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这是一个架起白话文与文言文桥梁的专辑,通过积累一个个古文当中的“字”,敲开中华文化宝库、了解先秦儒家思想。“四书”孟子的内容:孟子说怎么平衡利与害?浩然正气是什么,怎么养浩然之气?人的言行是由内心的什么发端的呢?儒家与诸子百家争鸣的内容有什么?尽心知性的境界孟子是怎么描述的?以下是几位学友对孟子各章的主旨体会:(也欢迎听友发来各章体会,进行分享接龙)1、《梁... more
FAQs about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How many episodes does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7 episodes available.
January 24, 2022告子下第4-5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将:形声字。寸表意,表示将帅必有法度才能指挥千军万马。將简化为将。本义是将领。罷(罢):上下结构会意字。篆文从网、从能(熊类野兽),表示贤能者落入法网应赦免。本义是免去,解除。事:会意字。甲骨文右上为捕捉禽兽的长柄网,其下是一只手,会手执捕猎工具去田猎之意。“事”的本义是捕猎。君:意字。从尹,像手执权杖;从口,表示发号施令,合起来指发布命令,治理国家的君主。本义是君主。懷(怀):会意字。金文从衣,眔声,像眼泪落在衣襟上,表示思念。简体从心、从不,表示心中不能消除的思念。本义是思念、想念。现在多为心存:~疑、~恨。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報(报):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一只手按住一个带手铐的人。本义是审判罪人并报告上级。前面说过仁礼义智譬如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春发展至末则夏从中生矣,正如仁发展至大,遂有礼生于其中,仁转化为礼而不至于泛滥。同样,礼日盛趋于繁复,则有义生于其中来节制,义居于其中则节礼正礼;义生智、智节义、智求仁、仁化智之机巧,亦复如是。原文:■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曰。我將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於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於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子居鄒。季任為任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處於平陸。儲子為相。以幣交。受之而不報。他日。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陸之齊。不見儲子。屋廬子喜曰。連得閒矣。問曰。夫子之任。見季子。之齊。不見儲子。為其為相與。曰。非也。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於享。為其不成享也。屋廬子悅。或問之。屋廬子曰。季子不得之鄒。儲子得之平陸。...more39minPlay
January 12, 2022告子下第2-3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曹交:曹国国君的弟弟,名交。皆:会意字。金文从比,从日,表示二人一同说话。后改为从比、从白,表示两人都清楚明白。本义是都、全。《孟子·滕文公上》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景德传灯录》卷六·百丈怀海: 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参马祖被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时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檗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云:“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论语·子张篇》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先哲为学有二,一无常师,二自师其性,行孝弟之道即自师其性,孝弟是为仁之本,前文明白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孟子教示曹交以孝悌之道,即是学尧、舜之道。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太史公说:《春秋》能推究到事物的极隐微处,《易经》原本隐微却能阐释得浅显,《大雅》说的是王公大人却德及黎民百姓,《小雅》讥刺卑微作者的得失,其流言却能影响朝廷政治。所以言辞的外在表现虽然不同,但是其和柔的教化作用却是一致的。原文:■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曰。奚有於是。亦為之而已矣。有人於此。力不能勝一匹雛。則為無力人矣。今曰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然則舉烏獲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曰。