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解说

特朗普百日与中国:意外推高支持习近平的民族主义浪潮


Listen Later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百日之际,据彭博社分析,意外地送给习近平一个凝聚国内民意的大礼,那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外部敌人:美国。一位经营玩具的贸易商对彭博社表示:「几个月前大家普遍非常低落,那时许多人对生活、对习近平以及对未来都充满焦虑。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大家依旧很担心工作和收入也不敢随便花钱,但现在有了明确的敌人:美国,所有不好的事都可以归咎于他们。」

据彭博社分析说,虽然中国政府掌控强大的审查机制,并且擅长利用网络宣传来操控舆论,但实际上官方也不可能完全掌控所有人的想法。例如在2022年底,因为不满习近平政府过于严厉的防疫政策,中国许多城市都爆发少见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这些抗议的规模甚至超出政府的控制,迫使习近平不得不迅速结束当时全球最严格的防疫政策。这件事情显示,尽管中国政府努力控制舆论,民间仍存在着难以压制的不满情绪。

现在,习近平在国内的情势又开始有了新的转变。这一次,国内舆论风向转而对他有利,反而凝聚更多支持他的声音。记者访问数十位中国政府与商业界的人士,他们多半因为话题敏感而要求匿名受访。这些受访者普遍认为,面对特朗普将许多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145%这种极端措施,中国一定要强硬反击,否则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恐怕就会完全断绝。

来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商、各个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人士、金融界人士,甚至是过去曾经与习近平意见相左的菁英阶层,现在都选择团结支持习近平。连那些长期批评政府、最近几年受到政府政策打击的企业家,也认为习近平在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挑战时,绝对不能退让或妥协。

「现在大家都决定了,绝对不会低头或妥协,宁愿继续跟美国强硬到底!」彭博社援引在宁波从事家具出口生意的张先生说,他的公司有六成收入都来自美国市场。他强调,「因为一旦退让,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出路,这只会走上绝路。」

在这场美中冲突之中,民间的情绪成了关键因素。随着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调高到超过一百年来从未见过的水平,这场贸易战已经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严重冲击。虽然美中双方都会承受损失,但习近平面临的风险更巨大:因为任何解决方案都不只是关税多寡的问题,而是可能影响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Scott Kennedy指出:「对特朗普来说,这场贸易战就是为了展现他的强势。但对中国来说,这已经成了一场攸关国家未来的生存之战。」

彭博社提及,特朗普已经多次公开喊话要习近平主动打电话跟他谈判,因为他认为大幅提高的关税会迫使中国让步并达成协议,然而实际结果却适得其反。中国国内迅速掀起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反而给予习近平更大的支持与空间去强硬对抗美国。中国官方虽然仍愿意谈判,但中国并不清楚特朗普的真实目的,也担心如果安排习近平直接跟特朗普对话,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局面,让习近平显得更软弱。

中国官员同时担心一旦开始让步,特朗普可能会立即提出更多要求,因为关税的控制权始终掌握在特朗普手上。他设定关税的方式非常单纯,只根据贸易逆差数字来决定关税高低。特朗普也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对抗中国,这些做法更加深中国政府的疑虑,认为美国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贸易公平,而是不惜一切代价全面压制中国的崛起,确保美国的利益最大化。

白宫国安会发言人James Hewitt表示:「特朗普政府已经明确表态,绝不容忍中国输入芬太尼或任何伤害美国人利益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如果中国不愿意跟我们合作,他们将面临失去进入全球最大市场的风险。」

习近平政府深信,凭借自己对经济的强大掌控和维稳能力,足以推出各种刺激经济措施来抵销最严重的冲击。相比之下,特朗普正面临来自金融界盟友和部分共和党国会议员的压力,让他在选择上陷入两难。如果经济成长变慢或物价上涨,将对国会选情产生影响,特朗普已经暂缓针对全球多个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并对中国关税进行若干关键豁免。

