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42 十全武功与为君之道:故宫专家聊清宫的武备和中国的武德


Listen Later

“十全武功” 指乾隆时代清朝在边疆建立的十大军事胜利。乾隆皇帝志得意满地写下了《十全记》记述了这些功绩,其中有一句十分凡尔赛的话: “武功不过为君之一事耳” —— 要履行君主的全责,光有武功还不够,更要敬天爱民。

汉文化在传统上虽然讲“允文允武”,但对于武力的使用却时时抱有警惕。老子说” 兵者不祥,非君子之器” ,就是提醒人们要小心武力被滥用。而清朝以骑射开国,以武功定天下,历来重视保持尚武精神。开国之初,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皇太极开创”大阅”之制,来保障八旗子弟的军事素养;顺治把国语骑射奉为祖制,规定了行围狩猎的传统。而康熙则把满族人的以武立国和汉文化的以德治国相融合,致力于实现文武之道,也即满汉文化的平衡。

目前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正在举办“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其中展示了153件重要的清代武备文物。从这些文物上,我们不但能看到精美绝伦的工艺,更能看到一种文明融合的细节—— 一个如此尚武的民族如何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一点一点的去拓展了对于武的理解,武力除了可以用来征战杀伐之外,还可以承载更多的礼仪性乃至于道德性的内涵。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故宫武备展的策展人,来自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的魏晨老师,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人对于武器、战争和暴力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内容包括

02:45“崇威耀德”: 展的是武备,看点是武德

08:25中国的“五礼”和武器在祭祀中的应用

09:53大小神锋刀之谜:丢失皇帝爱刀,罪有多重?

16:57木兰秋狝: 如何平衡猎杀与君主的好生之德

24:55乾隆大阅兵见证清朝国力巅峰时刻

33:08中国武术和大破沙俄的虎衣藤牌兵

37:50金川之战成就遏必隆刀尚方宝剑的威名

48:25宫廷妖刀传说:“风雨夜辄现紫色,盖杀人至多也”

50:50廓尔喀之役和四种奇门兵器

60:07土尔扈特部辗转东归事件

66:17班禅从东印度公司采购乾隆的寿礼

70:00琉球国的贡品和日本刀的用法

73:15天地人刀剑:乾隆的艺术品味和鼎盛期的工艺水准


神锋剑

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长63厘米,宽8厘米,是乾隆皇帝为吉礼祭祀专门打造的佩刀。制作神锋剑的时间,在金川大捷之后,因此装饰有着浓郁的金川藏刀风格。

乾隆时期编纂的《皇朝礼器图式》规定了不同礼仪场合的礼器配饰。其中明确记载神锋剑为”皇帝吉礼随侍佩刀”。 但记载中的神锋长度90厘米,而故宫所藏的神锋剑仅有60厘米。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疑点。直到20世纪,人们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即拿破仑荣军院)发现了90厘米版本的神锋剑,才确定 “大神锋” 确有其物。而乾隆十五年特意制作的这两把风格相似的 “小神锋” ,应该是用于日常把玩。 

魏晨老师发现了一则乾隆55年对太监李进功的审讯记录,证明 “大神锋”在乾隆时代就已丢失。


图为: 故宫所藏的神锋剑之一;《皇朝礼器图式》对神锋剑的记载

櫜鞬

櫜鞬特指用于盛放皇帝的弓和箭的袋子。其中櫜用来装箭支,鞬用来装弓。

 “櫜鞬”一词出自《左传》,源自成语“退避三舍”。当时晋国公子重耳被人陷害流亡到楚国。有一天楚成王问他:“如果有一天你成为晋国之君,怎么报答我?”重耳说:“等我成为一国之君,如果和楚国交战,我就让晋军退避三舍。如果这样还不满意,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箭,右手佩带櫜鞬跟您周旋一番。”

按照汉族传统,皇帝祭祀通常不会亲自佩带弓箭。但乾隆在《皇朝礼器图式》中对皇帝参加吉礼和军礼使用的櫜鞬均有具体规定。 

图为:金银丝花纹缎櫜鞬; 《皇朝礼器图式》对吉礼用櫜鞬的记载

乾隆御制《蒐苗狝狩记》

“蒐苗狝狩“指一年四季的四种狩猎活动。春季捕猎为春蒐(同搜捕的搜),指春天万物繁衍,此时捕猎要放过怀孕的野兽;夏季捕猎称夏苗,此时要专门捕猎践踏刚种下的庄稼的野兽;秋季捕猎称秋狝,秋天是家禽家畜生长繁育的季节,所以要捕杀伤害家禽家畜的猛兽;冬季捕猎称冬狩,冬天万物凋零,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可以对野兽进行无差别的猎杀。

