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日常行動跟生活自理都需要協助的阿宏,接受伊甸家庭托顧服務,除獲得妥善照顧,還增加外出活動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媽媽也可以安心工作和喘息。伊甸基金會邀您力挺「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成為身心障礙者尚勇的隊友!
https://fstry.pse.is/872v42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離婚後的「謠言戰」:先讓孩子被好好愛🌱
👉 本集重點:離婚理由被扭曲、團體中被抹黑、孩子被「說故事」洗腦——怎麼自保、怎麼還原?
🔔 你可能也遇到
• 前伴侶在親友/社群中「另造版本」🗣️
• 孩子被灌輸偏頗故事:「你媽/你爸怎樣怎樣…」🍎
• 自己明明是受傷的一方,卻被貼上「情緒不穩」標籤 😞
🧭 阿玲律師拆解「謠言」3類型
1. ❶ 全無事實:無中生有。
2. ❷ 半真半假:抓一點真相,大幅扭曲詮釋。
3. ❸ 選擇遺忘:刻意避談外遇、暴力、金錢失序,只留下「你脾氣不好」。
→ 對策心法:要不要回應=值不值得。評估回應對你與孩子是否「增益大於傷害」。
🛡️ 自保SOP(大人版)
• ① 先穩住:不為自清而自損。把情緒與證據分流。
• ② 留軌跡:用「有日期戳記」的方式保存重點事實(mail/筆記/就醫文件)。
• ③ 法務資源:不為了「趕快自由」就賣掉清白;需要時主張名譽/侵權與親權利益。
• ④ 限界線:對不當言語與介入,畫出拒絕與停損,不在孩子面前互相鬥法。
👧👦 關於孩子(最重要)
• 先建安全感:先愛、再真相。
• 累積好記憶:共讀「跟愛有關的繪本」、固定陪伴儀式。
• 事實不急說:把真相寫下來、存起來(有時間戳記)。等孩子足夠理解再開檔。
• 信任孩子:孩子是感受性的、眼睛是雪亮的 👀。
• 避免「反向洗腦」:別急著對沖對方的說法,免得變成兩邊都在拉扯他/她。
🧠 憂鬱不是罪名
• 很多被壓到就醫的人,後來反被「精神狀態」貼標籤。
• 病因有生理也有情境:別讓診斷被用來「倒果為因」掩蓋真正的關係問題。
💬 給正在經歷的你
• 「讓步要有底線」;「澄清要有策略」。
• 孩子要的不是你贏辯論,而是你能被他依靠。
• 把力氣用在:照顧自己、保存證據、穩住和孩子的連結。其他交給時間。
#離婚 #共同教養 #謠言 #家庭關係 #心理健康 #法律觀點 #親子溝通 #時間戳記
4.8
2222 ratings
日常行動跟生活自理都需要協助的阿宏,接受伊甸家庭托顧服務,除獲得妥善照顧,還增加外出活動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媽媽也可以安心工作和喘息。伊甸基金會邀您力挺「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成為身心障礙者尚勇的隊友!
https://fstry.pse.is/872v42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z7v00wa011tixvp2j2e1f8r/comments
離婚後的「謠言戰」:先讓孩子被好好愛🌱
👉 本集重點:離婚理由被扭曲、團體中被抹黑、孩子被「說故事」洗腦——怎麼自保、怎麼還原?
🔔 你可能也遇到
• 前伴侶在親友/社群中「另造版本」🗣️
• 孩子被灌輸偏頗故事:「你媽/你爸怎樣怎樣…」🍎
• 自己明明是受傷的一方,卻被貼上「情緒不穩」標籤 😞
🧭 阿玲律師拆解「謠言」3類型
1. ❶ 全無事實:無中生有。
2. ❷ 半真半假:抓一點真相,大幅扭曲詮釋。
3. ❸ 選擇遺忘:刻意避談外遇、暴力、金錢失序,只留下「你脾氣不好」。
→ 對策心法:要不要回應=值不值得。評估回應對你與孩子是否「增益大於傷害」。
🛡️ 自保SOP(大人版)
• ① 先穩住:不為自清而自損。把情緒與證據分流。
• ② 留軌跡:用「有日期戳記」的方式保存重點事實(mail/筆記/就醫文件)。
• ③ 法務資源:不為了「趕快自由」就賣掉清白;需要時主張名譽/侵權與親權利益。
• ④ 限界線:對不當言語與介入,畫出拒絕與停損,不在孩子面前互相鬥法。
👧👦 關於孩子(最重要)
• 先建安全感:先愛、再真相。
• 累積好記憶:共讀「跟愛有關的繪本」、固定陪伴儀式。
• 事實不急說:把真相寫下來、存起來(有時間戳記)。等孩子足夠理解再開檔。
• 信任孩子:孩子是感受性的、眼睛是雪亮的 👀。
• 避免「反向洗腦」:別急著對沖對方的說法,免得變成兩邊都在拉扯他/她。
🧠 憂鬱不是罪名
• 很多被壓到就醫的人,後來反被「精神狀態」貼標籤。
• 病因有生理也有情境:別讓診斷被用來「倒果為因」掩蓋真正的關係問題。
💬 給正在經歷的你
• 「讓步要有底線」;「澄清要有策略」。
• 孩子要的不是你贏辯論,而是你能被他依靠。
• 把力氣用在:照顧自己、保存證據、穩住和孩子的連結。其他交給時間。
#離婚 #共同教養 #謠言 #家庭關係 #心理健康 #法律觀點 #親子溝通 #時間戳記
125 Listeners
131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43 Listeners
66 Listeners
455 Listeners
66 Listeners
101 Listeners
425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19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8 Listeners
21 Listeners
4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