我們便能對事不強求,隨緣而存在,如湛寂佛。...more23minPlay
FAQs about 宏安上人's Podcast:How many episodes does 宏安上人's Podcast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56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