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病说来话长

VOL.73精神科|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乎我们社会未来的健康


Listen Later

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我们应更加重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就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健康。本期依然请到精神科崔老师和我们聊聊少儿心理健康和家庭健康的问题……

嘉宾介绍

*图片来自嘉宾崔佳彬医生

社交媒体

小红书视频播客:汤瀚森|阿汤 👈点击

嘉宾崔老师小红书:沙粒心理 / 哔哩哔哩:沙粒姐姐0

添加听友微信群:cheeseradio

时间轴

02:39 对于崔老师的专业领域来说,目前在临床上,面对的大部分的少年儿童比较集中的是哪些问题?

03:32 成绩下降后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05:20 孩子状态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方法

  • 家庭侧

06:47 除了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摸清我国少年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二是改善学校环境,三是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我们作为普通人来说,能从主观能动性上改变的就是家庭了吧,在这里家庭方面应该做哪些?

07:40 “索引病人”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校园侧

10:43 家长如何去知晓孩子所处的校园环境的变化?

  • 社会侧

12:07 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就是我们社会未来的健康

  • 常见误区

14:22 心理教育就是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吗?

15:52 当孩子出现哪些表现时候,应该给予关注,甚至是去心理干预了呢?

18:46 “少年老成”的反差感的问题所在

21:14 选择精神科还是心理科呢?

24:26 孩子的抗压能力小,只要有人说“不好”,他会受不了,这是因为什么?

27:55 现在发现一味的“无脑好评”,过分的夸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28:43 在面对孩子的缺点问题是如何处理?

30:42  “红脸白脸“的慈母严父是育儿好办法吗?

32:33 家长在孩子面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拓展阅读一、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概述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儿童都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导致其在心理健康和行为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行为和情绪问题。目前很多幼儿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和同伴争吵、打架的情况。在平时的活动中自私自利,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难以和同伴友好相处,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伴起争执。同时,还喜欢搞破坏。第二,习惯问题。目前的儿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良习惯。首先睡眠不规律,调查显示,有62%的儿童睡觉时间在晚上10点之后,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饮食不规律,很多儿童吃饭随心所欲,不想吃就不吃,饮食时间极为不固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第三,学习问题。有很多儿童在幼儿园活动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学习方面极度缺乏自信。

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原因(一)家庭氛围

家庭生活氛围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氛围不和谐,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的形成,进而导致儿童产生不良的行为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健康的家庭是充满爱的。家长应该给幼儿适度的爱,让其能够在爱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在家庭中,家长需要营造以礼相待、相互尊重的家庭氛围。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家长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没有营造出健康的家庭氛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之间的争吵。由于生活压力等原因,儿童父母在家里没有控制好情绪,经常会因为意见不统一等发生争吵,并且他们在吵架的时候,完全不避讳幼儿。对于儿童来讲,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喜欢对大人进行模仿。他们看到父母经常吵架,就会在心里面产生吵架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错误的思想,从而也形成了遇事先争吵的行为。二是家长对儿童的溺爱。如今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幼儿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幼儿沉浸在父母的溺爱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让着自己、宠爱自己,从而变得目无尊长、自私自利。总之,家庭氛围对儿童行为习惯等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家长给儿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二)缺乏沟通

家长想要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应该重视和儿童的沟通。在家庭中,家长既是儿童的父母,也是儿童的朋友。家长应该平等地对待幼儿,而不是觉得自己比幼儿高出一等。家长应该及时和儿童沟通,了解儿童心里的想法以及兴趣爱好等。但是,目前由于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和儿童的有效沟通,导致家长对儿童真实想法等不了解,这就难以给到儿童正确的引导。此外,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儿童太小,不需要和他们进行沟通,自己安排的就是最好的,所以经常不问儿童的意见,就直接安排了儿童的一些事情。比如,家长认为学钢琴对孩子的发展有帮助,并不关心孩子对钢琴是否感兴趣,直接就给孩子报名钢琴兴趣班。如果孩子对钢琴不感兴趣,那么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非常痛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这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沟通,父母和幼儿之间产生了很多误会,导致儿童的压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将幼儿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想法,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解决父母和幼儿之间的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教育观念

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的心理有着关键的影响。科学的教育观可以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成功面前不骄傲。但是,很多家长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极为看中。如果在课外班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就会夸奖幼儿并且给幼儿一定的物质奖励。如果幼儿的课外班考试不理想,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幼儿,这种行为导致幼儿也将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家长的这种教育观会促使儿童形成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只要在课外培训班中得到良好分数,其他的都可以不在乎,这就使得有很多智力较高的幼儿在品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当今社会,应试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也难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素质教育理念才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正确思想。家长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教养形式

