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本期主持人 | 董子琪
有感于最近恶性事件接连发生,我读了“尤里卡文库”的几本书,包括荣格的《现代人的心灵问题》,分析现代人心灵为何会干涸与生病。还读到了斯多葛学派的爱比克泰德的《生存的艺术》,也讲到了生活中维持自由和平静的艺术,那就是尽量削除欲望、别无所求,“一个人要是一直提心吊胆就不可能自由,谁拜托了恐惧痛苦和焦虑,谁就获得了自由”。
当然只从心灵平静方面要求自我大概是不足够的,就像学者徐贲在采访中说的,斯多葛主义是“坏时代的好哲学”,对美德和韧性的强调,可能会被误解为主张压抑情感或漠视苦难。我们应当注意到,“不确定”对于人的精神塑造和长久影响是深刻的,前一阵读到杰克·伦敦写在一百多年前的《深渊居民》,说生活在伦敦东区贫民窟的居民,最明显的精神特质就是,培养出一种“丑陋而可憎的哲学”和人生观,充满着乏味的动物乐趣,然而从他的角度来看,还确实合乎逻辑。
读到一篇论文也值得参考,里面提到,家庭关系解体、社会关系破裂,“情感空虚”、“生活冷漠”,都属于社会关系排斥的范畴,而社会关系排斥与能力剥夺一样很可能促进报复心理的形成。本期想要借用这本新书的标题“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想要和大家聊聊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确定与意义。
【本期嘉宾】尹清露 徐鲁青 陈璧君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38 我们都生存在“不确定性”中
11:21 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与意义?
20:59 情感的中介作用:敦促我们做出主动性实践
24:35 无法改变世界,只能“调理”自己
30:34 那些缓解苦难的“镇痛剂”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日】宮崎広和《The Method of Hope:Anthropology, Philosophy, and Fijian Knowledge》
【韩】金爱烂《外面是夏天》
【韩】金爱烂《你的夏天还好吗?》
【中】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意】伊塔洛·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瑞】卡尔·荣格《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美】尼可拉斯·D. 克里斯多夫 /雪莉·邓恩《为何生活越来越像走钢索》
【古希腊】爱比克泰德《生存的艺术》
【美】杰克·伦敦《深渊居民》
【中】吴冠军《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好东西》
《富都青年》
《香港制造》
《去年烟花特别多》
《细路祥》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开头:秦皇岛_万能青年旅店;
结尾:十万嬉皮_万能青年旅店
本期主持人 | 尹清露
最近,两位长期被群嘲的名人翻红了,他们一个是被网友调侃了十几年“丫头教教主”的刘晓庆,另一个是被曾被吐槽油腻的作家大冰。刘晓庆被前男友曝婚内出轨、“74岁仍在忙着谈恋爱,有8个男友”的绯闻冲上热搜,网友们并没有谴责她,而是对她在情感方面的松弛感、叛逆洒脱的性格大加赞赏,被萝贝贝评价为“只要精神状态足够领先,就会有被年轻人真正认识的一天”。
大冰也是同样,他在去年还只是网络上的笑料,近日却由于在直播上幽默真诚的表现出圈。在直播中,大冰对寻求帮助的网友一一回复:装修不要找熟人、退休后去哪个城市生活最好、中了彩票千万别创业……于是大家发现,大冰身上的多重身份“民谣歌手、调酒师、老背包客”并不只是夸夸其谈,而是“真懂”。这位野生作家看似油腻,实则在精神上站在年轻人这边,比如在连麦中表示,年轻人不想结婚是丧失希望的表现,吃尽红利的70后不应该逼迫儿女结婚。
有趣的是,无论是刘晓庆还是大冰,他们都曾经是过气、不入流的代名词,长期以来被网络奇观化,如今却被人们重新欣赏并被捧上神坛,拥有了不少“内疚粉”,这似乎说明网络情绪的水温正在发生变化。在这两则现象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词是“活人感”,许多人指出,刘晓庆的敢爱敢恨在满街打小三的网络舆论犹如一股清流;大冰也被视为“下沉市场的李诞”,对网友的来信求助中没有说教,而是充满了亲切和朴素实在的建议。今天想聊聊大家对大冰和刘晓庆的看法,他们风评的反转是否说明了网络情绪的变化?
