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 69 皇帝的衣橱:探索宫廷华服背后的技艺、风尚与理念


Listen Later

《穿Prada的女王》里,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小助理对时尚的价值将信将疑。作为回应,时尚杂志的主编米兰达,贡献了一段非常出圈的台词:de la Renta设计了天蓝色晚礼服,YSL设计了天蓝色夹克衫,从此天蓝色成为其他8位设计师的挚爱,在他们的商店出售。经过时间淘洗,这种蓝色最终出现在打折市场被大众购买。你以为蓝色平平无奇,其实它价值千金,耗费心血无数;你以为自己和时尚无关,其实时尚业早就帮你选好了衣服。

这段意气风发的演说,不仅仅是对下属的PUA。20世纪初,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了时尚变迁理论,核心正是:时尚的过程就是社会底层模仿社会精英的过程。齐美尔认为,上层社会在挑选服装的同时,设定了审美和趣味的道德性和社会价值。服装又是全社会最显著的消费形式。所以上层的选择在向下沉淀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整个社会文化,最终导致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族群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面貌。

所以我们衣橱里的服装,不仅仅是服装,也是社会等级最显著的标志;身份认同最直观的彰显;是不同族群各色的表情;也可以维护、乃至于颠覆权力边界 —— 在扁平的现代社会尚且如此,在秩序森严的古代社会,就更加如此。

目前嘉德艺术中心正在举办《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展出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近百件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和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相关展品,为我们打开了清代宫廷衣橱。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展览的策展人,来自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的章新老师,为我们讲解三百年来中华锦绣的魅力;也为我们揭示这些美轮美奂的服装与色彩如何连接遥远的上古时代和我们的现代生活 ,其中又牵连了怎样的文化渊源。


内容包括:

04:13 熟悉又陌生的色彩,贯穿古今东西所有的文明
09:07华夏与丝绸:从嫘祖传说到西阴村蚕茧
15:09 清宫三百年服色变迁:从关外生活到世界潮流
28:33 渔猎生活、蒙古设计、汉族理念共同塑造后金服饰
35:22 黄色的逆袭:廉价印染还是皇家尊色?
38:16 八旗演化和清初政局:服色制度不仅关乎于服色
45:12 天地日月的颜色与天子的祭祀礼服
49:51 中华锦绣的魅力和江南织造的沉浮
59:13 蜀锦、漳绒、潞绸:盘点失落的辉煌工艺
64:54 八宝、八仙、十二章:乾隆华服上的儒释道
69:55 龙与龙袍: 时代的诠释和君主的隐喻
81:27 北京宫廷汇集全球织物,折射帝国的尺度
86:31 机械和化学的革命与晚清在贸易战中的节节败退
94:03 旗袍并非宫廷服饰,而是现代化的产物
98:16 庄士敦斥责溥仪的西服难登大雅之堂
100:57 古代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仰赖于创造而非继承


- 制作团队 –

美术设计 子鹤

后期制作 孙称


最亲近的文物

在古人的眼里,衣服可以代表人。清朝宫廷有时会把帝后的礼、吉服供奉在神座上代表人的存在。同样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人物留下的服装,看到他们的身量乃至于神采。结合极高的规格、高大的体型(身长148厘米,两袖通长193厘米)和蒙古的元素,我们推测这件古铜色八团金龙纹妆花缎女夹龙袍是孝庄太后的礼服。

图为:古铜色八团金龙纹妆花缎女夹龙袍。女龙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领、袖以及左右臂中部花接袖都以石青地金龙纹妆花缎为饰。袍为定织的古铜色地团龙纹妆花缎料,团龙花样用色不同于一般,金线以外以青、蓝、绿、白为主,间以红色点缀,连火珠、火焰纹都用绿色。袍带黄条,墨书:“嘉庆十二年十二月初四日收敬事房。” 此袍在古铜色缎地上强调了蓝绿色的装饰感,又以团纹中的红彩和珊瑚纽扣跳脱于沉着的古铜色之上,使得这件女龙袍低调但并不沉闷。


