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 41 人类文明穿越指南:5000年奇幻异彩的珠宝故事


Listen Later

遥远的过去之物,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陪伴在我们身边。

今天新人结婚交换戒指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人们将黄金打造成两手相握的戒指造型,作为忠诚的誓言和承诺来佩戴。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这样的时尚在一千年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仍有呼应。随后一脉相承,连接到现代生活。

一条看似简单的红玉髓项链,背后展开的也许是一幅五千年以前,随着海上贸易产生的,跨越种族、跨越地域的繁荣的贸易画卷;一枚公元前7世纪,伊特鲁里亚人制作黄金耳环上,隐藏着19世纪顶级珠宝家族殚精竭虑尝试破解的工艺奥秘,又启发了席卷欧洲的考古复兴主义文化风潮… … 

我们平常看待珠宝,所看重的往往是材质、工艺和设计。但事实上,美轮美奂得珠宝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而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也镌刻着文明的基因。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国际珠宝历史与传承研究院发起人之一,也是《珠宝简史》一书的作者,贺贝老师,为我们讲解应当如何看待珠宝,并带领我们以珠宝为导航,展开一段奇妙幻彩的人类文明穿越之旅。

内容包括:

02:00 伏地魔的魂器,为什么不能用一粒沙? 

05:15 新仙女木事件:脆弱的人类和永恒的珠宝

08:57 珠宝的起源: 从旧石器时代到两河文明

10:50 女神用青金石和黄金豪车诱惑吉尔伽美什

13:18 远道而来的青金石和红玉髓,揭开五千年前的贸易世界

22:15 匪夷所思的金珠: 四千年前的技术难倒19世纪的大师

32:51 乌尔王陵的黄金匕首,三角形的神秘含义

34:58 埃及小金珠: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礼物

40:31 图坦卡蒙的宝藏,拉美西斯的手镯,小金珠在埃及扎根

43:01 伊特鲁里亚人让小金珠工艺登峰造极

48:15 亚历山大的东征和希腊化时期的审美大融合

51:32 罗马帝国的衰亡和神奇技艺的流失

54:13 19世纪工艺复兴:骗过肉眼,但在电子显微镜下逊色古人

62:46 黄金造粒向东亚的三次传播

67:13 希腊艺术、两河工艺、中国龙图腾:公元前四世纪的全球化

70:00 信仰比金子重要

Fede戒指

Fede在拉丁语中意为信念(faith)和忠诚。Fede戒指的主题是两只紧握的双手,是西式传统中,婚礼仪式上使用的典型戒指。

以握手代表友好的承诺可以上溯到古希腊;而新人交换Fede戒指,代表婚姻和契约的达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这一传统文艺复兴时期仍有呼应;然后一脉相承,一直连接到现代人的生活。

而Fede戒指,就是这一文化意象绵延几千年,跨越全世界的载体。

图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阿伽通和索西克拉提斯墓碑石雕上的握手形象;公元4-5世纪,出土于塞特福德宝藏的罗马订婚戒指;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580年的Fede戒指。

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也称克洛维斯彗星假说。有科学家认为,距今大约12,900年前,近地小行星的撞击或空中爆炸扰乱了地球气候。此后,地球经历了一个长达1300年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即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期。

这一期间,北美洲地区发生了第四纪灭绝事件,即大多数的更新世巨型动物群灭绝。以克洛维斯文化为代表的古人类文明也迅速灭亡。大约10,000前开始,地球的自转轴角度缓慢地变化,北半球在夏季更加倾向于太阳,更多的太阳辐射让地球重回温暖而适宜的气候。

贺老师认为,人类在文明史上经历了无数次极端事件,让先民意识到生物的脆弱和生命的短暂。于是他们才会采用黄金、宝石 这些自然世界中最稳定的金属和材料,精心雕琢,去对抗数千年不稳定的气候、湿度和恶劣环境而长存,以寄托自己的精神和信仰。


