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中医基础脱口秀「中医入门」,中医小白神必备,国学与中医自由转换,历史与现代无缝穿行,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来,听听大家的心声:"学中医想入门,听这个就够用了”、“听了这个专辑,我自学中医开窍了”、“能遇到有理论有临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太不容易啦,听起来不累,还能学到真东西”、“免费课程做的这么好,感恩感德”......本专辑由张宝国主讲,公众号「光明远」,张宝国VX「jianghutcm」。
各位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冬天挺冷的,尤其在北方地区,感受非常明显,温度比往年同期要低一两度,特别是前一段得感冒的非常厉害,包括细心的朋友听我前一段的音频发现张老师可能也感冒了,嗓音鼻音跟平时不一样,我确实感冒了,一感冒很难受,十几天当时也涉及到治疗的问题,说怎么用药,用药要对症,这个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关键是我前一段时间感冒,明显的就是怕冷怕风,晚间睡觉容易出汗,然后咳嗽,痰微微有点黄,而且还有两天发烧的情况,虽然烧的不高,但也挺麻烦,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你会去怀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检查化验,确定了病毒感冒。病毒感冒中医怎么讲?如果中医去判断的话,就是风热犯肺,讲到这儿有人就摇头,不对,这大冬天的怎么可能是风热犯肺呢?
冬天不都是风寒犯肺吗?风寒袭肺吗?注意,夏天一样有风寒,冬天照样有风热。中医看就是热,为啥呢?因为痰是发黄的,黄痰,而且看舌象也是有热,脉象还有热,那就是风热犯肺,治的有点不及时,前两天没当回事,有点不舒服,有点咳嗽,没当回事,过了一天两天,第三天开始发低,发低烧两天。
所以这个时候就涉及到怎么治疗的问题,开汤药是我的强项,说实话开汤药我觉得有点来不及了,因为这时候我再抓药煎药喝到嘴里边起码得将近两个小时,怎么办呢?手头就有肺热咳喘口服液,这个简单,这是玻璃瓶的可以直接喝,我直接喝两只,就按照8到12岁那个量,每次两只,小朋友喝1天3次,我加量了,我是1次2支,一天喝了5次,结果这一天下来退烧了,西药没用就退烧了,然后咳嗽也减轻了,睡觉的时候汗多一点。
为啥?因为这里边有麻黄,肯定要发汗的。第二天我还是用中药,用中药的时候,方子跟这个肺热咳喘口服液的方是一样的。金银花、黄芩、连翘、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汁、知母、板蓝根、鱼腥草、麦冬,就这十一味药没有变。唯独这里边跟大家讲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是这里边的石膏,生石膏要先煎半小时,先煎的意义是什么呢?用传统中医的方法讲说你先煎这个生石膏,是为了把里边的有效成分给它煎出来。我当时给自己用这个生石膏的量多少呢?35克,生石膏先煎半小时,然后下其他药再煎再喝。这一副药喝下去,一天过去了,我感觉症状基本就没多少了,除了嗓子和鼻子一发声还有异常之外,偶尔咳嗽一声,别的没什么了,都正常了。
然后这个时候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第一次见这副药的时候,那个生石膏不是打成细粉那种小块的,然后我手里的生石膏没了,我再去药局,我再去抓药的时候,就是生石膏的粉用多少?还是35克吗?我心里就没底了,为什么?因为据我所了解,打成细粉的生石膏,它在用的时候量要少一点,因为它接触面大,溶解率高,但具体有多少呢?这我没用过,所以我心里没底,我就问在儿科工作的同学,我说你们儿科治小孩肺热的感冒,或者是肺炎的时候,用麻杏石甘汤时生石膏用量是多少?
