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鲸吞万象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Never Trumper的克制性思考,川粉勿入。
1. 美国zz的割裂性与延续性
2. 特朗普的独特性:MAGA党 vs. 共和党
3. 我为什么是Never Trumper:zz底线的失守
4. 对中国的影响:贸易战与科技封锁
5. 在美华人的未来:偏见与歧视的加剧
6. 税收与通胀:政策的延续性
7. 华人支持特朗普的原因:慕强心理与主流意识
8. 对女性主义的一记重击
顺便给我的第一本英文童书做一个广告,The Phoenix's Prophecy, by Emma Wei Kang, 在全球各地的Amazon都可以买到,美国小伙伴也可以在barnes&noble网站买到。适合8-12岁的小朋友,蓝思值800-1000左右,山海经为背景的冒险小说。感谢支持!
00:15 开场介绍:今天的嘉宾是Ariel,除了我书友的身份外,还是一名从业20年的专业钢琴老师,在加拿大授课。今天的话题是从音乐教育展开,普世地诉苦,广泛地引申:鸡飞狗跳的育儿/陪练烦恼到底怎么解?
01:25 乐器教育的初衷:增加人生维度、从小培养音乐素养。选择什么乐器,最初往往和家长的“执念”相关,滤镜拉满;后面的选择才是孩子的自主产物。
05:40滤镜下的梦幻泡泡只展示终点,过程往往隐身且惨不忍睹。学乐器是我育儿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挑战,看到的是身为家长的教育偏差和认知缺陷,这到底是不是没苦硬吃?
06:21 自推琴童,是都市神话还是真实存在?自推是1到10的起伏过程。以钢琴为例,每个阶段都有个坎儿,都有孩子和家长的博弈。
11:02 学习平台期是人类学习的规律。音乐是一个载体,越往上走越需要生活的感受。感知和艺术,都是一通百通的。在概念匮乏的孩童期,乐器教育格外难。每个小朋友的创造力都不一而同,要顺势而行。
15:18 没当琴童妈妈之前,完全不能理解练琴这件课外活动怎么会鸡飞狗跳,没经历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judge他人。正向反馈逐步把家长推上贼船,尤其是东亚妈妈,很怕“万一”,很怕“丢了什么”,很怕吃后悔药。
18:00陪练和练气功的过程差不多,暴躁妈妈Emma从云淡风轻到逐渐暴躁到摆烂躺平的四个阶段。
21:21 妈妈不要当监工和敌人,要当孩子的盟友,坏人交给老师来做就好了。了解作业的底层逻辑,找到重点,讲求方法。音乐看上去是感性的,但练习是理性的。家长帮忙偷懒、惯孩子,是在给孩子弹性的空间,也是放过自己。
24:11 神马?钢琴老师的孩子放弃了钢琴?钢琴练习是反天性的,容错率非常低,和Ariel秉持的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否定过多影响到亲子关系。再能耐的爸爸妈妈也很难教自己的孩子。
28:12 孩子的启蒙年龄是不是越来越早了?在“玩”的阶段,学习是游戏,但成人的标准不游戏。音乐和乐器启蒙是两个概念,音乐可以早,乐器不宜过早。业余做音乐教育的妈妈会忽略例如“节拍”这类基础而不显眼的问题。
34:02 被钢琴老师打击,激发了暴躁妈妈的“斗志”,殊不知是鸡飞狗跳的前兆。保持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即便学歪了,也可以找回正确的路上来。
38:12 连乐器的痛苦可以推导到任何需要大量重复训练的科目。学习的本质是试错和模仿,但模版式经验教学,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试错的时间成本在现代社会也代价过大。放弃比坚持更难,更需要“做决定”的积极性。
41:14 会乐器不等于懂音乐,懂音乐不见得会乐器。音乐是生活,是感受。
42:18 钢琴老师的超能力:都是预测琴童学习成绩的预言家。真相是,学习习惯和能力一通百通,和习惯培养一样,家长只需要从一门入手就可以了,不必事事紧盯,也不必只执着于乐器。家庭环境和对“努力”与“执着”的价值观,比“术”更重要。过程要努力,结果要随缘。
47:56 陪练之路是家长的照镜子之路,甚至是疗愈的修行。感恩学琴,让Emma早早意识到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确姿势:陪伴、搀扶、放手,尊重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Ariel分享无人不会出错,专业演奏者练习“错了怎么办”的技巧。
55:51结束语,诚邀评论,诚邀连线。
Oscar Handlin——uprooted 的作者——说:“曾经我想写一部关于美国移民的历史。后来我发现,移民就是美国历史。”
大数据追踪百年前的美国移民潮,和现在的美国移民画像,结论是惊人的相似。百年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美国移民的组成、移民的原因,以及他们在美国的成功之路,惊人相似。与其伴随的,是美国移民政策在百年间的180度大调转,但人为设计的政策,完全无法打败社会大势。
一代移民并没有实现美国梦,rags to riches,是美丽的都市传说。但他们造就了罕见的向上流动性,在两代之内将二代托举到了中产以上,如果横向比较历史同期的世界各地,这种现象十分惊人。
美国移民的原因为何?移民如何攀上社会阶梯,并且呈现了怎样惊人一致的群体画像?文化融合该如何定义,怎么才算混进了“主流社会”?美国人怪罪移民增加犯罪率、抢占工作机会,这些是否有数据支持?非法移民是否应该享有福利?是种族歧视,还是利益之争、立场之争?
