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赏花的季节,最近每天打开小红书就开始赏花——
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樱花开了,北京国家植物园腊梅的余香未散,还有山桃、玉兰、郁金香、牡丹都在蓄势待放……看着满屏的春天,终于放下了手机:
要不,这周末,去植物园逛逛吧?
但是来都来了,植物园里除了赏花,还有哪些值得玩、值得看、值得感受?为了让我们一去植物园就感到幸福,园区的工作人员默默做了哪些努力?
这些问题,一篇笔记是回答不了的,所以,我们专门做了一本书——《去植物园逛逛吧》,探访和研究了国内外数十座顶级植物园,邀请植物学界权威学者撰稿,从科研、艺术、生活趣味等多种角度,做出了一本国内前所未有的植物园最强指南。
今天这期,就由书中三位受访嘉宾作为特别向导,带我们深度感受一座能给人幸福感的植物园,是如何打造的:
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胡永红老师,如何用樱花、音乐会、矿坑与树,将一座植物园变成年轻人的周末聚集地?
北京的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陈红岩老师,如何将曾经无人问津的科普活动做到上线秒空、一票难求?
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副馆长刘冰老师,如何在这座亚洲最大植物标本馆里,为不会说话的大自然存档?
开始倒水>
本期水温:15°C
*以下图片出自about杂志书《去植物园逛逛吧》,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第一站: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何成为“网红”?
03:44 植物园都是一点一点长大的
05:51 从邱园到辰山,跟世界第一植物园学到哪些造园秘籍?
08:01 为每棵树预留200年生长空间,是我们留给后世的巨大遗产
09:33「我非常感谢公众给我们的称号:网红」
09:56 孤独的树、樱花、音乐会,如何用品牌思路打造一家植物园?
*左:孤独的树|右:矿坑花园
*樱花大道
12:45 植物园漂亮,是因为有科研支撑这份漂亮
14:51 植物园是人化的自然,这棵树也与你我有关
18:56 园长亲自推荐辰山游玩路线
📍第二站: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如何让植物“破圈”?
20:44 兰花很美,但比大熊猫还难伺候
*滇西槽舌兰
24:37 不会做科普?先把植物园所有种类画一遍
30:31 筹备4年,让孩子们重新看到了夏夜萤火虫
34:55 最头疼的事:报名太火爆,科普老师根本不够用
39:56「为了观察一朵花到底几点开,我能一晚上不睡觉」
41:53「当你爱上植物,你就会开始爱上万物」
45:35「深入浅出」四个字是最要命的
📍第三站: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如何做到第一?
48:49 从1928年到今天,亚洲最大植物标本馆诞生记
50:41 中国四大标本馆和世界最大标本馆分别是?
51:34 一流的标本馆,要具备哪些条件?
56:35 植物学家都是如何命名新物种的?
58:00 标本制作全流程演示:野外采集→修剪压制→烘干→装订→消毒→入库
01:03:14 对分类学家来说,会识别植物只是入门技能
01:04:40 mark这几个网站,在家就能“云”逛标本馆
本期嘉宾&主播>
主播:幺幺、赫西
嘉宾:胡永红(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
陈红岩(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
刘冰(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副馆长,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后期:江珊、欣怡
监制:宇野
封面:叶枫荻
本期相关>
● 本期提到的书
《去植物园逛逛吧》🛒👉小红书
小红书about编辑部原创出品|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 本期提到的网站/APP
1、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简称CVH),是一个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信息的网站,由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园,版纳热带植物园,沈阳应用生态所,武汉植物园,西北高原生物所,成都生物所等20余家建设单位共同创建。
数字植物标本馆分为4部分:数字化标本库、植物数据库、电子植物志、植物图片库。数字化标本库目前收录有200多万号一般标本和3000号模式标本。植物数据库提供中国植物名录、植物文献数据库、中国干燥标本集等多项查询。电子植物志包括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青海植物志、秦岭植物志、四川植物志、海南植物志等。网站还上载了240科、1469属、3784种,共计27300张植物彩色照片。标本馆还设有主要国际干燥标本集以及相关数据的搜索引擎。
2、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National Plant Specimen Resource Center,简称NPSRC),是“两部”批准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之一,主要是在全国16家馆藏量影响力较大和特色显著的植物(菌物)标本馆和原NSII 4个子平台(植物、教学、保护区和极地)基础上建设的,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在线共享平台”由原植物子平台共享网站CVH(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升级改造而成,并沿用www.cvh.ac.cn域名。
3、花伴侣app
以中国植物图像库海量植物分类图片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联合鲁朗软件基于深度学习开发的植物识别应用。
