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uly 04, 2017《世界报》:不随波逐流者的生命在中国一文不值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获释保外就医的消息传开后,德语媒体立即广泛加以报道。德国一些知名作家也很快参与了联名请求中国政府允许刘晓波到海外就医的行动。但中国政府的拒绝令媒体大失所望。《维也纳日报》和德国《世界报》等都说中方释放刘晓波只是为了让他死在监狱外面。虽然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都愿意尽力治疗处于肝癌晚期的刘晓波,但刘晓波出不来使媒体对刘晓波的命运和中国的人权状况继续感到忧虑。德新社报道说,绿党要求默克尔总理在习近平周三到访柏林时,敦促对方放行刘晓波。 《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写道:中方释放刘晓波,既不是慈善司法行动,更不是专权中国思想转变的信号,而是充满挖苦嘲弄的算计。海外大字标题新闻“两熊猫在柏林休息放松并正在适应环境”比“刘晓波死在中国监狱”更对北京的胃口。可刘晓波犯了什么罪?他参与了一个要求民主改革的宪章撰写,也就是说,他要求让中国公民拥有话语权。但批评性行为被一党当家的共产党政府视为是对公共安全的危害,实际上是共产党害怕丧失权力。中国的人权政策继续远远落后于欧洲的期盼。那里是强者为王,不是法律至上。布鲁塞尔和柏林应继续要求北京改变思想。即将到来的20国峰会为此提供了一个机会。《南德意志报》写道:刘晓波领取诺和奖的机会很渺茫。虽然官方允许他保外就医,但他只不过是从监狱换到了医院。朋友、记者和外交官都不许和他交谈,只是他妻子刘霞允许去看望他,但她也是受到监视的。刘晓波的律师说,他们俩递交了出国申请,但均遭到拒绝。中国司法部把德国和美国大使和欧盟代表叫去,告知他们说,刘晓波身体状况不适合旅行。诺和奖评委会虽然在刘晓波病情公布后又向他发出了邀请,但挪威政府并没有表态。刘晓波2010年在中狱获诺和奖给挪威政府带来了不少麻烦。北京2010年中断了和挪威的所有官方往来。冰河期随后长达6年,使挪威渔业吃了不少苦头。直到去年12月,两国政府才又决定要交谈。要让奥斯陆就刘晓波事件表态,这让奥斯陆很为难。《世界报》写道:要不是中国博客众多,我们很可能根本就不会获悉刘晓波患病的消息。中国对待人的生命的苛刻和冷血每次都总是让人触目心惊。在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里,一个不随波逐流、敢于抬头的人的生命一文不值。中国的粗暴令人难以承受,但政府知道如何把自己的野蛮无情和大部分人的粗鲁无礼连成一片。而刘晓波则每天都得经受粗暴无情。患病的刘晓波所必须承受的孤单寂寞令人震惊。...more5minPlay
June 20, 2017《南德意志报》看法国立法大选:对改革的授权很脆弱法国总统马克龙赢得法国立法大选的胜利,受到德国政府的欢迎,也受到德国媒体的欢呼。但本月18日的投票率如此低落,又给马克龙的胜利打了一个折扣,从而引发媒体多方思考。 法国总统马克龙赢得法国立法大选的胜利,受到德国政府的欢迎,也受到德国媒体的欢呼。但本月18日的投票率如此低落,又给马克龙的胜利打了一个折扣,从而引发媒体多方思考。 N-TV电视台报道说: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外长加布里尔均对马克龙获得国会多数表示了欢迎。默克尔通过政府发言人表示,马克龙的胜利给德国、法国和欧盟“良好合作”带来了希望。 《南德意志报》写道:对马克龙来说,改革是个太小的词语。他要的是转变,转型,或者甚至是革命。马克龙急不可耐地要进行体制转变。他在国会现在拥有多数。但法国的选举扭曲了事实。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支持马克龙的党派。对改革甚至转型的授权其实很脆弱。这是《南德意志报》的观点。 《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写道:投马克龙的票也就是投了欧盟的票。让法国在经济强盛和社会繁荣的欧洲中繁荣壮大 马克龙现在朝这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作为国家元首,他本来就拥有很多权力。