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周六7月6日的法国报纸摘要,我们介绍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欧洲事务主任瓦塞里耶(Abigaël Vasselier)为《世界报》思辨栏目撰写的文章。这篇文章强调出,一个在经济上与欧洲伙伴隔绝的法国将无法单独与中国抗衡。
文章靠开头写道,在欧盟的战略和经济依赖性问题进入政治辩论之际,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成员国在这方面都是平等的。
文章续称,有四类国家比较突出。处于欧盟边缘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如斯洛文尼亚、马耳他、芬兰和希腊,对中国的依存度特别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依存度的增长幅度又更大。规模最大、去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法国和西班牙--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略低,但仍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欧洲的主要工业强国,特别是德国、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和荷兰,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且更侧重于工业投入。
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经济体,它们高度依赖其欧洲合作伙伴,因此受中国进口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波罗的海国家、葡萄牙和奥地利。平均而言,到 2022 年,一个成员国将依赖中国供应约 134 类产品,占其进口总量的 3.4 %。会员国共有 620 种产品依赖中国。根据中国的出口优势,家用设备、家具、电子产品和纺织品仍是主要的依赖因素。相反地,中国对每个成员国平均只依赖一到两种产品,共计 33 种产品,占中国进口额的 36 亿欧元。然而,并非所有的依存度都是负面的,只要加以控制即可。
文章指出,过去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在工业领域的崛起,德国依赖中国的产品数量下降幅度最大。机床和化工行业是导致这一下降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些行业仍使德国得以继续成为中国依赖的主要欧洲产品来源国。法国的情况较好,在过去二十年中成为中国依赖的欧洲产品的第二大供应国。但这些产品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与农业相比,运输业的产品较少,而奢侈纺织品仍处于强势地位。
依赖的机制
文章提到,矛盾的是,统计数据显示,平均而言,每个成员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低于欧盟整体,欧盟从中国进口了 421 种依赖产品(成员国合计为 134 种),占其进口总量的 8.9 %。
这种在国家层面依赖性的降低,部分是机械性的。在国家层面,每个成员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是其他欧盟成员国。因此,中国和所有非欧盟伙伴国在其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正在机械地下降,导致其依赖的非欧盟产品数量减少。例如,欧洲间工业投入品贸易的规模意味着欧洲国家在这一领域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另外对单个成员国而言,中国几乎是其依赖欧洲以外进口产品的唯一来源,但对整个欧盟而言,中国只占此类产品的 60 %。
文章又指,如果我们从中国所依赖的欧洲商品来看,欧盟对中欧贸易力量平衡的积极影响就会更加明显。正如我们所见,中国平均依赖 33 种来自成员国的产品,而到 2022 年,中国将依赖欧盟进口 120 种产品,价值 280 亿美元(259 亿欧元)。换句话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依赖要比对欧盟的依赖少四到八倍。因此,欧盟所依赖的中国产品为 421 种,而中国所依赖的欧洲产品为 120 种。这当然是不平衡的,但与每个成员国单独计算的相同比例比较的话,欧盟的依赖程度更高。
文章总结称,在大多数欧洲项目的反对者将主权和国家保护主义上升为决定性论点的时候,在判断欧盟的利益和成本时,值得牢记这些权力关系的现实。今天,一个在经济上孤立于欧洲伙伴的法国,即使仅就经济独立性而言,也无法与中国这个巨人抗衡。
3
44 ratings
周六7月6日的法国报纸摘要,我们介绍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欧洲事务主任瓦塞里耶(Abigaël Vasselier)为《世界报》思辨栏目撰写的文章。这篇文章强调出,一个在经济上与欧洲伙伴隔绝的法国将无法单独与中国抗衡。
文章靠开头写道,在欧盟的战略和经济依赖性问题进入政治辩论之际,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成员国在这方面都是平等的。
文章续称,有四类国家比较突出。处于欧盟边缘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如斯洛文尼亚、马耳他、芬兰和希腊,对中国的依存度特别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依存度的增长幅度又更大。规模最大、去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法国和西班牙--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略低,但仍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欧洲的主要工业强国,特别是德国、意大利、波兰、罗马尼亚和荷兰,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且更侧重于工业投入。
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经济体,它们高度依赖其欧洲合作伙伴,因此受中国进口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波罗的海国家、葡萄牙和奥地利。平均而言,到 2022 年,一个成员国将依赖中国供应约 134 类产品,占其进口总量的 3.4 %。会员国共有 620 种产品依赖中国。根据中国的出口优势,家用设备、家具、电子产品和纺织品仍是主要的依赖因素。相反地,中国对每个成员国平均只依赖一到两种产品,共计 33 种产品,占中国进口额的 36 亿欧元。然而,并非所有的依存度都是负面的,只要加以控制即可。
文章指出,过去二十年来,随着中国在工业领域的崛起,德国依赖中国的产品数量下降幅度最大。机床和化工行业是导致这一下降的主要因素。不过,这些行业仍使德国得以继续成为中国依赖的主要欧洲产品来源国。法国的情况较好,在过去二十年中成为中国依赖的欧洲产品的第二大供应国。但这些产品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与农业相比,运输业的产品较少,而奢侈纺织品仍处于强势地位。
依赖的机制
文章提到,矛盾的是,统计数据显示,平均而言,每个成员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都低于欧盟整体,欧盟从中国进口了 421 种依赖产品(成员国合计为 134 种),占其进口总量的 8.9 %。
这种在国家层面依赖性的降低,部分是机械性的。在国家层面,每个成员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是其他欧盟成员国。因此,中国和所有非欧盟伙伴国在其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正在机械地下降,导致其依赖的非欧盟产品数量减少。例如,欧洲间工业投入品贸易的规模意味着欧洲国家在这一领域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程度降低。另外对单个成员国而言,中国几乎是其依赖欧洲以外进口产品的唯一来源,但对整个欧盟而言,中国只占此类产品的 60 %。
文章又指,如果我们从中国所依赖的欧洲商品来看,欧盟对中欧贸易力量平衡的积极影响就会更加明显。正如我们所见,中国平均依赖 33 种来自成员国的产品,而到 2022 年,中国将依赖欧盟进口 120 种产品,价值 280 亿美元(259 亿欧元)。换句话说,中国对欧洲国家的依赖要比对欧盟的依赖少四到八倍。因此,欧盟所依赖的中国产品为 421 种,而中国所依赖的欧洲产品为 120 种。这当然是不平衡的,但与每个成员国单独计算的相同比例比较的话,欧盟的依赖程度更高。
文章总结称,在大多数欧洲项目的反对者将主权和国家保护主义上升为决定性论点的时候,在判断欧盟的利益和成本时,值得牢记这些权力关系的现实。今天,一个在经济上孤立于欧洲伙伴的法国,即使仅就经济独立性而言,也无法与中国这个巨人抗衡。
2 Listeners
3 Listeners
5 Listeners
5 Listeners
6 Listeners
2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01 Listeners
46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