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0820人間菩提】
人人本具清淨善念,只待因緣啟發,就能成為淨化人心的力量。高雄線上讀書會匯聚跨國善緣,以多元方式傳遞法音,如同清水入眾,添甘增味,讓更多人樂於聞法、樂於行善。手機成為新時代的法器,承擔「擔米籮」的使命,點滴好話、善語匯聚,終能成為清淨法水,滋潤群生。 而讀書會延伸出「針線情」團隊,透過一針一線的巧工串連愛心,不僅活絡長者身心,更把作品化為募心募愛的橋樑。就如同善語串成念珠,化小愛為大愛,讓人間更添溫暖。善念相續,法喜充滿,這就是菩薩道的人間實踐。
二、健康100分~認識血癌——從症狀、成因到治療的新契機
血癌雖然常被大眾提起,但其實是一個統稱,包含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及白血病三大類。花蓮慈濟醫院李啟誠醫師指出,這些疾病雖同屬血液系統癌症,但症狀與治療方式各有不同。多發性骨髓瘤常以骨痛、骨折為主要症狀,早期可控制卻難以根治;淋巴瘤常見淋巴腺腫大,晚期可能侵犯骨髓,症狀類似血癌;而最狹義的血癌即白血病,因骨髓被癌細胞佔據,使正常血球無法生成,進而出現感染、貧血及凝血異常等表現。
血癌的成因目前尚無明確答案。少數病毒(如HTLV-1、EB病毒)及環境因素(輻射、污染、農藥等)可能增加風險,但多數病例與遺傳無直接關聯。李醫師強調,血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與身份的人,屬於「全民化」疾病,因此預防上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包括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與愉快心情。
治療方面,傳統的化學治療對部分血癌(特別是小兒淋巴性白血病)已能達到高達九成的治癒率。骨髓移植則適用於難治型個案,透過輸入健康造血幹細胞來恢復免疫功能。近年來,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血癌效果顯著,例如「費城染色體」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僅需口服藥物即可長期控制病情。更具突破性的CAR-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改造T細胞攻擊癌細胞,已在部分患者中帶來根治希望。
李醫師提醒,民眾切勿自行依賴網路偏方或延誤就醫。血癌雖症狀不典型,但若出現反覆高燒、嚴重貧血或容易出血,務必盡快就醫檢查。台灣的醫療資源與健保制度相當完善,應善加利用並與專科醫師合作,才能獲得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最終,保持健康生活型態與定期健檢,才是防範血癌與其他疾病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