我们在听节目的过程当中如果有想说的话,想问的事可以通过评论来实现,如果身边有人也需要这个内容,你可以转发一下。再有就是关注的事,点关注不迷路,下回还能继续听。另外大家可以关注一个公众号叫“光明远”阳光的光,明天的明,永远的远,这个号每天都有内容在持续更新,方便大家了解最新的动态,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捧场。
我一问,我儿科工作同学就乐了,他说这个你问我们儿科就问对了,肺热咳喘口服液是三个方合在一起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银翘散三个方。他问我小孩用还是成年人用?我说我用成年人用,他说如果是成年人用的话,那就简单了,你把这个量给它记下来,你要知道生石膏如果不打粉的话,一般的话用到35克、40克,甚至再量大的话,用到70克、80克、90克都可以,一旦打粉就没必要了,打粉的话10克足够,就差这么多。
我说我上一次上一副药,35克生石膏,他说生石膏粉的话用10克足够了。我说为什么?他说算一笔账,他说100毫升水溶解生石膏0.2克,你每次服中药,你服那一碗中药按300毫升,按六两计算,一次的话,这里边溶解0.22乘以3,就是0.66克,这一副药煎两次的话,最多溶解出1.32克,0.66乘以21.32克,我说对,他说这个量的话,生石膏9克就行,所以你用10克肯定够了。我说打粉还省药,我就按他说的,我就操作了一把,我就用了10克的生石膏粉,也没有先煎,就跟所有的中药一起下锅就可以了。我发现煎的过程中,锅底还没糊,还挺好。然后喝的过程当中,这药喝下去之后又喝了一天,我就没啥症状了,嗓子见凉风有点咳嗽,痰也没了,鼻涕也没了,挺好的。
所以通过这个事,我发现中医的学习没有止境,你看你用这个药,你习惯用的药是什么样的,这里边讲究太大了,平时我们用生石膏都是打碎的,生石膏粉还有块,但是你如果磨成细粉,那不一样了。如果我不是亲自到药局看了一眼,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量是多大,我还给开35克的生石膏粉,这一用的话很可能就会严重的腹泻,然后会胃疼,会吃不下饭,太凉了。所以同样一味药,它的形态是块的还是粉的,这不一样,大有讲究。如果你上来用100克,好家伙,100克的生石膏的粉,那就太凉了。
这个事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说有的时候你还得是琢磨现代的药物,研究一番资料,一查找资料我吓了一跳,有的实验怎么做的呢?在100克的水里,这些温度调到零度,生石膏溶解出多少呢?是0.176克,随着水温的升高升到40度,溶解多少0.22克,你看在40度的时候溶解的比零度高,这个没有争议,温度高了溶解的是好,那么把这个水继续加温,加到100度水烧开了。这溶解量多少呢?0.12就比零度的时候溶解的还少,所以说40度左右就是我们喝汤药热乎,但是不烫嘴的时候,生石膏溶解率是最高的。
您听到这儿,本期音频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有什么宝贵的意见,有什么想法要求可以留言评论。当然我们也欢迎大家关注转发点赞。下一期我们接着聊。
5
22 ratings
中医基础脱口秀「中医入门」,中医小白神必备,国学与中医自由转换,历史与现代无缝穿行,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来,听听大家的心声:"学中医想入门,听这个就够用了”、“听了这个专辑,我自学中医开窍了”、“能遇到有理论有临床,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太不容易啦,听起来不累,还能学到真东西”、“免费课程做的这么好,感恩感德”......本专辑由张宝国主讲,公众号「光明远」,张宝国VX「jianghutcm」。
各位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冬天挺冷的,尤其在北方地区,感受非常明显,温度比往年同期要低一两度,特别是前一段得感冒的非常厉害,包括细心的朋友听我前一段的音频发现张老师可能也感冒了,嗓音鼻音跟平时不一样,我确实感冒了,一感冒很难受,十几天当时也涉及到治疗的问题,说怎么用药,用药要对症,这个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关键是我前一段时间感冒,明显的就是怕冷怕风,晚间睡觉容易出汗,然后咳嗽,痰微微有点黄,而且还有两天发烧的情况,虽然烧的不高,但也挺麻烦,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你会去怀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检查化验,确定了病毒感冒。病毒感冒中医怎么讲?如果中医去判断的话,就是风热犯肺,讲到这儿有人就摇头,不对,这大冬天的怎么可能是风热犯肺呢?
