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热播剧《繁花》中的“宝总泡饭”可以说是勾起了不少人回忆,无论经历了多少跌宕起伏,让人安耽下来的还是一日三餐,一道“宝总泡饭”,就像是节目一开始翁一鸣老师给我们讲的那样, 它和排骨年糕一道成为了一代上海人的美食记忆。但是这里的一些饮食消化的细节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我们又请来大家的老朋友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毛喆毛老师。
👆电视剧《繁花》片段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时间轴00:00 彩蛋
03:58 泡饭在南北方地区糊化反应的差别导致营养价值不同
06:46 泡饭对于脾胃的不同影响(北方、东南江浙沪、南方)
10:47 泡饭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消渴症患者)到底有多少影响?
13:02 泡饭、米粥、米饭的不同消化状态
15:20 在上海吃排骨年糕,反倒不会不好消化?
17:30 外地人需要长期在当地生活一定要和当地人“同吃同住”
18:30 “消化”在中医里有什么解读,有的人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有的则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这都是不消?
20:08 中医认为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原因?
21:06 有时候没食欲,吃不下东西是有胃火,这个胃火是个什么?
22:47 “脾胃不和”这个“脾”是不是包含的不止是脾脏?为什么“不和”了呢?
24:47 胀气的问题在中医来看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6:07 脾虚是怎么回事?
27:54 第94期听友的留言问“萎缩性胃炎能否根治?
28:44 “幽门螺杆菌”除了吃四联药物,中医有哪些调理方法?
29:58 当代年轻人“养胃“应该怎么“养”?
31:14 因时因地因人而“养胃”
32:25 马上春节到了,这3个伤胃的事要避免
拓展阅读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一虚百病生脾胃是一对好兄弟,脾胃不和可以简单理解为这对兄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和谐相处或者继续合作了。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提到脾胃,现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人体的这两个器官。但是,中医所说的“脾”和“胃”与西医的“脾”和“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脾胃又被中医合称为“后天之本”。中医说的脾胃功能包含了西医大部分消化系统的功能。
比如中医说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理解成“人体食物加工厂”。脾将食物消化、吸收,转运水谷精微的功能,就是“脾主运化”的体现。若脾气虚,“加工厂”动力下降,则消化能力下降,表现出不想吃饭,吃后腹胀,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显的食物残渣。中医有个专用名词,把它叫作“完谷不化”。如果脾气虚,则升清无力,“上升运输机”动力不足,导致头面缺乏营养供应而头晕眼花,精微物质不能上升,与糟粕一起下降排出而出现拉肚子;脾气虚日久,水谷精微化生减少,人体气血生成不足,出现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等表现;或者脾虚导致向外输送机体吸收水液的能力下降的话,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留、聚集,导致体内湿盛、水肿等病症的生成。所以说“脾胃一虚百病生”。因此,在养生过程中保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脾胃不和的五个常见表现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人的肤色、五官、生活细节,也能看出脾胃不和的一些问题。
1.脸色发黄。脸色黯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饭后肚子胀,有腹泻或便溏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营养。
2.口唇无血色、干燥。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脾胃功能也可能不好。
3.睡觉时会经常流口水。《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人如果脾气充足,涎液就能正常传输,帮助吞咽和消化,也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不能正常传输,就会外溢,睡觉时就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地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4.便秘。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会使大肠动力不足,继而导致功能性便秘。
5.睡眠不好。中医认为“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难、惊醒等问题。
养护脾胃如何做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调养脾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如何应对呢?大家可以试试按摩。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其所生病之先后虽异,所受邪则一也。”意思是说过度劳倦先伤及脾,脾不能行气到胃,引发胃病。虽然脾胃生病有先有后,但病因都是劳倦。因此,要想脾胃好,要尽量少熬夜,预防过度劳累[1]。
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改善脾胃不和1.平时吃东西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可以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如果食物过冷,将致使胃黏膜发生收缩,从而影响胃肠功能,并且还会对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产生刺激。如果食物过热,也会刺激胃肠道,还可能诱发胃肠道出血。
2.新鲜的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对胃肠道的健康十分有利,建议多吃一些。
3.油炸、油煎等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要少吃。除此之外,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
适宜脾胃不和病人吃的食物猴头菇猴头菇性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食欲不好、存在腹泻情况的脾胃不和患者适当多吃一些,可以达到较好的食疗效果。
鲫鱼鲫鱼具有活血通络、和中开胃、健脾利湿的功效,对身体具有滋补作用。
红枣众所周知,红枣是补血佳品,含有较多的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脾胃不和的患者平时多吃些红枣,可以达到补益脾胃的效果。
莲藕莲藕性凉,具有补益血气、凉血止血、清热生津等作用。另外,莲藕还具有止泻作用,存在腹泻的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山药山药中含有多酚氧化酶、淀粉酶等,其对保持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十分有利,是一种平补脾胃的食物。所以脾胃不和的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些,它同样具有止泻的作用。
温馨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身体上的变化,一旦发现自己有脾胃不和的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自己的胃肠健康。确诊得了脾胃不和后合理调整饮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平时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以让身体过度劳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
参考文献[1] 孙刚. 别让“脾胃不和”伤到你[J].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 (04): 20-21.
[2] 刘倩. 合理饮食可以改善脾胃不和[J]. 人人健康, 2023, (21): 78.
