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今天(6月7日)出版的法国 各大日报主要聚焦三大话题:一,是与诺曼底登陆80周年的纪念活动相关的报道;二,是愈加复杂的中东局势: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紧张局势急剧升级;三,则是已经拉开帷幕的欧洲选举,欧洲面临极右翼势力的挑战,选举后可能形成新的政治格局。另外,《解放报》介绍了法国记者多里安-马洛维奇(Dorian Malovic)所著新书《香港安魂曲》(或《中国是如何杀死香港的》);《十字架报》则刊出专访,披露中美在太空领域展开的竞争。
《香港安魂曲》审视香港巨变
法国常驻亚洲记者马洛维奇所著《香港安魂曲》于4月4日出版发行,作者十分无奈、却清醒地审视了这个前英国殖民地自1997年回归中国以来的变化。
马洛维奇是法国《十字架报》亚洲部门负责人,曾于1987年派驻香港。在亚洲工作了35年。他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北京压制自由的做法,凸显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日益严重的镇压。
马洛维奇经历了香港1997年的主权移交,见证了2019年的引渡法和一年后的国家安全法对香港特区的逐步封锁。
作为香港的一名“养子”,马洛维奇深受香港这片独特的土地、华人世界长久以来的这个自由空间所“吸引、着迷甚至倾倒”。他在书中讲述了这份激情的依恋,这个让他40年难忘的特殊故事。就在我们纪念八九-六四35周年之际,他透过香港这个窗口重新审视了中国的演变。
马洛维奇的《安魂曲》不是一本政治小册子,也不是针对一个千方百计要保住权力、并维护党和领导人合法性的一个政权的冷酷分析。他在采访的道路上,本着“感受中国人、观察他们、倾听他们、尽力理解他们”的极大的同理心作出报道。
《解放报》写道:1987年,马洛维奇带着行李箱、笔记本和一双善于观察的大眼睛来到香港。当时他不会说粤语或普通话。但他很快便入乡随俗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并为民众所接受。无论在街头巷尾、餐厅、咖啡馆,还是乘坐火车、渡轮,他不失任何机会努力追寻“香港灵魂”。
他怀着一颗好奇心,游遍广东、四川、西藏、新疆,深入各地,了解民生。结识了数十位包括各阶层人士在内的中国人。他在新疆伊宁得以与维吾尔族人密切接触。他的故事大概正是对这些自1989年以来受到镇压和大规模迫害的男女公民最美好的致意。
数十年间,马洛维奇定期返回香港。2019年,一位30多岁的港人不无悲哀地向他表示:香港已是一位末期病患。
马洛维奇总结道:中国暗杀西藏用了50年的时间;屠杀新疆用了大约20年;而在2019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镇压了香港。他在2023年开启最后一次旅程之前,对“独裁2.0”充满担忧且不抱任何幻想。
中美在太空领域展开竞争
6月4日星期二,中国宣布再次成功采集月球背面样本。法国地理学家 Isabelle Sourbès-Verger在接受《十字架报》专访时强调,中美两国正在兴起在太空领域的竞争。
Verger 回顾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20 世纪 60 年代末,人类对月球的兴趣随着苏美竞争的加剧而增长。出于政治原因并为了维护其国际领导地位,美国发起了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挑战。
不过从1969年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开始,苏美的兴趣随着政治利益的减少而逐渐减弱,从而为欧洲和日本打开了大门,他们相继发射了自己的月球科学探测器。如今,在月球或火星上行走的想法仍是一个追求的目标。
2000年代初期,美国重启太空计划,该计划一波三折,最终在拜登政府下得以维持。
Verger指出,在美国重启该计划之前,中国就已经表示支持回收月球样本,用于科研。不过,在繁复的国际背景下,出于对自身成熟技术的信心,美国的愿景发生了变化,他们宣布打算在2030年将人类送上月球。
中国航空计划的起步较美国晚20到30年,且预算也远远低于美国。但近年来,中国在此一领域投入巨资,希望以此向世界证明: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与美国展开直接竞争。
关于月球的地缘政治概念,Verger 认为:这是人为制造的概念,媒体在其中起了传声筒的作用。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地缘政治实际上被工具化了。西方世界谴责中国的威胁,主要是通过冷战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太空能力的演变。
