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近些年,“非虚构”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仅有聚焦外卖骑手现状的“爆款文”,也有“真实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上“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无论是引发热议的特稿,还是素人的日常化表达,似乎都与我们切身相关。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的作家袁凌,以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从“非虚构热”说起,聊聊非虚构与虚构两种文类之间的“纠葛”。从新闻和小说“良性竞争”到非虚构“占领上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是否真的已经无法回应现实?于是创作者需要转换视角,去寻找非虚构的可能性?
然而,广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品《扫地出门》的作者马修·德斯蒙德认为,自己在写作中受到“观察天才”——小说家们的影响最大。于是我们进一步发问:虚构还能为非虚构提供什么?一方面,“特稿腔”因追求类似小说的写作套路而忽视了对个体的关切;另一方面,带有文学“目光”的人物细节刻画,让特稿中受困于“算法”的外卖骑手更能为大众所感知。不难发现,非虚构与虚构其实在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时代发言,也面临着相似的表达困境。
【时间轴】
【主持】
【嘉宾】
【节目中提到的书】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袁凌推荐
【主理人】猫弟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文字整理】阿索 drunkflea
【收听方式】
【联系我们】
4.6
5555 ratings
近些年,“非虚构”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不仅有聚焦外卖骑手现状的“爆款文”,也有“真实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上“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无论是引发热议的特稿,还是素人的日常化表达,似乎都与我们切身相关。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的作家袁凌,以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从“非虚构热”说起,聊聊非虚构与虚构两种文类之间的“纠葛”。从新闻和小说“良性竞争”到非虚构“占领上风”,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是否真的已经无法回应现实?于是创作者需要转换视角,去寻找非虚构的可能性?
然而,广受赞誉的非虚构作品《扫地出门》的作者马修·德斯蒙德认为,自己在写作中受到“观察天才”——小说家们的影响最大。于是我们进一步发问:虚构还能为非虚构提供什么?一方面,“特稿腔”因追求类似小说的写作套路而忽视了对个体的关切;另一方面,带有文学“目光”的人物细节刻画,让特稿中受困于“算法”的外卖骑手更能为大众所感知。不难发现,非虚构与虚构其实在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时代发言,也面临着相似的表达困境。
【时间轴】
【主持】
【嘉宾】
【节目中提到的书】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袁凌推荐
【主理人】猫弟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文字整理】阿索 drunkflea
【收听方式】
【联系我们】
449 Listeners
321 Listeners
106 Listeners
53 Listeners
26 Listeners
255 Listeners
45 Listeners
459 Listeners
164 Listeners
206 Listeners
24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29 Listeners
259 Listeners
47 Listeners
201 Listeners
151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38 Listeners
22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