现在,国会的强力支持使他在推进大型项目如劳工市场的灵活化、退休金改革和欧盟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不会遇到来自国会的阻力。他顶多也就只需要担心来自大街上的抗议而已。这是《新奥斯纳布吕克报》的评语。 下萨克森州吕内堡出版的《州报》写道:没有哪位法国总统像马克龙这样既毫无疑问地强大,又有懈可击地脆弱。令人惊异的强大在于他十四个月前发起的运动一举压倒了老党派并给他带来了国会多数席位。但这一胜利有个缺陷:到目前为止,马克龙只能将他的改革热情传染给年轻人。周日历史性的低投票率令人震惊休克。这是下萨克森《州报》的感受。 《曼海姆晨报》写道:国会议员里有不少是来自公民社会。他们除了政治外,还了解另一个社会。通过积极参与的公民从下而上进行更新的设想很好,现在只需要去实现它。但马克龙的成功是建立在其它党派失败的基础上。低投票率显示,很多公民各党派还没有动员起来,还需要通过可信度来争取。但法国需要一个活跃的在野派阵营。法国的裂痕太多,无法形成一个统一党。而法国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成了马克龙的追随者。这是《曼海姆晨报》的观点。 N-TV电视台也认为,马克龙的历史性胜利有个缺陷:大部分人没有追随总统直到投票箱前。这应该引发马克龙的思考。事实上,令人惊讶的选举胜利后,没有人摆出胜利者的姿态,受到胜利宠幸的马克龙也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在投票率极低的情况下,热情洋溢就不合时宜。马克龙虽然得到了国会的支持,但法国未必站到了他身后。马克龙在竞选时,既大谈更新,又发誓要统一法国。后者将是马克龙任期内最耗力气的事儿。能朝这个方向迈进,让法国得到“一份”政党比例代表制,这才可能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这是N-TV电视台的预言。...more5minPlay
June 06, 2017德国电视一台:中国绝非理想伙伴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之际,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来访柏林和布鲁塞尔,好像专门来顶美国的缺。虽然欧中后来因贸易谈判未果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但李克强此前已在柏林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巴黎协定的执行。在特朗普不愿领导世界的背景下,欧洲人期望中国能成为重要伙伴。但李克强的来访显示,双方虽然有所靠近,但要更近乎,也不那么容易。 德国《世界报》关注了李克强、默克尔和特朗普关系的变化。该报指出,在柏林,中国把自己展示为更好的美国。李克强向特朗普放了一枝又一枝的毒箭,默克尔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德中签署一系列合作合同的时候,默李站在后面微笑。从政治角度来看,签署的具体合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图片向美国发出的信号,即:我们在合作,而且合作超过以往。事情就是这么奇怪:由于特朗普使七国峰会失败,峰会之后接踵而来的李克强来访就好像是专门安排好的一个会晤,以奚落美国。李克强向华盛顿放了四枝毒箭,默克尔虽然不那么露骨,但也跟着放,或者喜笑颜开地点头。四枝毒箭为:一,特朗普不是对多元社会不满吗?默李就强调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李克强甚至认为,欧中自贸时代已经成熟。二,特朗普批评世贸组织的贸易规则,甚至威胁要退出世贸。德国和中国则一致强调世贸的重要性。默克尔还打算为中国留在世贸而尽力。三,特朗普一直说德国的贸易顺差是个问题,必须降下来。李克强不问自答地自动表示:“我们对德国的贸易大顺差没什么不满意的。这样,我们就有更多高品质的商品可供选择。”这话说得李克强和默克尔全都一脸笑眯眯的。四,在环保上,德国和中国与特朗普的对比最为明显。李克强表示,北京不会追随美国人,而会执行巴黎协定。他还说:“我们要实现绿色和长远增长。”曾在七国峰会上劝说特朗普不要退出的默克尔于是高兴地表示:“我很高兴中国支持巴黎协定。”在德国和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恶化的印象下,与中国的关系进展就简直带有粉红色。