这期节目野心勃勃又战战兢兢地试图对上述问题发表观点、罗列数据,全面肯定谈不上,公正就别想了,但希望能抛砖引玉,借古鉴今。
关于学语言,我看过的最具说服力的论调,来自于最近超爱的The Power of Language这本书。大脑在语言学习中产生新路径,脑神经元在多语言环境中创建奇妙的连接,灵感、知识、智识、眼界都因此爆炸式增长。当你还在以“应用”来界定语言的价值的时候,就错过了语言的真正定义——交流的媒介以外,它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创建逻辑的工具。一种新语言,带来的是新的逻辑回路,To speak a different language is to have a new soul.
00:00 教育和医疗,可能是AI左右人类命运的关键。ChatGPT上市前四个月,就开始开发教育市场。可汗教育创始人的新书,Brave New Words,讲述了第一个AI家教产品的诞生手记。
01:58 前提问题:AI进军学校和教育领域,需要你我的同意吗?“理性恐惧”来自于反乌托邦小说的情节,“理智勇敢”来自于社交媒体培训出来的网络公民义务。
06:16 第一批用ChatGPT作弊的学生已经成功引起教育界的反击了。老师在怕什么呢?人工智能是否会成为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恶魔?
10:52 全球公认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定制化学习和主动式学习——唯有人工智能的加持才能实现
12:24 教育平权和医疗平权,也许是AI左右人类命运的关键。让世界上所有小朋友都有私人老师、私人家教,莫不是消灭阶级的终极大杀器?
15:18 大语言模型是否可以拆除教室里的信息茧房、打破偏见、塑造独立人格?
23:41 目前AI的教育应用,文科最好,其中最出彩的还是伴随式写作和角色扮演。
26:26 如果让ChatGPT用特朗普和苏斯博士的口吻改写美国《独立宣言》。。。
29:22 AI家教的科学课程也还不错,但数学就不大靠谱了,家长谨慎
31:35 人工智能的出圈功能:减少同侪压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灵疗愈还是得靠ChatGPT啊。总结一下,AI家教头条应用守则: first pass tool,第一稿工具,质疑再质疑再再质疑
36:02 AI 教育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从大学录取聊开来。中美大学录取规则,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AI追踪和自动加权重的方法,可否实现终极公平?还是会创造出更昂贵的作弊?
41:24 我儿子参加了马斯克的线上夏令营,AI 收集资料的能力有点吓到我了
43:11 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到大的所有教育资料,都由 AI 存储、整理、分享给大学录取办公室,你会担心吗? 个体的人,是否应该拥有完整隐私和被遗忘的权利?
46:18 我能找到工作,多亏了马虎的人类,多亏了那时候还没有眼里不揉沙子的AI。
47:43 AI 封死的可能是作弊的漏洞,也有可能是世界的微光、怪胎的出路。
50:08 AI 代表你找工作,有这么好的事?更有可能的是,它会精准地决定什么人有用、有什么用。怎么样?一秒穿越到反乌托邦小说里。
这个话题太好展开了吧,有兴趣的朋友们给我留言。感谢你们的支持和订阅,么么哒!
00:00 介绍
00:53 穷小子考状元:有人星光璀璨一刹那,有人日积月累一点点
05:55 “天才”:幼儿园老师才知道的真相;性格训练是终身成长的终极大杀器
10:19 会说九种语言的人是怎么练出来的?神奇的“尴尬学习法”
15:49 为什么优秀的人往往都是拖延症晚期患者?完美主义者喜欢挖洞,挖个自己都爬不出来的洞。
21:56 不完美主义者;世界记住的是你成功的一次,而不是丢脸的一千次;送给所有完美主义者的二字箴言:Nobody cares!
28:58 第一碗鸡汤干了,下一碗在哪里,如何找到无限续杯券?学习的动力是激情还是意义感?
