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情绪化」这件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经常会被规训它是糟糕的。它的出现提示一个人正在失控、失去理性,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所以很多人会努力的想证明自己并没有情绪化,至于它本身是不是真的糟糕,很多人就没有继续深究了。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看待情绪,以及跟情绪相处,因为我们压根儿没有练习过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就被笼统的告知:情绪化是不对的,所以大家很多时候只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
在压抑情绪的时候,情绪容器就相当于是一个水桶,那些未经审视、消化的情绪如水流,不断往里面倾注,水桶总有一天会溢出来。当然我们可以随着成长,让水桶变得越来越大,能够容纳更多的情绪,但不管这个水桶有多大,它早晚会被注满,溢出来。
所以我们要考虑另外一种方法,比如我们把水桶变成过滤器,当情绪来到这儿的时候,我们用过滤器把它塑造成一种相对舒适的水流形状,把当中有害的部分去除掉,让它以良性的健康的方式,从身体里面流过去。
通过不断重复练习这个过程(这是一个需要练习,也可以练习的事儿),也许我们就可以把「让情绪掌控我」,变成「我把情绪作为工具」了。
其实人都会有情绪,情绪也并没有因为是男性还是女性去区别对待,只是我们被一些社会规训约束自己,同时去看待别人。比如当情绪化被更普遍的贴在女性群体身上的时候,我们要警惕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没法明说的目的,要通过情绪化这个标签去控制女性。
这种偏见也存在于临床,比如当女性面临疼痛的时候,有些医生会下意识认为患者是情绪的躯体化表现。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更加努力的证明自己是真的疼,在这个过程中,嗓门大了,动作变多了,反而又坐实了女性就是更情绪化;而男性说疼的时候,会更倾向于认为是真的疼。
收听指南
01:57情绪化就一定是糟糕的吗?
05:49临床上对女性情绪的偏见很常见
10:56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情绪上的规训是不同的
14:02一个人可以完整拥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18:44 情绪本身是我们的一个表达工具
20:22 社会更期待女性去承接更多情绪上的劳动
27:13我们并不知道如何阅读自己的情绪
29:30激素并不能证明男性和女性情绪上的不同
32:47 情绪跟成长环境、教育有着明显的关联
37:12对自身荣誉和自尊的重视是男性的情绪来源之一
39:24社会对于女性的情绪更缺乏包容度
42:12情绪稳定是让情绪真实的产生该有的波动
43:17情绪宣泄需要有度的限制吗?
45:53给情绪装上过滤器,允许它们像水一样流出
48:29社会奖励容忍情绪而非让情绪流走的人
52:52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习疏解情绪的方法
56:48写情绪日记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力量
58:02女性在职场上会因为情绪受到「惩罚」
1:03:02写作也是对情绪过滤的一种方式
1:10:15在网上的情绪会比现实中更强烈吗?
1:12:52AI在情绪稳定方面表现优越
1:13:58压抑情绪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情绪的关系
1:16:41有情绪是被允许的,它是我的真实情感
1:18:21情绪表达上的安全感是有波动性的
1:19:42要分清楚别人否定的是我的行为还是人
1:22:15网上吵架说服对方,是对整个人的肯定吗?