【本期嘉宾】董子琪 潘文捷 徐鲁青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58 崇尚江湖义气的大冰,精准洞悉了时代痛点
09:00 现代人更需要叙事与情感连接
14:15 粉丝、媒介、萌要素,什么在塑造不断反转的明星人设?
21:36 “活人感”:大众趣味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28:55 平视权力,以女性为第一性的刘晓庆
32:11文明和野蛮的对比,现代社会更倾向哪一方?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韩】韩江《素食者》
【中】闫岩《娱乐新闻小史:从讲八卦到流行文化的诞生》
【日】宇野常宽《00年代的想象力》
【中】大冰《乖,摸摸头》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小花》
《瞧这一家子》
《过把瘾》
《我爱我家》
《武林外传》
《永夜星河》
《再见爱人》(综艺)
《歌手》(综艺)
本期主持人 | 潘文捷
北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北京至少还赚了钱,上海更惨,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上半年亏损了7.7亿。
奇妙的是,在同一时间,既有“米其林级”包子铺鼎泰丰宣布10月底关闭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的14家门店,也有“萨莉亚去年在中国闷声大赚4亿”的新闻。本期想和大家聊聊,现在我们更偏好什么样的消费?持有什么样的消费观?
【本期嘉宾】董子琪 尹清露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1:11 不同层次、类型的消费都在被平台绑定
13:29 热衷省钱的“穷鬼们”有自己的创意与坚持
21:37 “单身经济”的关键词是孤独,情绪抚慰消费伴随其中
35:53 非物质性消费是否会成为主流消费趋势?
40:09 在过渡中,用艺术的方式创造自己的生活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中】张小满 《我的母亲做保洁》
【美】温迪·A.沃洛森《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中】鲁迅《祝福》
【日】筋野茜 / 尾原佐和子 / 井上词子《婚难时代》
【日】三浦展《孤独社会:即将到来的第五消费时代》
本期主持人 | 徐鲁青
最近《再见爱人》正在播出中,这档综艺节目已经进行到第四季,一经推出就热度不减,新的一季仍然是邀请三对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妻踏上18天的旅程,旅行结束后,他们将决定是否继续婚姻,还是就此分离。
这一季里杨子的“爹味”行为成为了全场焦点——对黄圣依缺乏了解、自我感动的夸夸其谈,由于杨子的一些表现过于夸张,甚至引发了观众对于两人是否是来节目炒作的怀疑。围观、吐槽和“劝离”成为节目评论的主论调,而对“大男子主义”的讨伐和女性婚姻困境也成了话题的核心。除了杨子之外,另外两对嘉宾也都各有各的关系问题,本期想和大家聊聊观看这档综艺的感受,以及与恋综相比,我们为什么更爱看离婚综艺了?
【本期嘉宾】潘文捷 尹清露 董子琪 陈璧君(实习记者)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30 女性择偶的一大误区:追求一个“靠得住”的伴侣
05:38 杨子vs留几手,充满竞争的男性同盟
10:37 当“爹味”和“妈味”同时在《再见爱人》中出现
23:20 两性情感模式和思维的差异
32:20 又烦又上头,离婚综艺的“魔力”
40:01 现实远比综艺要复杂得多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日】牟田和惠 《课长,这不是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中】戴锦华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法】伊娃·易洛思《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
【美】李海燕《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
【中】孔慧怡《五四婚姻》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开头:再见爱人_郭柯宇
结束:下一次再见_苏诗丁
本期主持人 | 董子琪
已经是霜降时节,不知各位的秋天是如何度过的?最近注意到一个词叫做“捡秋”。捡秋原本指每年秋收后农民去地里搜罗剩下的芝麻谷粒,避免浪费,现在已经变成了一项年轻人间流行的秋季户外活动。
捡秋这个词令我想起梭罗所写的秋天对于人类的意义,秋天是阔大的,不仅只是收获而已:“我们的食欲通常限制了我们对秋天的成熟及其现象、色彩、香醇和完美的观察,限制了我们吃掉的果实,我们常常忘记我们没享用、几乎没使用的无限收获。”而对于那些松果、树叶的捡拾大概就能超越某种实用目的的限制。本期想聊聊大家对“捡秋”的印象和看法,以及我们对大自然和时间的感知。
【本期嘉宾】徐鲁青 潘文捷 尹清露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21 “捡秋”与秋游,继citywalk之后的新热潮
11:11 神圣植物、水晶疗愈,自然元素带来的神奇能量
19:36 “捡秋”是I人专属的精神疗愈吗?
