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1981年創刊,2021年滿40週年,40年來天下紀錄了台灣進步的軌跡。《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開始,逐年整理台灣最重要的大事,並邀請當時具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說那一年發生在他們身上難忘的故事。此外也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歌曲,呼應時代背景與社會氛圍,讓年輕世代即使沒有走過那段日子,也能透過故事和音符,回到當年的時空脈絡,見證台灣成長的軌跡。
天下40網站:40.cw
Share 好好說那年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By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1981年創刊,2021年滿40週年,40年來天下紀錄了台灣進步的軌跡。《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開始,逐年整理台灣最重要的大事,並邀請當時具代表性的人物,來說說那一年發生在他們身上難忘的故事。此外也選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歌曲,呼應時代背景與社會氛圍,讓年輕世代即使沒有走過那段日子,也能透過故事和音符,回到當年的時空脈絡,見證台灣成長的軌跡。
天下40網站:40.cw
4.5
22 ratings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 episodes available.
「在大難的時候,也是貧富差距拉大的時候,有錢人可以錢滾錢,但是沒有錢的人連就業都非常困難。企業怎麼因應,怎麼共好,怎麼連結,怎麼做一些調適或轉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全世界,對各行各業都造成衝擊,更顛覆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同時,中美貿易戰升級新冷戰,台商大量回台投資,使台灣經濟逆勢成長,卻也帶來了不少考驗。
這集節目,我們特別邀請的是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吳琬瑜,請她談談在2020年《天下雜誌》如何因應疫情變化調整報導方向,以及台商回流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影響,而《天下》又如何在數位轉型之路上繼續善盡媒體社會責任。
《好好說那年》從1981年《天下雜誌》創刊開始,陪伴大家逐年回顧了影響台灣發展的重大議題,節目來到第40集,這個系列也要暫時告一段落。非常感謝聽眾朋友們的支持與收聽。40年,是銳氣走向成熟的過程,希望《好好說那年》能讓我們更了解過去,努力當下,開展未來,共創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暨內容長 吳琬瑜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jsutvz12t80874wvovcm3h?m=comment
「2019年逃犯條例這是觸及到了香港法治最敏感的這個點,因為它直接傷及了人們的自由,就是我如果不民主也就算了,我至少有法治、有自由,那如果你逃犯條例是破壞了這兩點的話,等於把它最不安全感的底限給戳破了,那翻騰上來的就是,我們如何保障我們的法治,我們如何保障我們的自由,我們還是需要一個民主的制度。」
2019年6月9日,香港百萬人上街大遊行,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草案,開啟了香港歷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場政治運動。「反送中」一年後,2020年6月北京政府通過「國安法」,正式宣告香港「一國兩制」提前結束。
2000年後,特別是2003年CEPA的簽訂,促使中港之間更緊密的交流,但之後雙方並沒有因此更加靠近,從反國教、雨傘革命到反送中,一次比一次更激烈的衝突在街頭上演,香港從上至下究竟發生什麼樣的質變?回不去的東方之珠又會發展成什麼新的樣貌?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反送中事件讓一國兩制的恐懼也在台灣迅速蔓延。香港人為什麼對政府逐漸失去信心?台港年輕人為什麼都對北京的強勢作風感到焦慮?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來談談她在香港見到的反送中運動,以及她對民主自由的期盼與反思。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Matters Lab創辦人、前端傳媒總編輯 張潔平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eqv5zh06s509558rleiru2?m=comment
還記得兩岸積極交流的那些年,大量「陸客」湧進台灣,讓日月潭、阿里山、士林夜市這些指標性觀光地區擠得水泄不通,確實對地方經濟有非常強烈的提振與刺激。但是當時間來到2018年,兩岸關係轉變,陸客來台旅遊人數從418萬人次的高峰,銳減到只剩一半,再加上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台灣旅遊產業似乎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過,正所謂危機也是轉機,在陸客退潮的同時,我們也開始尋思台灣的觀光環境應該如何提升,才能被國人了解,被世界看見。
2018年,《天下雜誌》「美麗台灣行」特刊深入研究台灣觀光產業,進行體檢,並提出十大深遊路線,重新詮釋台灣之美。而在此之前,台灣好基金會深耕鄉鎮文化,策劃的鐵花村、池上藝術節等,不僅點亮聚落、拉動地方經濟,更讓許多⻘年返鄉與家鄉重新連結,發掘更多在地可能性,證實了「在地是通往世界的最佳途徑」。
「我們如果讓全世界都知道,當我要追求一個平安、健康、有機的生活型態,我就選擇到台灣來旅行。這種論述,在ESG在全世界推動之前十年就已經有被提出了,政府也說綠色島嶼,但是要怎麼在觀光政策上將綠色島嶼拉到最高位,相關的設施才能配合進來?」
台灣很早就有ESG的意識,但是自然資源、環境永續等項目卻在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世界旅遊競爭力報告」被評為弱項,相當可惜。如何做好準備,迎接隨著疫情趨緩而出現的旅遊潮?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來與大家談談如何探索台灣各地的文化特色,疫情後的觀光產業又如何面對轉型與挑戰。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李應平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51prsw0qzo099038bhqgfj?m=comment
2020東京奧運今年才剛落幕,運動員的奮戰精神在國內掀起了體育熱潮!這可以說是繼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之後,又一次讓全民熱血沸騰!
