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燕外之意 · 第 76 期
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我的苦难教育》
我们也很常看到:家长带几岁小孩徒步沙漠几十公里,“从不写作业到变乖只差一次放羊”,“痛什么痛别那么娇气忍忍就好了”,高温不开空调猛干农活……
宗旨都类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能娇生惯养。
也很多朋友讲自己有类似情况,长大后好像有一种“苦难教育后遗症”。认为受苦受难是应该的,不知道保护自己。
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有接受过类似的苦难教育吗?
你觉得对你有影响吗?如果有,是好还是坏?对你来说有用吗?
“对我来说,身体上的苦倒是没怎么吃过,心理上的苦倒是经常吃。从小到大我妈妈一直秉承着“忠言逆耳”的教育观,程度深到她似乎认为,对我温柔的说话就等于在害我。因此我就是在极其刻薄贬低的评价里长大的。
我觉得,苦难教育最大的坏处不在于让人吃不必要的苦,而是深深地植入了一种“我的生活苦难才是舒适圈”,一旦有什么好事发生在我身上就怀疑我是不是不配,快乐和顺利的生活永远会转瞬即逝的恐慌感,导致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和成功”
“想到小时候喝汤我跟我爹说很烫喝不了,我爹硬是觉得我在找借口不喝,坚持说一点都不烫,然而大人和小孩对烫的感知根本不一样,而且他本身也比别人喝得更烫!类似小事还有很多,就完全是以自己想法为中心的大人。”
“有钱人可以不用苦难教育,普通人不靠苦难教育活不下去啊,现在就是靠一点“苦着苦着好日子就来了”活着。”
“20年春天在家待着那段时间,我妈想学吉他,我教她,但她学了几下就不学了,嫌手疼。我说当初我学的时候手指都磨起泡了也没放弃啊,她说我以为那是因为你太娇气,没想到这种疼我也忍不了啊。
我当时太震撼了!就是,让我直观地感受到,原来大人们这么想当然地看待小孩,不管小孩手磨红了起泡了还是哭了喊了病了,他们总会怪小孩太娇气。”
“我是留守儿童,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胃从初中就开始出毛病,我妈说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做胃镜的时候忍不住口吐芬芳,这大任谁爱要谁要,反正我只想身体健康,胃不好真的影响情绪,我压力一大就会上吐下泻。”
“我跟长辈说谁又因为抑郁症跳楼了,他们第一反应永远是“这代孩子抗压能力真不行,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些病。”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他们会这样想,对他们而言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时代的错吧。”
“大学刚毕业时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入职了一家医美公司,无止尽加班、莫名其妙罚款、单休、节假日上班无加班工资等不合理职场规则。实在忍受不了想辞职,却被父母和朋友说“不能吃苦”、“别人都在干为什么你行”。那两个月人都快疯了!”
“感觉我爸妈的生活里是不能有享乐只能吃苦,大学暑假里,一帮同学在茶餐厅打牌玩,我接到电话的那一秒,就弹射起身打车回家,不敢多停留一秒钟,因为他们会催促。长大都有小孩了去看电影接到电话也要扯一个谎话,不想说我在看电影,你可以工作可以带孩子可以努力挣钱生活就是不可以娱乐,享乐,享受。”
苦难教育可能与家庭结构、权力有关;也有可能负载了一个人在历史中的创伤、经验;
它或许也与我们中国历史传递下来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
那么,当我们伴随着这样的苦难教育长大,或者又将成为新一代养育者时,我们如何回看它,观察它,谈论它?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看。
/Staff/
主播 | @在也门钓鲑鱼 @尉迟燕窝
后期 | 吉欣
/联系我们/
新浪微博:@燕外之意official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QQ音乐 | 荔枝FM | 苹果播客
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 | 蜻蜓FM
4.7
150150 ratings
燕外之意 · 第 76 期
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我的苦难教育》
我们也很常看到:家长带几岁小孩徒步沙漠几十公里,“从不写作业到变乖只差一次放羊”,“痛什么痛别那么娇气忍忍就好了”,高温不开空调猛干农活……
宗旨都类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能娇生惯养。
也很多朋友讲自己有类似情况,长大后好像有一种“苦难教育后遗症”。认为受苦受难是应该的,不知道保护自己。
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有接受过类似的苦难教育吗?
