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先后在北京召开,使8月的北京俨然成了世界的机器人之都。周日的法国《世界报》刊载文章,聚焦机器人产业在中国风起云涌的高速发展,研究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达5万亿美元。
署名文森特 法戈和报纸驻北京记者乔丹 普伊的联合报道开篇介绍北京展会上的热闹鼎沸,不仅有身着衬衣西裤的官方代表考察洽谈,也有大批中小学生的兴奋围观。各种类型机器人拳击、跳舞,各显神通。娱乐之外,这个年度大型展会更是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者提供舞台,吸引投资、客户和年轻的人才。报道说,短短几年间,得益于2015年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打造高科技制造强国的计划,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2024年,中国的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54%。市场目前价值约200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超过500亿美元。
比外国同行价格低十倍
但中国还不满足,正加速在人形和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研发日益先进、并能大规模生产的机型,其价格可比日本或美国同行便宜多达十倍。报道指,今年北京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有一百款,而去年还仅有二十七款。研究的预期展示了机器人领域极其庞大的发展前景,摩根士丹利最新的一项研究预期,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 5 万亿美元,将有超过10 亿台投入使用,其中90% 用于工、商业领域的重复性岗位,仅中国可能达到 3 亿台,美国约 7700 万台。
中国已有众多企业进入到该领域,代表性的如:北京的EngineAI、上海的AgiBot、深圳的LimX与乐聚、杭州的云深处科技(Deep Robotics)和Unitree等。其中,Unitree去年营收达1.2亿欧元,7月估值14亿欧元。不仅在整机制造,中国机器人重要零部件企业也在崛起:如成立于2014年的速腾聚创(RoboSense)成功将激光雷达小型化并大幅降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眼睛”。
高性能机器人离不开专门为 AI 优化的芯片,用于语言处理和实时学习。在北京的展会上,不少中国厂家都自豪地贴出“英伟达合作伙伴”的标识。报道说,英伟达仍在向他们提供芯片和软件,尽管因美国出口新限制其芯片性能“削弱了 30% 至 50%”。
美国科技巨头当然也无需后让、加紧布局,文章介绍如英伟达与Google DeepMind、迪士尼合作开发了Blue:一个如同电影里一样呆萌可爱的机器人,经常随黄仁勋在活动中亮相。马斯克2022年也推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而长于四足机器人的波士顿动力则在去年才商业化其首个人形机器人Atlas。法国也曾试图进入这一巨人赛道,但昙花一现。2005 年成立的 Aldebaran,其产品曾是科技展上的明星。但在被日本软银收购的黄金期之后,困于找不到市场,债务积累最终在去年破产。
老龄化与“银发经济”
文章回到北京,作者分析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股力量交织,首先是机械臂,这使的中国得以大规模自动化。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加速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如国企首钢旗下的工厂制造各类机械臂,广泛应用于汽车焊接、饮料生产乃至雕塑制作,平均交付周期仅35天。杭州的Unitree在四足机器人领域更为成熟。其入门级机器狗售价1500欧元,可进行拍摄与跟随;高端型号则能在火灾现场运送水带,或在化工厂进行3D建模与气体检测,售价接近10万欧元。一些中国公园已引入带机械臂的“清洁机器人狗”,用于捡拾垃圾。
此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另一大热点是“银发经济,据世行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出生率骤降加剧社会老龄化,去年成立的具身智能公司(UniX A)i就瞄准这一市场,研发出售价约10600欧元的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生活助手,可做饭、清洁、倒垃圾、洗碗,甚至演奏传统乐器。公司创始人杨丰瑜年仅28岁,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公司已完成六轮融资,计划年内量产500台。根据美国银行的预测,2030年全球将有100万台护理机器人,2060年则可能达到30亿台,其中65%用于家庭。
厂商过剩和价格战
文章最后写道,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繁荣也同样伴随泡沫。报道引述苏州机器人企业一名高管Tommy Xu说,“很多企业展示的产品每年都差不多,本质上只是为了融资。就像电动车行业一样,机器人产业也面临厂商过剩和价格战。” 但她认为,市场会最终淘汰掉那些“假创新者”,留下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
3.8
1313 ratings
近期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机器人运动会先后在北京召开,使8月的北京俨然成了世界的机器人之都。周日的法国《世界报》刊载文章,聚焦机器人产业在中国风起云涌的高速发展,研究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达5万亿美元。