但《世界报》认为,这一发展也是有代价的。这一回,默克尔就没有明确督促客人改善人权。德国电视一台评论说:中国是理想伙伴?绝非如此。中国虽然大力扩展了再生能源,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碳排国和煤炭消费国。为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毫不手软地加强了贸易保护。中国人喜欢说,和欧洲合作会带来双赢。但欧洲人要小心,可不要让中国人独自赢了两回。中国主要是在经济上需要欧洲,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美国人还是比中国人更靠近欧洲,而且这一点不会改变。自由、民主、参与权、法治和个人的人权,这些价值,美国和欧洲都是通过艰苦斗争换来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些价值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谁要是认为中国是可以补缺的理想伙伴,那可是想问题没有想透。...more5minPlay
May 23, 2017《南德意志报》:欧盟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改革计划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让德国人对法国和欧盟充满希望。德语媒体给马克龙冠以“希望之星”甚至“欧盟拯救者”的称号,以表达对马克龙的喜爱和拥戴。马克龙上台第二天便来访柏林,媒体于是开始议论,马克龙和默克尔是不是理想的一对欧盟促进派。但两人在欧盟政策上有差距,媒体就此已有所透露,而马克龙刚上台的几个举措已开始降低德国媒体对他的热切期望。不过,总体而言,媒体还是对他满怀希望,并在期盼一份有他的手笔的、行之有效的欧盟改革计划。 《时代报》对马克龙的内阁不是很满意。该报写道,马克龙曾许诺,让法国人民在内阁得到更好的体现。但他组建的内阁选的却全都是跟他很相像的人。部长们都是收入超过一般人的工作狂,属于旧精英阶层。他们对现有体制不会提出质疑,而会继续施行现行政策:减少对雇主的要求、裁减公务员、缩小学校班级、增加警察,总之就是继续老一套。马克龙的政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轰动,也谈不上是新开端。毫无疑问,为了在立法大选时获得权力,马克龙下的棋很策略很聪明。在大选前,他就成功分裂了社会党阵营。现在,他通过委任保守派阵营的人做总理和两位部长,又将共和党阵营一分为二,从中吸取力量,这自然有利于让他在立法大选时获得多数,只可惜平民百姓在马克龙身边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公民社会并没有跟随马克龙迁入爱丽舍宫。这是《时代报》的观点。《奥古斯堡汇报》认为,马克龙必须先把缺乏改革能力的法国调动起来,把它推上改革之路,然后谈欧盟改革才有意义。《南德意志报》认为,欧盟几乎濒临死亡的事件已成为过去。年轻的法国总统给欧盟注入了活力和希望。德国立即条件反射般地觉得自己要预先付出,要给钱,要给刚上台的马克龙送上一份礼物。但这样做未必聪明。欧盟要想更受欢迎更稳定,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改革计划。金钱礼物起不了什么作用。欧洲最大的税务机制是结构性基金。有关它的预算很快将重新进行谈判。英国退出欧盟将给预算带来一个缺口。与此同时,欧元国修补支出监管和增长刺激漏洞的意愿在上涨。在这两种情况下,正好可以打造一个新计划。比如,为欧元区提供自己的预算。这有可能将成为平衡欧洲竞争状态的良药。但谁给钱,谁监管呢?怎样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再者,有关削减青少年失业率的项目许诺已经有好多个了。马克龙确实给欧盟带来了希望,但人们应珍惜这一机会,因为欧盟已不会得到很多机会了。德国和法国宁可慢慢来。大家需要的是一份考虑周全并行之有效的改革计划。这是《南德意志报》的看法。...more5minPlay