花伴侣能识别中国野生及栽培植物3000属,近5000种,几乎涵盖身边所有常见花草树木,只需要拍摄植物的花、果、叶等特征部位,即可快速识别植物。
4、中国自然标本馆
中国自然标本馆(Chinese Field Herbarium,简称CFH),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中国自然标本馆提供了完整的物种信息,包括名称、分类系统、图片以及文献、标本等各种相关资源链接。
每个用户注册之后,将马上拥有个人图库,然后可以在其中根据个人爱好建立许多像册,将照片上传到像册中。照片上传到网站之后,将自动生成宽变为1024像素的拷贝(带作者水印)与图标用于网络浏览,同时原图保存在数据库中,作者可以随时下载。其他用户可以浏览公开与保护共享的照片的拷贝图,但不能下载原图。
5、植物智
植物智是基于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图像库、花伴侣智能识别体系整合打造的植物智慧信息系统,提供植物物种百科、图片、分布、识别、APP等相关信息和工具。
该系统的权威性源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学术支撑,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连接公众与植物科学的重要桥梁,既适合普通用户识别花草,也为专业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本期提到的人物
1、钟观光
1868-1940年,植物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是国内第一个用近代科学方法进行广泛植物采集调查的人。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植物调查和古代史籍中有关植物的考证工作,撰写出一批史籍考订的植物学著作和手稿。在北京大学创建的植物标本室,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植物标本室之一,随后又在浙江大学创建我国早期的植物标本室和植物园,为推动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胡先骕
1894-1968年,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身——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创办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是第一个命名植物新属(秤锤树属)和新科(鞘柄木科)的中国植物学家,还创建了中国国立大学的第一个生物学系。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国植物志属》首次系统梳理了中国的植物谱系。1948年与郑万钧鉴定命名的被学界认为灭绝已久的“活化石”水杉,轰动了世界。
3、郑万钧
1904-1983年,林学和树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树木学方面有极深造诣,发表树木新属3个,新种100余个,其中不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1948年与胡先骕先生联合发表的“活化石”水杉,被世界植物学界誉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大的科学贡献之一。
4、民国“四大采集家”
俞德浚(1908-1986年),植物分类学家、园艺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植物园首任主任。1937-1938年带队在云南采集植物标本万余号、植物种子二千七百余号。从美国引进优良的烟草品种大金元,在云南当地驯化成功并规模量产,其质量代表着当时中国烟叶的最高水平,为云南成为中国烟草大省提供了品质保证。
蔡希陶(1911-1981年),植物学家。1932-1934年间,前往云南进行植物考察,采集超过21000号植物标本,其中包含427个新种以及众多云南新记录,为云南植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创办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今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橡胶、烟草等经济作物,被誉为云南植物资源开发的先驱。
冯国楣(1917-2007年),国内首个发现大树杜鹃的植物学家,国内外知名的杜鹃花专家和山茶花专家,并协助筹建了昆明植物园。他长期坚持野外工作,解放前在极其艰苦的年代,采集植物标本7625号(约10余万份),其中植物新种359种(蕨类植物53种,种子植物306种),毕生总共采集植物标本数万号,是中国植物学界在云南的四大著名采集家之一。
王启无,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成员。1935-1937年间,王启无率领静生所第二支考察队伍赴滇采集,他的采集范围广泛,除高等植物外,地衣、真菌、蕨类无一不采,还采集木材标本,是静生所云南采集成果最突出的学者之一。
长期招募>
🙋长期有偿招募飞行制作人!
🌟如果你有成熟的播客策划+主持+制作经验,欢迎带作品联系小助手(vx:aboutmgzn02)
关于我们>
● about热水频道,是小红书官方内容品牌「about关于」自制播客,每期围绕一个生活关键词聊聊天。系列栏目「成年人的兴趣班」持续更新中。
● 「about关于」是小红书于2021年创立的内容品牌,延续小红书「Inspire Lives」理念,关注并记录人们的生活,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思考。目前已出版 6 本纸质杂志书,最新一本《去植物园逛逛吧》,京东/当当/天猫/小红书搜「去植物园逛逛吧」就能入手。
●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订阅小宇宙
● 播客双周更新,如果想一起讨论每期话题,欢迎加入「热水听友群」,加小助手微信:aboutmgzn02,或下方扫码发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