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病说来话长

VOL.43心血管内科|帮你分清高血压及高血压病、如何准确测量和用药误区


Listen Later

本期朋友:翁嘉懿(苏州市立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2022年度苏州市卫生健康系统“创新创优好青年”、苏州市“姑苏卫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所在行业:医疗

工作岗位:临床医疗

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

所在地点:国内

高血压是全球也是我国患病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高血压的治疗贯穿一生。而在漫长的血压控制、达标过程中,总有一些患者基于认识误区,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而现如今高血压年轻化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需要警惕和重视的问题。

今天我们和苏州市立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科主治医师翁嘉懿医生来聊聊这个话题,听听临床医生怎么说……

*图片来自翁嘉懿医生

时间轴

02:49 什么是高血压?

03:49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06:24 最近是不是对高血压的定义有了新的标准?(国家卫健委官方发布文章表示,目前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非同日 3 次血压超过 140/90mmHg)

07:40 高血压只有老年人才会得?

11:50 相反来说,低血压又是怎样的一个数值标准?

12:37 老年人高血压和年轻人的高血压的不同之处

13:16 舒张压(下压)高与低受是到什么影响?

14:18 心率跳的越快,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会升高

16:31 高血压(和低血压)是不是都是有家族遗传的原因?

19:32 水银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哪个准?

21:35 日常家庭中血压测量怎么测比较准?有哪些误区?

24:36 清晨和傍晚,到底哪个是人体血压比较高的时段?

26:41 看好家中老人的小药盒,分装后很容易吃错药(案例分析)

32:24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五大类都有不同的特点

34:11 长期服用降压药会不会对肝肾功能做成损伤?

35:29 降压药的副作用大可不可以就不吃药了?

36:43 再比如利尿剂的使用是不是需要补?

39:03 有些患者在服药后,短期不见效要不要更换降压药物?

40:29 日常饮食过咸会导致高血压?

42:00 对于高血压患者保暖也很重要(案例分析)

(听友群提问部分)

43:35 高血压的本质是不是饮食造成的,吃得过于咸?然后就是吃降压药会造成血管二次伤害?

45:17 维持最高心率时间久一点会有什么影响 (运动的时候什么时候心脏是一个极限)

47:43 心脏跳得慢是不是代表比一般人要健康?

53:04 年轻人单纯舒张期血压升高,是否对人体有伤害,是否会增加心血管风险?也有一说是不是意味着代谢异常、内脏脂肪指数高?甚至甲亢?

社交媒体

主播阿汤小红书ID:汤瀚森

嘉宾翁嘉懿小红书ID:tlncr

拓展文献

高血压的传统致病原因除家族史、遗传因素以外,年龄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40岁以后发病率会显著提升。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人群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且青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比老年人更快。

没有不适感不代表身体健康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 mm Hg(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高值或1级高血压患者可能除疲惫感外平时并没有其他明显症状,怎么看都和患者不沾边。但是,并不可以就此对其忽视不理。研究发现,65%的基线血压为130~139mm Hg/80~89mm Hg、年龄在35~59岁的受试者,在之后的15年随访中血压升高至>140/90mm Hg,与血压正常者相比,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0倍。

高血压这一疾病的靶向器官,也就是它的直接受害者,是心、脑、肾、眼,还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尿毒症、视网膜病变等。中青年高血压人群数量大、患病率增速明显高于老年人群,现代人预期寿命长,终生心血管病风险高。而在我国非传染性慢性病致死原因中,有近一半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即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18~44岁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6%。根据更早以前的调查结果,1991~2009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血压正常高值的总体比率从1991年的29.4%上升至2009年的38.7%。其中,18~39岁年龄段比率由26.8%增长至37.8%。可见相对于老年人群,正常高值血压在中青年人群中占比大,增长更为迅猛。

血压高是吃出来的吗

2019年10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专家组发布了《中国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其中明确指出,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5%。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虽不明确,但除遗传因素外,和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相关性。

●高钠低钾饮食

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世卫组织对于成年人的食盐摄入建议量为每日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于食盐的建议值每日6克。根据《中国居民应用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提出限制钠盐的摄入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花费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措施。

●烟酒

香烟中含尼古丁成分,长期吸入会损害血管内皮,造成动脉硬化,血管动脉硬化后血管张力增加,引起血压的升高,同时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加重血压升高。饮酒会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白酒与混合酒的风险程度会更高。

●高糖高脂饮食

高糖、高脂饮食容易引起超重或肥胖,造成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偏高,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则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肥胖

伴随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血压会发生进行性增高。其中,BMI≥24者4年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BMI<24者的2~3倍;体脂上升10%,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上升6mm Hg和4mm Hg。

●久坐

人体的心肺耐力水平越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病风险越高。有研究证实,日静坐时长在7小时以上时,高血压患病概率会大大增加。

●精神压力

心理压力可以刺激机体释放多种升血压的活性物质,并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免疫等系统的变化,导致血压持续升高,最终诱发高血压病的发生。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罹患高血压的概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

有以上危险因素之一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1]。

参考文献

[1]李娜.年轻人 高血压离你并不远[J].健康博览,2022,(01):30-32.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这病说来话长By 汤瀚森

  • 5
  • 5
  • 5
  • 5
  • 5

5

6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这病说来话长

View all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by 来都来了_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150 Listeners

出逃在即 by 出逃studio

出逃在即

48 Listeners

土象电池 Normal Sisters by 土象电台

土象电池 Normal Sisters

12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52 Listeners

推心置腹 by 元婴

推心置腹

13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5 Listeners

我这行说来话长 by 汤瀚森

我这行说来话长

0 Listeners

大食话 by 月莞柔

大食话

3 Listeners

万物生长FM by 万物生长FM

万物生长FM

3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7 Listeners

大夫有话说 by 小熊Deploy

大夫有话说

2 Listeners

好好吃饭~ by 卤煮小肠

好好吃饭~

0 Listeners

一把卷尺 by 是松月呀

一把卷尺

6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23 Listeners

菠萝因子 by 菠萝因子

菠萝因子

0 Listeners

千金要方 by 苓梂

千金要方

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