May 09, 2017《莱茵法尔茨报》:马克龙有能力拯救法国独立中间派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给德国带来欣慰和希望。默克尔总理及德国政府此前已公开支持马克龙竞选。马克龙在竞选战中,也曾公开表态支持默克尔的欢迎难民政策。这在欧洲已是难得听到的声音。所以,马克龙的胜利等于是给默克尔助了一臂之力。默克尔立即于竞选当晚通过电话向马克龙表示了祝贺,并对马克龙支持欧盟表示了肯定。外长加布里尔向媒体表示,马克龙的胜利给了德国一个任务,那就是帮助他成为一位成功的总统。 法国二轮竞选日恰巧也是德国石荷州选举日。基民盟得票率增加1.4%,达32%,超过竞争对手社民党近5个百分点。这使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阵营心情愉快,认为这是选民对默克尔路线的肯定。法国马克龙和基民盟石荷州获胜可谓给默克尔竞选连任送来了两股春风。马克龙当选总统在德国媒体也引起巨大反响。多份媒体表示,让法国和解和统一,这是一场艰巨的战斗。《莱茵法尔茨报》充满激情地写道:马克龙有引领法国人和推动改革的能力。迄今为止,他显得正直高尚、深思熟虑、心态平衡、无所畏惧。他打算把貌似相反的事物联成一体:自由和平等、增长和稳定、民族自豪和欧洲统一。他有能力成为法国的拯救者。这是《莱茵法尔茨报》的预言。《巴登报》没有这么乐观。该报写道:法国的社会裂痕已太深,以致于难以快速弥合。1/3以上的选民投了勒庞的票,1/4根本就没去选举。自1969年以来,弃权票还从来没有这么高过。换句话说,半个法国放弃了追随马克龙颂扬的现代化并从中获益的希望。而投票马克龙的选民中,有不少人首先只是为了选掉勒庞。法国这位最年轻总统暂时还是最虚弱总统。这是《巴登报》的看法。《莱茵邮报》也认为,尽管马克龙取得了胜利,但选举结果仍然是个糟糕的消息。1千1百万选民投了勒庞的票,而投票马克龙的选民也并不都赞成马克龙对欧盟、全球化和开放边境的积极态度。勒庞进不了爱丽舍宫给我们带来的宽慰不应让我们认为,马克龙的胜利意味着法国人对欧盟的激情投票或者甚至是发出了阻止欧洲民粹主义前行的信号。一旦马克龙像他的前任一样失败,那么他将成为史书上为极端主义者上台掌权的开路者。这是《莱茵邮报》的看法。《巴登最新消息报》写道:衡量新总统历史功绩的标准主要是降低失业率。只有当他能给全球化的输家创造未来时,他才能长期战胜勒庞。《新奥斯纳布吕克报》充满激情地欢呼;法国万岁!欧洲万岁!自由开明的马克龙赢得了选举,把右翼民粹主义者和欧盟反对者勒庞赶到了第二位。欧盟不必承受国家民族主义的试验和分裂的考验。法国得到了迫切需要的重新起步的机会。这是《新奥斯纳布吕克报》的观点。...more5minPlay
April 25, 2017《明镜》周刊:勒庞既成功又失败了法国第一轮选举把中间派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右翼极端代表勒庞(Marine Le Pen)选入了第二轮选举,传统右翼和左翼大党全都落榜。这一罕见局面既让德语媒体对马克龙充满希望,又让人们对法国的局势感到担心。 《新苏黎世报》写道:法国的总统选举将成为对欧盟的公民投票。欧盟话题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竞选讨论。劳动力移民、工作岗位因欧盟市场变化和全球化而向外转移等是许多法国人关心的热门话题,而这些人并不仅仅是失业者和所谓的现代化的牺牲者。民调预言,勒庞将在5月7日第二轮选举中彻底失败。但反对极端右翼的“共和阵线”并不可靠。勒庞成为总统还是有可能的。要把勒庞打得落花流水,马克龙还必须清晰显示自己的形象。仅只是显得热情友好是不够的。这是《新苏黎世报》的看法。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写道:过去十年里统治了法国的两位总统没能改变核心问题,即法国的高失业率。无论是没有前途的青年,还是农村或郊区的输家,对这个心怀责备的群体而言,改善其经济处境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在邻国法国,这一群体将继续是一股既有决定力又有危险性的政治力量。这是《每日镜报》的分析。《世界报》写道:法国一轮选举第一眼看上去让人比较安心。只有马克龙和勒庞获得了进入第二轮选举的资格。柏林和布鲁塞尔首先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极右和极左势力进入第二轮对决的灾难场面不会出现了。这两方均强烈批评欧盟并指责德国权势太大。不管这两方谁获胜,欧盟都将受到巨大挑战。并很可能快速遭遇重大经济损失,中期结果是,欧盟将寿终正寝。