乌尔王陵

乌尔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一座古城,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注入波斯湾的入海口,今日遗址位于伊拉克内地,

乌尔最早的建筑始于公元前5500年左右,属于欧贝德文化,此后乌尔似乎有一段时间被遗弃。公元前27世纪乌尔又开始繁荣起来。这段时间似乎成为苏美尔神话中月神南纳的圣地。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乌尔的月神塔庙周边发现了超过660座古墓葬。出土了大量公元前2600以来的武器、珠宝及日常生活器具,是我们了解苏美尔人生活和文化面貌的重要素材。


图为:乌尔王陵出土的饰品,由黄金、青金石、红玉髓制作,约公元前2600年-前2500年。

青金石之路和红玉髓之路


乌尔王陵的出土文物中,大量使用了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和产自印度的红玉髓。同样我们在埃及、阿富汗等地,也能看到一些具有明显4000-5000年前西亚特征的出土物。研究人员以此为线索,综合大量的考古遗址,发现了两条5000年前的贸易路线:青金石之路和红玉髓之路。

青金石之路从阿富汗出发,经过伊朗到达两河流域的北部;或者经过印度河流域的港口,从海路走波斯湾,到达两河流域的南部。 到达两河后,这些青金石还会进一步往西流通,通过水路走地中海或者通过陆路走西奈半岛,最后到达埃及和苏丹等北非地区。全程5000多公里。

红玉髓之路则通过印度的海上贸易路线到达两河,然后由两河往地中海传播,所以我们在地中海的米诺斯文明地区,也能看到印度红玉髓的作品。

由此可知,古代的贸易世界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更加辽阔和繁忙。

黄金造粒工艺

“黄金造粒工艺” 起源于两河文明,至今已经有超过4600年的历史。这种工艺将黄金制作成直径最小可至0.07毫米小圆珠,然后焊接在平面上,可以让黄金显现出犹如天鹅绒般的质感,并且历时数千年而不脱落,是一种神乎其技的古代技术 。

黄金造粒工艺具体分造粒和焊接两个步骤。造粒用于制造黄金小圆珠。大致有两种方法。其一为炸珠,把黄金切成边长零点几毫米的小块,然后裹上木炭粉放入坩埚加热。通过黄金受热相互挤压形成圆形。 其二是把融化的黄金放入筛子,用水冲刷,做出圆形金珠。 

而焊接工艺是真正神奇的部分。要利用球体和平面一点点的接触面积,既要让两者牢牢固定住千年不脱落;又不能留下多余的焊料,导致底面不光洁。其秘密是,古人利用了金和铜的熔点差来进行焊接。首先调制一种金胶,成分是有机物胶水和一些含有硫酸铜的物质。然后把金胶涂抹在小金珠上加热到850度,在这个温度下,金胶里的铜氧化物和小金珠的表面就会形成固态的金铜合金,把颗粒和平面牢牢地焊在一起,而胶水里的有机物都会在这个温度下碳化。冷却后可用水冲洗。这样一来焊接就会整洁、干净,而且让整体作品非常轻盈,可以说是极尽巧妙。 

图为:黄金造粒工艺局部;美索不达米的青金石项链(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世纪的黄金耳环(整体和局部)。

小金珠之旅

早期两河流域带有黄金造粒工艺的作品上,大量发现了黄金三角形的图案,时间跨度在距今4000多年至距今2000多年之间。研究人员猜测,黄金应当是太阳的类比、三角形可能是光线的象征,黄金三角形也许映射了古代苏美尔人跨越2000年的,对于光明信仰和崇拜。

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的公元前1900年的克努梅特公主的项链和在克里特岛发现的公元前1800年的黃金蜜蜂吊坠上,也都缀满金珠。推测可能是来自两河的礼物。

