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随着美中暂时达成贸易协议,关税战引发的震荡暂时落幕,给众多企业看到短暂的希望,也让全球市场出现改变。2025年5月12日,美中双方在日内瓦达成一项短暂的贸易协议,标志着一场恶化已久的贸易战暂时休兵。美国同意将对中国商品课征的关税,由145%大幅下调至30%,中国也同步将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从125%降至10%。虽然双方仍处于高度戒备之中,但这场为期90天的协议不仅缓解了全球市场的紧张情绪,也让世界再次审视,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希望塑造的“新世界秩序”究竟为何。
特朗普这一轮关税政策,不只是一场单纯的经济冲突,更是一场世界秩序的重建尝试。对特朗普来说,世界贸易秩序长期以来不公平对待美国,尤其是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美国经常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他认为这是一种“掠夺性贸易”,而关税正是扭转这种局势的利器,他自己也不避讳提起,时常在镜头前对“美国遭受不公平待遇”、“其他国家占美国便宜”等话题侃侃而谈。
耶鲁大学研究比较法律和经济史的法学教授张泰苏告诉美联社,美中关税战在上个月引发的混乱可能不是毫无缘由的,两国都在测试自己的实力,特朗普强调外国公司对美国消费者的重视,而中国则强调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张泰苏表示:“就在今年 2 月份,双方可能还对彼此的经济或政治弱点、意图,抱有不切实际的假设。” “美国一开始就夸大了他们自己的谈判实力,而中国可能也夸大了他们因美国经济压力而获得的安全感。”
“因此,这项协议最好的结果似乎是双方都更注重现实。”张泰苏表示,“从这一点来看,两国的目标似乎是一致的。”
不过,《时代》杂志(TIME)写道,特朗普在对华关税上的让步尚未彻底结束。 90天对消费者和投资人来说,都是一段喘息的时间,但这并不是永远的。中国将这一逆转描绘成自己的胜利,这可能会激起特朗普及“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群众的更多不满。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视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助长中国崛起的帮凶,因此停止对WTO的资金支持,并着手单边对包括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经济体征收高额关税。他同时推动所谓“互惠关税政策”,对世界主要贸易对手课征10%至50%不等的关税,对中国更一度达到145%。
这些举措的背后,是特朗普对现行自由贸易体系的彻底否定。比起加入多国的贸易组织,他似乎更希望取而代之的是,以“主权经济”为核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每个国家以本国利益为导向,贸易协议建立在双边协商基础上,排除传统的多边制度架构。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主张推动“全球化2.0”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开放、合作与多边主义。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等平台,试图塑造一个以亲中国家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全球经济秩序。
而特朗普的“新世界秩序”则走向反全球化。他主张撤出传统多边组织,从巴黎气候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皆不惜退出。他的核心思想是:多边主义削弱了美国的主权与经济利益。
特朗普宣称关税不仅能保护本国企业、重振制造业,更能迫使他国让步。然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方法短期内或许能增加部分就业,但长期却会引发通胀、供应链混乱与市场动荡。
“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指出,截至目前,美国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因其难以承受原材料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更是警告,即便关税已暂时降低至30%,仍将在月底调升商品价格。路透社周四报导,APEC(亚太经合组织)最新报告则警告,美国关税措施已导致亚太地区出口增速,从去年的5.7%骤降至仅0.4%,并将区域经济成长预期下修至2.6%。 APEC政策主任栗山(Carlos Kuriyama)表示,这些关税已不仅限于影响商品贸易,也正在干扰服务业与金融市场。
此外,史丹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斯(Steven J. Davis)告诉《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特朗普的朝令夕改,已导致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被视为“不可靠伙伴”。
根据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报导,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接受审查,批评人士认为特朗普滥用总统权限、绕过国会,侵犯了美国宪法所赋予国会的税收权限。
90天后,若美中谈判未果,关税或将再度飙升。特朗普是否真能以此重构世界秩序,还是只会让世界陷入更深的不确定与对立?答案,恐怕比预想的更复杂。
1.3
66 ratings
随着美中暂时达成贸易协议,关税战引发的震荡暂时落幕,给众多企业看到短暂的希望,也让全球市场出现改变。2025年5月12日,美中双方在日内瓦达成一项短暂的贸易协议,标志着一场恶化已久的贸易战暂时休兵。美国同意将对中国商品课征的关税,由145%大幅下调至30%,中国也同步将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从125%降至10%。虽然双方仍处于高度戒备之中,但这场为期90天的协议不仅缓解了全球市场的紧张情绪,也让世界再次审视,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希望塑造的“新世界秩序”究竟为何。
