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 67 皇城机密:从天子宫人的生活图景看帝国深处的禁忌与自由


Listen Later

九重深宫从来都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蕴藏着数不清的秘密。不管是精心雕琢的官方史书,还是捕风捉影的笔记传言,都只是间接的记载,且难免包含主观的演绎。幸运的是,这些深宫秘事,还有一位亲身见证者,始终存在于我们身边,这就是北京皇城的建筑与空间本身。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艺术史和考古学专家李纬文老师,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为我们还原那些今天依然存在的建筑、门墙的背后,令人惊叹的昔日景象,揭示古老北京城最深处的故事:

蒙古与汉族之间迥异的祭祀、婚俗、生活习惯,如何在帝国的中心共存?这片特殊的领域,为何能让天子这个至高权力者禁足?正德逃离皇城的游戏,背后是怎样精密计划和真实逻辑?嘉靖又如何巧妙地隐身于皇城之中,建立自己的帝乡,成为比天子更自由的人? 皇城里的后妃、内监受到怎样的管束,又拥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自由?宫里宫外的人员和物质如何流动往来?

通过审视那些似曾相识的园林、庙坛、离宫别馆、内府机关;观察各种设施和仪典如何在截然不同的空间里交互配合,我们将走进皇城居民的真实生活,并且窥见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当事人隐秘的心理世界。


内容包括:

02:32 北京宫城图:旅游产品为何暴露深宫布局

07:26 何谓皇城?区隔深宫与市井的夹层空间

16:31 明清宫城面积不及古代,是进步还是退行?

19:39 金中都:湿地上的北京城

21:36 宫帐、跑马、人墙:元代都城的草原景观

28:19 太庙和烧饭园:缅怀祖先的两种方法

34:09 从徐达到明英宗——北京的定位悬而未决

40:23 离宫别馆和工坊府库:皇城容纳小世界

46:10 大礼议的背后,是嘉靖得寸进尺的皇城改造

54:15 求嗣和修仙:紫禁城里无法达成的心愿

61:36 礼制的牢笼和明武宗逃离皇城的游戏

71:51 走向园居:权力总在不为人知的深邃之地运作

86:00 皇家生活:移宫制度、元顺帝的爱妃和自留地

102:24 宦官如何竞争上岗?如何组建家庭?

107:05 明清宫廷,谁的生活更奢华?

121:13 游人与市集:外面的世界如何渗入宫廷?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北京宫城图》

大英博物馆藏收藏 的《北京宫城图》用鸟瞰视角表现了紫禁城在16世纪的情形:最外层是正阳门的城楼下方聚集着身穿常服的官员和车马随从;上方的承天门(今天的天安门)位置,站立着一位异常高大、身穿红色礼服,手持笏板的官员;再往内的宫城,则被表现成层层叠叠的宫殿笼罩在云雾之中。

不同于大众对于紫禁城建筑的熟知,关于紫禁城的文献图像资料极为稀少。因此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五张“宫城图”所记录的影像尤为珍贵。对它们的研究,也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课题。例如许多人认为承天门旁站立的巨人是明初紫禁城的设计者蒯祥;也有学者认为,此类宫城图是一种批量制作的“旅游产品”,为宦游京城的外地官员留下影像纪念。而笼罩在迷雾中的深宫,为建筑考古解开一些谜题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谜团。

元代皇城图 

这张“元代皇城图 ”由本期节目的嘉宾李纬文绘制。以下说明摘自《隐没的皇城》:

“元代皇城不仅没有留下舆图,连表现它的画作都无处可寻。我们如今对它的了解,极大地依赖于有限的几种文献。读者在阅读此图时,需要注意:

1)如果读者发现这幅元代皇城图比明代皇城图显得格局简明,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元代皇城建置疏朗,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关于元代皇城的文献格局粗略。在图中被表现为空白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真的是空白。所以笔者在本图上安排了更大面积的“历史的迷雾”,以表达元代宫苑研究现阶段某种“雾里看花”的氛围。

2)元大都中轴线、元代宫城的四至在现代北京城市肌理上的位置仍在广泛讨论中。本书无意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本图中的中轴线位置按目前学界主流认识——元明清三代轴线重合——表现,宫城四至则调和文献与学界各说表现。 “

明代皇城图 

这张“明代皇城图 ”由本期节目的嘉宾李纬文绘制。以下说明摘自《隐没的皇城》:

“明代皇城一定曾经有过详尽的舆图,可惜没有任何一幅留存至今。而文字叙述空间则往往随心所至,移天缩地。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将书中的内容与皇城空间格局对应,体会“左图右书”的访古雅趣,笔者绘制了这幅《明代皇城图》。我们很难想象明人曾以什么笔触在舆图上描摹他们的宫禁,只能试图整合存世文献和各种史家推测来弥补这一缺憾。读者在阅读此图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明代皇城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营建、拆撤、改造、废毁随时都在发生。故而本图并没有选取某一个时间点来表现,而是尽可能将皇城各个部分最有历史代表性的状态表现出来。例如,图中的西内永寿宫实际上从来没有与万岁山寿皇殿同时存在过;而北台乾德殿也没有遇见过琼华岛广寒殿。

由于文献的有限,我们难以了解皇城中所有建筑的形制与色彩,例如它们的瓦色,尤其是那些存在时间较短的建筑。故而本图在一些建筑的色彩上难免有推测的成分。当古人难得地用画笔描绘他们的阙庭殿堂时,往往会用云雾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遮盖起来。这种留白惜墨与他们在文字描述中所体现的谨慎拘束如出一辙。在本图上,读者也可以看到一些“历史的迷雾”横亘在皇城上空。这绝不是笔者的黑色幽默,它们都好心地让开了那些本书所论述的地点,仅仅希望传达古人那一点令人扶额莞尔的狡黠。

最后一点,也是必须提醒读者的一点:任何舆图都必然意味着对空间现实的简化与理想化。在这一意义上,本图绝不足以向读者传达一座活着的皇城,因为它无法表现城中那些居民日常。要了解一座真实的皇城,终究还是要钻进史料的云雾中,慢慢把这幅图的空白与缝除补全。“ 

《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

本书通过梳理元明两代皇城的沿革,查考每个时代在论证、利用和改造前朝遗存时所采用的策略。除了识别与定位皇城主要建筑的建置,作者还探索了隐藏在这些演变背后的皇室及其服务者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作者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已经拥有宫城的基础上,皇室仍然需要一座皇城,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需求,而是源自一种对一处更自由、更私密、更包容领域的渴求。在皇城夹层里所能实现的,是一种与大内的逻辑全然不同的营造与生活。本书为我们描绘一幅幅精细的皇城画卷,元明皇城各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面貌及生活图景一一展现,并在字里行间讲述了一篇篇生动的故事,让读者沉浸在那些或诙谐或引人动容的逸闻琐记之中。在作者的笔下,冰冷冷的建筑具有了历史的温度,隐没在市井中的元明两代300余年皇城得以重现昔日辉煌。

作者简介:李纬文,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比较文学硕士。师从顾乃安(Antoine Gournay)教授,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研究方向为北京城市史与元、明建筑史。长期关注北京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著有“隐没的皇城-北京元明皇城的建筑与生活图景”,译著“论中国建筑-18世纪法国传教士笔下的中国建筑”“新建筑与包豪斯”等。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By 剧谈社

  • 5
  • 5
  • 5
  • 5
  • 5

5

29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37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8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51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6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19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鼓腹而游 by 鼓腹而游播客

鼓腹而游

74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08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7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187 Listeners

边角聊 by Leftover Talk

边角聊

42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3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7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18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