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週我們與大家討論了不少「科技」與「性別」的議題,
這週終於邀請到<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的總編輯本人——洪文玲!
小編發現科技和理工似乎總是承攬著一些標籤,
無論是性別、邏輯能力、數理能力等,
似乎都成為我們判定自己適不適合的標準。
此外大家對它們或許還有「學經歷」的顧忌與既定印象,
究竟怎麼樣才能稱作「科技人」?
是要從小到大讀理科?參加相關比賽得大獎? 還是到科技公司上班?
門檻若沒有完全符合,是不是就註定和科技擦不上邊?
本週【科技人老母 - 洪文玲】將帶大家顛覆科技應用與學習科學的本質,
告訴大家如何用「積極、行動、連結」就能更認識這個領域。
事實上正在使用著手機、電腦、平板的你,已經是半個科技人了,
而行行出老母製作的podcast也是應用了科技達到傳播資訊的好例子。
想成為一名科技人其實並非天方夜譚,一起來聽聽本週的節目吧!
▍訪談精華
(1) 現實VS 想像:在造船系所領悟的事情
(2) 理論的誕生不是要搞死學生? 該怎麼看待「學科的理論」?
(3) 擁有自由的翅膀:在美國十多年帶給自己的感受和收穫
(4) 從發散到收斂:成為更自由、更專注的自己
(5) 彼此扶持與共好:<台灣女科技電子報>的價值和意義
(6) 褪去框架與設限:人人都可以是科技人,別讓學科成績定義你
(7) 成為自己的雕塑家:工程的本質是什麼,如何使自己更出色
—
▍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總編輯,洪文玲
美國密西根大學造船及輪機工程博士、碩士;工業與運作工程碩士。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工程系副教授,兼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學術研究關注工程的知識生產與實踐,包含其中的權力與性別面向。近期聚焦為高雄氣爆的技術溝通與實務、石化工業區周界社區的正義轉型,及離岸風電在台灣的技術生根。
曾經是國際母乳會-社區母乳支持團體帶領人,生產教育講師和嬰幼兒按摩與撫觸講師。
目前是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的理事長。2017年接手《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總編輯至今;《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發刊至今已經是第15年。未來希望與新媒體及高中教師、家長社群更緊密的合作,並參與國內正興起的女科技人聯合行動,呼應重視多元、平等、包涵(DEI)的企業指標,及朝向家庭/人生友善的台灣社會轉型。
—
行行出老母: 延伸訪談回顧
(1) 工程師老母的故事,怡萱
(2) AI老母的故事,溫怡玲
(3) 太空老母的故事,朱崇惠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