尽管这一极端场面不会出现,但危险并没有真正被排除,因为,勒庞还完全可能赢得选举。与2012年相比,勒庞扩大了她的选民基础。法国的竞选战已出现了这么多风波转折,马克龙在最后跑向终点的路上受到推挤,这不是不可能的事。这是《世界报》的观点。《明镜》周刊写道:法国首次将一个中间派候选人推上了尖端,人民大党全被淘汰出局,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抉择。对勒庞来说,一轮选举既是胜利又是失败。一方面,她明显超越了她父亲2002年达到的得票率,另一方面,这位国民阵线领导人没能成为打入第二轮选举的最强选手。赢家显然是马克龙。这位年轻政治家为他才刚2016年创立的“前进党”带来了名符其实的突破,而这位中偏左政治家的胜利同时由是给政治上层社会刮了一记响亮的耳光。马克龙成为法国新总统的可能性很大。这是《明镜》周刊的预言。...more5minPlay
April 11, 2017德国《日报》看法国大选:法国脱欧与否成选民分界线法国大选即将到来,一幕比一幕激烈的大选战让邻国德国翘首观望。虽然初战时选手众多,但在大选战临近尾声之际,德国媒体纷纷聚焦两大选手:反欧盟的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勒庞(Marine Le Pen)和赞成欧盟的前进党创立人马克隆(Emmanuel Macron)。 德国电视一台怀疑,不去投票的选民说不定会把玛丽勒庞抬上总统宝座。本来,法国总统大选素来拥有高投票率,但法国人今年对政治感到厌倦。奥朗德执政毫无光彩和总统候选人频频曝光的丑闻让法国人对撒谎者、操控者和奸商了无兴趣。对政治特权阶层的蔑视转而变为灰心丧气和听天由命。人们说,不管怎样,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人们以恶心的眼光看着巴黎,然后又掉转目光。根据著名巴黎政治大学(Sciences Po)物理学家 Serge Gamal 的测算,第一轮选举中,将会有30%的选民弃权。关键的是第二轮选举。如果玛丽勒庞能发挥良好的动员力,她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任法国总统。Gamal曾预测到,美国的选举动力会把特朗普推上总统宝座。根据他的分析计算,法国大量不去投票的选民可能会带来令人惊讶的选举结果,那就是勒庞获胜。因为,不确定情绪非常普遍。66%的选民到现在还不知道该选谁。再者,不选勒庞的选民,同时又对勒庞的对手菲永(Francois Fillon)或马克隆感到反感。在大选战一系列丑闻曝光后,Gamal 把玛丽勒庞当选总统的可能性由最初的“不可能”改为“不太可能”,现在又升级为“不是不可能”。但《赫芬顿邮报》则报道说,马克隆已是99%的总统。根据英国经济杂志《经济学家》的数据统计,在最后一轮选举中,马克隆有99%的把握战胜勒庞,成为法国总统。该杂志以大量的民意测验为基础,并对近50年来选举预测和实际的选举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第二轮选举中是马克隆挑战勒庞,那他获胜的可能性高达99%。如果菲永也打入第二轮,那么,马克龙战胜勒庞的机率为91%。不过,去年美国大选显示,《经济学家》杂志的计算也可能有错。该杂志曾算定克林顿有97%的获胜可能,但结果却是特朗普赢得了选举。《时代》周报认为,今年的法国选举是有史以来最难预测的选举。柏林出版的《日报》认为,法国的选举已不再是要选右还是选左,而是要选法国是脱欧还是留欧。脱欧线成了两大选民阵营的分水岭。《世界报》表示,这种极端的选举局面在法国还从来没有过。法国要么将首次迎来一位女总统,要么将首次把一位独立候选人送上总统宝座。而一旦老于世故的玛丽勒庞成为总统,她可能会比特朗普更危险。法国现在必须在希望和恐惧选手之间做出抉择。...more5minPlay