交得見於鄒君。可以假館。願留而受業於門。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餘師。■公孫丑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也。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風。親之過小者也。小弁。親之過大者也。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親之過小而怨。是不可磯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磯。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more36minPlay
January 07, 2022告子下第1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屋庐连:即屋庐子,复姓屋庐,名连,战国时人,孟子弟子,“尝著书言彭聃之法。后学于孟子,与任人辨礼与食、色之轻重,及论季子储子之交际。”迎:会意字。从辶,表示和行走有关;从卬,表示对着走来。本义是向着、对着。卬:象形字。像双扉的门打开形。本义是门打开。卯时为早上五时至七时,是起身及出门劳作之时,故引申为地支的第四位及卯时。揣:形声字。手表意,表示用手量幼苗高度;耑表声。本义是测量。引申为估计、猜测。耑有两种读音:zhuān、duān,即《说文解字》:“耑,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齊(齐):象形字。甲骨文形体像麦禾穗子很整齐。本义是整齐。“岑”音cén, 本义是小而高的山。“岑楼”是楼顶部分像山的高楼。“一钩金”,一带钩的金,金子虽重,但带钩却很小。軻(轲):形声字。车表意,表示轲是连轴车;可表声。本义是车轴用两段木连接起来的车。轲也是人名用字。 輿(舆):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车箱,四角是四只手,像众手抬车箱的形状。本义是车箱。大地如车舆,承载众生,由此转喻疆域、大地。由舆字像四只手抬轿的样子,又引申表示为众、众人之义。古车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轸〔yǐ以〕,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车轮的边框,叫辋〔wǎng网〕。连接辋和毂的是辐。车轮的辐条有多有少,一般为30根。《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这叫辐辏〔còu凑〕。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軎〔wèi卫〕。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它的形状像个爬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也叫輹〔fù复〕。除了上面介绍的有关载车和运转部分的构件外,还要包括驾车的构件。驾车部分的构件主要有辕、轭。辕又叫辀〔zhōu舟〕,为一根直木或稍弯曲的木杠。辕辕的后端连着车轴,前端拴着一根弯曲的横木叫轭,又叫衡或横。辕和轭相连靠的是销子,叫?,小车的叫軏〔yuè月〕。轭要卡在牛马的颈上。另外还有轫〔rèn刃〕,它是阻止车轮转动的一块木头。行车时必须先将轫木拿开,车子方能转动。所以启程又叫发轫。以后用发轫泛称事情的开端。古代车舆上可以有盖子,用一根木棍支撑,形似大伞。盖为车所专用,舆中可以铺席,车席叫茵,后来也泛指一般的席垫。据说古时妇人之车,往往在舆的四周加上帷。“奚翅”,“奚”,何;“翅”,通“啻”,止。翅:从羽,从支,支亦声。“支”古文从又(手)持半竹形,表示枝条。本义是枝条,表示支撑,支持。支意为“支撑”。“羽”和“支”联合起来表示“可以在飞行中支撑身体的部分”。本义:鸟类、昆虫身上的类似于植物分枝的部分,对本体有支撑作用。(齐其末)啻chì形声 。从口,帝声 。本义:仅仅,只有。原文:■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金重於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more29minPlay
December 30, 2021告子上第16-20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倦:形声字。人表意,表示人劳累、疲乏;卷表声。本义是疲劳。引申为厌倦。曲膝而跪的样子是卷之范式,卷上部如双手打开竹简书卷。《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宪问》中有一句话:“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述而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在天”出自《论语·颜渊》;富是天德,贵是天爵。天德、天爵因人自修而得,孟子故而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赵岐注:“天爵以德,人爵以禄。”《论语·述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与孟子所言“欲贵者,人之同心也”意思相同。从晋文公建立三军六卿制度起,赵氏便一直是晋国最抢手,表现最为活跃的家族。