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网络让沟通更便捷,也让“不友善”更容易被放大。评论区、朋友圈、论坛……总有一些不友善、不文明的声音出现,你会发现有的人热衷于抬杠、挑刺儿,甚至言辞犀利地抨击别人。他们为何如此好战?是情绪的宣泄、认同感的追逐,还是更深层的心理动因?
当我们与“键盘侠” 正面相遇,该如何不被情绪裹挟、保持冷静?又在什么情况下,这种习惯性的对抗会走向病态,影响个人生活与社会交往?
本期节目,我们和精神心理科崔佳彬医生一起走进屏幕背后那双“敲击的手”,探寻这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找到应对之策。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崔佳彬医生:心理科崔医生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1:22 键盘侠的极端特质
02:03 攻击性的心理根源:弗洛伊德的“利比多”理论:攻击性是本能的一部分
03:06 自卑与不安全感的影响
04:17 网络匿名性导致“去人格化”
06:22 键盘侠的人格画像
08:05 自我认同的虚空
12:32 心理防御机制
16:49 表演型人格与反社会倾
17:25 应对键盘侠的策略
战斗:反击,但可能陷入无休止争论
回避:不理会,降维看待对方的动机
幽默化解:用轻松方式转移冲突
20:28 科普与网络言论的平衡
24:15 长期攻击行为的危害
对攻击者:长期愤怒影响心理健康(如焦虑、高血压)
对被攻击者:可能引发抑郁、自我怀疑等
27:10 社交媒体对行为的影响
32:40 将军赶路,莫追小兔:专注自身目标,不被干扰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5
66 ratings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网络让沟通更便捷,也让“不友善”更容易被放大。评论区、朋友圈、论坛……总有一些不友善、不文明的声音出现,你会发现有的人热衷于抬杠、挑刺儿,甚至言辞犀利地抨击别人。他们为何如此好战?是情绪的宣泄、认同感的追逐,还是更深层的心理动因?
当我们与“键盘侠” 正面相遇,该如何不被情绪裹挟、保持冷静?又在什么情况下,这种习惯性的对抗会走向病态,影响个人生活与社会交往?
本期节目,我们和精神心理科崔佳彬医生一起走进屏幕背后那双“敲击的手”,探寻这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并找到应对之策。
阿汤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崔佳彬医生:心理科崔医生
合作及微信群听友群请加微信:cheeseradio
合作事宜请加微信:tuenen87
时间轴01:22 键盘侠的极端特质
02:03 攻击性的心理根源:弗洛伊德的“利比多”理论:攻击性是本能的一部分
03:06 自卑与不安全感的影响
04:17 网络匿名性导致“去人格化”
06:22 键盘侠的人格画像
08:05 自我认同的虚空
12:32 心理防御机制
16:49 表演型人格与反社会倾
17:25 应对键盘侠的策略
战斗:反击,但可能陷入无休止争论
回避:不理会,降维看待对方的动机
幽默化解:用轻松方式转移冲突
20:28 科普与网络言论的平衡
24:15 长期攻击行为的危害
对攻击者:长期愤怒影响心理健康(如焦虑、高血压)
对被攻击者:可能引发抑郁、自我怀疑等
27:10 社交媒体对行为的影响
32:40 将军赶路,莫追小兔:专注自身目标,不被干扰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149 Listeners
48 Listeners
12 Listeners
351 Listeners
13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3 Listeners
153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6 Listeners
222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