特朗普这一轮关税政策,不只是一场单纯的经济冲突,更是一场世界秩序的重建尝试。对特朗普来说,世界贸易秩序长期以来不公平对待美国,尤其是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中,美国经常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他认为这是一种“掠夺性贸易”,而关税正是扭转这种局势的利器,他自己也不避讳提起,时常在镜头前对“美国遭受不公平待遇”、“其他国家占美国便宜”等话题侃侃而谈。
耶鲁大学研究比较法律和经济史的法学教授张泰苏告诉美联社,美中关税战在上个月引发的混乱可能不是毫无缘由的,两国都在测试自己的实力,特朗普强调外国公司对美国消费者的重视,而中国则强调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张泰苏表示:“就在今年 2 月份,双方可能还对彼此的经济或政治弱点、意图,抱有不切实际的假设。” “美国一开始就夸大了他们自己的谈判实力,而中国可能也夸大了他们因美国经济压力而获得的安全感。”
“因此,这项协议最好的结果似乎是双方都更注重现实。”张泰苏表示,“从这一点来看,两国的目标似乎是一致的。”
不过,《时代》杂志(TIME)写道,特朗普在对华关税上的让步尚未彻底结束。 90天对消费者和投资人来说,都是一段喘息的时间,但这并不是永远的。中国将这一逆转描绘成自己的胜利,这可能会激起特朗普及“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群众的更多不满。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视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助长中国崛起的帮凶,因此停止对WTO的资金支持,并着手单边对包括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经济体征收高额关税。他同时推动所谓“互惠关税政策”,对世界主要贸易对手课征10%至50%不等的关税,对中国更一度达到145%。
这些举措的背后,是特朗普对现行自由贸易体系的彻底否定。比起加入多国的贸易组织,他似乎更希望取而代之的是,以“主权经济”为核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每个国家以本国利益为导向,贸易协议建立在双边协商基础上,排除传统的多边制度架构。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主张推动“全球化2.0”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开放、合作与多边主义。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等平台,试图塑造一个以亲中国家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全球经济秩序。
而特朗普的“新世界秩序”则走向反全球化。他主张撤出传统多边组织,从巴黎气候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皆不惜退出。他的核心思想是:多边主义削弱了美国的主权与经济利益。
特朗普宣称关税不仅能保护本国企业、重振制造业,更能迫使他国让步。然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方法短期内或许能增加部分就业,但长期却会引发通胀、供应链混乱与市场动荡。
“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指出,截至目前,美国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因其难以承受原材料成本上涨所带来的压力,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更是警告,即便关税已暂时降低至30%,仍将在月底调升商品价格。路透社周四报导,APEC(亚太经合组织)最新报告则警告,美国关税措施已导致亚太地区出口增速,从去年的5.7%骤降至仅0.4%,并将区域经济成长预期下修至2.6%。 APEC政策主任栗山(Carlos Kuriyama)表示,这些关税已不仅限于影响商品贸易,也正在干扰服务业与金融市场。
此外,史丹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斯(Steven J. Davis)告诉《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特朗普的朝令夕改,已导致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被视为“不可靠伙伴”。
根据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报导,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正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接受审查,批评人士认为特朗普滥用总统权限、绕过国会,侵犯了美国宪法所赋予国会的税收权限。
90天后,若美中谈判未果,关税或将再度飙升。特朗普是否真能以此重构世界秩序,还是只会让世界陷入更深的不确定与对立?答案,恐怕比预想的更复杂。
2 Listeners
18 Listeners
5 Listeners
13 Listeners
16 Listeners
2 Listeners
3 Listeners
3 Listeners
316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2 Listeners
490 Listeners
149 Listeners
445 Listeners
1,023 Listeners
199 Listeners
5 Listeners
118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46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