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上一集我們請語涵心理師分享了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為,
這集有更多重點喔!
(一)我們有哪些方向去理解小孩的行為與情緒呢?
1.孩子的生理需求,例如:累了餓了所以鬧脾氣。
2.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例如:孩子想要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
3.孩子的發展未完全。例如孩子小肌肉還在發展,寫功課很吃力,而不是他想要偷懶。
(二)孩子即使大了,也還有一些能力正在發展,不一定是「故意。」
特別是衝動控制,前額葉要到20~25歲才發展完成。
(三)家長需要練習去確核自己的假設。小小孩用觀察,大一點的小孩,家長可以用選擇題或是非題,對於還來說會比開放式問題更容易回答。
(四)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幫孩子旁白,複述孩子說的話,不急著給建議,可以讓孩子更能夠表達自己行為的原因。
最後有一個可愛的例子,小孩子為什麼在商店要摸東摸西的呢?
歡迎來聽這一集的分享喔!
吳語涵心理師
任職於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https://www.facebook.com/motherbabypsychologist/
IG:https://www.instagram.com/hsinyitsengpsychologis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ce4c9el00bq010ua7pog6gv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ce4c9el00bq010ua7pog6gv/comments
#教養 #親子 #父母 #故意 #情緒 #行為 #伴旅心時間 #伴旅心理治療所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上一集我們請語涵心理師分享了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為,
這集有更多重點喔!
(一)我們有哪些方向去理解小孩的行為與情緒呢?
1.孩子的生理需求,例如:累了餓了所以鬧脾氣。
2.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例如:孩子想要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
3.孩子的發展未完全。例如孩子小肌肉還在發展,寫功課很吃力,而不是他想要偷懶。
(二)孩子即使大了,也還有一些能力正在發展,不一定是「故意。」
特別是衝動控制,前額葉要到20~25歲才發展完成。
(三)家長需要練習去確核自己的假設。小小孩用觀察,大一點的小孩,家長可以用選擇題或是非題,對於還來說會比開放式問題更容易回答。
(四)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幫孩子旁白,複述孩子說的話,不急著給建議,可以讓孩子更能夠表達自己行為的原因。
最後有一個可愛的例子,小孩子為什麼在商店要摸東摸西的呢?
歡迎來聽這一集的分享喔!
吳語涵心理師
任職於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心理師的媽寶研究室:https://www.facebook.com/motherbabypsychologist/
IG:https://www.instagram.com/hsinyitsengpsychologist/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ce4c9el00bq010ua7pog6gv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ce4c9el00bq010ua7pog6gv/comments
#教養 #親子 #父母 #故意 #情緒 #行為 #伴旅心時間 #伴旅心理治療所 #伴旅馥心心理治療所
120 Listeners
127 Listeners
156 Listeners
42 Listeners
71 Listeners
407 Listeners
27 Listeners
41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13 Listeners
0 Listeners
14 Listeners
18 Listeners
30 Listeners
2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