冬天不都是风寒犯肺吗?风寒袭肺吗?注意,夏天一样有风寒,冬天照样有风热。中医看就是热,为啥呢?因为痰是发黄的,黄痰,而且看舌象也是有热,脉象还有热,那就是风热犯肺,治的有点不及时,前两天没当回事,有点不舒服,有点咳嗽,没当回事,过了一天两天,第三天开始发低,发低烧两天。
所以这个时候就涉及到怎么治疗的问题,开汤药是我的强项,说实话开汤药我觉得有点来不及了,因为这时候我再抓药煎药喝到嘴里边起码得将近两个小时,怎么办呢?手头就有肺热咳喘口服液,这个简单,这是玻璃瓶的可以直接喝,我直接喝两只,就按照8到12岁那个量,每次两只,小朋友喝1天3次,我加量了,我是1次2支,一天喝了5次,结果这一天下来退烧了,西药没用就退烧了,然后咳嗽也减轻了,睡觉的时候汗多一点。
为啥?因为这里边有麻黄,肯定要发汗的。第二天我还是用中药,用中药的时候,方子跟这个肺热咳喘口服液的方是一样的。金银花、黄芩、连翘、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汁、知母、板蓝根、鱼腥草、麦冬,就这十一味药没有变。唯独这里边跟大家讲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是这里边的石膏,生石膏要先煎半小时,先煎的意义是什么呢?用传统中医的方法讲说你先煎这个生石膏,是为了把里边的有效成分给它煎出来。我当时给自己用这个生石膏的量多少呢?35克,生石膏先煎半小时,然后下其他药再煎再喝。这一副药喝下去,一天过去了,我感觉症状基本就没多少了,除了嗓子和鼻子一发声还有异常之外,偶尔咳嗽一声,别的没什么了,都正常了。
然后这个时候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第一次见这副药的时候,那个生石膏不是打成细粉那种小块的,然后我手里的生石膏没了,我再去药局,我再去抓药的时候,就是生石膏的粉用多少?还是35克吗?我心里就没底了,为什么?因为据我所了解,打成细粉的生石膏,它在用的时候量要少一点,因为它接触面大,溶解率高,但具体有多少呢?这我没用过,所以我心里没底,我就问在儿科工作的同学,我说你们儿科治小孩肺热的感冒,或者是肺炎的时候,用麻杏石甘汤时生石膏用量是多少?
我们在听节目的过程当中如果有想说的话,想问的事可以通过评论来实现,如果身边有人也需要这个内容,你可以转发一下。再有就是关注的事,点关注不迷路,下回还能继续听。另外大家可以关注一个公众号叫“光明远”阳光的光,明天的明,永远的远,这个号每天都有内容在持续更新,方便大家了解最新的动态,点赞、关注、评论、转发,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捧场。
我一问,我儿科工作同学就乐了,他说这个你问我们儿科就问对了,肺热咳喘口服液是三个方合在一起的,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银翘散三个方。他问我小孩用还是成年人用?我说我用成年人用,他说如果是成年人用的话,那就简单了,你把这个量给它记下来,你要知道生石膏如果不打粉的话,一般的话用到35克、40克,甚至再量大的话,用到70克、80克、90克都可以,一旦打粉就没必要了,打粉的话10克足够,就差这么多。
我说我上一次上一副药,35克生石膏,他说生石膏粉的话用10克足够了。我说为什么?他说算一笔账,他说100毫升水溶解生石膏0.2克,你每次服中药,你服那一碗中药按300毫升,按六两计算,一次的话,这里边溶解0.22乘以3,就是0.66克,这一副药煎两次的话,最多溶解出1.32克,0.66乘以21.32克,我说对,他说这个量的话,生石膏9克就行,所以你用10克肯定够了。我说打粉还省药,我就按他说的,我就操作了一把,我就用了10克的生石膏粉,也没有先煎,就跟所有的中药一起下锅就可以了。我发现煎的过程中,锅底还没糊,还挺好。然后喝的过程当中,这药喝下去之后又喝了一天,我就没啥症状了,嗓子见凉风有点咳嗽,痰也没了,鼻涕也没了,挺好的。
所以通过这个事,我发现中医的学习没有止境,你看你用这个药,你习惯用的药是什么样的,这里边讲究太大了,平时我们用生石膏都是打碎的,生石膏粉还有块,但是你如果磨成细粉,那不一样了。如果我不是亲自到药局看了一眼,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量是多大,我还给开35克的生石膏粉,这一用的话很可能就会严重的腹泻,然后会胃疼,会吃不下饭,太凉了。所以同样一味药,它的形态是块的还是粉的,这不一样,大有讲究。如果你上来用100克,好家伙,100克的生石膏的粉,那就太凉了。
这个事给了我一个启发,就是说有的时候你还得是琢磨现代的药物,研究一番资料,一查找资料我吓了一跳,有的实验怎么做的呢?在100克的水里,这些温度调到零度,生石膏溶解出多少呢?是0.176克,随着水温的升高升到40度,溶解多少0.22克,你看在40度的时候溶解的比零度高,这个没有争议,温度高了溶解的是好,那么把这个水继续加温,加到100度水烧开了。这溶解量多少呢?0.12就比零度的时候溶解的还少,所以说40度左右就是我们喝汤药热乎,但是不烫嘴的时候,生石膏溶解率是最高的。
您听到这儿,本期音频就要结束了。如果你有什么宝贵的意见,有什么想法要求可以留言评论。当然我们也欢迎大家关注转发点赞。下一期我们接着聊。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42 Listeners
47 Listeners
12 Listeners
302 Listeners
10 Listeners
74 Listeners
7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22 Listeners
6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8 Listeners
248 Listeners