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这是中文配音版节目,英文原版节目同步上线,欢迎关注跳岛FM,在播放列表中点击收听。
何伟(Peter Hessler)一直专注于观察和书写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今距他写就“中国三部曲”已经过去了十几年。2019年,何伟和妻子张彤禾、女儿们重回中国,定居四川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教授非虚构写作课。在不同的国家居住已经成为何伟和一家人生活的常态,不管是在中国、埃及还是在美国,何伟都有意保持着“局外人”的状态,他认为,对于作家来说,这样的视角能更敏锐地对世界进行观察。
在川大教授非虚构写作课的一年,何伟为何要引导学生从社会阶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何伟如何评价国内的写作课?中国有大量非虚构素材,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如何建立传统和市场?中国的当代文学在何伟看来有着怎样的特点?何伟推崇的新闻报道传统是什么?
今年8月,跳岛FM去到成都,和何伟展开了一次3小时的对话,节目分为上下集呈现,同时上线中英文版本。中文版配音内容由《江城》《寻路中国》《奇石》译者,也是何伟当年在涪陵的同事李雪顺翻译。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和何伟谈到了他对疫情的观察,回到成都后的生活和他对“中国三部曲”的回顾。本期节目,我们继续与何伟进行对话,聊聊他和学生、同事之间多年的情谊,现在在川大的非虚构写作课,对非虚构写作、教育制度和社会阶级的观察,以及在中国社会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真正实现与人的连接。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BeulahDong)
谷禹,前外媒记者、阿里巴巴公关,目前是四处闲逛的无业游民。
【嘉宾】
何伟(Peter Hessler),美国记者、非虚构作家。生于1969年,《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关于中国的非虚构作品《江城》《寻路中国》《奇石》。
【时间轴】
03:00 家庭规模缩小、教育资源集中和社会竞争加剧: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比90年代涪陵的学生更刻苦
08:53 何伟在非虚构写作课上和学生讨论“阶级”:乔治•奥威尔是英国的鲁迅,阶级概念为现在中国带来新视角
13:43 何伟认为《江城》没有改变书中任何人的命运,被改变的是自己
17:02 何伟与译者李雪顺、涪陵学生威利和艾米丽持续了多年的友谊
20:30 不论在中国、埃及还是美国,何伟都是一个“局外人”,这样的视角能让人保持敏锐的观察
24:10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应该介乎中国和美国之间。”
25:38 何伟和张彤禾为了女儿们的教育,花大量时间学习中国的数学题
28:42 何伟眼中的国内写作课:“你去背固定搭配,再像一个作家那样来用它,那往往不是在表达你自己的思想。”
29:49 中国语文课爱背诗,美国人却不然,何伟认为背诗会让人找到自己与传统的联系
32:40 中国有大量的非虚构题材,但未建立起传统和市场
34:58 “如果我想以独立作家的身份活下去,就必须学经济学。”
38:28 中国新闻专业的学生偏重理论,缺少实际报道经验
39:15 中国当代文学如《狼图腾》给何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寻找符号的方式阐释事物
46:49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何伟,谈面对面交流的意义
50:58 中国存在阶级固化的现象,但仍有一定的流动性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我的天才女友》[意]埃莱娜·费兰特
【音乐】
片头 - Public Poet/上海复兴方案
片尾 - There and Then/上海复兴方案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陈进键 施骅伦
【制作总监】韩玉莹
【翻译】李雪顺
【配音】赵哲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4.6
5555 ratings
【本节目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JustPod制作】
这是中文配音版节目,英文原版节目同步上线,欢迎关注跳岛FM,在播放列表中点击收听。
何伟(Peter Hessler)一直专注于观察和书写普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今距他写就“中国三部曲”已经过去了十几年。2019年,何伟和妻子张彤禾、女儿们重回中国,定居四川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教授非虚构写作课。在不同的国家居住已经成为何伟和一家人生活的常态,不管是在中国、埃及还是在美国,何伟都有意保持着“局外人”的状态,他认为,对于作家来说,这样的视角能更敏锐地对世界进行观察。
在川大教授非虚构写作课的一年,何伟为何要引导学生从社会阶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何伟如何评价国内的写作课?中国有大量非虚构素材,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如何建立传统和市场?中国的当代文学在何伟看来有着怎样的特点?何伟推崇的新闻报道传统是什么?
今年8月,跳岛FM去到成都,和何伟展开了一次3小时的对话,节目分为上下集呈现,同时上线中英文版本。中文版配音内容由《江城》《寻路中国》《奇石》译者,也是何伟当年在涪陵的同事李雪顺翻译。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和何伟谈到了他对疫情的观察,回到成都后的生活和他对“中国三部曲”的回顾。本期节目,我们继续与何伟进行对话,聊聊他和学生、同事之间多年的情谊,现在在川大的非虚构写作课,对非虚构写作、教育制度和社会阶级的观察,以及在中国社会不断变化的今天,如何真正实现与人的连接。
微信添加跳岛FM助手(ID:TDFMZS)进入听众群,欢迎与我们交流。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微博@BeulahDong)
谷禹,前外媒记者、阿里巴巴公关,目前是四处闲逛的无业游民。
【嘉宾】
何伟(Peter Hessler),美国记者、非虚构作家。生于1969年,《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著有关于中国的非虚构作品《江城》《寻路中国》《奇石》。
【时间轴】
03:00 家庭规模缩小、教育资源集中和社会竞争加剧: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比90年代涪陵的学生更刻苦
08:53 何伟在非虚构写作课上和学生讨论“阶级”:乔治•奥威尔是英国的鲁迅,阶级概念为现在中国带来新视角
13:43 何伟认为《江城》没有改变书中任何人的命运,被改变的是自己
17:02 何伟与译者李雪顺、涪陵学生威利和艾米丽持续了多年的友谊
20:30 不论在中国、埃及还是美国,何伟都是一个“局外人”,这样的视角能让人保持敏锐的观察
24:10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制度应该介乎中国和美国之间。”
25:38 何伟和张彤禾为了女儿们的教育,花大量时间学习中国的数学题
28:42 何伟眼中的国内写作课:“你去背固定搭配,再像一个作家那样来用它,那往往不是在表达你自己的思想。”
29:49 中国语文课爱背诗,美国人却不然,何伟认为背诗会让人找到自己与传统的联系
32:40 中国有大量的非虚构题材,但未建立起传统和市场
34:58 “如果我想以独立作家的身份活下去,就必须学经济学。”
38:28 中国新闻专业的学生偏重理论,缺少实际报道经验
39:15 中国当代文学如《狼图腾》给何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寻找符号的方式阐释事物
46:49 不使用社交媒体的何伟,谈面对面交流的意义
50:58 中国存在阶级固化的现象,但仍有一定的流动性
【本期嘉宾分享图书】
《我的天才女友》[意]埃莱娜·费兰特
【音乐】
片头 - Public Poet/上海复兴方案
片尾 - There and Then/上海复兴方案
【视觉设计】孙晓曦
【后期制作】陈进键 施骅伦
【制作总监】韩玉莹
【翻译】李雪顺
【配音】赵哲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449 Listeners
321 Listeners
106 Listeners
53 Listeners
26 Listeners
255 Listeners
45 Listeners
459 Listeners
163 Listeners
206 Listeners
24 Listeners
20 Listeners
130 Listeners
29 Listeners
260 Listeners
48 Listeners
202 Listeners
152 Listeners
299 Listeners
38 Listeners
22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