自赵衰到赵无恤,整整七代人,有四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终为晋国第一权臣,但却并非真正的尊贵,赵孟所藉以尊贵,然夺其爵禄便成为贫贱,历史上在晋国政治风云中,赵氏曾三次面临灭族之灾(下宫之难,中行氏、范氏围晋阳,智氏、韩氏、魏氏水淹晋阳),数度起落。醉:形声字。酉表意,其形像酒坛,是酒的本字;卒表声。本义是酒醉。饱:会意字。从食,表示吃了很多食物;从包,表示肚子容纳了食物就饱;包兼表声。本义是吃足了,引申为饱满:果实~满,充满。膏:形声字。月表意,表示肥肉油脂多;高表声。本义是油脂。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勝(胜):形声字。力表意,表示有能力承担,朕表声。简体字月表意,表示肌体能承担;生表声。本义是能承担。“亡”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人躲在掩体(“竖弯钩”)后面。表示逃亡、逃。熟:会意字。从灬,表示用火烤熟;从孰,表示手持熟食;孰兼表声。本义是食物煮熟。匠:会意字。从匚、从斤,用筐中有斧子表示木匠的意思。本义是木工。《庄子 天下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道术将为天下裂。原文:■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也。■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孟子曰。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more36minPlay
December 25, 2021告子上第14-15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膚(肤):形声字。肉表意,表示肤与肉相连,是肉上的皮;盧省声。动物身体的外层、保护层。简体从月、夫声。本义是皮肤。體(体):形声字—会意字。篆隶楷骨表意,表示身体靠骨骼支撑;豊表声。简体从亻、从本,表示身体是人之本。本义是身躯。“场师”,掌治场圃的小吏。周代治教未分,官师合一。如“士师”。场 (場):平坦的空地槚jia:形声字。从木,贾声。古书上指楸qiū树或茶树。贾:会意字。从贝,贝在古代曾用作货币;从覀,表示买卖常反复讨价还价。本义是做生意。引申为做生意的人。揪,梓也。——《说文》“狼疾”,狼善顾,有疾就不能四顾,比喻失肩背。顾:形声字。页表意,表示回头看;雇表声。本义是回头看。適(适):形声字。篆书从辵chuò,表示在路上行走;啻声。隶、楷书以啇为声,简体字以舌为声。本义是前往。啇,dí ,本义:(1)根据历史惯例确立太子。引申义:目标人物。帝王目光注视的那个儿子。再引申义:目标。(2) 树根。啇,shāng ,异体字: 同“商”。乾下艮上,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艮,止、指、背。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象曰:天在山中,大畜。白话文解释大畜卦:吉利的贞兆。不食于家,食于朝廷,吉利。筮遇此卦,有利于涉水渡河。《象辞》说:内卦为乾为天,外卦为艮为山。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從(从):会意字。古文字形体像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随。隶、楷书添加路和脚。從简化为从。本义是跟随。《孟子·离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官:会意字。从宀,其形像房子;从�,其形像土堆相连,表示房间多。官是馆的本字,指馆舍。《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引申为官府、官员。名词:官吏;官员;职责(《韩非子·难一》:耕、渔与陶,非舜官也)指器官;功能;器物的部件。动词:授给某人官职;使为官;做官,当官;驾御;管理(《礼记·学记第十八》:大德不官);取法;效法(《礼记·礼运》: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论语·子张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网络媒体用不会思索的“耳目之官”的“视听”可以代替用“心之官”去“思”与“得”吗?思,会意兼形声字。在字形上,金文中的“思”字(近世出土的战国后期的燕国陶器中,由上部的“囟(是“脑袋”和“指示脑门所在之处的符号)”组成,指囟脑门,婴儿头顶骨未长拢合缝的地方)”和下部的“心”组成。小篆中的“思”字也是由上部的“囟”和下部的“心”组成,但“囟”发生了一点变化:因小篆书写时用笔的关系而在头盖上多了一点。隶变时“思”字下部的“囟”被讹变为“田”,“思”字的楷书字形承续隶书字形而写作“思”。引:指事字。甲、金文左是弓,右边的线条表示拉弦。小篆的竖画表示弓弦需拉到的位置。本义是开弓。泛指拉。王夫之说:“一部《孟子》,如‘钧是人也‘一章,深切著明,示人以从 入处者极少。读者于此不精审体验,则似不曾读《孟子》。”临终火烧功德林:《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所谓火烧功德林,就是嗔恨心起来了。也就是遇到了逆境违缘,让你生气了。当我们种一片森林,如果树木长得快的话,大约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植一片森林,但是只要一把火就能烧光了。同样的,勤修戒、定、慧培植成功德森林,但是瞋恚之火,一发脾气会被烧光,就什么功德也没有了,所以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就全部完了。原文:■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為尺寸之膚哉。■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曰。鈞是人也。或從其大體。或從其小體。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物交物。則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more44minPlay
