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東山弘忍─六祖惠能—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溈山靈祐—仰山慧寂
在上一集的節目中,認識了溈仰宗的另一位創辦人,仰山慧寂禪師。也知道仰山慧寂禪師從小就非常渴望能夠出家,為了讓家裡的老菩薩可以成全他出家的願心,就用自斷兩指的方法,完成了他出家的願望。
後來,他到大溈山參訪溈山靈祐禪師,不但在溈山靈祐的點撥之下開悟了,他也在大溈山當靈祐禪師的侍者,長達十五年之久。關於師徒兩人的關係也呈現在溈仰宗的宗風裡,宋朝有一位晦巖智昭禪師寫了一本《人天眼目》,書中就提到「溈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從。爾欲喫飯,我便捧羹;爾欲渡江,我便撐船。隔山見烟,便知是火。隔牆見角,便知是牛。」可見仰山慧寂他跟師父溈山靈祐的道情十分深厚,師徒兩人也常互相論道。在溈山靈祜禪師的語錄《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中,有很大一部份記錄的都是溈山靈祐和仰山慧寂互動的公案。
這一集節目,要分享的就是仰山慧寂禪師和他的師父,也就是溈山靈祐禪師之間。充滿禪機又有趣的故事……
※主持人:常正法師、演行法師
※小劇場演員表:王代乾(飾溈山靈祐)、黃興育(飾仰山慧寂)
※節目內容:
● 當慧寂搖樹,為何靈祐禪師說他「子祇得其用,不得其體」?又為何仰山慧寂說他師父是「和尚祇得其體,不得其用」?
● 「塵非掃得。空不自生」是什麼意思?為何溈山靈祐問他「離此二途。又作麼生」?仰山慧寂用掃地和指自己和師父來作為回答?他要傳達什麼訊息?
● 何謂「直歲」?
● 靈祐禪師問「田中多少人」?慧寂以「插鍬叉手」回應,是什麼意思?又靈祐禪師為何說「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
● 對於田地的高低,為何仰山慧寂說「不必立中間。亦莫住兩頭」?
● 為何仰山慧寂會覺得「水亦無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 為何最後溈山靈祐會被仰山慧寂說到無話可說?
● 人世間真的有「平」等,而沒有高低之分嗎?
※ 語錄出處:《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師摘茶次。謂仰山云。終日摘茶。祇聞子聲。不見子形。仰山撼茶樹。師云。子祇得其用。不得其體。仰山云。未審。和尚如何。師良久。仰山云。和尚祇得其體。不得其用。師云。放子三十棒。仰山云。和尚棒。某甲喫。某甲棒。阿誰喫。師云。放子三十棒。
※ 語錄出處:《五燈會元》卷九
掃地次。溈問。塵非掃得。空不自生。如何是塵非掃得。師掃地一下。溈曰。如何是空不自生。師指自身又指溈。溈曰。塵非掃得。空不自生。離此二途。又作麼生。師又掃地一下。又指自身并指溈。
師在溈山。為直歲。作務歸。溈問。甚麼處去來。師曰。田中來。溈曰。田中多少人。師插鍬叉手。溈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師㧞鍬便行。
溈一日指田問師。這丘田那頭高。這頭低。師曰。却是這頭高。那頭低。溈曰。你若不信。向中間立。看兩頭。師曰。不必立中間。亦莫住兩頭。溈曰。若如是。著水看。水能平物。師曰。水亦無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溈便休。
※《禪,不纏》單元從第68集節目開始播出「禪宗故事系列」,帶大家穿越時空,走入禪宗的歷史,認識歷代的祖師,聽聽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智慧……
聽《禪,不纏》單元所有節目 https://reurl.cc/Y8LRDX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ddm.org.tw/
法鼓山禪修資訊 https://chan.ddm.org.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