彭博社指出,从短期来看,中国内部这波爱国情绪为习近平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能处理房地产危机和经济通缩等问题。这些问题早在特朗普提高关税之前就已经导致社会不安。根据本报的评估,如果目前这种高关税的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让中国超过八成对美出口的产品消失。如果工厂无法及时找到新市场,中国的GDP将因此减少两个百分点。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Rana Mitter表示:「未来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出现问题,政府可能会将主要责任推给美国加征的关税,即使实际上关税并非真正主因。」

彭博社续指,从长远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些举动也间接帮助习近平强化的执政地位,这让习近平推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容易得到国内民众的支持。这个目标包括推动中国式的现代化,以及收复中国声称在「百年屈辱」时期失去的领土,例如台湾。

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以及要求台湾支付「保险费」来换取美国保护的说法,这让中国认定美国未必会积极介入台海冲突。今年3月中国官媒新华社曾经发布社论,表示台湾「注定会被放弃」。

在亚洲之外,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决定等于放弃美国在新兴市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工具。这些市场正是中国「一带一路」计划想要争取的对象。特朗普还试图缩编甚至关闭美国之音,这也等于直接把国际广播平台让给中国强大的宣传系统。

彭博社强调出,透过分析多场演讲、官方媒体报导、中国研究美国的智库文章以及社群媒体贴文后发现,目前越来越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正在走向衰退,也相信中国的崛起时机已经到来。

「川(此译取川普,非特朗普)建国同志」这个词在中国网络上早就已经广泛流行,这个词代表特朗普的种种作为其实对中国有帮助。也有人将特朗普政府整顿官僚体系的混乱作法比作毛泽东时代的「文化大革命」,因为当年红卫兵曾经横扫中国各个机关部门。

最近几个礼拜中国官方更大量释出各种迷因与AI生成图片。在微信、小红书和抖音等平台上广泛流传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将美国人描绘成臃肿且笨拙的工厂员工正在组装iPhone。官方藉此塑造美国充满攻击性与野蛮形象来突显中国和平与繁荣的形象。

当然历史上多次出现关于美国衰退的预言,但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早在1991年时任复旦大学教授王沪宁出版一本名为《美国反对美国》的书。他在书中认为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与民主为基础的美国社会终究会败给集体主义、克己精神与威权体制,他当时主要是在讨论美国与日本之间的竞争。但日本之后却陷入长期通缩并被中国与德国经济超越,不过王沪宁这本书的影响力最近几年又再度浮现,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总统后这本书的价格迅速暴涨炒到一本2900美元。

值得注意的还有,2017年习近平将王沪宁提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让他成为中国最有权力的七个人之一。同一年习近平在十九大上公开宣示:「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随着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全球对中国的观感逐渐恶化。当时习近平曾经在国内受到一些批评,批评人士认为习近平抛弃前领导人邓小平所倡导「韬光养晦」路线才让中国迅速成为各国攻击的目标。包括邓小平之子邓朴方在内的许多人也曾经提出警告,认为中国过早展露实力恐怕会带来麻烦。

但现在这种质疑已经很少见了。据宁波的出口商张先生回忆说:「2019年政府曾经找我们行业协会征询意见。当时大家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有些人还对美国抱有幻想希望中国政府能跟美方好好沟通甚至做出妥协。」他说:「但现在没有人还把这件事当作单纯的贸易战。」

为了对抗美国的贸易攻势,中国庞大的官僚体系最近开始都全部动起来。过去官员们为了避免卷入习近平的反贪运动,多半选择消极的态度来保护自己。但现在面对外部共同的敌人美国,官员们开始积极投入工作,许多部门忙碌的程度明显增加,办事效率也提高不少。

中国的网络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与拼多多等公司,最近都快速推出支持外贸出口的措施。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平台降低平台服务费和商品推广费,并且每周推出针对出口产品的促销活动。京东则宣布将在一年内采购至少2000亿人民币的出口产品,再转售到中国国内市场。

中国企业和政府选择强硬响应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选项。如果让出口商自己承担大幅增加的关税成本,很多企业就会面临倒闭危机。