December 21, 2021告子上第11-13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人路”是人应走的路,但孟子说“义内”,所以“人路”是人的心路,而非一般人行之路,行的路也出自心的指挥。王夫之说:“路自在吾心,不在天下也。”放:会意字。从方(表远方)、从攴(击打),表示流放到远方。本义是驱逐,流放。孟子谈学问,当然不是否定学习的重要,但探究更深一层的本心、良心保持,否则学问再高,都是役于物。“放心”只是失却了仁,有私意私利阻隔而天理不现,故知所放所求之心,即求仁心。王夫之说:“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雞(鸡):甲、金文形体像公鸡。小篆从隹、奚声。楷书从鸟、奚声。简体字从又、从鸟,表示鸡似鸟。鸡是一种家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出处:《论语·子张》无名:心因为滞留各种相而产生的执着,也是烦恼的别称,代表无智、愚昧。伸:形声字。左边是一个侧立行走的人形;右边“申”为一中竖加“臼”形,“臼”形到了汉代就讹连成“日”,最终右边发展成为楷书中的“申”字。“伸”字字形采用“亻”(人)作形旁,表示与人的行为、动作相关;采用“申”作声旁,意为舒展,后变化为现代的楷书“伸”。韦昭汉书音义云:信,古伸字。谓古文假借字。许书最目曰:近而申之,以究万原。古文申作信。拱:会意字。从手(扌),表示以手行礼;从共,共有合义,表示拱是合两手向人致敬;共兼表声。本义是拱手。“拱”,两手所围,比喻树粗。“把”,一手所握,比喻树身细。“桐梓”,桐树和梓树,二树都是落叶亚乔木,人们也容易对桐梓两种树不知类,梓树不叫梧桐树,梓树称之为臭梧桐,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是一种紫葳科梓属乔木植物。梧桐树被称之为青桐、桐麻,是一种梧桐科梧桐属的植物。梓树最多也只能长到15-20米,梧桐树株高可达到30米。七绝·改诗赠父亲近现代 · 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两句试最原始的出处是由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桑梓地:出自《诗·小雅·小弁》,同为家乡,故乡的意思。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苦重连城”这两句诗,是明朝栯堂禅师的隽语,其中的故事出自《庄子.杂篇》的《让王篇》。韩魏两国发生领土争纷,韩国的昭zhāo僖xī侯为此很烦恼。有一天子华子去见昭僖侯,见他面有忧色、寝食不安。于是子华子对君侯说:听说有一种神奇的"天下书铭",谁握着它就能拥有天下,不过,左手握着它,右手就会残废,右手握着它,左手就会残废。现在假如它就在您的面前,您愿意把它握在手中吗?昭僖侯说:寡人不愿意为它而失去双臂。子华子说:很好啊!这样看来,双臂重于天下,而您自己的身躯比双臂更重要。韩国与整个天下相比是很小的,现在发生争夺的地方与整个韩国比也是很小的,您又何必如此忧愁以至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呢?原文:■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more43minPlay
December 17, 2021告子上第9-10章要点与引用(这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惑:形声字。心表意,表示心中疑惑;或表声。本义是疑惑。或:会意字。从口,表示城;从一,表示疆界;从戈,表示以戈守卫城池。或和国是古今字。本义是邦国,疆域。借指某人,有的。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寒:会意字。金文的外面宀,中间是人,两侧是草,下面两横是冰,合起来表示人躲在室内以草避寒。篆书省去人的脚。本义是寒冷。罕:会意字。篆书从网,像一张网;从干,像一根枝干;干兼表声,合起来表示罕是有长柄的网。本义是捕鸟用的长柄小网。常用义是稀少。專(专):象形字。甲、金文形体像手持纺专(收丝的器具)。本义是纺专。引申为单一、单纯。致:会意字。甲骨文从人,表示行走;从至,表示到达。本义是送达,送到。援:会意字。从扌,表示用手拉引;从爰,也表示拉引。爰兼表声。本义是牵引、拉拽。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楞严》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其病在一守字,有所守,即是所执。何故如是,见未彻底故。“嗟乎,燕雀安知鸿之志載!”《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又叫陈涉。辟:会意字。甲骨文左像屈膝的人,右像刑刀,中间的口表示施刑留下的伤口,合起来表示施加刑罚。本义是刑罚。箪:形声字。竹表意,表示箪是用竹制成的;单表声。本义是盛饭食有盖的圆形竹器。原文:■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more41minPlay