27:41 认知我们周遭,人类作为自然和宇宙的一员
35:00 深时间:重新思考度量时间的维度
40:06 现代人的焦虑或许能够被自然治愈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英】蒂姆·英戈尔德(Tim Ingold) / 蒂姆·英戈尔德《线的文化史》
【日】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路上观察学入门》
【日】赤濑川原平《上街!寻找超艺术托马森》
【日】编者:PIE BOOKS《蘑菇图鉴》
【美】罗安清《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糜骨之壤》
【美】苏珊·桑塔格《土星照命》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土星之环》
【加】爱德华多·科恩(Eduardo Kohn)《森林如何思考:超越人类的人类学》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Variatio 28 a 2 Clav
本期主持人 | 尹清露
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时,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类型——“K-healing”在韩国大受欢迎。《经济学人》将其比作K-pop的文学版。与韩江笔下的历史创伤不同,K-healing小说聚焦日常生活,主角在洗衣店、书店等场所互相支持。“治愈系”文学起源于90年代的日本,最早用于描述舒缓音乐,后扩展到影视、小说等领域。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便是代表作之一。
治愈系文化逐渐走向全球,包括中国的综艺《向往的生活》、电影《走走停停》等,反映了当代社会压力下人们对平静的渴望。然而,治愈系的普及也引发质疑,深焦文章指出,这种文学风潮反映了对现实不满的被动心态,同时,现实主义作品正在形成另一种潮流,探讨社会问题。治愈系作品在泛滥中,迫使我们反思,究竟什么在治愈我们?
【本期嘉宾】董子琪 徐鲁青 潘文捷
【音频&文字版整理】周文晴(实习记者)徐鲁青
【时间线】
04:45 治愈系是什么?
08:52 那些年我们读过的治愈系作家
15:27 漫谈爽文与治愈系
24:36 越来越多的新闻题材改编成电影
31:11 从《热辣滚烫》到《百元之恋》,治愈质感的差别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日】东野圭吾《解忧杂货铺》
【日】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
【日】吉本芭娜娜《厨房》
【日】吉本芭娜娜《关于下北泽》
【挪威】阿澜·卢《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挪威】阿澜·卢《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开篇:opus_坂本龙一
中间的配乐:Lack of Love_坂本龙一
结尾:世界に一つだけの花_SMAP
本期主持人 | 实习记者 丁欣雨
国庆期间,《南方周末》刊发了江苏一位市民的投稿文章,说的是年过七旬的父亲热衷于一件令子女不太理解的爱好——用智能手机赚零花。“面前三四部手机一字排开,有的手机在放歌,有的在播广告......我爸则戴着老花镜,专心致志地在几部手机上点来点去。”
其实,这位老人是在做某些手机软件发布的“任务”:如抖音和快手的极速版、番茄畅听(有声书app)、点淘(原淘宝直播app)等移动资讯类软件,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金币奖励制度,用户能通过日常签到分享、浏览平台提供的内容或邀请有奖的途径,获得软件自创的虚拟货币,而这种金币可以根据软件的收益情况,浮动兑换成人民币并提现,但通常所赚微薄,10000个虚拟货币有时价值人民币1元不到,一天下来可能只能赚上几块钱。
除了做手机“任务”,有些老年人也爱上了网购,在直播间用极其便宜的价格买回生活用品,有时是被主播诩作“家居神器”“养生神器”的新奇玩意儿。他们也会在app领优惠券,去周边的线下超市排队买打折促销的商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往往不被大众看好,但这样的情况似乎打破了社会的刻板印象,因为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钻研使用方法和省钱赚钱的最佳门路,操作起相关软件来相当熟练,并且乐此不疲。
由于担忧长时间紧盯屏幕有害健康,或对遭遇诈骗的风险保持警惕,老年人的家人们屡屡劝说,却总是收效甚微。正如《南方周末》文章里的“父亲”讲的那样,手机布置的任务能帮他打发时间,是用来“免闲”的。而哪怕变现的零钱再少,也是给他的正向反馈,所谓积少成多,终归有所收获。除了晚年时光空闲“过剩”,老年人的价值观或许来自他们那个代际曾经的生活经历。本期聊天室,我们从老年网民的生活方式开始。
【本期嘉宾】董子琪 徐鲁青 潘文捷 尹清露 王鹏凯(实习记者)丁欣雨(实习记者)
【音频&文字版整理】周文晴(实习记者)丁欣雨(实习记者)徐鲁青
【时间线】
04:16 孤独与理财,老年用户的媒体使用倾向
06:24 天津养老院的老年网红,看似光鲜实则被动
11:27 不仅是老年人,我们都可能被平台剥削和欺骗
16:02 资讯类软件的版本之差
17:53 老年群体手机上瘾,压缩时间也压缩感情
21:10 老年成瘾的原因是渴望陪伴
23:08 老年人“捡电子纸片” vs. 年轻人“买实体纸片”
24:00 在手机上相互帮忙也是种另类社交
25:13 老年话语中的激情与不甘寂寞,受什么思潮的影响?