“蒐苗狝狩“理论源自周朝,其本质是一种对暴力使用的约束,属于”武德“的范畴。到了清代,乾隆认为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国家不再像古代那样地广人稀,因此这套理论也需要改进,于是写下御制《蒐苗狝狩记》来辩古。 

图为:御制《蒐苗狝狩记》


大阅之制

清代大阅制度始于皇太极时期。顺治将大阅定为三年一次,地点在南苑围场。康熙以后,大阅地点不固定,也不一定以三年为限。雍正时期,雍正六年在玉泉山举办过一次大阅。乾隆时期,大阅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制。

从乾隆四年一直到乾隆二十八年,共举办过六次大阅,其中以乾隆的首次大阅——乾隆四年阅兵最为隆重。故宫博物院保存的《乾隆大阅图》就是本次大阅的真实写照。《大阅图》高68厘米、长度达到15米,分成四卷描绘了9000多个人物。故宫博物院保存第二卷《列阵》。第一卷《幸营》,第三卷《阅阵》,第四卷《行阵》。第三卷《阅阵》曾在海外拍卖,价格约8000万元。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皇帝戎装像》常被认为是乾隆四年的大阅画像。但魏老师认为图中的乾隆没有佩戴腰刀;所骑乘的也不是记载中的“万吉骦” (应当为一匹白马);佩戴的櫜鞬规格也不符合《皇朝礼器图式》记载。因此可能并非大阅画像。


图为:《大阅图》第二卷《列阵》局部、乾隆皇帝戎装像、乾隆帝御用棉甲


藤牌

藤牌是一种盾牌。从戚继光时代开始就作为步兵对抗火枪的装备来使用。《广阳杂记》中记载康熙皇帝与曾在郑成功麾下的降将林兴珠对话,并问及火器之利如何抵御。林兴珠随即介绍的滚牌,也就是藤牌的前身。康熙皇帝命林兴珠演示。果然他使用藤牌配合武术中潇洒的翻滚动作,在火器的包围下进退从容。于是康熙组建了一支身着虎衣,头戴虎帽,使用藤牌的”虎衣藤牌兵”,用于对抗与北边的沙俄罗刹国。

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林兴珠率领藤牌兵与沙俄作战。当时士兵将藤牌放于头顶,潜伏在水中,突然杀出,让沙俄军队措手不及。罗刹士兵呼曰“大帽鞑子”。战争胜利后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疆域界限,互不侵犯。

随后虎衣藤牌兵又投入清朝的多次战争,屡建奇功。但在鸦片战争时期,对上了新式枪炮,就束手无策,死伤惨重。


图为: 藤牌和虎衣藤牌兵


遏必隆刀

遏必隆刀原为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所有。遏必隆死后,刀入宫中。乾隆在金川之战初期,任命遏必隆之孙,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讷亲,以统帅身份奔赴战场。之后讷亲因贻误战机而兵败,被乾隆定以“误国之罪”,并派大学士傅恒取而代之。临行前,乾隆赐傅恒遏必隆刀,以此刀诛杀讷亲。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帝授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前去镇压,并赐遏必隆刀,以提振士气。 但赛尚阿出师后不久因统帅不利被革职问罪。

清朝本没有尚方宝剑制度,而遏必隆刀实质上起到了尚方宝剑的作用,因此围绕它有着许多传说。晚清笔记小说中称,此刀有雌雄两把,每到风雨雷电夜” 辄现紫色,盖杀人至多也” 。

遏必隆刀的刀刃近底部位置有奔狼标记,源于德国下巴伐利亚州的帕绍镇。当地以生产高品质刀剑著名,后德国索林根等刀剑制作区亦有仿照。


图为:遏必隆刀


廓尔喀之役

“十全武功 “的最后两战,对手都是廓尔喀。廓尔喀位于今天尼泊尔一带。乾隆五十六年,为了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派遣福康安领军入藏迎击。乾隆五十七年,清军兵临廓尔喀首都阳布(今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廓尔喀称臣请降,许诺永不侵犯藏境。福康安为整饬西藏吏制,随即奏请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了此后100余年间西藏的政治、军事、赋税制度。此后五十年间,西藏地方及周边邦国相安无事。