此后,以腓尼基人为代表的地中海商人,以贸易极大推动了环地中海的文化、物质交流。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工艺品上出现了不同文明工艺和文化符号的杂糅。如埃及,公元前1279-前1212年的拉美西斯二世黃金绿松石手镯融合了黄金三角形和埃及装饰特征;公元前700年的腓尼基金饰上,同时出现了腓尼基的“船”、苏美尔的“三角”和埃及的“鸟”。 

图为:乌尔王陵出土的公元前2600年的黄金匕首;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8-前6世纪的黄金编织项链;公元前1800-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的黃金蜜蜂吊坠;公元前1279-前1212年拉美西斯二世手镯;公元前700年古代腓尼基金饰。


登峰造极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腓尼基人将黄金造粒工艺带到了今天意大利境内的伊特鲁里亚地区。这项技术从此被伊特鲁利亚人推向了极致。

伊特鲁利亚人首先完善了工艺流程,让金珠的附着更加坚固、洁净和轻盈。其次扩充了金珠装饰的类型,从简单的线性造型,到复杂图案,再到立体堆叠,球面覆盖等;此外还将工艺精度推向了匪夷所思的境界,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金珠直径最低可至0.07毫米。

图为:公元前500年的皮尔吉碑,同时写有伊特鲁里亚和腓尼基两种语言;伊特鲁里亚人按需要制作各种大小的金珠,把它们放到0.5厘米的尺度下观察(图片有放大处理),直径可达0.07毫米; 公元前650年的大圆盘碟形Fibula饰扣,注意观察鸭子羽毛的金珠沟边(整体和局部)。 

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4世纪,来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东征,一举攻破波斯,打开埃及的大门,随后顺势到达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尽头”,也即阿富汗与印度接壤的区域。

为了治理如此广袤的国土,希腊人建立了众多亚历山大城,把希腊人的理想生活方式散播到世界各地,又在各地生根发芽。希腊、北非、中亚腹地乃至于印度的材料、工艺、审美由此融合诞生了无数精美作品

图为:希腊化时期的黄金发网;公元前1世纪的印度耳环。

工艺退步

从罗马时代到中世纪的珠宝工艺并不如希腊化时代那样光辉显著。或许是因为民族迁徙引发的混乱;或许是因为教会对于奢侈品和珠宝使用的限制,这段时间工匠人才和技术大量流失,留下的珠宝作品相对黯淡。其中,罗马回纹是属于罗马比较重要的创造。

有趣的是,这一期间,维京人把欧洲大陆富裕地区劫掠到的一些精美作品带到了英国、俄罗斯等当时的文明边缘地区。

图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的罗马回纹黄金手镯;7世纪-9世纪拜占庭后期的黄金圆碟胸针;英国加洛韦宝藏中的金吊坠,制作于约10世纪;公元10世纪俄罗斯东南Bryansk地区黄金胸针。

卡斯特拉尼家族对黄金造粒的复兴

18世纪以来,欧洲考古出土了大量古代文物,许多由意大利的伊特鲁利亚人制造的,带有金造粒工艺的作品重见天日,震惊了欧洲。卡斯特拉尼家族是19世纪意大利富有盛名的工匠家族。出于对尖端工艺的追求、也出于对刚刚凝聚而成的意大利民族国家的爱国心,他们花费30余年,穷尽两代人的心血,终于攻克小金珠的奥秘。在肉眼能见的层面上,达到了和2700年前伊特鲁利亚人同等的工艺水平。(尽管在电子显微镜下仍有些微差距。)

卡斯特拉尼家族的成果在欧洲引起巨大回响,包括拿破仑三世皇帝在内的上层人士都对此趋之若鹜,并由此引发了珠宝界考古复兴主义的风潮。我们可以在安格尔描绘布罗格利公主的名作上看到,占据公主配饰C位的,不是她手上价值连城的珍珠手串,而是一件复古风格的黄金吊坠。 

图为:卡斯特拉尼家族1850年制作的库尔奥巴胸针;卡斯特拉尼1875年制作的黄金手链,金珠直径为0.1毫米;伊特鲁里亚人于公元前7世纪制作的金饰,金珠直径为0.07毫米;安格尔的《布罗格利公主》。

