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上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首次访华获得高度关注度,这是自2016年奥巴马政府任期即将结束时苏珊·赖斯(Susan Rice)以来国家安全顾问首次访华。美国安全高阶官员在拜登执政最后阶段以及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之际前去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中国外交军事官员会面有何意义?美国对华政策在拜登执政期间如何发展?流亡美国的异见人士,同时也是政治评论学者王军涛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中,谈了他的分析。
法广:沙利文现在去北京有何意义?
王军涛:”我觉得两件事情需要他去做。因为沙利文他国家安全顾问,是去中国谈的不是外交,也不是经贸,他主要谈的是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国际安全和双边的安全关系。他见张又侠(注: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就谈到要建立战区司令之间的对话,这就是过去他们所讲的“防护栏”制度。好像是在白宫(或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表的公告中,说去年11月拜登和习近平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性,统一做法,从去年到现在,两边的工作部门,包括部长和布林肯等人落实相关的工作有所进展。也就是说过去的事情达成了协议,没有什么要建的,现在要建的就是“防护栏”,需要战区司令对话。
中国现在有个问题,一切要看齐,必须要跟习近平商量。另外就是俄乌战争问题,战争刚开打的时候,西方对中国的要求就是不能卖给俄罗斯在战场上可以杀人的致命武器,到目前为止,国际核查等各种情报部门都认为中国遵守了这一点,没有做这件事情,但是俄罗斯现在自己生产武器的能力的恢复得很快,建起来一个庞大的武器系统,中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次沙利文就提出来说让中国停止这样做。
美国也制裁中国几十家企业进行了制裁,同时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技术,机器和军事生产。
所以沙利文这次来,主要就是这两点,同时还要实现让拜登和习近平通话。”
法广:访华期间沙利文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举行了会谈,这是自 2018 年以来美国官员与中国军方官员的首次会晤。周四习有捡到了近平,被认为是沙利文三天访问的高潮,您如何看这样的安排?
王军涛:“照理说他来只要按照过去的规格接待就行,但这次见了张又侠也见了习近平,其实规格有点特殊。现在拜登已经明确不选,下次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选胜都和拜登本人没有关系,习近平也应该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们这次谈到要让拜登和习近平做一次谈话,当然就是说明有些事情要由他们俩来拍板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在拜登任期结束之前避免发生一些事情。沙利文在访问中还说到美国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堵住中国能够使用先进技术去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在广大的经贸部门继续保持顺畅。另外还有一种可能,上星期美国财长耶伦说可能要降息了,或许预示美国经济可能好转了——我也看到超市的物价也在下降。如果经济好转,拜登说要把关税降下来说了很长时间。最初说除了高科技都可以谈,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在北京的时候就说,尽管对高科技美国采取了措施,但是超过90%都不在监视之列,美国贸易代表说事关美国制造业,但是制造业占的比重很小,所以这显然都是为了选举需要,是政治需要,所以并不是真的。假如关税真的降下来会了,市场就有一个小繁荣,是不是为了选举需要要制造一个小繁荣的景象?
另外就是在中国,我知道其实现在中国很多大公司级别很高,手眼通天,其实政府管理部门是管理不了的,所以要习近平亲自来介入。战区司令的对接和停止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这是西方新提的要求。这个必须要习近平来拍板,如果实在不行就需要习和拜登通一次话。中国给予破格接待,我觉得可能是冲着关税去的,在关税(降低)方面,其实民主党的选举也需要。”
法广:拜登将于明年一月退位,作为美国总统,他罕见没有访华。您如何对拜登的四年对华政策做一个总结?