March 28, 2017默克尔访美:美德分裂更为明显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3月17日访问华盛顿,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进行了短暂会谈。本来这是一个相互靠近的机会,而作为盟友,双方见面应该是热情有加,喜笑颜开,但双方却全都保持距离,谈话气氛十分冷淡。在随后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双方亮出了很可怜的会谈成果,那就是德国将把军费开支由现在的1.2%提升到国民总产值的2%。但特朗普在记者会上不和默克尔做象征性握手,引起哗然。默克尔才刚离去,特朗普18日就补踢一脚,说德国欠北约和美国一大笔安全保护费。两个人谈不拢,大家都看在眼里。原是亲密盟友的美国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很快让德国人觉得陌生和疏远。《星星》周刊叹息道,默克尔和特朗普是成不了朋友的了。 无论是在外交形式上,还是在谈话内容上,默克尔此行都没有带回什么礼物。尽管如此,默克尔还是受到媒体的普遍赞扬。为什么?原因之一是她的对手是不受媒体欢迎的特朗普。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曾点名批评默克尔的难民政策。此次会晤,两人在难民问题上毫无靠拢的迹象。依照特朗普的性格,他还会继续拿难民问题开刀,不会给默克尔好日子过。难民问题还是个没有解开的结。在自贸问题上,两人也是针尖对麦芒。默克尔主动表示她是自贸的支持者,但特朗普不理她那一套,让下手在巴登20国经济峰会上取消了结束声明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一条。德国媒体本来对默克尔此行抱有期望,一是期望她能让特朗普明了多边关系世界新秩序的重要性,二是摸清特朗普对待俄国的态度,并让他看到西方团结对俄的必要性。因为一旦美国退出制裁俄国的联盟,西方制裁俄国就等于划上了句号。但特朗普根本就没打算给默克尔多少说话的空间。《焦点》周刊报道说,第一个期待定位太高了。特朗普不会让人轻易动摇他的世界观。至于第二个期待嘛,虽然特朗普的大使日前狠狠批评了俄国,让人觉得大有希望,但这种状况随时都可能改变,特朗普已再次证明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两个期待都落了空,但默克尔还是成了特朗普侮辱的受益者。为什么?因为德国大选战已拉开序幕。在默克尔出访前,德国媒体就告诫她要和特朗普拉开距离,以免人气很旺的竞争对手舒尔茨说她和不受欢迎的特朗普打成一片。拉开距离对她有益,所以她从一开始就保持距离。特朗普居然在记者会上不跟她握手!德国媒体自然全都往默克尔这边倒,给默克尔加分。《南德意志报》也批评堂堂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待默克尔粗鲁且毫无敬意,让德国人和美国人全都目瞪口呆。虽然默克尔受到媒体一片赞扬,但赞扬声掩盖不了西方世界离异和分裂的事实。而铁娘子默克尔似乎阻挡不了这一趋势。...more5minPlay
March 14, 2017德土关系紧张,默克尔批而不禁德国大约有三百万土耳其裔人。土耳其政府成员计划在德国举办多场竞选活动,为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的修宪计划拉选票。但德国多个地方政府以安全为由加以拒绝,导致德土关系紧张。荷土关系已因荷兰拒绝土耳其两位部长入境,引发两国外交战。默克尔总理(Angela Merkel)再次批评土耳其谩骂荷兰政府成员是“纳粹余孽”的做法不当,并表示“完全支持”荷兰。但德国并不打算仿效荷兰,颁布针对土耳其政府成员的入境禁令。德土关系能籍此平稳下来吗? 细观荷土局势,荷兰和土耳其都处于紧张竞选状态。荷兰领导层期望能阻挡右翼民粹主义势力的不断增长,土耳其政府则到处为修宪计划做政治宣传。这一宪法改革一旦受到选民的赞同,埃尔多安的权力将进一步扩大。德国媒体大多不看好修宪计划,认为这是埃尔多安挖空民主,走向专权的重要一步。但德国的土耳其人中有不少人是拥护埃尔多安的。不过,修宪计划在土耳其也受到争议,4月16日公投时能否通过,还是个未知数。有分析家向德国广播电台表示,埃尔多安指责德国采取“纳粹手段”,谩骂荷兰是“法西斯”,这都是在有意挑衅,以树立敌人,把选民拉到自己这一边。而荷兰方面也来了一手硬的,这也同样是为了争取选民。双方上演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外交战。要知道谁是赢家,到时看两国的投票结果就行。面对土方的挑衅,德国政府到现在为止一直比较克制。德国宪法法院裁定,是否应禁止土方的拉票活动,德国政府可以酌情而定。不过,政府一直没有使出这一杀手锏。不难想象,一旦使出这一招,德土争吵将立即升级。针对埃尔多安诋毁德国使用“纳粹手段”的说法,默克尔当时没有做出过激反应,只是说,对这种不恰当的比较,不值得加以评论。