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次播客为连线录制,音质可能会有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1930年2月,中国营造学社在北平正式创立,以全新的方法开启对我国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测绘与保护。从华北到西南,从寺庙石窟到古塔民居,在内忧外患的煎熬与颠沛流离中,营造学社开拓出认知中国古建筑与文明史的道路。
与在华北开展的考察相比,营造学社因抗战爆发而辗转西南的经历并不广为人知。那么在南迁的过程中,他们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认识西南?散落山野的古阙、崖墓、民居,为何吸引着这些建筑学者的目光?而时隔八十余年故地重访,又会有哪些不同的观察与体验?本期talk三联,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讲述,听听重走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的他们,都发现了什么。
【本期嘉宾】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时间轴】
03:47 由北向南,聚焦营造学社的川康考察
09:06 会师川蜀,不断扩大的考察范围
12:29 从营造者到考察者,从中央到边境的探索之旅
15:07 跨学科、跨领域的桥梁
22:01 昆明与李庄,开发之下古建难存
25:50 寻访崖墓:锲而不舍,得见真容
35:21 两种文化解读:到底是中央还是边陲?
41:53 两种研究系统:如何并峙与共进?
51:48 浓厚的学术氛围,不熄的学术理想
55:23 走向西南,被动时局下的主动选择
【新刊速递】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长按图片扫码阅读/收听《三联生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故事:
PS: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的知识,可以下载三联中读APP,收听/阅读相关的数字刊、课程和文章:
数字刊 | 《营造学社:在古建筑里发现中国》
课程 |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
课程 | 《访古寻踪》
文章 | 从读懂梁思成开始
文章 | 罗哲文:营造学社最后一位古建专家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4
4747 ratings
※本次播客为连线录制,音质可能会有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1930年2月,中国营造学社在北平正式创立,以全新的方法开启对我国古代建筑实例的调查、研究、测绘与保护。从华北到西南,从寺庙石窟到古塔民居,在内忧外患的煎熬与颠沛流离中,营造学社开拓出认知中国古建筑与文明史的道路。
与在华北开展的考察相比,营造学社因抗战爆发而辗转西南的经历并不广为人知。那么在南迁的过程中,他们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认识西南?散落山野的古阙、崖墓、民居,为何吸引着这些建筑学者的目光?而时隔八十余年故地重访,又会有哪些不同的观察与体验?本期talk三联,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讲述,听听重走川康古建筑调查之路的他们,都发现了什么。
【本期嘉宾】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时间轴】
03:47 由北向南,聚焦营造学社的川康考察
09:06 会师川蜀,不断扩大的考察范围
12:29 从营造者到考察者,从中央到边境的探索之旅
15:07 跨学科、跨领域的桥梁
22:01 昆明与李庄,开发之下古建难存
25:50 寻访崖墓:锲而不舍,得见真容
35:21 两种文化解读:到底是中央还是边陲?
41:53 两种研究系统:如何并峙与共进?
51:48 浓厚的学术氛围,不熄的学术理想
55:23 走向西南,被动时局下的主动选择
【新刊速递】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长按图片扫码阅读/收听《三联生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故事:
PS: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的知识,可以下载三联中读APP,收听/阅读相关的数字刊、课程和文章:
数字刊 | 《营造学社:在古建筑里发现中国》
课程 |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
课程 | 《访古寻踪》
文章 | 从读懂梁思成开始
文章 | 罗哲文:营造学社最后一位古建专家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104 Listeners
452 Listeners
320 Listeners
92 Listeners
255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456 Listeners
166 Listeners
207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15 Listeners
45 Listeners
2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