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講 ] 《東番記》、《熱蘭遮城日記》與更早的台灣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線上收看 ➠ 台灣的文化與地景 第1講\ >)
日期:2021.9.24
馬以工主講 幾番踏出阡陌路--台灣的文化與地景
都說台灣地質歷史很年輕,究竟有多年輕?台灣過去有多少個名字?為何叫台灣?Formosa是那國人命名的?那幾個外國統治過台灣?他們留下了什麼?誰理解長期被壓迫的台灣原住民?有多少族?如何分布?
從陳第1603年寫的《東番記》到今天的台灣,經歷了巨大的改變,從原住民的角度看漢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及日本人都參與了這場改變,1990年後又一波被稱為新住民的移民,據內政部統計約65萬,勞動部統計到2019年底外勞(移工)人數近70萬,同樣到2019年底台灣原住民僅57萬餘。
從1603到1945年間的改變大抵已明朗, 本次課程簡略地概說這近350年,如何踏出台灣的阡陌路。
馬以工
歷任中華大學景觀建築系主任、行政院環保署環評會委員、台北市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文建會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監察委員等。
著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自然之美》、《自然保育》、《環境科學入門》等。曾獲第一屆、第二屆時報文學獎優勝,金鼎獎,吳三連文藝獎,十大傑出青年獎等。
【綱要】
│地質歷史─從兩億五千萬年到兩百五十萬年前│
●台灣第一位地質學家—林朝綮,認為台灣地質年代屬古生代晚期
●已知最早台灣的地質,距今約兩億年以上
●台灣現存最古老的陸地,即中央山脈東側,從南澳到太麻里這一帶的大南澳片岩殘跡
│考古文化 ─從六千五百年到五百年前│
●在台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是在台東縣長濱鄉,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長濱文化
●在八里的大坌坑文化,屬新石器時代,為台灣已知最早的文化層,可能源自南島語系民族,亦可能為台灣原住民的祖型文化
│四百年前的台灣│
●台灣本島有漢文字紀載,是1603年陳第所寫的〈東番記〉一文
●1624-1662,荷蘭人在台38年均紀錄於《巴達維亞日誌》中
●《巴達維亞日誌》中包括《熱蘭遮城日誌》,記載荷蘭人統治台灣時的1629 -1662 間,台灣地區的政經貿易。
●《熱蘭遮城日誌》經江樹生譯註其中重點,出版了三冊中文版。台南市政府1999、2002、2004 出版
●1626年西班牙人也來到台灣,築聖薩爾瓦多城,1628再築聖多明哥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