外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上周与土耳其外长会晤时,明确警告土方,不要再把现在的德国和纳粹德国相提并论。但土方显然不理这一套。数天后,德国内政部长也表了态。他明确反对土方在德国领土举办拉票活动,但他同时又说,为了不让土方进入它想要进入的受害者角色,人们应慎重考虑是否要禁止土耳其政府成员入境。财政部长一语道破机关。他说,避免德土争吵升级至关重要。但土耳其显然不会善罢甘休,如果演讲拉票继续受阻,土方肯定会加大对德国的压力。专家们预测,德土关系将进一步恶化。为阻挡难民潮涌向欧盟,德国和欧盟需要土耳其在前沿把关。但埃尔多安不断集权,引起德国多方不满。不过,默克尔是外交场上的老手。她善于在艰难时局中默默等待时机。如果她能和平化解德土紧张局势,这对她九月竞选四任总理将大有裨益。...more5minPlay
February 28, 2017紧张、危险的德国大选战自德国社民党1月底正式推出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担任本党总理竞选人后,德国大选战很快拉开序幕。社民党民意支持率不断攀升,现已基本和最大党(基民盟/基社盟)联盟党平齐。默克尔(Angela Merkel) 领导的基民盟变得烦躁不安,开始向舒尔茨放箭,说舒尔茨在欧盟的亲信部下支取了过多差旅费,又说舒尔茨上台有损德国等等。有人说,这将是一场肮脏的大选战。默克尔象上次那样稳操胜券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今年的大选变得紧张,有看头。舒尔茨有扳倒默克尔的可能吗? 曾担任欧盟议会主席的舒尔茨在欧盟层面上给人留下了良好印象。如他上台,人们可以想象,他会为欧盟的团结和强大而努力。但他在内政上会施行什么政策,这还是个未知数。不过,人们可以期待,他会带来一些变化。基民盟虽然攻击舒尔茨没有拿出内政方案,但默克尔每次竞选也是不打方案牌的,而是打个人形象牌。她也没有推出竞选方案。根据她的竞选风格,她不推出执政方案完全是有可能的。如果她四任总理,选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德国不会有多大变化,只会“继续走老路”。但德国人对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坐卧不安:不安全感在上升,难民融入社会艰难,对俄制裁僵持不下等,使人们期望看到改革和变化。根据《图片报》2月中旬公布的民意调查,红-红-绿阵营得票可达48%,完全可以上台执政。联盟党目前虽然可得票32%, 比社民党高一个百分点,但联盟党缺乏足够的联盟伙伴。在这种情况下,社民党身价百倍,可以自己挑选联盟伙伴。民意调查专家表示,如果没有对默克尔的怀疑,目前的舒尔茨热就不会出现。社民党目前春风得意,且团结一心,力挺舒尔茨。联盟党则继续分裂严重,令选民惶惶然。德高望重的社民党前外长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成功当选总统,而默克尔当时居然推举不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也暴露了她缺乏某种能力的一面。再者,联盟党分裂严重问题,她一直解决不了。这位女强人在执政方面的弱点也开始暴露。《柏林日报》报道说,默克尔和基社盟领袖泽霍费尔(Horst Seehofer)显然已开始公开讨厌对方,不但在难民政策上谈不拢,在外交政策上,两人也各唱各的曲。泽霍费尔已预告要去访问俄国,而这是默克尔忌讳的事。他还打算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对特朗普的出格行为也不像总理府那样看得那么沉重。他的外交政策其实也在拆默克尔的台。据说,默克尔看见自己和泽霍费尔出席记者会宣布自己是两党总理候选人的照片时,吓了一跳。她一副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样子,根本看不出争取连任的热情和干劲。可她当时宣布将代表基民盟投入竞选时,她还说她对新一任总理工作充满好奇。她把和泽霍费尔的合不来全写在脸上,把基民盟也惊呆了。基民盟陷入了抑郁状态。今年是超级选举年,有三个州选举和德国大选。如果基民盟不振作起来,努力施行改革,默克尔这个全球最强女强人就可能会轰然倒塌。...more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