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可以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教养方式需要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和幼儿讲道理,让其明白自己某些行为是不正确的,而不是通过打骂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在幼儿犯错误时,家长们习惯于对幼儿进行打骂,因为在打骂过后,幼儿就会变得非常听话,很多家长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教养方式起到了作用,从而更热衷于对幼儿打骂的教育形式。其实不是这样,家长对幼儿的打骂,并不能够让幼儿发自内心地服气,甚至幼儿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那么幼儿下次就会犯同类型的其他错误。同时,打骂的方式会让儿童和家长之间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家长和儿童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可能导致幼儿出现孤僻、抑郁的情况。

(五)家长的心理素质

家长的心理素质也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影响。很多家长自身心理素质差,看待事情较为悲观,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让儿童对待身边的事物也极为悲观。如果家长的心理是积极健康的,那么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时,就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把积极向上的一面带给儿童。

(六)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的是儿童家庭中的人员构成。根据对1000名儿童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家庭结构不完整(离异、死亡)的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的占21%,家庭结构完整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仅为3%,这足以说明家庭结构对儿童心理的重要影响。当家庭结构遭到破坏时,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缺失,儿童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就遭到了破坏,儿童享受的爱和关怀也会逐渐减少。这就容易导致儿童失去前行的方向,甚至形成冷漠、怪癖以及多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七)缺乏科学管理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较为发达。对于儿童来讲,他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网络的原住民。即使儿童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却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智能设备。因为网络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所以网上有很多视频等是不利于儿童正确观念的形成的。但是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儿童使用电子设备并没有严格管理,只要孩子完成作业,就可以玩电子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儿童的价值观等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言论的影响,致使儿童产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三、科学开展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长想要让儿童保持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应该对儿童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和信任儿童,能够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儿童,以此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健康成长。对于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和谐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形成。想要让家庭氛围积极健康,那么家长首先就要正确处理自身的关系,不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来,父母双方也应该尽量避免争吵,通过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家庭成员间应该是相互关心、彼此爱护的。同时,家长给幼儿的爱应该是适度的,对于幼儿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应该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让儿童能够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家长应该端正思想,创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养的方式。在新时代,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够将成绩作为评价儿童的唯一标准,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对儿童进行评价,积极鼓励儿童,增强儿童对于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同时,家长在儿童犯错误时,不应该对儿童进行打骂,而是应该采取说服、讲道理的方式,让儿童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第三,家长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素养。首先,家长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给儿童营造积极乐观的成长环境,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儿童。其次,家长应该不断学习,研究一些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专著,了解正确教育儿童的方法,让儿童能够在科学的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第四,家长应该重视和儿童的沟通。通过沟通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儿童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给儿童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应该和孩子成为朋友,每天都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爱护。比如,幼儿放学回到家,家长可以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了解孩子在学习和社交中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家长还可以定期和孩子进行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家长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及时观察孩子的状态,如果发现孩子状态不对,要耐心询问,和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第五,家长应该尊重儿童的想法。家长不应该认为幼儿还小,就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幼儿是家庭的一员,他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家长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对于家庭中的一些事情,可以适当听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让幼儿有被尊重的感觉,这样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加尊重他人。第六,家长应该对儿童进行科学的管理。当今社会,互联网得到了普及。家长必须能够认识到网络对儿童的影响,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的时间。同时也要了解儿童上网的内容,避免儿童看一些影响其三观的视频。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减少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放下手机,多陪伴幼儿,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1,2,3,4,5,6,7]。

参考文献

[1] 曹莉,雷雨.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6):94-95.

[2] 孙中.浅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2019(11):111.

[3] 王静.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成因的质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4] 李俊丽.浅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J].新校园(中旬),2015(07):30.

[5] 欧平和谐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0):218+251.

[6] 宋亚玲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教导刊( 中旬刊 ),2011(02):86-87.

[7]傅佳涵.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02):133-135.

*感谢本期节目主题曲演唱者:大泡芙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这病说来话长By 汤瀚森

  • 5
  • 5
  • 5
  • 5
  • 5

5

6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这病说来话长

View all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by 来都来了_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140 Listeners

出逃在即 by 出逃studio

出逃在即

43 Listeners

知行小酒馆 by 有知有行

知行小酒馆

300 Listeners

推心置腹 by 元婴

推心置腹

10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我这行说来话长 by 汤瀚森

我这行说来话长

0 Listeners

大食话 by 月莞柔

大食话

3 Listeners

万物生长FM by 万物生长FM

万物生长FM

4 Listeners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by 搞钱女孩小辉

搞钱女孩|女性成长访谈播客

87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58 Listeners

大夫有话说 by 小熊Deploy

大夫有话说

2 Listeners

好好吃饭~ by 卤煮小肠

好好吃饭~

0 Listeners

迫切提问 Burning Questions by Marcast

迫切提问 Burning Questions

22 Listeners

自习室 STUDY ROOM by 不好惹的娃娃脸

自习室 STUDY ROOM

84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185 Listeners

药不能停 by 张慧中不中

药不能停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