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中国政治生活中每年一度的政协人大两会今年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的背景召开。各界观察人士自然密切关注,希望从领导人讲话的字里行间,找出中国政府的应对之策。应该说中国外长王毅3月7日在人大会议期间的记者会上对美国表达了中国会坚决回应的强硬立场。但他也没有关上对话与合作的大门。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宣布再度暂缓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征关税措施之际,对中国已经一个月来两次加征关税10%。北京当局虽然一再强调和则共赢,但中美两国目前尚未显示有沟通化解贸易战的迹象。而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内外交困局面没有任何舒缓。
王毅3月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讲话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一方面暗指美国不懂得知恩图报,无视中国曾“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美国提供给了各种帮助”,另一方面也表示,如果美方“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但从北京当局对特朗普政府接连两项加征关税措施的反制回应来看,中国外长口中的“坚决反制“强硬表态目前依然停留在警告层面。中国虽然两次祭出对美国进口产品也报复性加征关税的措施,但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方反应虽然迅速,显示是有备而来,但还是相当克制,显然不想推动两国贸易战持续升级。
的确,新冠防疫措施解封两年多后,中国经济一度短暂反弹,但很快就显出复苏乏力。持续数年的房地产危机严重拖累经济复苏,而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经济疲软更重创企业及个人信心,投资不振,内需不足,中国经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始终难以走出内循环因民众信心不足而消费不振,而外循环又因疫情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面对需求降低的挑战,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贸易战对外循环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中国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头两个月,中国进口数据猛降8.4%, 而彭博通讯社此前采访多位分析人士获得的预期则是略微上扬。这显示国内消费始终反弹无力。中国的出口在这两月中保持了增长,但是增幅只有2.3%,远低于分析人士向彭博通讯社做出的增幅5.9%的预期。而若与中国去年12月的10.7%的出口增长水平相比,今年头两个月的出口表现就更显得差强人意。
中国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当然不一而足。很难完全归结于特朗普政府自2月4日生效执行的首批加征关税措施。3月4日生效的第二批加征关税措施的效果现在尚难以显现。有分析人士认为,去年12月份出口增长10.7%的成绩应该有商家为因应可能的关税措施提前进货存储的购买行为的贡献,而关税措施启动后,这种存货行为开始减少,导致今年一/二月份中国出口减少。
这场中美贸易战目前似乎陷入在对峙中僵持的状态。特朗普政府不肯让步,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度暂缓执行关税措施,而对中国则是两度出台措施。而北京政府有计划有节制的反应之后,尚未获得与美方对话商谈的契机。
这种僵持会持续多久?就中国而言,反应克制更是本国经济底气不足的无奈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问题专家时殷弘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可以用于反应的手段、实力以及灵活性都有差距。
不过,中方目前出台的反向加征关税措施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目的性的指向特朗普的铁粉支持者可能受到影响的领域。自3月4日起,北京回应特朗普的第二波加征关税措施,宣布对美国的大豆、高粱、猪牛肉、水产、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等加征关税10%,对鸡肉、麦子、玉米、棉花等则加征15%的关税。这些集中针对农作物的措施将直接波及那些投票支持特朗普的红区,当地很多就业可能率先受到这些措施影响。此前在2月10日出台的反制措施则集中指向美国的原油、天然气、农业机械等领域。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认为,这些领域关系着美国近70万人的工作岗位。
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对于各自的经济体来说的确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中美两国制度不同,特朗普政府更可能因随关税大战而上升的物价引发的民间不满而陷入政治困境。虽然那些铁粉支持者目前对此仍然无动于衷,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已开始显现下滑趋势,而且市场也不会唯特朗普马首是瞻,纽约股市已经接连四天下跌。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Drew Thompson认为,尽管如此,中国越是做出强硬反应,铁粉选民就越会支持特朗普的作为。
4.3
1818 ratings