December 11, 2021告子上第8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地山谦卦;上坤下艮,中存震坎,地下有山,山上有地,培植高厚之势,滋养万物,震动雷行,坎满而溢,发生茂盛,皆自此始,山在地中,愈高愈卑,君子得之,则有谦光之象。震代表萌蘖之生机,坎为水之性盈科而后进,而山之性善生,坤地《中庸》的地道敏树,以地道之善生比喻人性之善。《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消息盈虚,终则有使。”语出《庄子·秋水》,喻以万物生息与衰减进退有始有终。蘖:形声字。从木,薛声。本义是树木砍去以后又长出来的新芽嫩枝。濯:形声字。从水,翟声。本义是洗。形容山无草木,光秃秃的,如“~~童山”。昼:会意字。从尺、从旦,表示日升起一尺高即为昼。本义是白天。氣(气):(氣 xì)饋客芻米也。从米气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矦。”餼,氣或从食。简体字气:象形字。像空中漂浮的云气。本义是云气。气是部首字,从气取义的字大都与气体有关。总体上是有向上之势。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9离娄下19章: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理也)。察於人倫(义也)。由仁義行(向善,发端四心乃至于仁义礼智)。非行仁義也。梏:形声字。木表意,表示梏是古代木制的手铐;告表声。梏是古代木制的手铐。《菜根谭》:三十九,卧雪眠云,绝俗超尘。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明代蔡清已经指出:“夜之所息平旦之气。此旦气即夜气所发者,夜气所存即夜之所息者。夜气不足以存则旦气遂不能清,而所谓几希者亦灭矣。”朱子认为“平旦”只具有时间性,不具有气性。他说:“平旦之气,谓未与物接之时清明之气也。”(22)“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23)“平旦”是指还没有与物接触的时刻;“良心”的发用正是在这个时刻:“平旦之时,即此良心发处。”“心”的功能的发用全系于“气”的清与否,就在于在养“夜气”以涵存“心”的过程中,“夜气”所具备的“清”可以逐渐浸润到“心”中,使“心”也清明、清朗起来,正如朱子所说:“气清,则心清。‘其日夜之所息’,是指善心滋长处言之。【来书又有云:“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入于逆、亿。夫逆诈,即诈也;臆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亿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王阳明历来对“夜气”关注的学者,有的只强调人禽之辨,有的则既能重视人禽之辨,又能揭示出“夜气”与心性及修养之间的关联,后者以朱子为代表。時(时):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日之声,后来变为从日寺声。时本义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指时令季节。泛指时间,可以是目前或者过去,还引申指往往、经常,也引申指规定的时间。原文:■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more41minPlay
December 08, 2021告子上第7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本章为《论语》:雍也篇殊:会意字。从歹,表示把人杀死;从朱,表示朱红色;朱兼表声。本义是斩首。由尸首分离引申为差异。溺:会意字。从水(氵),表示被水淹没;从弱,弱有丧失义,表示水能溺死人畜。本义是淹没在水中。麦:会意字。从来、从夂,古人认为小麦是上天所赐来到人间的粮食作物。本义是小麦。大麦,别名牟mu麦、饭麦。大麦原来是煮来吃的,后来用来当饲料和酿酒(啤酒、麦酒、威士忌),现在产量的80%都用来做啤酒了。青藏高原上的主食——青稞,也是大麦的一种。耰:形声字。从耒,憂声。本义是古农具名,弄碎土块,使土地平坦。(憂:忧)磽(硗):形声字。从石,尧声。本义是地坚硬不肥沃。堯(尧):会意字。从垚、从兀,垚、兀均有高义。堯简化为尧。本义是高。舜:会意字。篆书表示叶、蔓、花相连之形;从舛,表示枝叶交错蔓延。本义是草名,一种蔓生植物。古文献中用作上古帝王名。禹:象形字。金文和小篆均像虫形,上面是头、左边是足,下面是尾。本义是虫名,即禹虫。禹是远古夏部落领袖。理:形声字。从王(玉),表示治玉;里表声。本义是治玉,本义为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引申为纹理。《说文解字》中“玉”为玉石,“理”从玉,表示与玉石有关;“里”为里面、里边,表示内部、内在。“理”为加工玉石,即把玉从璞石里剖分出来,顺着内在的纹路剖析雕琢,引申有纹理之意。“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篇”元亨利贞,是乾卦之四德。通常认为语出《易经》乾卦的卦辞,原文“乾,元亨利贞。”