33:13 针对老年人使用手机,社会既鼓励又担忧
35:41 爱买便宜货的心理:参与感与好奇心
38:32 令用户上瘾的屏幕背后,app的游戏化机制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中】常书欣《反骗案中案》
【英】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团队《城市中国的智能手机与老龄化》
【美】温迪·A.沃格森《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中】《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024)
【中】《我爱我家》(1993)
【中】《都挺好》(2019)
【中】《喜剧之王 单口季》(2024)
【意】米卡埃拉·拉马佐蒂《幸福》(2023)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Somewhere Out There_新爱乐交响乐团
本期主持人 | 徐鲁青
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女性出走这个话题。最近上映的《出走的决心》改编自现实生活中苏敏阿姨的故事。苏敏在前半生都在作为妻子,母亲,外婆的身份为他人而活,在56岁那一年,她决定为自己活一次,离开丈夫、女儿和外孙,独自开车自驾游。
不管是苏敏、还是刘小样,或者更早之前的娜拉,她们共同形成了对话,女性从传统的家庭、社会束缚中出走看世界。相似的故事各有各自的叙述,比如在当代,女性的“出走”还往往涉及到城乡迁移等。无论是从农村走向城市,还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她们有的出走成功,有的一次一次回到原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本期嘉宾】潘文捷 尹清露 王鹏凯 丁欣雨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 李雨桐(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37 苏敏的出走不是理想中的“出走女性”模板
06:06 自媒体和直播为“出走的女性”提供了未来生活支持的可能
08:37 电影中的“笼中鸟”和“无脚鸟”
12:15 “出走的女性”从家庭中脱嵌
17:59 “中国式娜拉”:走出“父家”,进入“夫家”
24:07 肉体无法出走时,女性选择“灵魂出走”
27:07 母性的神圣是一种虚伪的建构
31:07 乡愁是男人的奥德赛,逃离是刻进女人身体的史诗
35:45 不光要女性出走,还要男性“回家”
38:19 出走之后的女性也会面临社会上的各种生存挑战,依旧难以获得自由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法】爱德华·路易《一个女性的抗争和蜕变》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加】莱斯莉·克恩《女性主义城市》
【美】艾莉森·阿列克西《亲密的分离:当代日本的独立浪漫史》
【德】乌尔里希•贝克 / 伊丽莎白•贝克-格恩塞 《全球热恋》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Escape in Style_Lorne Balfe
I Am Woman_Helen Reddy
片尾:
I Am Woman_Helen Reddy
本期主持人 | 潘文捷
最近第七季《心动的信号》中,嘉宾们的“Strong”(死装)表现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节目中的嘉宾为了塑造自己的精英形象,言行举止太过刻意。不是在说话的时候夹杂几个英文单词,就是频繁提及海外母校以彰显自己的精英身份,让高学历人群恋爱成为了观众的吐槽点。
职场类综艺节目卷学历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恋综也卷起了学历呢?其实过去有不少面向普通人的恋综,从1988年《电视红娘》开播,我国婚恋类节目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凡人有喜》、《相亲才会赢》里面都是最接地气的普通人,里面有大量自身条件一般但自信满满的嘉宾。《非诚勿扰》更是通过自我介绍、游戏才艺展示等速配环节,大幅提升了江苏卫视的收视率。
现在流行的恋爱观察类综艺始于2017年韩国Channel A电视台首播的Heart Signal,这一节目模式随后被腾讯视频引进,并在2018年推出了中国版《心动的信号》。这些节目在恋爱的情节之外加入了推理的元素,让嘉宾猜测素人的关系走向,嘉宾的差异化和节目的主题是吸引眼球的关键。在嘉宾的差异化上,节目中出现了不同人生阶段的嘉宾。比如韩国的《少男少女恋爱》以高中生为主角;中国的《没谈过恋爱的我》关注“母单”恋爱;《半熟恋人》关注年龄30+群体的恋爱;《当我们遇见你》则聚焦离异中老年的单身困境。韩国的恋综很擅长使用主题设定,比如《换乘恋爱》以前任关系为核心,让分手的情侣们聚在一起,回顾过去的恋爱,并面对新的缘分。《单身即地狱》设置的情景则是俊男美女被困地狱岛,而逃离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每晚与某人成为情侣;而《着了魔恋爱》用恋综加算命的方式吸引观众。大家如何看待最近对恋综嘉宾“Strong”和高学历的吐槽,以及网友“天降二本恋综”的要求?