王军涛:“拜登对中国的政策,我认为是建立在特朗普的基础上,特朗普是一个破冰者。原来西方各国都在讨好中国,谁也不敢得罪它,各国政要都没有人敢跟他说“不”。但是特朗普打了贸易战,一下就把中国不能招惹这一点给打破了。特朗普本来想要实现贸易协定,但他在商业中的一贯做法就是极限施压,为了达到一个商业目的会把所有手段都使出来,要国务院所有部门都对中国施压,结果是他下台时关贸协定也并没有谈成,但实施两年之后把美国人吓了一跳,后来各方面压力都启动了,但特朗普下台的时候这些都没停,各个专业部门都在做这些事情。
拜登上来之后,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并不是一场贸易战能决定的。拜登一上来就非常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他说中国和美国将是争夺人类下一代谁主导世界的问题,而且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是美国前所未有的对手,远远超过前苏联。仔细分析原因有两点:首先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和美国深深地粘在了一起,和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不来往不同,冷战划了一条界线,铁幕实际上对美国伤害不大。那么如果要强行分开的话,对美国伤害也很大;第二,当年雷根站在柏林说,戈尔巴乔夫,你把这个墙拆了——当时美国是有信心的,但现在美国要筑墙,中国嘲笑说这是“小院高墙”为了防范别人。
我概括美国的对华战略,就是以中国为长期对手,不准备在一两件事上打败中国,要全面和中国竞争全球影响力的时候,美国一定要保持优势。所以拜登一上来就许诺说,绝不会在让自己任期内让中国超过美国,要压住中国。
在这一点上,拜登做了三方面工作。特朗普有一种“中国计划”,就是在美国国内全面肃清中国对美国的间谍行为和偷窃行为,拜登将它扩展到政治上,包括在美国肃清中共的势力,而且外国人代理人制度确实很厉害,包括那些发展中美关系的机构,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对美国的渗透都是借助于发展中美关系,也是和美国的利益长在一起,所以也要求澄清自己是否是外国政府的代理人,要通过这样的透明方式警醒美国的各个方面。
第二是要在中国的周边建立战略同盟,在军事上围堵中国,类似亚太小北约。首先是美澳印日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接着是美英澳的准军事同盟奥库斯(AUKUS),包括向澳大利亚出售核舰艇。当时的考量是,如果美中发生战争,塞班这些地方都会从后方变为前方,澳大利亚可能会是长程导弹的战略后方,所以要把澳大利亚拉进来。再后来又建立起了戴维营美日韩三方对话,在东南亚进行渗透,向越南半价出售F 15战斗机的出售获得了越南金兰湾开放,通过准军事同盟来对抗中国。
第三,就是在高科技领域域对中国进行打压,防止中国超越美国。拜登任期前两年是在布局做这些事情,实际上就是把特朗普做的事情继续下去。因为特朗普虽然打贸易战,但是他的注意力很集中,最后彭佩奥,博明和于茂春这些人都出来了,他们说的话特朗普并不赞成,落实的时候就会拆台。所以彭佩奥也是很想访问台湾,但是特朗普因为怕引起误解不让军队给他护航。米利将军主动打电话说美国无意跟中国发生冲突——因为他发现中国很紧张,但美国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很想弹劾米利,但他第一句就说自己是遵守特朗普的命令……当时的形势比较紧张,也很混乱,很多政策都展开l了,但最后临门一脚特朗普除了支持贸易战外,其他都不支持。比如,在香港镇压问题上,特朗普说中国人知道怎么办,并不需要给他们出主意,后来他很烦别人老跟他谈到香港问题。在大家的压力下,他说中国要出兵十万解决香港,后来被他阻止住了,后来到参众两院香港问题决议出来的时候,他很也快就签了字。可以说他在这些问题上都并不在意,最在意的就是贸易问题,很强悍。
但是这些领域打开之后,拜登是把它们整顿和系统化了,在三个领域全面比较系统地围堵中国。一个是在美国比较系统的肃清中国影响力,第二是高科技封杀中国,三是在中国周围进行准军事同盟围堵中国,就像当年围前苏联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也觉得中国很棘手。作为世界领袖,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进一步的发展,要解决地球上的很多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对策和统一的管理,不然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比如新冠疫情和之前的非典肺炎都需要全球共同进行风控,另外全球打击贩毒走私,极地开发,太空开发,海深海开发,核技术扩散控制或者环保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拿出管控全球的方案,中国就作为一个最大的搅局者。
以疫情防控为例,如果中国不配合,全世界努力也没有用,所以拜登就有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来自对世界的忧虑和对世界领袖地位的担当,必须需要中国的合作。
这一次沙利文的公报说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且到目前为止两边都在顺利地落实两国领导达成的共识,即初步告一个段落。所以也就是说,拜登在这个范围内把特朗普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进行了整顿,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对华政策,已经进行地差不多了,我觉得拜登做得应该是比较完备了,有的人说希望他和中国彻底翻牌,但是这次沙利文重申了“三不”:包括不破坏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 不支持台湾独立,不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治等等……这些都是按照拜登的计划在进行。
简单说,特朗普要求有限,但他使用的手段是迅雷不及掩耳,但是他的目标很单一。拜登就把它变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对华全球政策,特别是建立国际同盟这一点是特朗普不会做的。”
非常感谢王军涛接受法广专访。
上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首次访华获得高度关注度,这是自2016年奥巴马政府任期即将结束时苏珊·赖斯(Susan Rice)以来国家安全顾问首次访华。美国安全高阶官员在拜登执政最后阶段以及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之际前去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中国外交军事官员会面有何意义?美国对华政策在拜登执政期间如何发展?流亡美国的异见人士,同时也是政治评论学者王军涛接受本台电话采访中,谈了他的分析。
法广:沙利文现在去北京有何意义?