实际在《易经》全文中,这个四字组合出现了相当多次。“元亨利贞”,往往被解释为:“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周易·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他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芻(刍):会意字。甲骨文、金文从艸(草)、从又,表示手,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草。篆隶楷像包束草之形。简体字从刀,像俯身垂手之人;从彐,像手,表示人俯身用手除草。本义是割草。豢:像两只手;从豕,像一头猪,表示豢养牲畜。上从表示双手抟饭;从豕(拼音:shǐ),表示猪,合起来表示喂猪。兼表声。本义是用粮食喂养猪。原文:■孟子曰。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雖有不同。則地有肥磽。雨露之養。人事之不齊也。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故龍子曰。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屨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於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於味也。其性與人殊。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則天下何耆皆從易牙之於味也。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故曰: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more41minPlay
December 04, 2021告子上第5-6章要点与引用(部分文字演变图形见本集录音评论):《易经·坤卦·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公孙丑篇》也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此处义指外在行而言。酌:会意字。从酉(酒)、从勺,表示用勺舀取。本义是斟酒。 此:会意字。从止,像脚;从匕,像人;止兼表声,合起来表示人所站的地方。本义是人停止处。彼:形声字。彳表意,表示此近彼远需行走;皮表声。本义是前往另一处。假借为那、那个。尸: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形体像人蜷曲着身体侧卧着。小篆省去了手臂。本义是指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活人。尸是部首字,从尸取义的字大都与人有关。尸加死为屍,古文中屍表示尸体。善:会意字。从羊、从言,合起来比较吉祥美好的话。本义是吉祥美好。从全字的结体来看,以“羊”表意,以“二言”(dàn)表音, 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说文》:“善,吉也。興(兴):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四手抬起器物。金篆隶楷从舁(yú),表示四手共举;从同,表示众人齐喊以协同动作,合起来表示共同举起。本义是举起、起。乃:象形字。古文字形体像女性的乳房。后又以人形作陪衬。乃是"奶"的初文。本义是奶。假借为你、你的。若:会意字。甲骨文形体像一女子跪坐着举起双手梳理头发,表示柔顺、顺从之意。金文增"口"表示应诺。本义是柔顺、顺从。假借为好像、似乎。情:形声字。心表意,表示感情出自内心;青表声,表示多种多样。本义是感情。《说文解字》:“情,人之阴气有欲者。《说文解字》:“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鑠(铄):会意字,乐(luò 形容词,通“落”解释: 犹“落拓”)声。从金(钅),表示熔化金属;从乐,表示将金属熔合成一体。本义是熔化金属。形容词意为明亮,光明。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彝:形声字。从糸、从米、从双手,彑声,表示彝是放祭品的祭器。本义是捧鸡致祭。古时候以鸟为祭品,进而作为青铜器祭器总名。懿:会意字。篆文从壹、从次、从心,合起来表示专一不二,悠久美好。本义是美好。人名:司马懿原文:■孟季子問公都子曰。何以謂義內也。曰。行吾敬。故謂之內也。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酌則誰先。曰。先酌鄉人。所敬在此。所長在彼。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將曰。敬叔父。曰。弟為尸。則誰敬。彼將曰。敬弟。子曰。惡在其敬叔父也。彼將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季子聞之。曰。敬叔父則敬。敬弟則敬。果在外。非由內也。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more49minPlay
FAQs about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How many episodes does 学习孟子|一生的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