考古复兴风格珠宝的继承人

卡洛·朱利亚诺是考古复兴风格珠宝的重要继承人。朱利亚诺曾在卡斯特拉尼家族位于罗马的工坊接受培训。随后在伦敦创办了自己的店铺。他将古代意大利的艺术和文化风格融入当时所处的时代,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品味。

早期朱利亚诺作品常被误认为卡斯特拉尼的作品。通过放大镜细看才能够发现,原来朱利亚诺早期使用的刻印字母是“C”和“G”交织,与卡斯特拉尼的双“C”形态几乎完全一致,只是C的尾巴回勾一笔变成了G。当时,卡斯特拉尼早已盛名在外,而朱利亚诺又为他工作过,也许朱利亚诺刚在伦敦立足那几年已有志于使用区别于卡斯特拉尼的刻印,但顾及到销售,终于又不至于相差太远。

朱利亚诺在给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赠送过批一批珠宝作品,其中一条项链上共含有2500个部件,采用了157580颗金珠。工艺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可惜在1899年被盗窃。贺老师说,黄金制品一旦失窃,通常会被融回黄金,按原材料出售销赃。可以说是暴殄天物。

图为:朱利亚诺制作的河神项链,具有现代风格;朱利亚诺赠送给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项链,当时被刊登在《艺术期刊》上的图片;朱利亚诺将这条项链采用的15万颗金珠,放在小圆盒中,犹如一盒黄金鱼子酱。

“小金珠”在东亚

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波黄金造粒工艺向东亚传播的风潮。

第一波传入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 我们在东塔勒德墓地、图瓦阿尔然2号王冢都发现了早期带有黄金造粒的饰品。陕、甘、青地处黄河上游、渭河流域,从仰韶文化、齐家文化以降,就有跟羌、狄等多民族融合的传统。透过西域天山南麓沿线半农半牧民族的贸易关联,我国进一步接触中亚和西亚,引入了包括黄金加工在内的多种技术。

第二波是从公元前4世纪以来,随着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黄金工艺与地中海的希腊艺术一起传入中亚腹地,进而与东亚地区产生关联与接触。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金珠制品出现的地理分布进一步扩大,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反映出在这一时期相对外来的工艺技术与本土的交流互动和本地化进程,而且此时外来的工艺已经开始融合中国的本土题材。

第三次金珠工艺热潮则出现于公元5-8世纪,特别在唐代,这种工艺被广泛运用于如冠饰、服装配饰和金梳等的黄金制品上,成为一种标志性工艺和审美。在这一时期,金珠工艺装饰也出现在黄金以外的金属上。



图为:图瓦阿尔然二号王冢出土的公元前7世纪成组套的黄金饰品,上有苏美尔典型的黄金三角形图案;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饰品;新疆焉耆县黑圪垯汉墓出土的汉代八龙纹金带扣;何家村窖藏金杯;何家村窖藏梳背。


《珠宝简史》

《珠宝简史》是贺贝老师和史永老师合作的一部作品。它追随人类文明史和艺术发展史的大致脉络,勾勒了从公元前4000年至20世纪70年代这段历史长河中珠宝艺术发展的轮廓。书中分为古代珠宝、古董珠宝和现代珠宝三大板块,精心挑选优选各大博物馆和收藏机构的精美藏品,尝试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美学映射、材质分析以及工艺解密等角度来剖析和放大珠宝艺术品的特质和张力,使读者能够在一种“聚焦和显微”的环境之下,静心感受这份历史和美学震撼。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By 剧谈社

  • 5
  • 5
  • 5
  • 5
  • 5

5

29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37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7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50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6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19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鼓腹而游 by 鼓腹而游播客

鼓腹而游

74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07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7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186 Listeners

边角聊 by Leftover Talk

边角聊

42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3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7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18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