37:37 当你被卡在了人生海滩的石头缝里,有一句名言叫“走一步看一步”;你不需要完整地图,你只需要一个大致的方向。
41:40 一个人的战斗叫孤独,一群人的战斗叫几何增长
46:19 如何在社会制度和教育体系的层面,给每个人都搭上成功的脚手架
2024年3月到6月,我在小红书上和小伙伴们共读了Anna Karenina (安娜卡列尼娜的英文版)。在漫长的两个半月里,我用13个超长视频记录自己的感受。最终又汇总成了这期播客。
00:00 开头
01:14 安娜卡列尼娜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07:30 第一卷
30:30 第二卷
44:12 第三卷
57:35 第四卷
70:00 第五卷
81:39 第六卷
93:20 第七卷
104:53 第八卷
00:00:《与爱因斯坦在月球漫步》:出人意料的对记忆与意识的讨论
00:57: 记忆运动员的盛会,还是卖课骗子的聚会?
02:12: 记忆宫殿的始作俑者:住在凯奥斯岛上的西摩尼德斯
05:11: 我们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只差一台时光机
08:50: 内部记忆最强大的S:一个不会遗忘的人
13:19: 神奇的图像记忆:2500张图像,你也能记住
16:04: 搭建记忆宫殿的实验:原理虽然简单,但果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25:26: 小鸡性别鉴别师、FBI探员、国际象棋大师和高考生的共同点:模版记忆、非显化直觉
31:34: 内部记忆完全没有的EP:你以为失去的记忆,还在意识层面里影响你的一举一动
35:10: 时间的幻觉,被记忆点扩充的人生
37:44: 学习曲线三阶段、一万小时定律、可以练习——打破“差不多就行“的大脑魔咒
40:15: 集中注意力的小窍门
43:00: 完美外部记忆的实验者 VS 依赖脑补的大多数
46:00 记忆无需完美,个体意识却在不完美上生根发芽
随着GPT 4o的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又被拉高到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技术万变,不离其宗。这期的文理对话来自两位技术创业者和语言创业者,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冷知识”和“深思考“。
今日主播:Emma & Andy
00:00-1:36 opening & 嘉宾介绍
1:37: AI 都去诗和远方了,人类只能体力劳动了?
2:50: AI 前世第一阶段 -- expert system, 专家系统 -- 机器人会下棋了
6:50: 第二阶段 -- supervised learning 监督学习 -- 大语言模式从机器翻译开始
12:30 第三阶段 -- RLHF: 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 大语言交互模式诞生,chat gpt
13:07: Co-pilot, 训练机器这件事,也分人
17:56: 适应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人生的过程:质疑它、理解它、成为它
20:55 一个人公司的可能性,多人团队的效率,都被AI大大提升了
26:44: 程序员都是把 AI 当娃养的:从模仿到试错,从学习阅读到阅读学习
29:35: 哲学内核:是好奇心杀死猫,还是刀剑无情人有情?机器智慧延展人类进化、代替人类去星辰大海?
33:00: 人要成神,先要定义“意识”、“他我”、”社会属性“和“道德“
40:00 AI 的陪伴属性:记忆、潜意识、人类特性的存储
43:10: AGI 是个伪命题
44:00:小朋友的教育思考:知识是知识,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
49:30: AI 的工具属性决定了科技民主值的必然
53:12: 总结陈词
Chanel Miller作为斯坦福案件的受害人,首次放弃匿名权出版了《know my name》这本书,在goodreads上创下了4.71分的历史记录。这反响背后,是女性对“受害者”一词的默默反抗。这一期,Emma和苏小雷从读后感聊起,延展到受害者发声、男女平权、三观风潮、乃至性别教育。
本期主播:苏小雷;Emma说书
00:00-00:50 片头
00:50-08:00 know my name 及其背后案件的简介
08:01-17:22 司法程序及司法公正:受害者的内伤如何衡量?
17:23-22:27 不是所有受害者都会表达、能表达。文笔=精准表达=力量。
22:28-27:30 受害者有罪论是三观论题、教育论题。
27:12-33:25 她是司法上的不完美受害者,现实中的完美受害者。强大的支持系统。
33:26-36:11 舆论的“张嘴就来”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三次四次伤害
36:12-40:16 不典型的东亚母亲,感动+代入,羡慕+警醒
40:17-47:20 你可以不提“女权”,但不能不捍卫女性力量
47:21-52:34 男人们不知道的微型骚扰
52:35-55:16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NPD和超级英雄同时出现;男性力量的真正含义。
55:17-57:03 Women support women, 阴性能量强链接是现代女性的必需品
57:04-1:07:38 摘抄、朗读、结尾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0 episodes available.
387 Listeners
108 Listeners
28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231 Listeners
162 Listeners
71 Listeners
124 Listeners
5 Listeners
25 Listeners
148 Listeners
171 Listeners
13 Listeners
22 Listeners
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