署名文森特 法戈和报纸驻北京记者乔丹 普伊的联合报道开篇介绍北京展会上的热闹鼎沸,不仅有身着衬衣西裤的官方代表考察洽谈,也有大批中小学生的兴奋围观。各种类型机器人拳击、跳舞,各显神通。娱乐之外,这个年度大型展会更是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者提供舞台,吸引投资、客户和年轻的人才。报道说,短短几年间,得益于2015年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打造高科技制造强国的计划,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2024年,中国的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三分之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54%。市场目前价值约200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超过500亿美元。
比外国同行价格低十倍
但中国还不满足,正加速在人形和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研发日益先进、并能大规模生产的机型,其价格可比日本或美国同行便宜多达十倍。报道指,今年北京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有一百款,而去年还仅有二十七款。研究的预期展示了机器人领域极其庞大的发展前景,摩根士丹利最新的一项研究预期,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 5 万亿美元,将有超过10 亿台投入使用,其中90% 用于工、商业领域的重复性岗位,仅中国可能达到 3 亿台,美国约 7700 万台。
中国已有众多企业进入到该领域,代表性的如:北京的EngineAI、上海的AgiBot、深圳的LimX与乐聚、杭州的云深处科技(Deep Robotics)和Unitree等。其中,Unitree去年营收达1.2亿欧元,7月估值14亿欧元。不仅在整机制造,中国机器人重要零部件企业也在崛起:如成立于2014年的速腾聚创(RoboSense)成功将激光雷达小型化并大幅降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眼睛”。
高性能机器人离不开专门为 AI 优化的芯片,用于语言处理和实时学习。在北京的展会上,不少中国厂家都自豪地贴出“英伟达合作伙伴”的标识。报道说,英伟达仍在向他们提供芯片和软件,尽管因美国出口新限制其芯片性能“削弱了 30% 至 50%”。
美国科技巨头当然也无需后让、加紧布局,文章介绍如英伟达与Google DeepMind、迪士尼合作开发了Blue:一个如同电影里一样呆萌可爱的机器人,经常随黄仁勋在活动中亮相。马斯克2022年也推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而长于四足机器人的波士顿动力则在去年才商业化其首个人形机器人Atlas。法国也曾试图进入这一巨人赛道,但昙花一现。2005 年成立的 Aldebaran,其产品曾是科技展上的明星。但在被日本软银收购的黄金期之后,困于找不到市场,债务积累最终在去年破产。
老龄化与“银发经济”
文章回到北京,作者分析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股力量交织,首先是机械臂,这使的中国得以大规模自动化。2016年,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加速了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如国企首钢旗下的工厂制造各类机械臂,广泛应用于汽车焊接、饮料生产乃至雕塑制作,平均交付周期仅35天。杭州的Unitree在四足机器人领域更为成熟。其入门级机器狗售价1500欧元,可进行拍摄与跟随;高端型号则能在火灾现场运送水带,或在化工厂进行3D建模与气体检测,售价接近10万欧元。一些中国公园已引入带机械臂的“清洁机器人狗”,用于捡拾垃圾。
此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另一大热点是“银发经济,据世行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出生率骤降加剧社会老龄化,去年成立的具身智能公司(UniX A)i就瞄准这一市场,研发出售价约10600欧元的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生活助手,可做饭、清洁、倒垃圾、洗碗,甚至演奏传统乐器。公司创始人杨丰瑜年仅28岁,博士毕业于耶鲁大学。目前公司已完成六轮融资,计划年内量产500台。根据美国银行的预测,2030年全球将有100万台护理机器人,2060年则可能达到30亿台,其中65%用于家庭。
厂商过剩和价格战
文章最后写道,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繁荣也同样伴随泡沫。报道引述苏州机器人企业一名高管Tommy Xu说,“很多企业展示的产品每年都差不多,本质上只是为了融资。就像电动车行业一样,机器人产业也面临厂商过剩和价格战。” 但她认为,市场会最终淘汰掉那些“假创新者”,留下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
16 Listeners
19 Listeners
5 Listeners
3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2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6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4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92 Listeners
153 Listeners
1,114 Listeners
4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