回顧2017年在台北舉辦的世大運,是近年來台灣主辦最大型的國際運動賽事,代表隊在這次運動會中一共獲得26面金牌,超越歷史紀錄。再加上2020東京奧運,台灣又再次以2金、4銀、6銅寫下我們奧運史上最佳的參賽成績!這群年輕運動員的傑出表現除了讓台灣人特別感動之外,也帶動了整個社會對體育的關注。
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台灣新一代的優秀運動員究竟是怎麼練成的?台灣培育運動選手的方法與之前有什麼不同?又該如何持續進步?整個體育生態圈或運動產業鏈還急需哪些體育人才?運動員退役後的生涯規劃除了當教練之外,還可以有哪些發展?
曾為台灣拿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前跆拳道國手陳怡安說「運動發展需要各個層面的專家,這些有運動背景的孩子們或是選手們,他們未來可能成為一個運科人才、成為一個運動行銷,他可能成為一個賽事規劃的人員,其實那個路是寬廣的,就不會大家最後擠破頭都想要當教練,想要當老師...」退役後的陳怡安即便在全新領域創業,依然非常關心台灣體育發展,目前也擔任中華奧會執行委員的職務。
這集節目,我們請她來談談這些年喊的「體改」究竟改了些什麼?台灣的體育環境又該如何邁向更健全的發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跆拳道奧運金牌國手、中華奧會執委 陳怡安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vxf9k65b7r088462uivqqc?m=comment
「以前我們TFT早期是全女性的團隊,我一直以為我已經夠有同理心了,有很高的彈性,比方說她(同事)要提早去褓姆家接小孩啊,或者是她需要帶小孩去看牙醫啊,小孩臨時生病了需要請假啊,這些我們都提供最高的彈性跟支持,但我自己生孩子以後才發現,我以為的同理心其實還不太足夠......」
2016這年,世界步入「姊」的時代,柔性力量崛起,《天下》當年第593期的封面報導,也採訪了許多傑出女性。
「姊」和年紀無關、和身分地位無關,和資源無關,而是一種創造、改變的決心,實現「不可能」的氣勢和渴望。這一年,台灣選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總統,立法委員中,女性佔了將近四成比例,是史上最高。而在企業界,根據經濟部統計,也有36%的企業負責人是女性。這股女性力量究竟如何崛起,如何發揮女性的特質與專長?另一方面,在女性積極參與社會的同時,家庭成員的分工合作會有什麼改變?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劉安婷,她是《富比士雜誌亞洲版》在2016年選出亞洲區30位30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也是當年天下雜誌「姊的時代」的其中一位代表人物。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為台灣而教基金會創辦人 劉安婷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kquae11jm109956scqkpch?m=comment
「我們的支出是已開發國家中最低的,我們只有6%的GDP用在醫療,日本是9%,韓國現在也到8%,歐洲在9%-12%之間,美國是18%,換句話說我們是非常非常少的資源在撐這個健保,所以入不敷出是入不夠,不是出太多......」
台灣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制度,其實比想像中脆弱嗎?
