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理想圆桌

06. 你看起来好美味啊!


Listen Later

年后的第一期节目,我们这期的主题叫“你看起来好美味啊”,但是和宫西达也的作品没关系,我们不聊小恐龙,来聊聊吃这件事儿。
说到吃我觉得一定绕不开的一个人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导演陈晓卿老师,他在《至味在人间》这本书里的文字让我印象深刻。
其实《至味在人间》在韩国出版的时候,陈晓卿老师还写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序言,叫“一只烧饼的旅行”,文章不长,在这里全文放给大家。
 
“一只烧饼的旅行”
《至味在人间》韩文版序
 
文 | 陈晓卿
 
几年前,因为拍摄了一部美食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生活里很多朋友开始称我为美食家。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形,我都摇摇头,我真的不是一个美食家,充其量算是一个热爱食物的馋人罢了。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地在中国东部的安徽省,我的故乡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出产小麦。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尽管没有经历中国惨烈的饥荒年代,但生活并不富裕。父亲和母亲都在学校里教书,不多的薪水,不仅要养活我们兄妹三人,还要照顾在农村的大家庭,勉强温饱吧。
不过从有记忆起,我就对食物有着格外的热情,嘴馋得很,永远用一个巨大而空洞的胃面对这个世界。
我家的饭菜非常简单,尽管父母也很努力,但餐桌上很少有摆满的时候,而且品种也很简单。自家的院子里种了蔬菜,可以保障一年中所需的50%。
然而谷物和肉类是按照政府配给的数量供应,粮食,也就是米和面粉,尚可以满足需要,但肉类不仅定量很少,而且价格昂贵。为此母亲还养了鸡鸭,以补充我们长身体所需的动物蛋白,当然家禽也很珍贵,只有年节才能吃到它们,平时,还要指望它们下蛋。
这种捉襟见肘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毛时代结束。这之后中国逐渐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很多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我中学毕业后考到北京的一所大学,并在之后做了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摄影师和导演,这是我真正的职业。
作为一名filmmaker,我的足迹遍布中国,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丰富的地理风貌和多样的文化让我陶醉其中,唯一没有改变的是我对食物的热爱。
我往往会在拍摄工作结束精疲力尽之时,仍然愿意花时间寻找最有当地特色的食物。许多同伴无法理解我的执着,但我仍然乐此不疲。
对我来说,食物确实给我带来足够的能量补充和口舌之欢的享受,更多的,它也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通道。
人类认识世界除了用视觉、听觉、触觉,也用味觉和嗅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味觉更加复杂,科学家认为,这种探索和认知,其实从婴儿的口腔期就开始了。
这种认知有时候是空间意义上的。中国有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成了南方和北方,南方吃稻米,北方吃小麦。从味道上,也有“南甜北咸,西辣东酸”的说法。
有一年拍摄丝绸之路,由西到东,每到一处我都专门寻找当地的一种烧饼,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种从中亚传来的面点,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它的大小、质地以及工艺也在发生变化。
一路走下来,别人记得的可能是寺庙、驿站、古道,我的空间标注则是锅灶大的新疆烤馕、脸面大的武威锅盔、巴掌大的周村烧饼、拳头大的苏州蟹壳黄……多有意思的“一只烧饼的旅行”!
中国有句话,叫“一方水土一方人”,英语里You are what you eat,也是这个意思。
透过食物,我们还能看到历史。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烹饪历史超过3000年,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美馔,在远离都市的山海之间,至今偶而还能找到类似的标本。
比如在台湾的云林县,人们仍然用食茱萸来做调味,这种古老的植物,是辣椒传入之前中国人常用的辛辣味佐料;在三峡地区,还有人对一种叫冬寒菜的绿色植物甘之若饴,这是唐代之前中国最普遍食用的蔬菜“葵”。
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依然有一家小店,不怕劳烦,用猪肠外部的脂肪丝网裹住肉糜烹制“网油卷”,这是远古时期周代天子的专享……品尝这些食物,可以让人穿越时间的壁垒,感受祖先的生活。
美食是人类文明演化的见证和标本,所以我总喜欢在“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之前加一句“食百家饭”。
当然,美食能够承载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空间,它还能照见自己的内心,让你了解为什么自己会走到今天。 
严格地说,中国很少有西方那种“以食物为审美对象”的职业美食家。从古至今,撰写美食文字的中国人,多是文人墨客,借美食之名,浇自己心中块垒。
我连文人都不是,只不过用美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罢了。从十多年前开始,我为多家平面媒体写作美食专栏,写的是食物,也希望穿过这些食物让读者体会到我对人生、对家庭、对朋友、对故乡的看法。
(完)
怎么样,陈晓卿老师的序言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
为什么我的嘴里常含口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么多年的各处扫荡,晓卿老师既懂吃,也会吃。
看《圆桌派》的时候,可以听到他对各种食物描述的绘声绘色,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晓卿老师经常是一边咽口水一边描述他去吃某种美食的场景,然后特别肯定地给你提建议,说“如果你想吃正宗的什么什么,一定要去哪里吃”。
你会发现他对食物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也真是下了功夫去研究。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类似晓卿老师这样的朋友,你的“点菜恐惧症”应该会被完全治好吧。
关于火锅,道长有一段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他说“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取消了前菜和主菜的分别,从头到尾只有一种烹调的技法,吃的过程和烹调的过程合二为一,所有食材共时出现共时享用,每一种东西都染上了别的东西的味道,是彻彻底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细数一下,种种原因,过去的一年你一定吃了不少顿外卖,吃了不少顿不得不吃的场面饭,吃了不少顿吃到一半又不得不放下的冷饭,吃了不少顿拍照比品尝更重要的塑料西餐。也许你已经快忘了小时候吃一顿家常饭感受到的真正的食物的味道。
还是在《至味在人间》这本书中,晓卿老师这样写道:每个人的肠胃实际上都有一扇门,而钥匙正是童年时期父母长辈给你的食物编码。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那扇门早已残破不堪,但门上的密码锁仍然紧闭着,等待你童年味觉想象的唤醒。
不知道这次春节回家你是否打开了那扇门。无论如何,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都多学做几个家乡的家常菜,多和几个不错的朋友吃几顿踏踏实实的饭菜,在和自己、和朋友的互动中,感受食物带给我们的最初的感动。
这里是关心你的看理想电台,我是颠颠,下期再见。
 
