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播客《现场!现场!》主理人。长期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分析刻画人物和事件。
嘉宾 |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知名传播学学者,播客《我有一个朋友》主理人。长期关注数字时代对人际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个体认知的改变,聚焦研究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用户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动规律等主题。
嘉宾 | “张大强的白日梦”,90后青年艺术家,自媒体博主。他常将作品搬上街头,如2023年中秋节在上海街头“搬运月亮”,制作带背带的“巨型月亮”,与路人互动。他也会在上海街头扮成云邀请路人当云,或带透明“垃圾桶”收集秋天。其作品风格独特有创意,充满趣味性,能与观众互动,引发人们对生活的关注,让人们感受美好和温暖,通过独特视角展现生活。
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生活环境看似便捷,但时间和空间却被急剧压缩,使得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常常陷入失控、安全感缺失的困境。正如知名社会人类学学者项飙提出的“附近的消失”概念——我们正在与身边的具体事物和人际关系逐渐疏离,人们要通过关注身边的具体事物和人际关系,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找到生活的支点和意义。
本期播客节目以 “附近” 为核心展开探讨。我们邀请了传播学学者、青年艺术家以及三联资深记者共同参与讨论。节目将深入剖析数字时代中的我们,是如何丢失了“附近” 的?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感知?此外,我们也想试着回答,“附近”是否可以为陷入时代症候中的年轻人提供一种情绪抓手?以及我们又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式去发现 “附近”,寻找身边的治愈时刻。希望听完节目的你,可以用一种更自然、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参与生活,并最终发现附近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更勇敢地面对生活。
【时间轴】
00:01:59 项飙老师“消失的附近”,正在都市里蔓延
00:05:27 街角的炸油条、秋天的桂花香,唤醒了我们对“附近”的体感
00:09:50 收集落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延长了秋天的赏味期限
00:17:30 “缺少附近”正在成为一种时代症候?
00:19:00 加速社会让我们丧失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力
00:25:09 愈来愈多元的网络“同温层”,却加强了我们的孤独感
00:26:56 互联网是寻找“附近”的权宜之计,它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连接
00:33:38 线下的艺术创作,是一种与观者的相遇,也让他们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00:44:38 对抗加速惯性、坐下抬头看云,或许是发现附近的第一步
00:54:20 重新走近身边的人与事,也是一种新的奇遇
01:02:55 院里的桂花、身边的好友、桌上的茶香,都成为见面的美好瞬间
01:05:11 长出自己的“触角”,和他人产生一点“摩擦力”
01:07:10 拥有附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力
————
【节目福利】
感谢现代东方茶品牌“霸王茶姬”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愈秋会友时,咫尺桂花香,桂馥兰香让馥郁桂花香与独特茶香萦绕唇齿,为你带来更清爽、低负担的健康时令茶饮。桂馥兰香,愈秋同游,希望在这个秋天,你能在“附近”收获难忘的治愈时刻。
评论区分享你关于秋天的【治愈时刻】,你的故事将有机会呈现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中🎁我们将为10位入选听友,奉上双杯桂馥兰香,邀你共寻秋日治愈瞬间!
————
【本期节目中出现的相关名词和资料延伸】
1. 项飙:现为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三联中读《你好,陌生人》播客主理人。项飙老师提出的“附近”,强调的是一种生态性的视角,鼓励人们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功能性。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哈佛百年纪念奖章获得者,其研究涵盖科技、社会、人工智能、自我、心理等领域。数十年来针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特克尔赢得了“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技术界的良心”等美誉。著有《群体性孤独》《第二自我》《虚拟化身》等作品。
3. 《群体性孤独》:作者雪莉·特克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4. 《重拾交谈》:作者雪莉·特克尔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包围的世界,我们时刻都在交流。为了“永远在线”,我们牺牲了面对面的交谈。我们彼此背离,却去亲近手机,我们的心永远都在别处。若要感同身受,要成长,要爱人与被爱,要获得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要完全了解并融入周围的世界,我们必须交谈。
5. 加速社会:指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加速的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在20世纪末以来日益显著,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加速社会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和物质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其中,德国学者、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哈特穆特·罗萨的著作《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变化》具有代表性。
————
编辑/汤伟
音频制作/张译丹
配乐/DLJ,J'san - The Place;押尾コータロー - Dear
4
4747 ratings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播客《现场!现场!》主理人。长期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擅长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分析刻画人物和事件。