2015年,八仙水上樂園的一場彩色派對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慎,引發了大規模的粉塵爆炸事件。這場火勢雖然只有40秒就迅速被撲滅,但由於逃生路線規劃不良,燒燙傷患者竟多達499人,總計住院長達341天,累計健保給付八仙塵爆的醫療費用達7.65億元,造成了健保的巨大負擔。
這起事件後續發現,雖然健保有代位求償機制,但事實上求償過程並不順利。依據《健保法》規定,代位求償只針對事件發生後一個月內的費用,健保雖然支出7億多元,卻只能求償第一個月支出的4.36億,剩餘的三億多元恐怕得依法由全民埋單。
此外,健保制度針對如燒燙傷等需要長期照顧的疾病類型給付較少,導致醫護人員也有過勞的現象。持續改進中健保制度,要如何才能更加完善?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到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他是全民健保制度的規劃者、中央健保局第一任總經理。當初制定健保制度的初衷是什麼?醫療資源分配是否還有改進空間?健保的財務危機要如何克服?台灣的健保制度受各國稱羨,但最大的弱點是什麼?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兼任合聘教師、前衛生署長 葉金川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btribv09hd0941pzn58yd4?m=comment
「我看到很多上班族,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甚至很多阿公阿嬤,幾乎是不分年齡層。還有很多人也許是下班了之後,身上西裝還沒有換,他就穿著皮鞋,穿著襯衫,然後背著背包就來到現場跟學生一起靜坐。」
服貿審查程序太過草率是這次學運的爆發點,但它背後是否牽涉到更多兩岸政治、經濟、世代、階級等議題?這個世代普遍焦慮的問題是什麼?未來將會如何發展?隨著美中對抗與兩岸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年輕世代又將如何看待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競爭?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民進黨林飛帆副秘書長,與大家分享當年他如何以學運總指揮的身份來看待整個學運發生的社會脈絡,以及七年之後以執政黨副秘長的身份,他如何反思體制內、體制外的政治運作差異。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民進黨副秘書長、太陽花學運總指揮 林飛帆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0qq7783lr20a91bgedhbkk?m=comment
2013年,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上映,拍攝過程中累積了400個小時的直升機飛行時數,前前後後花費三年的時間拍攝,從頭到尾完全以鳥瞰的高空視角,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見台灣環境的種種問題。
這部紀錄片打破了過去多項紀錄,不但是耗資最鉅、上映規模最大的紀錄片,還在上映首日以台北市163萬的成績,創下台灣紀錄片影史上映第一天的最高票房紀錄,第一週上映全台票房就突破千萬,累計總票房2.2億,顛覆了過去紀錄片小眾的刻板印象。而這部紀錄片除了讓我們看見台灣的美麗之外,也點出台灣在經濟發展下漠視環境等問題。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柏林導演的兒子齊廷洹,與大家分享他心目中的齊柏林精神,以及《看見台灣》帶給人們的意義與感動。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柏林長子 齊廷洹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根據104人力網站近期的統計,在兩萬名曾經創業的人之中,從事餐飲的創業者高達40%。其中包含手搖飲料店、早餐店、咖啡店以及餐廳,第一次創業的年紀平均則是28歲。
2012年,天下雜誌曾經報導「餐飲創業潮來襲」,是繼80年代的科技創業、90年代的網路創業後,第三波創業浪潮。美食產業所需的人才、技術、資金、原料、客戶齊聚,創業模式也不只有餐廳,還包括了餐飲行銷、集團創投等等。餐飲業的店家數在五年內成長了18%,遠遠超過其他行業的平均值,從業人員也成長了四分之一。
究竟我們所稱「第三波創業潮」的美食產業是如何誕生?在醞釀過程中,台灣整體的社會環境如何形塑飲食文化的變遷?投入美食產業的創業家,是如何選擇這個產業的?在料理與經營之間,他們如何掌握微妙的平衡?而在最近這兩年疫情籠罩之下,餐飲業又遇到了哪些的挑戰?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教父牛排主廚鄧有癸,來與我們談談他的創業心得,以及台灣餐飲環境的歷史變遷。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教父牛排品牌創辦人 鄧有癸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像一道深深的刺青,永遠烙印在日本人的記憶裡。宮城縣外海發生創紀錄的芮氏規模九地震,引發10公尺海嘯,導致4座核能機組起火或爆炸,三重災難,同時降臨。面對這樣前所未見的災害,日本人民當下的反應是什麼?
「他們非常有條理,亂中有序地自己慢慢走回家。走不回家的就在附近大樓的台階坐下來、躺下來睡覺。東京的居民則是把家裡的水、食物放在外面給回不了家的陌生人享用,他們很有秩序。」
當時在日本擔任中華民國駐日代表的馮寄台回憶311地震當下東京的景象,日本人守秩序的精神讓他印象非常深刻,人們相互扶持,相互禮讓,即使情況如此紊亂,十字路口竟能保持暢通。
這場地震,除了對日本經濟、社會有重大影響之外,也推進了台日之間的友好關係。台灣向日本捐助200億日圓善款,居全球之冠,雙方建立的友誼也延續至今。
十年過去,日本如何走過劫難重生?台日關係與海峽兩岸之間的互動有什麼關聯性?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馮寄台大使與我們談談他在311地震當下的親身經歷與觀察,以及這場大震災後對台日關係的影響。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中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前駐日代表 馮寄台
*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forms.gle/mQJd9Ki2y8HfUNty6
*201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forms.gle/oxdj4gGnPBdunTTf7
*留言信箱:[email protected]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 episodes available.
162 Listeners
644 Listeners
16 Listeners
56 Listeners
165 Listeners
457 Listeners
8 Listeners
40 Listeners
164 Listeners
20 Listeners
20 Listeners
24 Listeners
1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