你觉得对你有影响吗?如果有,是好还是坏?对你来说有用吗?
“对我来说,身体上的苦倒是没怎么吃过,心理上的苦倒是经常吃。从小到大我妈妈一直秉承着“忠言逆耳”的教育观,程度深到她似乎认为,对我温柔的说话就等于在害我。因此我就是在极其刻薄贬低的评价里长大的。
我觉得,苦难教育最大的坏处不在于让人吃不必要的苦,而是深深地植入了一种“我的生活苦难才是舒适圈”,一旦有什么好事发生在我身上就怀疑我是不是不配,快乐和顺利的生活永远会转瞬即逝的恐慌感,导致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和成功”
“想到小时候喝汤我跟我爹说很烫喝不了,我爹硬是觉得我在找借口不喝,坚持说一点都不烫,然而大人和小孩对烫的感知根本不一样,而且他本身也比别人喝得更烫!类似小事还有很多,就完全是以自己想法为中心的大人。”
“有钱人可以不用苦难教育,普通人不靠苦难教育活不下去啊,现在就是靠一点“苦着苦着好日子就来了”活着。”
“20年春天在家待着那段时间,我妈想学吉他,我教她,但她学了几下就不学了,嫌手疼。我说当初我学的时候手指都磨起泡了也没放弃啊,她说我以为那是因为你太娇气,没想到这种疼我也忍不了啊。
我当时太震撼了!就是,让我直观地感受到,原来大人们这么想当然地看待小孩,不管小孩手磨红了起泡了还是哭了喊了病了,他们总会怪小孩太娇气。”
“我是留守儿童,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胃从初中就开始出毛病,我妈说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我做胃镜的时候忍不住口吐芬芳,这大任谁爱要谁要,反正我只想身体健康,胃不好真的影响情绪,我压力一大就会上吐下泻。”
“我跟长辈说谁又因为抑郁症跳楼了,他们第一反应永远是“这代孩子抗压能力真不行,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些病。”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他们会这样想,对他们而言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时代的错吧。”
“大学刚毕业时不知道做什么工作,入职了一家医美公司,无止尽加班、莫名其妙罚款、单休、节假日上班无加班工资等不合理职场规则。实在忍受不了想辞职,却被父母和朋友说“不能吃苦”、“别人都在干为什么你行”。那两个月人都快疯了!”
“感觉我爸妈的生活里是不能有享乐只能吃苦,大学暑假里,一帮同学在茶餐厅打牌玩,我接到电话的那一秒,就弹射起身打车回家,不敢多停留一秒钟,因为他们会催促。长大都有小孩了去看电影接到电话也要扯一个谎话,不想说我在看电影,你可以工作可以带孩子可以努力挣钱生活就是不可以娱乐,享乐,享受。”
苦难教育可能与家庭结构、权力有关;也有可能负载了一个人在历史中的创伤、经验;
它或许也与我们中国历史传递下来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
那么,当我们伴随着这样的苦难教育长大,或者又将成为新一代养育者时,我们如何回看它,观察它,谈论它?就让我们一起聊聊看。
/Staff/
主播 | @在也门钓鲑鱼 @尉迟燕窝
后期 | 吉欣
/联系我们/
新浪微博:@燕外之意official
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QQ音乐 | 荔枝FM | 苹果播客
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 | 蜻蜓FM
430 Listeners
167 Listeners
162 Listeners
149 Listeners
49 Listeners
12 Listeners
368 Listeners
308 Listeners
160 Listeners
309 Listeners
122 Listeners
247 Listeners
283 Listeners
34 Listeners
3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