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美国的朋友与对手都在重新评估与华圣盾的关系,北京趁势而起,可能将与美国的关税对峙是为长期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重返白宫百日之际,再次让世界为美国的外交与经济政策震荡不已。尽管支持与反对的声浪不绝于耳,但他的政策正勾勒出一幅具战略深度、但风险极高的全球布局。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国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和台湾事务的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在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喜娜(Sheena Chestnut Greitens)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美中关系恶化的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美国与中国都认为领导人层级的外交,对解决当前贸易战僵局至关重要,但双方对于接触方式却有截然不同想法。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双方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发且直接的,但北京认为,会晤必须透过事前的工作接触进行精心筹备。
从中国对于4月开始的美中关税战反应来说,北京似乎正将这届新政府视为一项需长期应对的挑战,而非一场应当急于解决的危机。
特朗普上任后迅速实施一系列剧烈变革,包括大规模贸易关税、移民驱逐、对盟邦与敌对国家一视同仁的经济压力,在外交政策方面,亚洲成为焦点区域。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的高级国防分析师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在美国媒体《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专栏指出,这是自二战以来印太地区最动荡的地缘政治时刻之一。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极端不确定性,促使美国的盟友和伙伴都在探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更多地向中国靠拢的可能性。
4月初推出的高额关税不仅对敌,也对盟友一视同仁,导致亚太国家纷纷重新思考对美关系。越南虽遭受高达46%的关税,却选择向中国递出橄榄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后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强调“反对单边霸凌”并暗讽美国,进一步展现北京在地区的战略魅力攻势。
日本与南韩则同样处于两难。虽然官方坚称仍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但3月底日韩与中国举行的三方会谈,显示出北京积极促成区域贸易抗美。尽管这种联合尚未成形,但亚洲国家的“战略对冲”心态日益浓厚。
印度方面,总理莫迪一方面强调与美国的坚实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忘与北京保持和解氛围。由于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印度似乎正为可能的美中关系变化预作准备。
新加坡学者、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郭晨熹(Lynn Kuok)投书《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指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要求世界各国选边站,华盛顿向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承担后果。
上任100天,特朗普要求印度对全面关税做出让步,提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取决于乌克兰是否愿意接受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告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要么达成协议,要么美国退出”。
郭晨熹认为,若美国坚持这种强硬策略,世界各国将面临艰难的选择,尤其在亚洲,因为亚洲各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博弈。
如果失去美国强大的影响力,该地区的战略选择将会缩小,各国政府将失去向中国施压的能力。但若被迫选边站,这些国家将必须权衡美国的影响力、华盛顿承诺的可靠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及潜在的替代方案。
投书写道,若对这些国家展开胁迫,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尤其中国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接近,在亚洲地区有广泛的经济联系。
亚洲国家不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美国可以强迫,但可能不喜欢他们给出的答案。
1
11 ratings
美国的朋友与对手都在重新评估与华圣盾的关系,北京趁势而起,可能将与美国的关税对峙是为长期挑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重返白宫百日之际,再次让世界为美国的外交与经济政策震荡不已。尽管支持与反对的声浪不绝于耳,但他的政策正勾勒出一幅具战略深度、但风险极高的全球布局。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国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和台湾事务的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Rick Waters),在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喜娜(Sheena Chestnut Greitens)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美中关系恶化的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
美国与中国都认为领导人层级的外交,对解决当前贸易战僵局至关重要,但双方对于接触方式却有截然不同想法。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双方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应该是自发且直接的,但北京认为,会晤必须透过事前的工作接触进行精心筹备。
从中国对于4月开始的美中关税战反应来说,北京似乎正将这届新政府视为一项需长期应对的挑战,而非一场应当急于解决的危机。
特朗普上任后迅速实施一系列剧烈变革,包括大规模贸易关税、移民驱逐、对盟邦与敌对国家一视同仁的经济压力,在外交政策方面,亚洲成为焦点区域。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的高级国防分析师格罗斯曼(Derek Grossman)在美国媒体《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专栏指出,这是自二战以来印太地区最动荡的地缘政治时刻之一。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极端不确定性,促使美国的盟友和伙伴都在探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更多地向中国靠拢的可能性。
4月初推出的高额关税不仅对敌,也对盟友一视同仁,导致亚太国家纷纷重新思考对美关系。越南虽遭受高达46%的关税,却选择向中国递出橄榄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随后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强调“反对单边霸凌”并暗讽美国,进一步展现北京在地区的战略魅力攻势。
日本与南韩则同样处于两难。虽然官方坚称仍与美国保持紧密联系,但3月底日韩与中国举行的三方会谈,显示出北京积极促成区域贸易抗美。尽管这种联合尚未成形,但亚洲国家的“战略对冲”心态日益浓厚。
印度方面,总理莫迪一方面强调与美国的坚实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忘与北京保持和解氛围。由于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印度似乎正为可能的美中关系变化预作准备。
新加坡学者、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郭晨熹(Lynn Kuok)投书《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指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要求世界各国选边站,华盛顿向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承担后果。
上任100天,特朗普要求印度对全面关税做出让步,提出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取决于乌克兰是否愿意接受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告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要么达成协议,要么美国退出”。
郭晨熹认为,若美国坚持这种强硬策略,世界各国将面临艰难的选择,尤其在亚洲,因为亚洲各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博弈。
如果失去美国强大的影响力,该地区的战略选择将会缩小,各国政府将失去向中国施压的能力。但若被迫选边站,这些国家将必须权衡美国的影响力、华盛顿承诺的可靠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以及潜在的替代方案。
投书写道,若对这些国家展开胁迫,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尤其中国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接近,在亚洲地区有广泛的经济联系。
亚洲国家不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美国可以强迫,但可能不喜欢他们给出的答案。
4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1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