嘉宾 |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知名传播学学者,播客《我有一个朋友》主理人。长期关注数字时代对人际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个体认知的改变,聚焦研究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用户行为模式以及信息流动规律等主题。
嘉宾 | “张大强的白日梦”,90后青年艺术家,自媒体博主。他常将作品搬上街头,如2023年中秋节在上海街头“搬运月亮”,制作带背带的“巨型月亮”,与路人互动。他也会在上海街头扮成云邀请路人当云,或带透明“垃圾桶”收集秋天。其作品风格独特有创意,充满趣味性,能与观众互动,引发人们对生活的关注,让人们感受美好和温暖,通过独特视角展现生活。
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生活环境看似便捷,但时间和空间却被急剧压缩,使得我们在真实生活中常常陷入失控、安全感缺失的困境。正如知名社会人类学学者项飙提出的“附近的消失”概念——我们正在与身边的具体事物和人际关系逐渐疏离,人们要通过关注身边的具体事物和人际关系,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找到生活的支点和意义。
本期播客节目以 “附近” 为核心展开探讨。我们邀请了传播学学者、青年艺术家以及三联资深记者共同参与讨论。节目将深入剖析数字时代中的我们,是如何丢失了“附近” 的?社交媒体如何改变了我们对真实生活的感知?此外,我们也想试着回答,“附近”是否可以为陷入时代症候中的年轻人提供一种情绪抓手?以及我们又有哪些可以尝试的方式去发现 “附近”,寻找身边的治愈时刻。希望听完节目的你,可以用一种更自然、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参与生活,并最终发现附近的美好和价值,从而更勇敢地面对生活。
【时间轴】
00:01:59 项飙老师“消失的附近”,正在都市里蔓延
00:05:27 街角的炸油条、秋天的桂花香,唤醒了我们对“附近”的体感
00:09:50 收集落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延长了秋天的赏味期限
00:17:30 “缺少附近”正在成为一种时代症候?
00:19:00 加速社会让我们丧失了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力
00:25:09 愈来愈多元的网络“同温层”,却加强了我们的孤独感
00:26:56 互联网是寻找“附近”的权宜之计,它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连接
00:33:38 线下的艺术创作,是一种与观者的相遇,也让他们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00:44:38 对抗加速惯性、坐下抬头看云,或许是发现附近的第一步
00:54:20 重新走近身边的人与事,也是一种新的奇遇
01:02:55 院里的桂花、身边的好友、桌上的茶香,都成为见面的美好瞬间
01:05:11 长出自己的“触角”,和他人产生一点“摩擦力”
01:07:10 拥有附近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力
————
【节目福利】
感谢现代东方茶品牌“霸王茶姬”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愈秋会友时,咫尺桂花香,桂馥兰香让馥郁桂花香与独特茶香萦绕唇齿,为你带来更清爽、低负担的健康时令茶饮。桂馥兰香,愈秋同游,希望在这个秋天,你能在“附近”收获难忘的治愈时刻。
评论区分享你关于秋天的【治愈时刻】,你的故事将有机会呈现在《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中🎁我们将为10位入选听友,奉上双杯桂馥兰香,邀你共寻秋日治愈瞬间!
————
【本期节目中出现的相关名词和资料延伸】
1. 项飙:现为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三联中读《你好,陌生人》播客主理人。项飙老师提出的“附近”,强调的是一种生态性的视角,鼓励人们关注周围的环境和人际关系,而不是仅仅追求效率和功能性。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社会学和人格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哈佛百年纪念奖章获得者,其研究涵盖科技、社会、人工智能、自我、心理等领域。数十年来针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入研究为特克尔赢得了“网络文化领域的玛格丽特•米德”“技术领域的弗洛伊德”“技术界的良心”等美誉。著有《群体性孤独》《第二自我》《虚拟化身》等作品。
3. 《群体性孤独》:作者雪莉·特克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既要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要摆脱信息技术导致的孤独,就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独处,体会独处带给人们的好处;另一方面,朋友、亲人要更多地坐在一起,面对面谈话、讨论。
4. 《重拾交谈》:作者雪莉·特克尔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包围的世界,我们时刻都在交流。为了“永远在线”,我们牺牲了面对面的交谈。我们彼此背离,却去亲近手机,我们的心永远都在别处。若要感同身受,要成长,要爱人与被爱,要获得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要完全了解并融入周围的世界,我们必须交谈。
5. 加速社会:指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加速的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在20世纪末以来日益显著,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加速社会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和物质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其中,德国学者、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哈特穆特·罗萨的著作《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变化》具有代表性。
————
编辑/汤伟
音频制作/张译丹
配乐/DLJ,J'san - The Place;押尾コータロー - Dear
102 Listeners
439 Listeners
315 Listeners
93 Listeners
234 Listeners
150 Listeners
445 Listeners
161 Listeners
198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274 Listeners
15 Listeners
42 Listeners
1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