*特别鸣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主治医师 翁一鸣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5
66 ratings
热播剧《繁花》中的“宝总泡饭”可以说是勾起了不少人回忆,无论经历了多少跌宕起伏,让人安耽下来的还是一日三餐,一道“宝总泡饭”,就像是节目一开始翁一鸣老师给我们讲的那样, 它和排骨年糕一道成为了一代上海人的美食记忆。但是这里的一些饮食消化的细节问题,我们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我们又请来大家的老朋友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毛喆毛老师。
👆电视剧《繁花》片段
嘉宾介绍社交媒体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时间轴00:00 彩蛋
03:58 泡饭在南北方地区糊化反应的差别导致营养价值不同
06:46 泡饭对于脾胃的不同影响(北方、东南江浙沪、南方)
10:47 泡饭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消渴症患者)到底有多少影响?
13:02 泡饭、米粥、米饭的不同消化状态
15:20 在上海吃排骨年糕,反倒不会不好消化?
17:30 外地人需要长期在当地生活一定要和当地人“同吃同住”
18:30 “消化”在中医里有什么解读,有的人食欲不振,吃不进东西;有的则是食入即吐;有的是吃什么拉什么,这都是不消?
20:08 中医认为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原因?
21:06 有时候没食欲,吃不下东西是有胃火,这个胃火是个什么?
22:47 “脾胃不和”这个“脾”是不是包含的不止是脾脏?为什么“不和”了呢?
24:47 胀气的问题在中医来看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6:07 脾虚是怎么回事?
27:54 第94期听友的留言问“萎缩性胃炎能否根治?
28:44 “幽门螺杆菌”除了吃四联药物,中医有哪些调理方法?
29:58 当代年轻人“养胃“应该怎么“养”?
31:14 因时因地因人而“养胃”
32:25 马上春节到了,这3个伤胃的事要避免
拓展阅读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一虚百病生脾胃是一对好兄弟,脾胃不和可以简单理解为这对兄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和谐相处或者继续合作了。中医认为,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提到脾胃,现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人体的这两个器官。但是,中医所说的“脾”和“胃”与西医的“脾”和“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脾胃又被中医合称为“后天之本”。中医说的脾胃功能包含了西医大部分消化系统的功能。
比如中医说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可以理解成“人体食物加工厂”。脾将食物消化、吸收,转运水谷精微的功能,就是“脾主运化”的体现。若脾气虚,“加工厂”动力下降,则消化能力下降,表现出不想吃饭,吃后腹胀,甚至是排出的大便里有明显的食物残渣。中医有个专用名词,把它叫作“完谷不化”。如果脾气虚,则升清无力,“上升运输机”动力不足,导致头面缺乏营养供应而头晕眼花,精微物质不能上升,与糟粕一起下降排出而出现拉肚子;脾气虚日久,水谷精微化生减少,人体气血生成不足,出现体倦乏力、面黄肌瘦等表现;或者脾虚导致向外输送机体吸收水液的能力下降的话,就会使水液在体内停留、聚集,导致体内湿盛、水肿等病症的生成。所以说“脾胃一虚百病生”。因此,在养生过程中保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
脾胃不和的五个常见表现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人的肤色、五官、生活细节,也能看出脾胃不和的一些问题。
1.脸色发黄。脸色黯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饭后肚子胀,有腹泻或便溏的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不足,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营养。
2.口唇无血色、干燥。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脾胃功能也可能不好。
3.睡觉时会经常流口水。《黄帝内经》中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人如果脾气充足,涎液就能正常传输,帮助吞咽和消化,也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不能正常传输,就会外溢,睡觉时就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地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4.便秘。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会使大肠动力不足,继而导致功能性便秘。
5.睡眠不好。中医认为“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难、惊醒等问题。
养护脾胃如何做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调养脾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以软、烂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如果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更易伤脾胃,久而久之会引起食滞的现象,如何应对呢?大家可以试试按摩。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舒适感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其所生病之先后虽异,所受邪则一也。”意思是说过度劳倦先伤及脾,脾不能行气到胃,引发胃病。虽然脾胃生病有先有后,但病因都是劳倦。因此,要想脾胃好,要尽量少熬夜,预防过度劳累[1]。
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改善脾胃不和1.平时吃东西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不可以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如果食物过冷,将致使胃黏膜发生收缩,从而影响胃肠功能,并且还会对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产生刺激。如果食物过热,也会刺激胃肠道,还可能诱发胃肠道出血。
2.新鲜的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对胃肠道的健康十分有利,建议多吃一些。
3.油炸、油煎等油腻的食物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要少吃。除此之外,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
适宜脾胃不和病人吃的食物猴头菇猴头菇性平,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食欲不好、存在腹泻情况的脾胃不和患者适当多吃一些,可以达到较好的食疗效果。
鲫鱼鲫鱼具有活血通络、和中开胃、健脾利湿的功效,对身体具有滋补作用。
红枣众所周知,红枣是补血佳品,含有较多的糖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脾胃不和的患者平时多吃些红枣,可以达到补益脾胃的效果。
莲藕莲藕性凉,具有补益血气、凉血止血、清热生津等作用。另外,莲藕还具有止泻作用,存在腹泻的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山药山药中含有多酚氧化酶、淀粉酶等,其对保持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十分有利,是一种平补脾胃的食物。所以脾胃不和的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些,它同样具有止泻的作用。
温馨提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身体上的变化,一旦发现自己有脾胃不和的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自己的胃肠健康。确诊得了脾胃不和后合理调整饮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平时还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以让身体过度劳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
参考文献[1] 孙刚. 别让“脾胃不和”伤到你[J].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 (04): 20-21.
[2] 刘倩. 合理饮食可以改善脾胃不和[J]. 人人健康, 2023, (21): 78.
*特别鸣谢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主治医师 翁一鸣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140 Listeners
43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10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87 Listeners
158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22 Listeners
84 Listeners
185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