1:26:42哭也可以成为让情绪流淌的方式
1:29:06缺乏力量的时候,哭可以凝聚力量
1:32:19情绪是可以让我们受益的
1:34:33鲜花和掌声也会绊住我们的脚步
1:37:04在情绪上停留就能知道它们因何而来
1:41:21人有时需要「盲目自信」让情绪松弛下来
1:43:34请允许情绪以良性健康的方式从我们的身体流过
制作团队
主播| 六层楼先生
后期| 猫力
收听渠道
小宇宙@当个事儿
网易@当个事儿
喜马拉雅@当个事儿
苹果播客@当个事儿
微博@六层楼先生
5
1111 ratings
「情绪化」这件事情,我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经常会被规训它是糟糕的。它的出现提示一个人正在失控、失去理性,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所以很多人会努力的想证明自己并没有情绪化,至于它本身是不是真的糟糕,很多人就没有继续深究了。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看待情绪,以及跟情绪相处,因为我们压根儿没有练习过如何觉察自己的情绪,就被笼统的告知:情绪化是不对的,所以大家很多时候只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
在压抑情绪的时候,情绪容器就相当于是一个水桶,那些未经审视、消化的情绪如水流,不断往里面倾注,水桶总有一天会溢出来。当然我们可以随着成长,让水桶变得越来越大,能够容纳更多的情绪,但不管这个水桶有多大,它早晚会被注满,溢出来。
所以我们要考虑另外一种方法,比如我们把水桶变成过滤器,当情绪来到这儿的时候,我们用过滤器把它塑造成一种相对舒适的水流形状,把当中有害的部分去除掉,让它以良性的健康的方式,从身体里面流过去。
通过不断重复练习这个过程(这是一个需要练习,也可以练习的事儿),也许我们就可以把「让情绪掌控我」,变成「我把情绪作为工具」了。
其实人都会有情绪,情绪也并没有因为是男性还是女性去区别对待,只是我们被一些社会规训约束自己,同时去看待别人。比如当情绪化被更普遍的贴在女性群体身上的时候,我们要警惕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没法明说的目的,要通过情绪化这个标签去控制女性。
这种偏见也存在于临床,比如当女性面临疼痛的时候,有些医生会下意识认为患者是情绪的躯体化表现。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更加努力的证明自己是真的疼,在这个过程中,嗓门大了,动作变多了,反而又坐实了女性就是更情绪化;而男性说疼的时候,会更倾向于认为是真的疼。
收听指南
01:57情绪化就一定是糟糕的吗?
05:49临床上对女性情绪的偏见很常见
10:56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情绪上的规训是不同的
14:02一个人可以完整拥有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18:44 情绪本身是我们的一个表达工具
20:22 社会更期待女性去承接更多情绪上的劳动
27:13我们并不知道如何阅读自己的情绪
29:30激素并不能证明男性和女性情绪上的不同
32:47 情绪跟成长环境、教育有着明显的关联
37:12对自身荣誉和自尊的重视是男性的情绪来源之一
39:24社会对于女性的情绪更缺乏包容度
42:12情绪稳定是让情绪真实的产生该有的波动
43:17情绪宣泄需要有度的限制吗?
45:53给情绪装上过滤器,允许它们像水一样流出
48:29社会奖励容忍情绪而非让情绪流走的人
52:52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习疏解情绪的方法
56:48写情绪日记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力量
58:02女性在职场上会因为情绪受到「惩罚」
1:03:02写作也是对情绪过滤的一种方式
1:10:15在网上的情绪会比现实中更强烈吗?
1:12:52AI在情绪稳定方面表现优越
1:13:58压抑情绪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情绪的关系
1:16:41有情绪是被允许的,它是我的真实情感
1:18:21情绪表达上的安全感是有波动性的
1:19:42要分清楚别人否定的是我的行为还是人
1:22:15网上吵架说服对方,是对整个人的肯定吗?
1:26:42哭也可以成为让情绪流淌的方式
1:29:06缺乏力量的时候,哭可以凝聚力量
1:32:19情绪是可以让我们受益的
1:34:33鲜花和掌声也会绊住我们的脚步
1:37:04在情绪上停留就能知道它们因何而来
1:41:21人有时需要「盲目自信」让情绪松弛下来
1:43:34请允许情绪以良性健康的方式从我们的身体流过
制作团队
主播| 六层楼先生
后期| 猫力
收听渠道
小宇宙@当个事儿
网易@当个事儿
喜马拉雅@当个事儿
苹果播客@当个事儿
微博@六层楼先生
166 Listeners
147 Listeners
47 Listeners
11 Listeners
12 Listeners
236 Listeners
73 Listeners
30 Listeners
151 Listeners
40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54 Listeners
34 Listeners
213 Listeners
269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