王军涛:”我觉得两件事情需要他去做。因为沙利文他国家安全顾问,是去中国谈的不是外交,也不是经贸,他主要谈的是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国际安全和双边的安全关系。他见张又侠(注: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就谈到要建立战区司令之间的对话,这就是过去他们所讲的“防护栏”制度。好像是在白宫(或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发表的公告中,说去年11月拜登和习近平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的一致性,统一做法,从去年到现在,两边的工作部门,包括部长和布林肯等人落实相关的工作有所进展。也就是说过去的事情达成了协议,没有什么要建的,现在要建的就是“防护栏”,需要战区司令对话。
中国现在有个问题,一切要看齐,必须要跟习近平商量。另外就是俄乌战争问题,战争刚开打的时候,西方对中国的要求就是不能卖给俄罗斯在战场上可以杀人的致命武器,到目前为止,国际核查等各种情报部门都认为中国遵守了这一点,没有做这件事情,但是俄罗斯现在自己生产武器的能力的恢复得很快,建起来一个庞大的武器系统,中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次沙利文就提出来说让中国停止这样做。
美国也制裁中国几十家企业进行了制裁,同时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的战争技术,机器和军事生产。
所以沙利文这次来,主要就是这两点,同时还要实现让拜登和习近平通话。”
法广:访华期间沙利文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举行了会谈,这是自 2018 年以来美国官员与中国军方官员的首次会晤。周四习有捡到了近平,被认为是沙利文三天访问的高潮,您如何看这样的安排?
王军涛:“照理说他来只要按照过去的规格接待就行,但这次见了张又侠也见了习近平,其实规格有点特殊。现在拜登已经明确不选,下次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选胜都和拜登本人没有关系,习近平也应该知道这一点,而且他们这次谈到要让拜登和习近平做一次谈话,当然就是说明有些事情要由他们俩来拍板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在拜登任期结束之前避免发生一些事情。沙利文在访问中还说到美国继续在高科技领域堵住中国能够使用先进技术去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在广大的经贸部门继续保持顺畅。另外还有一种可能,上星期美国财长耶伦说可能要降息了,或许预示美国经济可能好转了——我也看到超市的物价也在下降。如果经济好转,拜登说要把关税降下来说了很长时间。最初说除了高科技都可以谈,商务部长雷蒙多在在北京的时候就说,尽管对高科技美国采取了措施,但是超过90%都不在监视之列,美国贸易代表说事关美国制造业,但是制造业占的比重很小,所以这显然都是为了选举需要,是政治需要,所以并不是真的。假如关税真的降下来会了,市场就有一个小繁荣,是不是为了选举需要要制造一个小繁荣的景象?
另外就是在中国,我知道其实现在中国很多大公司级别很高,手眼通天,其实政府管理部门是管理不了的,所以要习近平亲自来介入。战区司令的对接和停止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这是西方新提的要求。这个必须要习近平来拍板,如果实在不行就需要习和拜登通一次话。中国给予破格接待,我觉得可能是冲着关税去的,在关税(降低)方面,其实民主党的选举也需要。”
法广:拜登将于明年一月退位,作为美国总统,他罕见没有访华。您如何对拜登的四年对华政策做一个总结?