中国政治生活中每年一度的政协人大两会今年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的背景召开。各界观察人士自然密切关注,希望从领导人讲话的字里行间,找出中国政府的应对之策。应该说中国外长王毅3月7日在人大会议期间的记者会上对美国表达了中国会坚决回应的强硬立场。但他也没有关上对话与合作的大门。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宣布再度暂缓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加征关税措施之际,对中国已经一个月来两次加征关税10%。北京当局虽然一再强调和则共赢,但中美两国目前尚未显示有沟通化解贸易战的迹象。而中国海关总署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内外交困局面没有任何舒缓。
王毅3月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讲话可以说是软硬兼施。一方面暗指美国不懂得知恩图报,无视中国曾“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美国提供给了各种帮助”,另一方面也表示,如果美方“一味施压,中国必将坚决反制“。
但从北京当局对特朗普政府接连两项加征关税措施的反制回应来看,中国外长口中的“坚决反制“强硬表态目前依然停留在警告层面。中国虽然两次祭出对美国进口产品也报复性加征关税的措施,但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中方反应虽然迅速,显示是有备而来,但还是相当克制,显然不想推动两国贸易战持续升级。
的确,新冠防疫措施解封两年多后,中国经济一度短暂反弹,但很快就显出复苏乏力。持续数年的房地产危机严重拖累经济复苏,而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经济疲软更重创企业及个人信心,投资不振,内需不足,中国经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始终难以走出内循环因民众信心不足而消费不振,而外循环又因疫情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面对需求降低的挑战,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贸易战对外循环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中国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头两个月,中国进口数据猛降8.4%, 而彭博通讯社此前采访多位分析人士获得的预期则是略微上扬。这显示国内消费始终反弹无力。中国的出口在这两月中保持了增长,但是增幅只有2.3%,远低于分析人士向彭博通讯社做出的增幅5.9%的预期。而若与中国去年12月的10.7%的出口增长水平相比,今年头两个月的出口表现就更显得差强人意。
中国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当然不一而足。很难完全归结于特朗普政府自2月4日生效执行的首批加征关税措施。3月4日生效的第二批加征关税措施的效果现在尚难以显现。有分析人士认为,去年12月份出口增长10.7%的成绩应该有商家为因应可能的关税措施提前进货存储的购买行为的贡献,而关税措施启动后,这种存货行为开始减少,导致今年一/二月份中国出口减少。
这场中美贸易战目前似乎陷入在对峙中僵持的状态。特朗普政府不肯让步,对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度暂缓执行关税措施,而对中国则是两度出台措施。而北京政府有计划有节制的反应之后,尚未获得与美方对话商谈的契机。
这种僵持会持续多久?就中国而言,反应克制更是本国经济底气不足的无奈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问题专家时殷弘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可以用于反应的手段、实力以及灵活性都有差距。
不过,中方目前出台的反向加征关税措施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目的性的指向特朗普的铁粉支持者可能受到影响的领域。自3月4日起,北京回应特朗普的第二波加征关税措施,宣布对美国的大豆、高粱、猪牛肉、水产、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等加征关税10%,对鸡肉、麦子、玉米、棉花等则加征15%的关税。这些集中针对农作物的措施将直接波及那些投票支持特朗普的红区,当地很多就业可能率先受到这些措施影响。此前在2月10日出台的反制措施则集中指向美国的原油、天然气、农业机械等领域。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认为,这些领域关系着美国近70万人的工作岗位。
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对于各自的经济体来说的确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中美两国制度不同,特朗普政府更可能因随关税大战而上升的物价引发的民间不满而陷入政治困境。虽然那些铁粉支持者目前对此仍然无动于衷,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已开始显现下滑趋势,而且市场也不会唯特朗普马首是瞻,纽约股市已经接连四天下跌。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Drew Thompson认为,尽管如此,中国越是做出强硬反应,铁粉选民就越会支持特朗普的作为。
2 Listeners
5 Listeners
13 Listeners
16 Listeners
5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3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6 Listeners
238 Listeners
2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84 Listeners
1,103 Listeners
453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