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两年前,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赵令宾老师做客城记,介绍了她从美荷楼到枕流公寓的口述史项目经历。在本期返场节目中,她和候车式联合发起人王南游不仅带来了讲述枕流公寓口述史项目历程的新书《枕流之声》,也和我们分享了她们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市民日常生活口述史项目:为市民的婚礼、洗澡、如厕和理发做口述。
近些年来,不少关于上海的口述史图书上市。在节目的后半部分,我们讨论了《平凉路2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和《蚌壳和珍珠》这两本关注杨浦工人宿舍、徐汇武康大楼这两种迥异的上海微观社区的口述史图书,他们的内容呈现和项目方法论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节目最后,还有一个来自下半年的彩蛋,这个彩蛋是其中一位嘉宾的人生大事,也是一个让口述史项目更多元化发展的的畅想。
时间线
00:47 《枕流之声》为何新增了双语部分?
09:43 当口述史遭遇小红书:社交网络上的口述史传播实践
12:36 做书的苦与乐
20:50 枕流之声项目花絮:吃不完的饼、偶得的周璇照片、摔跤时要先保全相机
33:40 口述史成书中的内容冗余量
35:43 关于《平凉路2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和《蚌壳和珍珠》的讨论
54:57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市民日常生活口述史项目:为市民的婚礼、洗澡、如厕和理发做口述
1:00:27 为自己的婚礼准备一份口述史的礼物?
嘉宾
赵令宾,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11“关爱大使”。先后供职于香港发展局下辖历史建筑活化保育伙伴计划、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和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曾参与香港YHA美荷楼青年旅舍(香港第一代公共房屋)、上海静安口述历史丛书、上海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建筑群(原夏衍故居等)和上海徐汇滨江梦中心地块(原上海水泥厂)等文化项目。
王南游,候车式文化工作室联合发起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香港教育局注册英文教员。先后供职于香港葵涌苏浙公学、香港职业训练局下辖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和上海政法学院。
主持/制作:王越洲
新书简介
民居作为百姓生活最基础的空间载体,以多姿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富有“烟火味”的生活气息,构成了一个街区的肌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这些有着百年历史、曾经或现在依然用于居住的老房子,不仅是为居民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综合状态的写照,更是目睹这些居民与家庭投身上海近现代发展的见证者。
枕流公寓建于1930年,是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时因设施高档齐备、名人汇聚,有“海上名楼”之称。本书围绕“枕流漱石”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他们的职业涵盖画家、作家、导演、舞者、工人、公司职员、医务人员、西餐厅老板、教育工作者、物业管理人员等。多维度展现了这些群体在枕流公寓的生活印记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之人在不同历史横截面的抉择与坚持。书中穿插不同时期的档案和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本书从社会、人文、历史、艺术等角度探究城市文化与人文历史,结合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精神文化的高度需求,深度挖掘现代城市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传承。
本项目入选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年度项目。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By 城记播客4.8
66 ratings
两年前,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赵令宾老师做客城记,介绍了她从美荷楼到枕流公寓的口述史项目经历。在本期返场节目中,她和候车式联合发起人王南游不仅带来了讲述枕流公寓口述史项目历程的新书《枕流之声》,也和我们分享了她们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市民日常生活口述史项目:为市民的婚礼、洗澡、如厕和理发做口述。
近些年来,不少关于上海的口述史图书上市。在节目的后半部分,我们讨论了《平凉路2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和《蚌壳和珍珠》这两本关注杨浦工人宿舍、徐汇武康大楼这两种迥异的上海微观社区的口述史图书,他们的内容呈现和项目方法论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节目最后,还有一个来自下半年的彩蛋,这个彩蛋是其中一位嘉宾的人生大事,也是一个让口述史项目更多元化发展的的畅想。
时间线
00:47 《枕流之声》为何新增了双语部分?
09:43 当口述史遭遇小红书:社交网络上的口述史传播实践
12:36 做书的苦与乐
20:50 枕流之声项目花絮:吃不完的饼、偶得的周璇照片、摔跤时要先保全相机
33:40 口述史成书中的内容冗余量
35:43 关于《平凉路2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和《蚌壳和珍珠》的讨论
54:57 正在进行中的上海市民日常生活口述史项目:为市民的婚礼、洗澡、如厕和理发做口述
1:00:27 为自己的婚礼准备一份口述史的礼物?
嘉宾
赵令宾,候车式文化工作室发起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香港社会服务联会2011“关爱大使”。先后供职于香港发展局下辖历史建筑活化保育伙伴计划、上海市静安区文史馆和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曾参与香港YHA美荷楼青年旅舍(香港第一代公共房屋)、上海静安口述历史丛书、上海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建筑群(原夏衍故居等)和上海徐汇滨江梦中心地块(原上海水泥厂)等文化项目。
王南游,候车式文化工作室联合发起人,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硕士,香港教育局注册英文教员。先后供职于香港葵涌苏浙公学、香港职业训练局下辖香港知专设计学院(HKDI)和上海政法学院。
主持/制作:王越洲
新书简介
民居作为百姓生活最基础的空间载体,以多姿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富有“烟火味”的生活气息,构成了一个街区的肌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这些有着百年历史、曾经或现在依然用于居住的老房子,不仅是为居民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综合状态的写照,更是目睹这些居民与家庭投身上海近现代发展的见证者。
枕流公寓建于1930年,是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时因设施高档齐备、名人汇聚,有“海上名楼”之称。本书围绕“枕流漱石”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他们的职业涵盖画家、作家、导演、舞者、工人、公司职员、医务人员、西餐厅老板、教育工作者、物业管理人员等。多维度展现了这些群体在枕流公寓的生活印记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之人在不同历史横截面的抉择与坚持。书中穿插不同时期的档案和影像资料作为补充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居民口述和旧时平面图,采用建筑建模的手段还原了30年代枕流公寓建筑特征,为百年公寓在空间上的历史变迁提供参考。
本书从社会、人文、历史、艺术等角度探究城市文化与人文历史,结合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精神文化的高度需求,深度挖掘现代城市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传承。
本项目入选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年度项目。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102 Listeners

327 Listeners

453 Listeners

259 Listeners

45 Listeners

473 Listeners

118 Listeners

207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288 Listeners

313 Listeners

59 Listeners

45 Listeners

1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