杭州一家中型电商平台的资深主管陈小姐说:「现在我们几乎都懒得再跟美国客户讨价还价了。」

另一位在厦门经营包装材料出口生意的尤先生也有类似感觉。他的公司主要生产塑料袋和纸袋,客户多半是美国的中小型零售商,而非大型连锁卖场。从特朗普第一次发动贸易战开始,他就提前做了各种准备,目前已经将增加的关税成本完全转嫁给美国买家,他公司的营收大约有八成来自美国。他说:「即使我们想做些让步,实际上也没有多少空间能让。」

虽然中国政府在各大平台发布大量宣传素材,但尤先生强调,民间爱国情绪的升温并不只是官方宣传的效果,而是真实的发生。他说:「在这整个过程中,我真的感觉到中国的确比过去更强大了!」

特朗普这些极端的关税政策反而削弱他第一次执政时美国所采取的战略。2020年时任国务卿庞培欧曾经公开表示中国共产党并不能代表14亿中国人民。他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境内的异议人士共同对抗习近平政权。

但现在美国给中国的感受更多是高压和轻视。例如副总统范斯将中国人民称为「中国农民」的言论。特朗普对美国盟友及其他亚洲贸易伙伴也实施严厉的关税,这种情况让中国得以成功塑造自己为「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形象并降低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的动机。

彭博社认为,当然这波爱国情绪能持续多久目前还难以确定,真正的考验将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逐渐浮现。如果中国一般劳工开始失业或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这股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的情绪很可能会被动摇。

习近平还有其他的挑战需要面对,除了要处理特朗普政府加征的关税、民众消费力不振以及房地产危机外,中国在AI和其他未来关键科技所需的高阶芯片领域仍然落后美国。

同时,中国军方内部的大清洗行动也在持续扩大。最近甚至传出中央军委排名第三、同时身兼政治局委员的何卫东也落马。之前已经有两名中央军委成员以及连续两任国防部长遭到撤换,这代表习近平对军队内部的控制力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

另外,2027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下一次党代表大会,届时习近平将年满71岁,接班人的问题势必成为党内各方势力激烈讨论与角力的焦点。

彭博社总结说,习近平最希望能顺利度过这次危机。他理想的结果就是让中国经济更稳健并且更融入全球市场,他也希望中国能持续在重要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中国最近推出的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显示即使面对美国的科技限制,中国仍然有能力继续前进。

目前多数中国民众还是选择支持习近平。一位在广东和印度及东南亚经营玩具与纺织工厂的企业家这样表示:「几个月前大家普遍非常低落,那时许多人对生活、对习近平以及对未来都充满焦虑。」他接着说:「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大家依旧很担心工作和收入也不敢随便花钱,但现在有了明确的敌人:美国,所有不好的事都可以归咎于他们。」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要闻解说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3
  • 3
  • 3
  • 3
  • 3

3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要闻解说

View all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by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191 Listeners

公視每日新聞 Daily News by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公視每日新聞 Daily News

22 Listeners

生态 健康与科技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生态 健康与科技

3 Listeners

文化艺术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文化艺术

0 Listeners

第一次播音 北京时间 06:00-07:00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第一次播音 北京时间 06:00-07:00

21 Listeners

法国思想长廊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思想长廊

5 Listeners

法国风土人情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风土人情

0 Listeners

法国世界报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世界报

5 Listeners

微言微语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微言微语

6 Listeners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by 端传媒音頻 | Initium Audio

端聞 | 端傳媒新聞播客

92 Listeners

再次收听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再次收听

10 Listeners

不明白播客 by 袁莉和她的朋友们

不明白播客

1,116 Listeners

王志安的播客Wang’s Podcast by 王志安

王志安的播客Wang’s Podcast

463 Listeners

法国报纸摘要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国报纸摘要

4 Listeners

要闻分析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要闻分析

3 Listeners

美国专栏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美国专栏

1 Listeners

北美来鸿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北美来鸿

0 Listeners

柏林飞鸿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柏林飞鸿

2 Listeners

国际纵横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国际纵横

0 Listeners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4 Listeners

曼谷专栏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曼谷专栏

0 Listeners

法语课程: Les voisins du 12 bis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法语课程: Les voisins du 12 bis

0 Listeners

特别节目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特别节目

0 Listeners

中华世界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华世界

0 Listeners

公民论坛 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公民论坛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