听完节目,我们当然更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快留言告诉我们:
你觉得这期「看理想电台」怎么样?
你最希望在「看理想电台」听到什么?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看理想圆桌By 看理想音频编辑

  • 4.5
  • 4.5
  • 4.5
  • 4.5
  • 4.5

4.5

78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看理想圆桌

View all
声东击西 by ETW Studio

声东击西

318 Listeners

梁文道·八分 by 梁文道

梁文道·八分

352 Listeners

你好,童年 by 周轶君

你好,童年

6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59 Listeners

没理想编辑部 by 看理想新媒体部

没理想编辑部

164 Listeners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by 来都来了_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149 Listeners

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 by 庄卉家 Della Chuang

感觉香水:香奈儿和她的艺术家朋友圈

1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2 Listeners

我和我的故事:文学、艺术与天性 by Della Chuang

我和我的故事:文学、艺术与天性

0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5 Listeners

岩中花述 by GIADA | JustPod

岩中花述

262 Listeners

为了音乐的聚会 by 看理想音频编辑

为了音乐的聚会

0 Listeners

到宇宙去:我们的步伐从未停止 by 婉莹

到宇宙去:我们的步伐从未停止

0 Listeners

Talk三联 by 三联中读

Talk三联

48 Listeners

公司茶水间 by 辉瑞中国

公司茶水间

3 Listeners

放晴早安 by 放晴公园

放晴早安

5 Listeners

上台阶er by 看理想音频编辑

上台阶er

0 Listeners

艺术折叠 by 祝羽捷

艺术折叠

0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7 Listeners

独树不成林 by 鬼鬼祟祟的树

独树不成林

299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23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78 Listeners

游荡集 by 许知远漫游记

游荡集

25 Listeners

理想萝卜 by 维斯托派

理想萝卜

0 Listeners

学完这一课 by 看理想vistopia

学完这一课

0 Listeners

看理想时刻 by 看理想讲者

看理想时刻

3 Listeners

蒋方舟·一寸 by 蒋方舟

蒋方舟·一寸

5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