【本期嘉宾】尹清露 董子琪 徐鲁青 丁欣雨 王鹏凯(实习记者)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 李雨桐(实习记者)
【时间线】
02:47 爱情市场化的背后是恋综嘉宾们情欲资本的比拼
07:42 恋综里的中产心态和文化趣味的等级性
13:48 自我形象的协商式呈现
16:43 恋综中的高学历人设不再受到重视
20:18 相比于传统恋综,近几年的恋综节奏似乎更慢了
25:02 恋综素人明星其实是传统明星的“廉价替代品”
29;28 素人明星依靠自身一技之长或许可以破除其“计划性过气”的魔咒
34:05 从嘉宾感情推进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恋综其实节奏也加快了
41:21 浪漫爱为什么浪漫?
44:04 恋综背后的周密剧本和恋综的大面积塌房
47:56 恋综中的观察嘉宾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52:18 恋综可能影射了另一种形态的“梦女”
57:35 恋综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无痛感受浪漫爱的期待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中】闫岩《娱乐新闻小史》
【日】稻田丰史《倍速社会:快电影、剧透与新消费文化》
【英】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法】伊娃·易洛思《情感作为商品》
【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班得瑞_Love of my life
拉威爾_Jeux D'eau
本期主持人 | 董子琪
最近,社交媒体上经常能看到单身青年移居辽宁阜新的帖子。房价低至两、三万一套,生活设施齐全,距离北京交通方便,阜新也成为了鹤岗之外性价比较高的移居选项。除了阜新,“鹤岗化”的趋势在蔓延,譬如广东惠州、江苏镇江甚至低至首付一万就能买房,所以也有了一个流行的说法: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鹤岗”。
媒体对此已有风险提示。据《湖南日报》报道,在湖南株洲、河北张家口等地,“鹤岗房”的确存在,但大多数是老破小、集体产权房或老旧毛坯房,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工作能力、生活成本等因素,这点出了这些地区潜藏的风险,如产业空心化、人口流失等问题。
对于理想的退隐之地——鹤岗的追捧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小红书上有个插画师改造老破小的帖子,似乎当地低廉的房价物价以及人工费(保洁)都令她收获到了过去未曾有过的安定感和幸福感,不过这也令我好奇,人们在选择自己的鹤岗的时候,在乎的是什么?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宁愿住一套属于自己的“老破小”也不愿在大城市颠沛流离。脱口秀节目中经常能看见对奇葩户型的吐槽,经过改装的一居室、没有直线墙壁的钻石户型、还有如橱窗展示柜一般的“阳光房”等等,这也让人思考居住的意义,有限的居住条件是否是人们奔赴他乡的前提之一?
【本期嘉宾】徐鲁青 潘文捷 王鹏凯 丁欣雨
【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丁欣雨(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
【时间线】
03:21 从大城市到鹤岗买房,追求的是“不做什么的自由”
06:18 “鹤岗化”蔓延体现了人们的新生活方式
12:05 消失和蒸发的日本年轻人
14:57 移居并改造老破小,是失败后不得不的选择吗?
24:24 大理的青年文化社群有着反主流文化的优越性
27:45 居住条件塑造着自我心理与感知
37:50 买房和居住是永恒的社会命题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中】李颖迪《逃走的人》
【美】马修·德斯蒙德《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英】Josh Ryan-Collins《為何你買不起房子?》
【中】侯丽《大庆:为了石油的建设》
【中】梁启智《香港公屋:方格子的吶喊》
【美】段义孚《恐惧景观》
【中】孙萍《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
【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片】
《蒸发》
《维多利亚壹号》
《一间自己的浴室》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