王军涛:“拜登对中国的政策,我认为是建立在特朗普的基础上,特朗普是一个破冰者。原来西方各国都在讨好中国,谁也不敢得罪它,各国政要都没有人敢跟他说“不”。但是特朗普打了贸易战,一下就把中国不能招惹这一点给打破了。特朗普本来想要实现贸易协定,但他在商业中的一贯做法就是极限施压,为了达到一个商业目的会把所有手段都使出来,要国务院所有部门都对中国施压,结果是他下台时关贸协定也并没有谈成,但实施两年之后把美国人吓了一跳,后来各方面压力都启动了,但特朗普下台的时候这些都没停,各个专业部门都在做这些事情。
拜登上来之后,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并不是一场贸易战能决定的。拜登一上来就非常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他说中国和美国将是争夺人类下一代谁主导世界的问题,而且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是美国前所未有的对手,远远超过前苏联。仔细分析原因有两点:首先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和美国深深地粘在了一起,和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不来往不同,冷战划了一条界线,铁幕实际上对美国伤害不大。那么如果要强行分开的话,对美国伤害也很大;第二,当年雷根站在柏林说,戈尔巴乔夫,你把这个墙拆了——当时美国是有信心的,但现在美国要筑墙,中国嘲笑说这是“小院高墙”为了防范别人。
我概括美国的对华战略,就是以中国为长期对手,不准备在一两件事上打败中国,要全面和中国竞争全球影响力的时候,美国一定要保持优势。所以拜登一上来就许诺说,绝不会在让自己任期内让中国超过美国,要压住中国。
在这一点上,拜登做了三方面工作。特朗普有一种“中国计划”,就是在美国国内全面肃清中国对美国的间谍行为和偷窃行为,拜登将它扩展到政治上,包括在美国肃清中共的势力,而且外国人代理人制度确实很厉害,包括那些发展中美关系的机构,因为他们很清楚中国对美国的渗透都是借助于发展中美关系,也是和美国的利益长在一起,所以也要求澄清自己是否是外国政府的代理人,要通过这样的透明方式警醒美国的各个方面。
第二是要在中国的周边建立战略同盟,在军事上围堵中国,类似亚太小北约。首先是美澳印日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接着是美英澳的准军事同盟奥库斯(AUKUS),包括向澳大利亚出售核舰艇。当时的考量是,如果美中发生战争,塞班这些地方都会从后方变为前方,澳大利亚可能会是长程导弹的战略后方,所以要把澳大利亚拉进来。再后来又建立起了戴维营美日韩三方对话,在东南亚进行渗透,向越南半价出售F 15战斗机的出售获得了越南金兰湾开放,通过准军事同盟来对抗中国。
第三,就是在高科技领域域对中国进行打压,防止中国超越美国。拜登任期前两年是在布局做这些事情,实际上就是把特朗普做的事情继续下去。因为特朗普虽然打贸易战,但是他的注意力很集中,最后彭佩奥,博明和于茂春这些人都出来了,他们说的话特朗普并不赞成,落实的时候就会拆台。所以彭佩奥也是很想访问台湾,但是特朗普因为怕引起误解不让军队给他护航。米利将军主动打电话说美国无意跟中国发生冲突——因为他发现中国很紧张,但美国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很想弹劾米利,但他第一句就说自己是遵守特朗普的命令……当时的形势比较紧张,也很混乱,很多政策都展开l了,但最后临门一脚特朗普除了支持贸易战外,其他都不支持。比如,在香港镇压问题上,特朗普说中国人知道怎么办,并不需要给他们出主意,后来他很烦别人老跟他谈到香港问题。在大家的压力下,他说中国要出兵十万解决香港,后来被他阻止住了,后来到参众两院香港问题决议出来的时候,他很也快就签了字。可以说他在这些问题上都并不在意,最在意的就是贸易问题,很强悍。
但是这些领域打开之后,拜登是把它们整顿和系统化了,在三个领域全面比较系统地围堵中国。一个是在美国比较系统的肃清中国影响力,第二是高科技封杀中国,三是在中国周围进行准军事同盟围堵中国,就像当年围前苏联一样。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也觉得中国很棘手。作为世界领袖,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进一步的发展,要解决地球上的很多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对策和统一的管理,不然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存。比如新冠疫情和之前的非典肺炎都需要全球共同进行风控,另外全球打击贩毒走私,极地开发,太空开发,海深海开发,核技术扩散控制或者环保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拿出管控全球的方案,中国就作为一个最大的搅局者。
以疫情防控为例,如果中国不配合,全世界努力也没有用,所以拜登就有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来自对世界的忧虑和对世界领袖地位的担当,必须需要中国的合作。
这一次沙利文的公报说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并且到目前为止两边都在顺利地落实两国领导达成的共识,即初步告一个段落。所以也就是说,拜登在这个范围内把特朗普打开的潘多拉的盒子进行了整顿,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对华政策,已经进行地差不多了,我觉得拜登做得应该是比较完备了,有的人说希望他和中国彻底翻牌,但是这次沙利文重申了“三不”:包括不破坏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 不支持台湾独立,不试图改变中国的政治等等……这些都是按照拜登的计划在进行。
简单说,特朗普要求有限,但他使用的手段是迅雷不及掩耳,但是他的目标很单一。拜登就把它变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对华全球政策,特别是建立国际同盟这一点是特朗普不会做的。”
非常感谢王军涛接受法广专访。
176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