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骚乱持续一周后,总统马克龙亲自前往视察并寻求建立对话;法国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地筹集200多亿欧元以填补2025年预算所需;法国青少年在重大社会新闻中显现的暴力倾向引发争议;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哈马斯首领发布逮捕令继续引发不同反响,这是5月22日出版的法国各报突出的国内和国际新闻重点。《十字架报》刊出两篇关于中国话题的报道,分别披露中国政府对台湾新总统的就职演说表示强烈不满以及罗马教廷再次向中国示好的消息。
北京对赖清德就职演讲深表不满
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周一正式就职并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此番表述引发北京反响。中国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21日星期二发表声明,指责赖清德的就职演说“堪称真正‘承认台湾独立’,并威胁说:未来将对其进行报复。外长王毅更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台独分裂分子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曾被北京称为“危险的分裂分子”的台湾新总统赖清德承诺:要捍卫台湾的民主面对中国威胁,同时呼吁中国“停止(对台湾的)政治和军事恐吓”。
罗马教廷再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另外,5月21日星期二,天主教皇方济各和教廷国务秘书帕罗林枢机主教在罗马举行的一次大会上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表示:对天主教会呈现“中国面孔”持开放态度。此番表述是在中方派出的代表与会的情况下做出的。
报道回顾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梵断交,中国创立了自己领导的天主教会,此后,双方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周二在罗马举行的整个会议期间,梵蒂冈方面特别提及1924年的上海主教会议,强调: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神职人员,而不再是外国神职人员,因此决定在中国投资。梵蒂冈代表利用这段100年前的历史传递了同样的信息。
教皇方济各本人则发出信息表示:格外重视中国问题,呼吁在“中国开辟道路,勇敢地致力于传播和见证福音”。
针对内塔尼亚胡等人的逮捕令引发争议
此外,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考虑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逮捕令以及相关消息引发的反响,继续受到法国各报的关注。
《费加罗报》分析道: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举措无疑将产生重大和持久的影响。此举引发的不同反响也表明:国际政治正义很难得到维护。
一面,是对国际正义取得进展表示欣慰的国家,多为南部国家。它们认为:人的生命必须具有相同价值。同时批评西方在重大国际危机上实行双重标准。
另一面,则是那些谴责国际正义倒退的国家。以色列的重要盟友美国的反应最为强烈,拜登甚至认为检察官的决定“可耻”。德国也对相关决定表示“遗憾”。
报道指出: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举措无疑将产生重大和持久的影响。此举再次表明:大屠杀80年后,以色列在世界眼中已在某种程度上恢复“正常化”,失去了二战结束以来享有的特殊地位。这是西方民主国家首次在战争中面临如此严重的指控。也是对发动战争的民主国家的一个警示。
《解放报》则对检察官的建议最终能否付诸实施表示关注。该报指出:在提出申请逮捕令的诉求之后,审查过程大概要持续数月。最后的决定将由国际刑事法院的三名法官定夺。
法官将针对以色列总理及其国防部长,以及三名哈马斯领导人是否将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被逮捕并接受审判作出决断。如果最终发布逮捕令,那么124个《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则将有责任执行。不过,由于国际刑事法院没有警察部队,相关逮捕令的实施多停留在理论上。
《回声报》报道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诉求引发西方争议的消息。随后指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124个缔约国主要包括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美国和以色列不在其中。逮捕令一旦发布,各成员国应对出现在其领土上的被通缉人物实施逮捕。因此,针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将大幅限制以色列总理的外出,从而加剧以色列的孤立。
3
44 ratings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骚乱持续一周后,总统马克龙亲自前往视察并寻求建立对话;法国政府正在想方设法地筹集200多亿欧元以填补2025年预算所需;法国青少年在重大社会新闻中显现的暴力倾向引发争议;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哈马斯首领发布逮捕令继续引发不同反响,这是5月22日出版的法国各报突出的国内和国际新闻重点。《十字架报》刊出两篇关于中国话题的报道,分别披露中国政府对台湾新总统的就职演说表示强烈不满以及罗马教廷再次向中国示好的消息。
北京对赖清德就职演讲深表不满
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周一正式就职并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此番表述引发北京反响。中国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21日星期二发表声明,指责赖清德的就职演说“堪称真正‘承认台湾独立’,并威胁说:未来将对其进行报复。外长王毅更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台独分裂分子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曾被北京称为“危险的分裂分子”的台湾新总统赖清德承诺:要捍卫台湾的民主面对中国威胁,同时呼吁中国“停止(对台湾的)政治和军事恐吓”。
罗马教廷再向中国伸出橄榄枝
另外,5月21日星期二,天主教皇方济各和教廷国务秘书帕罗林枢机主教在罗马举行的一次大会上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表示:对天主教会呈现“中国面孔”持开放态度。此番表述是在中方派出的代表与会的情况下做出的。
报道回顾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梵断交,中国创立了自己领导的天主教会,此后,双方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周二在罗马举行的整个会议期间,梵蒂冈方面特别提及1924年的上海主教会议,强调:中国需要拥有自己的神职人员,而不再是外国神职人员,因此决定在中国投资。梵蒂冈代表利用这段100年前的历史传递了同样的信息。
教皇方济各本人则发出信息表示:格外重视中国问题,呼吁在“中国开辟道路,勇敢地致力于传播和见证福音”。
针对内塔尼亚胡等人的逮捕令引发争议
此外,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考虑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领导人发出逮捕令以及相关消息引发的反响,继续受到法国各报的关注。
《费加罗报》分析道: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举措无疑将产生重大和持久的影响。此举引发的不同反响也表明:国际政治正义很难得到维护。
一面,是对国际正义取得进展表示欣慰的国家,多为南部国家。它们认为:人的生命必须具有相同价值。同时批评西方在重大国际危机上实行双重标准。
另一面,则是那些谴责国际正义倒退的国家。以色列的重要盟友美国的反应最为强烈,拜登甚至认为检察官的决定“可耻”。德国也对相关决定表示“遗憾”。
报道指出: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举措无疑将产生重大和持久的影响。此举再次表明:大屠杀80年后,以色列在世界眼中已在某种程度上恢复“正常化”,失去了二战结束以来享有的特殊地位。这是西方民主国家首次在战争中面临如此严重的指控。也是对发动战争的民主国家的一个警示。
《解放报》则对检察官的建议最终能否付诸实施表示关注。该报指出:在提出申请逮捕令的诉求之后,审查过程大概要持续数月。最后的决定将由国际刑事法院的三名法官定夺。
法官将针对以色列总理及其国防部长,以及三名哈马斯领导人是否将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被逮捕并接受审判作出决断。如果最终发布逮捕令,那么124个《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缔约国则将有责任执行。不过,由于国际刑事法院没有警察部队,相关逮捕令的实施多停留在理论上。
《回声报》报道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诉求引发西方争议的消息。随后指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124个缔约国主要包括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美国和以色列不在其中。逮捕令一旦发布,各成员国应对出现在其领土上的被通缉人物实施逮捕。因此,针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将大幅限制以色列总理的外出,从而加剧以色列的孤立。
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0 Listeners
46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