五色礼神制帛
帛,最古老的丝织品通称。《论语》中记孔子的发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说明帛自上古就是礼仪的重要物质载体。中华数千年历史中,各王朝也承袭着玉帛祭祀的传统。明清两代较高等级的大祀、中祀均用制帛作为祭品。而皇家在南京设立的江宁织造则有专为皇家提供礼仪织物的神帛堂和专用织机。
《大清会典》记载了:祭祀则供制帛。制帛之等七,一、郊祀帛,二、告祀帛,三、奉先帛,四、礼神帛,五、展亲帛,六、报功帛,七、素帛。自报功帛以上皆织清、汉文于帛端,惟素帛无文。礼神帛有天青、黄、红、元、白五色。郊祀帛、告祀帛有黄色及天青色。奉先帛、展亲帛、报功帛俱白色。这样的礼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清末宣统帝的小朝廷于1911年逊位,留下了一批没来得及使用的祭祀制帛。当时江南织造的神帛堂早已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被裁撤,这批神帛为杭州织造臣所织办,但在王朝末日之际,礼崩乐坏,坛庙倾颓,这批五色礼神制帛遂在内府角落遗存下来。


图为: 五色礼神制帛


黄色的逆袭

黄色本来是很易染得的衣色。自中古隋唐帝王起,渐渐为统治者服制所专断。陈桥驿一人黄袍加身,便成就三百年赵宋天下。黄色成为了代表皇权的特殊色彩,并进而成为中华正统的象征。

辽、金、元、清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都沿袭了以黄为尊的文化传统,清代统治者在政权建立和巩固的一百多年过程中,不断汲取和利用中华丝绸染织等物质成果和文化传统,发展和丰富皇权体系中用黄的制度,明黄、杏黄、金黄、香黄,在服色礼制中等级明晰,此外还有鹅黄、米色、葵黄、秋香、韭黄、泥金等诸彩更丰富了生活服饰,给中华衣彩带来更多光明。

依次为:明黄色缂丝彩云金龙纹男单朝袍;明黄色缂丝彩云蝠金龙纹女夹朝袍;杏黄色纱绣彩云蓝龙纹女夹龙袍;香色缎绣彩云金龙纹女夹龙袍;米黄色绸绣浅彩梅蝶纹衬衣面料


云锦妆花

康熙时代,随着战乱的平息、造办处的设立和江南织造局体系的恢复,许多明代以来的织造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其中云锦妆花就是典型的代表。甚至乾隆朝的内务府官员都认为,就以云锦妆花的技术而言,“乾隆不如雍正、雍正不如康熙”。

图为:运用妆花工艺的青色折枝花蝶纹妆花缎女帔。女帔对襟,阔袖,缀白绫直领,裾左右开,衣长及膝,衬湖绿色云纹绫里,胸前钉系带两条。帔前后衣身的纹样一致,以八团大折枝牡丹、梅花等花卉为骨架,前胸后背的折枝牡丹更有湖石相称,小折枝石榴、香橼、桃花、菊花、石竹花、秋海棠花等各种花卉以及各色大小蝴蝶散布其间,整体采用非对称的体量均衡式布局,生动写实,生机盎然。

此帔衣料为康熙年间苏州织造局之贡品,纹样丰富多姿,布局舒朗生动,设色艳丽而和谐,极具匠心,堪称妆花织物之珍品。深色女帔为戏中老旦穿用,如《宇宙锋》之赵艳容、《贺后骂殿》之贺后等。


天地日月色

按照华夏古礼, 玄色是天的颜色、纁色是地的颜色,因此天子祭祀应当“玄衣纁裳”,以对应天地玄黄。清代统治者在基本沿袭华夏祭祀制度的基础上,对祭祀礼服进行了改革创新:以石青色祭天,明黄色祭地,大红色祭日,月白色祭月,体现了满族人对色彩的高度自觉。

图为:蓝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石青色披领绣彩云金龙纹,明黄色绦带背云,上衣下裳相连。袍以蓝色缂丝为地,用二色圆金线缂织金龙纹如制,五彩丝线织祥云、八宝平水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此朝袍缂工细密,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根据清代典制,此蓝色朝袍应是皇帝在南郊祈谷、雩祭场合时所穿用。


图为:明黄色纳纱金龙纹男单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石青色披领绣彩云金龙纹。上衣下裳相连,周身镶饰青色描金衣缘。袍在明黄色纱地上纳纱盘金绣龙纹,以五彩丝绒绣彩云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不过下裳右前后藻、火二章位置对调,说明乾隆年十二章排布位置有过改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根据大清会典,此种纱料的明黄色夏朝服正是夏至时分皇帝亲往北郊地坛,祀地祭礼中穿用的祭服。


图为:大红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缀铜鎏金錾花扣五,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裾左开,唯缺披肩。袍面以缂丝工艺织青绿祥云、金龙纹、火珠和海水江崖纹等纹样,以及有虞十二章纹等。此件大红祭服身形短小,纹样也为晚清风格,应是为同治小皇帝定织的朝日祭服。

