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多數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對有衝突的爸媽」
今年1月我開始了Podcast頻道「心理充電站」。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我創立頻道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資源可以接受心理諮商!
也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可以用什麼方式讓那些沒有資源接受諮商的人,找到與原生家庭相處的心法、看懂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並且找到解方去面對眼前的困難。
左思右想後,我心中出現了一個點子,就是分享我所閱讀到的經典家族治療的小故事,帶領你親臨家庭諮商現場。藉由這些真實故事,去思考自己和家人的關係。因為很多家庭所「面對的問題十分相似,值得我們借鏡與學習」。
今天,我將這個家族治療故事拆分三個重點,讓你看見華人家庭中常見的家庭問題,並且讓你一窺家庭諮商的一些動人片段❣️也幫助曾遇到類似問題的你,學習自我療癒、責任分離
📚家庭與伴侶評估:四步模式🔗https://reurl.cc/yLmyna
❤️🩹【關於 Emily 朱映蓉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
❤️🩹心理充電站|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EmilyChuMFT
Produced by 主持人 Emily 朱映蓉 婚姻與家庭治療師 & 節目製作人 Jocelyn
* 節目中所提及的個案困擾,皆雙重保密:1. 匿名 2. 皆為多重個案故事混編改寫,並去除可被辨識的人事地等特徵,以保護隱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