3
44 ratings
今天(6月7日)出版的法国 各大日报主要聚焦三大话题:一,是与诺曼底登陆80周年的纪念活动相关的报道;二,是愈加复杂的中东局势:黎巴嫩与以色列边境紧张局势急剧升级;三,则是已经拉开帷幕的欧洲选举,欧洲面临极右翼势力的挑战,选举后可能形成新的政治格局。另外,《解放报》介绍了法国记者多里安-马洛维奇(Dorian Malovic)所著新书《香港安魂曲》(或《中国是如何杀死香港的》);《十字架报》则刊出专访,披露中美在太空领域展开的竞争。
《香港安魂曲》审视香港巨变
法国常驻亚洲记者马洛维奇所著《香港安魂曲》于4月4日出版发行,作者十分无奈、却清醒地审视了这个前英国殖民地自1997年回归中国以来的变化。
马洛维奇是法国《十字架报》亚洲部门负责人,曾于1987年派驻香港。在亚洲工作了35年。他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北京压制自由的做法,凸显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日益严重的镇压。
马洛维奇经历了香港1997年的主权移交,见证了2019年的引渡法和一年后的国家安全法对香港特区的逐步封锁。
作为香港的一名“养子”,马洛维奇深受香港这片独特的土地、华人世界长久以来的这个自由空间所“吸引、着迷甚至倾倒”。他在书中讲述了这份激情的依恋,这个让他40年难忘的特殊故事。就在我们纪念八九-六四35周年之际,他透过香港这个窗口重新审视了中国的演变。
马洛维奇的《安魂曲》不是一本政治小册子,也不是针对一个千方百计要保住权力、并维护党和领导人合法性的一个政权的冷酷分析。他在采访的道路上,本着“感受中国人、观察他们、倾听他们、尽力理解他们”的极大的同理心作出报道。
《解放报》写道:1987年,马洛维奇带着行李箱、笔记本和一双善于观察的大眼睛来到香港。当时他不会说粤语或普通话。但他很快便入乡随俗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并为民众所接受。无论在街头巷尾、餐厅、咖啡馆,还是乘坐火车、渡轮,他不失任何机会努力追寻“香港灵魂”。
他怀着一颗好奇心,游遍广东、四川、西藏、新疆,深入各地,了解民生。结识了数十位包括各阶层人士在内的中国人。他在新疆伊宁得以与维吾尔族人密切接触。他的故事大概正是对这些自1989年以来受到镇压和大规模迫害的男女公民最美好的致意。
数十年间,马洛维奇定期返回香港。2019年,一位30多岁的港人不无悲哀地向他表示:香港已是一位末期病患。
马洛维奇总结道:中国暗杀西藏用了50年的时间;屠杀新疆用了大约20年;而在2019年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镇压了香港。他在2023年开启最后一次旅程之前,对“独裁2.0”充满担忧且不抱任何幻想。
中美在太空领域展开竞争
6月4日星期二,中国宣布再次成功采集月球背面样本。法国地理学家 Isabelle Sourbès-Verger在接受《十字架报》专访时强调,中美两国正在兴起在太空领域的竞争。
Verger 回顾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20 世纪 60 年代末,人类对月球的兴趣随着苏美竞争的加剧而增长。出于政治原因并为了维护其国际领导地位,美国发起了将人类送上月球的挑战。
不过从1969年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开始,苏美的兴趣随着政治利益的减少而逐渐减弱,从而为欧洲和日本打开了大门,他们相继发射了自己的月球科学探测器。如今,在月球或火星上行走的想法仍是一个追求的目标。
2000年代初期,美国重启太空计划,该计划一波三折,最终在拜登政府下得以维持。
Verger指出,在美国重启该计划之前,中国就已经表示支持回收月球样本,用于科研。不过,在繁复的国际背景下,出于对自身成熟技术的信心,美国的愿景发生了变化,他们宣布打算在2030年将人类送上月球。
中国航空计划的起步较美国晚20到30年,且预算也远远低于美国。但近年来,中国在此一领域投入巨资,希望以此向世界证明: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与美国展开直接竞争。
关于月球的地缘政治概念,Verger 认为:这是人为制造的概念,媒体在其中起了传声筒的作用。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地缘政治实际上被工具化了。西方世界谴责中国的威胁,主要是通过冷战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太空能力的演变。
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0 Listeners
46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