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Send us a text
冥想,對許多人而言是尋求內在平靜的方式,但其實,像我一樣長期接觸冥想的人,也會有抗拒冥想的時刻?
抗拒冥想,這並不是異常現象,反而可能是內心深處在發出訊號!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樣的抗拒可能有兩大原因,我們又該怎麼去回應自己的情緒起伏?
記得,冥想是一段陪伴自己的旅程,而不是追求完美的壓力。
🌿 這一集會聊到:
✔ 曾經試圖用冥想壓抑受傷和憤怒,卻發現無法平靜?
✔ 憤怒、焦慮等情緒是保護機制的一部分,記得與情緒對話、承認感受的真實性!
✔ 當情緒被看見、釋放後,再進行冥想,會更容易找到平靜。
✔ 更深層次的抗拒,可能源自於兒時的創傷或內在小孩的需求...
✔ 不要強迫自己冥想,可以透過閱讀相關書籍、尋求心理諮商等方式!
📚推薦書單
《童年情感忽視》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脆弱的力量》
《當下的力量》
《情緒密碼》
《是家人,也是他人》
⏰節目更新時間
【常態節目】:每週三晚上8點更新
【冥想引導】:每雙週、週日晚上8點更新
📢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 IG / FB / YouTube: Michelle Lin 林萱
💬 想聽更多什麼主題?歡迎私訊我建議!💕
🎧本節目由【聲歷其境】團隊製作播出
4.2
1919 ratings
Send us a text
冥想,對許多人而言是尋求內在平靜的方式,但其實,像我一樣長期接觸冥想的人,也會有抗拒冥想的時刻?
抗拒冥想,這並不是異常現象,反而可能是內心深處在發出訊號!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樣的抗拒可能有兩大原因,我們又該怎麼去回應自己的情緒起伏?
記得,冥想是一段陪伴自己的旅程,而不是追求完美的壓力。
🌿 這一集會聊到:
✔ 曾經試圖用冥想壓抑受傷和憤怒,卻發現無法平靜?
✔ 憤怒、焦慮等情緒是保護機制的一部分,記得與情緒對話、承認感受的真實性!
✔ 當情緒被看見、釋放後,再進行冥想,會更容易找到平靜。
✔ 更深層次的抗拒,可能源自於兒時的創傷或內在小孩的需求...
✔ 不要強迫自己冥想,可以透過閱讀相關書籍、尋求心理諮商等方式!
📚推薦書單
《童年情感忽視》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脆弱的力量》
《當下的力量》
《情緒密碼》
《是家人,也是他人》
⏰節目更新時間
【常態節目】:每週三晚上8點更新
【冥想引導】:每雙週、週日晚上8點更新
📢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 IG / FB / YouTube: Michelle Lin 林萱
💬 想聽更多什麼主題?歡迎私訊我建議!💕
🎧本節目由【聲歷其境】團隊製作播出
125 Listeners
747 Listeners
126 Listeners
157 Listeners
20 Listeners
25 Listeners
186 Listeners
68 Listeners
18 Listeners
428 Listeners
10 Listeners
118 Listeners
21 Listeners
50 Listeners
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