向清朝请降后,廓尔喀每五年一次遣使赴北京朝觐进贡,贡品以武器为主。本次展览展出了四种廓尔喀进贡的兵器:弯刀、云头刀、左插刀和拳刃。


图为:铁柄绒鞘番属刀、铁柄绒鞘云头刀、骨柄皮鞘左插刀、铁錾花柄绒鞘手叉刀


土尔扈特部东归

随着13世纪蒙古兴起,围绕亚洲北部和东欧地区的广阔草原大漠便形成了众多部族。到清代初年,有所谓“四大部”,即: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

其中土尔扈特部原本世代游牧于今天的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地区。在明朝末年与准噶尔势力的摩擦中,逐步迁徙到当时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到乌拉尔河一带下游沿岸。

沙皇俄国崛起后以武力迫使土尔扈特臣服插手汗国内政;同时令哥萨克人东迁,侵占土尔扈特牧场;还强迫土尔扈特人从藏传佛教改信东正教;并在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中,大量征调土尔扈特战士,几年间数万青年死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战场,汗国民怨沸腾,东归中国的思潮开始涌动。

乾隆三十五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把生活了100多年的家乡付之一炬,踏上东归之路。期间叶卡捷琳娜大帝派出了哥萨克骑兵追击,还指使沿途的哈萨克人进行阻击。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带领下,穿越冰封的乌拉尔河和哈萨克草原,回到了新疆境内。

乾隆皇帝接到奏报后命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前往伊犁安抚土尔扈特。朝廷拨白银二十万两及粮草、牛羊、棉布等赈济土尔扈特部众。乾隆三十六年,渥巴锡赴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被封为“旧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世袭罔替。在此期间,渥巴锡向乾隆献上本次展览中展出的“渥巴锡腰刀“。(但据魏晨老师的考据,或许并非同一把刀)。

至今新疆境内的土尔扈特后裔还有十几万人之多。


图为:渥巴锡腰刀


班禅的礼物

为了给乾隆庆贺70大寿,第六世班禅班丹益西在1779年就率三大堪布及高僧百余人从西藏出发,于1780年七月抵达热河避暑山庄。乾隆特地在热河模仿扎什伦布寺修建须弥福寿之庙供班禅居住。

展览中展出的银鎏金柄绒鞘西竺腰刀和鱼式烘药器及锦囊,就是此次班禅给乾隆贺寿,通过东印度公司购买的礼物,繁复华丽的装饰和当时印度莫卧儿王朝的伊斯兰风格有关,具有浓重的异域风情。

此后这两件礼物没有进入库房,而是被放置在故宫的佛楼,梵宗楼保存,可以说是作为法器去供奉的。


图为:银鎏金柄绒鞘西竺腰刀和鱼式烘药器及锦囊


“天地人”刀剑

 “天地人”刀剑是乾隆的武器收藏系列。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分四批制作了30把宝剑和90多把腰刀,并冠以“天地人”编号。

给物品编号的常例是以《千字文》的“天地玄黄”为顺序,但“玄”字和康熙帝的“玄烨”冲突,于是乾隆以黄帝做宝鼎“天地人”的典故,来给自己的刀剑收藏命名。

“天地人”刀剑百分之八九十收藏在故宫。嘉德秋拍曾有 “天字17号”“宝腾”,卖出4000多万元的价格。

乾隆对高品质的工艺非常讲究,对“天地人”刀剑的要求可以说事无巨细,细小的设计细节都要亲自过问。四个批次各有一些鲜明特点:第一批主要是红绿鲨鱼皮配缠丝的剑柄;第二批特色是玉柄配金桃皮的刀鞘;第三批的刀柄出现了北印度痕都斯坦风格的浅雕;第四批,则集中体现了乾隆晚年典型的浮夸特色,运用大量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镶嵌式刀柄,工艺水平非常之高。


图为:天字第一号“炼精”腰刀;地字第一号“太阿”腰刀;木柄鲨鱼皮鞘“飞鹊“腰刀;玉镶花柄金桃皮“宿铤”腰刀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By 剧谈社

  • 5
  • 5
  • 5
  • 5
  • 5

5

29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iew all
日谈公园 by 日谈公园

日谈公园

437 Listeners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7 Listeners

井户端会议 by 番薯剥壳工作室

井户端会议

150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46 Listeners

东亚观察局 by 东亚观察局

东亚观察局

197 Listeners

中间地带 by 海博

中间地带

35 Listeners

鼓腹而游 by 鼓腹而游播客

鼓腹而游

74 Listeners

东腔西调 by 大观天下志

东腔西调

130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07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7 Listeners

蜜獾吃书 by 蜜獾吃书

蜜獾吃书

186 Listeners

边角聊 by Leftover Talk

边角聊

42 Listeners

历史学人 by 单向街基金会

历史学人

13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67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188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