大红色朝袍为清代皇帝祭服之一。皇帝春分当日在日坛,卯时(早六时左右)祭日穿用的祭服。朝日属中祀级别中最重要者,凡遇天干在甲、丙、戊、庚、壬的年岁,皇帝要亲往朝阳门外东郊登坛行礼,其余年份则可派遣官员致祭。朝日祀典上,皇帝御大红礼服,即与乐舞生的红色销金花服同色系了。


图为: 月白色缂丝金龙纹男夹朝袍。朝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裾左开,这是清代礼服也是祭服的基本形制。此朝袍月白色,缂丝彩云金龙等纹样,应是皇帝亲祭夕月坛时所穿着祭服。

月白色是清代服饰色彩中最普遍也最重要的衣色,其淡蓝色相呈现确实与月色相关,在古文献中又被称为“月色”或“玉色”。月色不仅是皇帝夕月礼的祭服色,也是很多朝服和吉服的衣里色。在平素宫廷生活中,清静高雅的月白色更是受到喜爱。皇家祭祀坛庙大多在黎明时分行礼,唯独夕月坛祭在秋分日酉时(晚六时左右)。凡遇地支在丑、辰、未、戌的年岁,皇帝要亲往阜成门外西郊登坛行礼,其余年份则派遣官员致祭。


十二章

十二章是起源于华夏远古的十二种纹样。根据《尚书》记载,舜帝(有虞氏)和大禹讨论天地之道时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因此也叫“有虞十二章“。 

十二章内涵丰富: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之意;山,取其稳重、镇定之意;龙,取其神异、变幻之意;华虫,羽毛五色,甚美,取其有文彩之意;宗彝,取供奉、孝养之意;藻,取其洁净之意;火,取其明亮之意;粉米,取有所养之意;黼,取割断、果断之意;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这些都是王者的美德。自周代以来,中国确立了贵族礼服包含十二章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

图为:明黄色纳纱金龙纹男单朝袍上的十二章细节。根据大清会典,此种纱料的明黄色夏朝服正是夏至时分皇帝亲往北郊地坛,祀地祭礼中穿用的祭服。袍在明黄色纱地上纳纱盘金绣龙纹,以五彩丝绒绣彩云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不过下裳右前后藻、火二章位置对调,说明乾隆年十二章排布位置有过改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锦绣和文房

清代宫廷用锦以宋锦为风雅,以洋锦为时尚,以花锦为绮丽,以金锦为荣华。锦装遍布宫室、戏台、佛堂、书斋,与收藏珍玩的库房。清代锦承袭明锦,而在康雍乾三朝皇帝督促官营织造用心的经营下,创新颇多,形成了清代织锦的独特风格和新的时代面貌。

清代历朝帝王大多是参禅礼佛的虔信者。而每逢年节机暇,正是他们游于诗文经论之时。清帝抄写最多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月初一、十五朔望二日以及四月初八浴佛日,以及皇帝生日万寿节,常常要薰香沐手,敬写佛经。御笔写经的装潢也讲究庄严胜妙,纸墨上乘,经文前后常绘制精美的佛像,经折外及函套常装裱金锦。因历朝帝王写经较为规律,所以不同时期,经折上装裱的各式宫锦遂成织锦历史的一系标本,足供赏鉴。

而“蒋溥紫塞清光图中秋帖子词卷“ 是乾隆皇帝珍藏的君臣唱和中秋帖子词一套十卷中的第二卷。《中秋帖子词》手卷外缂丝月白色地杏林春燕图包首,在锦纹地上缂绘春日里,双燕翻舞于一树杏花间。开卷引首御题“紫塞清光”四字。其后在描绘宋花边的金粟笺藏经纸上御笔“丙寅中秋帖子词”并序。附图由吏部侍郎蒋溥设色绘巴彦河洛围场中秋景。后幅为梁诗正、蒋溥酬和的诗章。


“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


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 正在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百件珍稀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展品。同时,亦有沈阳故宫博物院精彩展品呈现。此次展览近九成展品皆为首次展出,力图全方位展示中华传统“高定”的巧夺天工!清沿明制,大清衣冠,是于今未远的中华传统服饰,是中国古代丝绸最后的辉煌,也是中国古代植物染业最后的华彩。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第六次联袂,倾力推出难得一见的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大展。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By 剧谈社

  • 5
  • 5
  • 5
  • 5
  • 5

5

29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37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8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51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6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19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鼓腹而游 by 鼓腹而游播客

鼓腹而游

74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08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7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187 Listeners

边角聊 by Leftover Talk

边角聊

42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3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7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18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